新课标视角下大单元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实施策略
2023-10-11翟列忠
翟列忠
[摘 要]文章在分析大单元教学的价值,剖析目前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部分教师专项教学能力薄弱、大单元教学经验匮乏、部分教师习惯采用小单元教学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以“问题链”来丰富教学形式,通过结构化丰富教学内涵,通过模式化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篮球;教学设计;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3)21-0030-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版块强调,要设计大单元教学,针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单一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现状,从综合育人、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高度和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思路,强化“教会、勤练、常赛”过程与结果,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同类运动项目之间的正迁移,加深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理解。如今的体育课在知识、技能教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做到让学生对运动项目有全面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因此,对大单元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部分教师专项教学能力薄弱
此处的专项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学的综合能力,它需要教师具有宏观思维、大概念思维,具备整体设计一个运动项目的能力,具备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往往是某一专项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若是所教与所学不相符,则教师还要花很多时间来充电。其次,由于长时间实施小单元教学,部分教师的教学视角狭隘,无法用更广的视角看待新的问题。
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技能、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体能,加强相关运动项目的实战模拟,学会在不同场景下学习和操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会做更要会教,能有效利用教学手段为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部分教师大单元教学经验匮乏
虽然大单元教学早有专家学者提及,但可供参考和学习的内容并不多。以往提出的理论多是宽泛的概念,有些并不切合实际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新课标所提出的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在大单元的教学上包括了知识与技能、体能、技战术的运用、规则与裁判法、展示或比赛、观赏与评价等,涉及的面宽而广,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教师的教若想全部照顾到学生的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还有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对理论的钻研,对项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二是新时代的学生能够接收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强业务的钻研和终身学习,了解学情,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把握学生心理,真正做到“教会、勤练、常赛”,为终身体育观奠基。
(三)部分教师习惯采用小单元教学
以往的教学以小单元的学习为主,教学结构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容易达成,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惰性,不愿意过多的思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单元教学模式下,学生满足于技能的掌握,没有对完整知识技能体系的钻研和探索,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其专项运动能力的合理运用。
二、大单元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问题链”来丰富教学形式
“问题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内容,依据严谨的逻辑结构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相互关联的问题。在初中篮球大单元教学中运用“问题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篮球知识、技战术等进行深度思考,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将所学篮球技战术与相关规则等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如在教授初一年级“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预习,了解关于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相关知识,预习通过学习单上的“我发现”“我想问”展开。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师针对这一问题给予解答: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一项重要的篮球技术,在篮球实战比赛中可以通过多变的传球,投篮得分。学生针对知识盲点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结合自己的备课进行分析解答,从而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
再如,有学生提问:如何才能把球传得更远、弧度更高?如何才能接得稳球?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传接球,自己体会传接球过程中的动作。通过体验学生发现,要主动做到蹬、推、拨、压,并且在迎接球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引球缓冲,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传接球动作。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个小的比赛场景,通过行进间的运球接传球、再进行投篮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篮球核心技术进行有效串联,学生在其中体会到了成就感,建立了对比赛的正确认知,自然就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术灵活地运用。
总之,采用“问题链”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爱思考、更爱分析和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体育与健康课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在无形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增强。
(二)通过结构化丰富教学内涵
如图2所示,结构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了相关的体育与健康意识、篮球的步伐、核心的技战术、必不可少的体能,以及学习后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师要注重主题式教学,构建生动多样的任务群,并设计多种场景的比赛,让学生在全方位掌握相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何为结构化教学?顾名思义,它是架起知识、促进素养形成的“桥梁”,它能带领学生解决篮球的实际问题,使其掌握结构化的内容,提升篮球的专项运动能力。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篮球胸前传接球的技战术特点设计若干个学习的主题。
第一,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原理和文化介绍。在第一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篮球的起源、著名的籃球明星、篮球核心技术等,先让学生对篮球有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聚焦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个运动项目上。第二,篮球移动步伐的介绍。教师可以就篮球中的移动做一节课的介绍,移动包括跨步、滑步、交叉步,并结合传接球、投篮等进行巩固。第三,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个运动项目的多种练习方式,包括原地传球、定点传球、跑动中的传球、传平直球、击地后接反弹球、传球接投篮等,单一和组合练习的串联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此技术,并不断巩固。第四,设计具有多种场景、难度不同的比赛。比赛从技术的角度可分为单个技术的比赛、组合技术的比赛;从人数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从范围上可以分为班级赛、年级赛、校际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日赛、周赛、月赛和季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递进的两个学习活动,一个为传球,另一个为中间的抢断球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传球的距离和力度,感受如何将球传得更稳,同时抢球更加敏捷。学生在这种攻防情境下能不断提升篮球的专项运动技能以及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品德,展现团队风采。
最后,设计小赛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篮球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技战术的运用,在大单元教学的最后阶段要设计多种层次的比赛,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体育精神,让学生赛出团队精神和风貌。比如,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从第一位学生出发,以行进间运球的方式通过面前的防守队员,能够做到球不脱手,完美通过即为获胜,反之失败,通过这种方式比比看哪一组突破的人数最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运球突破防守队员后将球传给队友,由队友进行投篮,看哪组投进的球多。此组合技术能将所学知识、技术进行完美的串联,最终进球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教师还可以开展多人比赛,设计“大前锋、中锋、小前锋、后卫”等战术位置,并简要介绍每个位置的职责,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人盯人”的防守,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战术,而且能学会分工合作。
以情境为载体的结构化教学离不开各种实战情境的搭建。课堂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擅长设计各种与之前学习经验相匹配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通过模式化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
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大单元教学更有效的落地。教师要树立“课程即研究”的意识,在深入学习大单元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提升自我。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各层各级的专业培训,制订严谨的考勤和考评制度,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做足“功课”。
仍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在教师入职前就要让教师对此运动项目有全方位的了解,包括篮球的起源、文化及相关的技战术等。除了让教师了解关于篮球的相关知识,还要从动作的规范程度来提高教师的基本功,通过模拟上课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技巧、教学的感染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在比赛中充当裁判的方式熟悉裁判的规则和判法。除了内容上的突破,学校还应组织各级各类的有效培训,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让教师对篮球这项运动的体育精神、运动概念、篮球文化、体育道德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参加市、区、校三级培训和线上、线下培训,学校可以邀请大单元教学方面的资深专家来校为教师培训。这种学习培训要以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为指导,真正为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服务。
学校可以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通过互相帮扶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彼此助力,也可以通过成立“青蓝工程”传帮带,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从备课、上课、磨课、研课等几个方面让青年教师有全方位的提升,逐渐由教学新手转变为教学能手,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以上多种形式的学习以外,教师还要挖掘自身的内驱力,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自我约束和要求,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传道授业。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构建,可以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链”的运用等角度来思考具体的教学策略。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这是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因此,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科学合理地构建大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和具体化,不断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瑞瑞.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32):38-41.
[3] 张庆新,陈雁飞.新课标视域下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依据与要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