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究
2023-10-11白墨侯新
□文/白墨侯新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在科学技术地位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创新研发逐渐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然举措。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披露的相关数据,对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6~2021年研发投入变动情况及其与国内整体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旨在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作用,从而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
引言
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进步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更成为体现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内各地区的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其中尤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的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其拥有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优秀的人员队伍,在国家开展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若想充分运用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取得理想的研发成果,必须先对研发投入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2016~2021年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1.22万亿元,且2021年的研发经费投入较2020年上涨了14.6%,是这六年相邻年度间增幅最大的一次;研发投入强度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到2021年已经上涨为2.44%,甚至超过了法国(2.35%)、荷兰(2.29%)等创新型国家;全国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在六年间增长了183.82万人年,拥有的发明专利增加了20.76万件;在世界范围内,我国2021年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也上升至世界第12位,足以看出我国开展创新研发的强劲势头。此外,我国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在六年间也保持每年稳定的增长,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增加了0.66万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增加了112.5万人年。研发投入水平的稳定上涨不仅体现了我国对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也为企业和科研院校等研发机构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然而,在国内整体研发投入势头较好的环境下,辽宁省的研发投入水平并没有跟上我国总体研发投入快速前进的步伐。尤其在2021年,辽宁省的研发经费投入较上年增幅仅为9.36%,在全国31个地区中增长幅度最小,且各项研发投入指标与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主要对辽宁省2016~2021年的研发投入情况及其与国内部分地区的对比展开研究,并针对辽宁规上工业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辽宁省研发投入现状
本文主要选取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金额及其占比、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及其占比、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等指标对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现状展开研究。相关数据与分析如表1所示。(表1)
表1 2016~2021年辽宁省研发投入相关数据一览表
(一)研发经费投入现状。辽宁省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在2016~2021年间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2021年全省的研发经费投入突破了600亿元,但是在全国的排名却比2020年下降了一个名次,居全国第16位;研发投入强度为2.18%,虽然高于2016~2019年的数据,但相比2020年仍略有下降,排名也跌至第13位,与排名靠前的北京(6.53%)、上海(4.21%)、天津(3.66%)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在2016~2021年间,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虽然逐年递增,但其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例自2018年上升到2.32%后开始下落,到2021年已经降到了2.10%。可以看出,无论是辽宁省整体还是辽宁的规上工业企业,其研发经费投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具备竞争力。
(二)研发人员投入现状。根据表1列示的数据可知,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在2016~2018年间由4.93万人年涨至5.31万人年,在2019年经历一次跌落到5.21万人年后开始回升,到2021年达到近6年全时人员当量最大,为6.32万人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第15位。然而,虽然其排名处于中游水平,且2021年的数据高于往年,但却远少于国内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平均值(12.34万人年),也比排在第1位的广东省少了64.59万人年。除此之外,在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每年稳定增长的背景下,辽宁省的就业总人口正在逐年递减,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范围内同指标的比重在六年间也从1.82%下降到了1.65%,说明辽宁省的从业人员正在逐渐流失,且在研发人员投入方面仍有很大的补充空间。
(三)创新成果产出现状。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在2016~2021年间是持续增加的,且发明专利数虽然有一定变动起伏,但2021年的数量仍高于前五年,尤其在2019~2020年,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发明专利数增长幅度为六年间最大。然而,仅仅专利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辽宁省的创新成果产出在整体市场上具有优势。由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可知,2021年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共有研发项目13,733项,在全国仅排第14位;当年的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1.43%,与上年持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第16位;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占全国的1.34%,低于上年的1.4%,也排在第16位。相比之下,北京市在2021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投入数和研发项目数量均少于辽宁省的情况下,专利申请数是辽宁省的1.4倍,占全国的2.01%,排在全国第14位;拥有的发明专利数是辽宁的2.36倍,占全国同指标的3.15%,排在第9位。
二、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以上数据的整理和对比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整体研发状况良好,科研创新领域的投入逐年增长,但是国内研发投入水平的整体提升并没有带来辽宁省同等程度上的研发投入水平的增长,特别是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发投入力度减弱。由上文的现状分析可知,辽宁省总体的研发投入强度有所降低且与国内较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落后很多。国际上通常认为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时,企业才能依靠内生性创新活动生存,达到5%以上才具有竞争力。辽宁省目前的研发投入强度刚刚超出2%,仅处于创新活动可以支撑企业生存的水平,在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中不能占据创新战略地位。另外,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在国内的占比也逐渐减小,说明在我国和辽宁省研发经费投入均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辽宁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较低,未能做到与整体研发投入水平同步调增长。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部分企业只依赖外购的技术和设备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而不是凭借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给企业带来更可靠的回报;政府方面对于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也有待完善,研发资金和政府保障的匮乏可能会打消企业开展研发投入活动的积极性。
(二)专业研发人才不足。一方面研发创新人员投入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2021年辽宁省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远低于国内平均值和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且其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辽宁省存在人才不断流失的问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披露的数据可知,2016~2021年辽宁省内年末常住人口减少了83万,城镇就业人口更是减少了102.4万。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站在全省的角度看待人口流失,就意味着专业人才比例的降低。省内科研创新人才稀缺的同时,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人才进入辽宁发展也存在一定困难,即使短期内有高素质专业人才流入,但没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激励政策也难以留住人才,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充分激发人才对研发活动的推动作用,也无法满足企业对科研成果产出和长期稳定发展的愿景。
(三)成果产出能力较弱。专利取得数量通常是创新成果的直接反映。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反映的是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通常用申请专利数量、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及其占各自全国总数的比重等指标进行反映。通过对研发产出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辽宁省的创新成果数量逐年增长,但其成果占全国的比例却出现下降趋势;且通过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对比也可以了解到,虽然辽宁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项目、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均高于北京,但其当年获得的研发专利数和发明专利数反而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部分规上工业企业人员对专利申请和保护等知识了解较少,而不规范的专利代理机构和人员也会影响研发成果产出的效率和安全;同时,政府对研发流程以及研发经费补贴发放的跟进与监督不到位也会对研发成果的产出产生不利影响,较为“温和”的政策制度和打击力度可能会加大各企业对政府研发经费的滥用,进而降低研发投入的资料转化为创新成果的能力。
三、提高辽宁省研发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自主研发意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想要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省内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意识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辽宁省的一部分规上工业企业同我国发达地区以及国外的同行业企业在研发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花费时间探索并投入研发经费进行加速追赶,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自主研发意识,从而导致其在国内研发水平攀升的态势下并未及时跟上整体前进的步伐。因此,政府应该引导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从意识领域宣传研发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好处,鼓励龙头企业运用其优势地位发挥带头作用,集中力量攻克研发过程中的难题。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对有研发活动的企业除了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外,还可以采取阶段式贴息、竞争式研发补助等支持方式,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差异化补助,并对产出显著研发成果的企业给予适当资金奖励和荣誉鼓励。此外,也应当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让多种形式的资本结构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增加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
(二)创造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研发创新最关键的发展资源。要改变辽宁人才流失的现状,必须完善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并提供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一方面企业应该树立“唯才是用”的发展观念和以科研能力、创新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考核标准,在企业内部要设立人才考评与选拔机制,保障人才的各种合法权益;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激励机制,根据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对有重要科研成果和对企业研发助力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支持和薪资待遇,不断为处于上升期的人才提供多层次的激励和机遇选择,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细化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可通过购房补贴、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减轻人才的日常生活压力;同时,可以引导辽宁当地高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学习交流、毕业生实习等方式加强对专业研发人才的协同培养,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引进体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创新;在人才引进之后也要关注人才的未来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有益的发展渠道,可以创建共享机制,将辽宁省和其他地区的科研专业人才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等方式进行知识共享,增强不同专业领域的互补。
(三)提升专利代理服务,加强政府监管效力。现如今,部分企业仍缺乏对研发成果的保护意识,对专利申请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政策也不甚了解,导致其技术成果无法取得专利保护,进而影响研发投入的转化效率。鉴于此,政府应当定期向企业宣传专利申请及保护方面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同时,需要加强法规制度对专利违法违规办理等市场乱象的整顿和治理,完善相关中介代理机构的服务功能,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专业化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国家技术交易平台,切实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专业、正规的专利办理服务,以增强专利申请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制度的权威性还应当作用在不合理、不合规使用研发经费或扶持补贴的企业上。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科研成果保护治理体系,及时对申请过研发经费、优惠政策补贴企业的研发流程和资金去向进行跟进和定期监督,加大对“骗取”研发资金等不合理使用政府研发经费的企业的处罚力度。还可以与其他地区联合打造科研交流的大数据中心,共享各企业研发信息中的可披露数据,既能加强技术的相互学习与创新,也能实现跨地区的公正监督。但这也对技术水平、资源安全等因素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更需要政府提高监管效力,实现研发创新与法律约束和企业自律的有效融合。
综合上述分析,为了发挥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作用、实现辽宁省科研领域的更好发展,必须针对其在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实际改变。尤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辽宁省企业更应该注重创新精神和企业品牌价值的建立,结合自身情况增加研发投入,培养专业的科研人才;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研发项目的扶持、保护和监管力度,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注重与企业合作,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能力。通过政府、企业协同奋进,共同推进辽宁省在科研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