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的单元项目化学习路径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2023-10-11□林昳
□林 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要求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以单元核心概念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借助多种学习资源与支架,完成项目统领下的驱动性学习任务,从而形成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两者实施路径相似,都要确定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只是侧重点不同。将“单元项目化学习”与“学习任务群”进行关联,有助于实现学科素养和通用素养同步提升。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的神话单元。笔者试以本单元为例,具体阐述基于学习任务的单元项目化学习路径。
一、解析:提炼单元核心概念
实施单元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是确定单元核心概念。统编教材中单元的核心概念主要体现在单元篇章页上。神话单元篇章页的导语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点明了神话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神话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与《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概念“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相呼应。据此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感受丰富想象,创作神奇故事”,其中“想象”是本单元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围绕这一核心概念,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一篇略读课文《女娲补天》;习作《我和过一天》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和神话或童话人物过上一天会发生什么故事;语文园地梳理总结了神话故事的特点;“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和世界经典神话传说。整个单元以“精读+略读+习作+语文园地+课外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开展关于“神话”文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二、进阶:分解单元项目任务
基于对“想象”这一关键能力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项目可以确定为“穿越神话时空,感受神奇想象”,具体分为四个学习目标。(1)讲神话:了解四篇神话故事的内容,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讲述神话故事,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2)识人物:通过设计“功绩卡”、列出神话英雄排行榜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3)读神话:对比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中国古代神话的独特魅力,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4)编故事:联系现实生活,展开神奇而合理的想象,创编自己与神话人物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围绕“想象”设计了三个任务,并制定了每个任务的学习目标(如表1)。
本单元项目化学习改变教材既有顺序,通过调整文本在单元中的次序进行结构化设计,引导学生在已有阅读基础上层层深入,进一步认识神话,在课内外联结、读写神话故事中,多角度展示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本单元首尾还分别加入了项目起始课和成果展示课。在项目起始课上,学生拥有知情权(我已经知道本单元要干什么)、提问权(我还想知道什么)、自主权(我希望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在成果展示课上,教师借助召开“神话大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项目学习成果,多元展现神话魅力。
三、实施:搭建项目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完成任务,在单元项目化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出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更加有序地学习,促成课堂上真实语言实践的发生。
(一)关注真实学情,创设情境支架
单元项目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需要创设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真实性的情境来驱动学生学习。一般可以从学情兴趣、知识迁移、现实问题三个角度进行设计。神话单元是文体主题单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神话神奇而又合理的想象,再将这种想象的方法迁移到创意表达中。据此,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境,引起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听说你们很喜欢神话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话故事大巴,穿越神话时空,分别到中国神话站、外国神话站、创意表达站走一走,阅读不同的神话故事,认识不同的神话人物,创作属于自己的神奇故事,最后在终点站举行隆重的神话大会,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呈现本次神话之旅的学习成果。
上述情境的创设,一是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这种有趣的神话旅行很感兴趣;二是基于神话单元的学习规律,该情境能够展现核心知识的迁移过程;三是基于以终为始的项目化学习特点,满足了展示真实学习成果的需要。这一情境贯穿本单元项目化学习始终,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依托项目层级,设计任务支架
单元项目化学习需要设计能使学生产生经历感和探索感的学习任务,在任务中推进学生认知、实践等能力的深入发展。单元项目化学习的学习任务一般分为研究型任务、实践型任务、创造型任务三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设计不同的任务支架。
1.研究型任务:举行“中国神话英雄排行”活动
教师开展《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教学伊始,教师揭示学习任务:“神话故事大巴来到了中国神话站,听说中国神话站正在举行‘中国神话英雄排行’活动。每个英雄都要有一张‘功绩卡’才能上排行榜。咱们快来帮这些英雄上榜吧!”
学生通过为插图排序、梳理故事脉络、图文对应、取小标题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说一说相应人物的“上榜理由”。通过圈画关键词、朗读神话故事,品味神奇的想象,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评一评“神力指数”和“我心中的他”。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为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神话人物做一张“功绩卡”,先在卡上画出人物形象,再写上相关文字,最后张贴在教室走廊的展示窗里,让大家投票,最终确定十大神话英雄人物。
2.实践型任务:参与“中外神话对对碰”游戏
在学生对比阅读《普罗米修斯》与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燧人钻木取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大巴来到了外国神话站,这里有很多外国神仙的名片,看题目,你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吗?”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从中国神话中找出对应的人物。
教师可借助“中外神话对对碰”游戏,引导学生比一比同一主题的中外神话故事有何异同。比如:中华民族想象燧人钻木取火,外国人民想象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华民族传说大禹治水抗灾,外国人民想象诺亚方舟拯救万民。学生在故事讲述中,探究中外人民对同一自然现象产生不同解释的原因,提取有效的信息,学会有依据、有条理地分析。教师适时导入“资料袋”,带领学生联系中外不同的生活环境,推测不同故事背后的历史原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3.创造型任务:编辑“我的神奇故事”习作集
在学生编辑“我的神奇故事”习作集时,教师要和学生聊一聊:“今天我们乘坐神话故事大巴到达了创意表达站。在这趟神话之旅中,哪个神话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面对他们,你产生了哪些神奇的心愿呢?”
在“神话人物聊天室”里,教师和学生聊一聊与神话人物初相遇的神奇情景,从不同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清楚写什么。在“神奇经历小剧场”里,教师指导学生创编女娲采五彩石的片段,明确“找呼应,搭情节梯”和“抓言行,描人物图”两个小妙招,让学生清楚怎么写。在“神奇故事评论区”里,教师出示“神奇故事创意表达评价标准”(如表2),引导学生根据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创编有趣的情节,是否符合人物的特点,是否有情节呼应等标准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这样写。
表2 神奇故事创意表达评价标准
(三)根据项目特点,呈现策略支架
单元项目化学习将单篇的学习目标、零散的学习内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助有效的思维支架将知识系统化、序列化、可视化,提升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类型的策略支架。
1.借助“项目规划卡”,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在项目起始课上,教师可借助“项目规划卡”(如表3),引领学生明确篇章页的要求,通读整个单元,说说初读感受,然后引导学生从know、what、how三个角度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规划,并预设成果的呈现方式。
表3 项目规划卡
2.借助“统整读议卡”,突破学习任务难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中习得的“读句子、圈关键词、取小标题、画时间词”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女娲补天》的学习中,并借助“统整读议卡”(如图1),发现两个神话故事情节有序、想象神奇的共同特点,为后续创编故事做好铺垫。
图1 统整读议卡
3.借助“统整思辨卡”,比较中外神话异同
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和《燧人钻木取火》这个神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用表格梳理的方式来探究关于“火种起源”这一主题的中外神话。借助“统整思辨卡”(如表4),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故事的异同,从而发现根植于不同文明的两个神话在人物、情节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燧人氏秉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特点,他们从自然万物中获得生存的力量;普罗米修斯盗火则体现了神权主宰一切。但它们又存在共性,那就是为民造福的英雄会永远为世人铭记。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表4 统整思辨卡
4.借助“创意表达卡”,创编想象故事情节
在习作课上,教师可借助“创意表达卡”(如图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了解的一位神话人物,然后创编和他“过一天”,实现“心愿”的故事。学生在创编“一天”经历的过程中,可运用搭情节梯等小妙招,联结课文内容,让想象变得丰富而合理。
图2 创意表达卡
四、展示:测评项目学习实效
项目评价是单元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以从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形成真实学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终结性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成果类型众多,大体可以分为制作类、表现类和说明类三种类型。但无论哪一类成果,都应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本单元创设“神话大会”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在成果展示课,即“神话大会”上,各个小组各显神通:有的小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自己心中的神话人物。学生穿着自制的服装,拿着特点各异的道具,自信地介绍神话人物的特点。有的小组向同学推荐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抓住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情节,并给同学送上祝福“我把这个神话故事送给××,希望你能像××一样勇敢”。还有的小组把同学创编的习作改编成情景剧,将中外神话中的神仙聚集在一起。在“神话大会”上,学生整合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展现本组的学习成果,实现跨学科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用“神话大会”星级评价表(如表5)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维度评价。
表5 “神话大会”星级评价表
成果评价不仅关注成果的呈现样态,比如讲、编、画、演等表现形式,还关注学生小组合作时的学习态度。要通过不同的评价维度和不同的评价主体,形成完整的评价过程。
(二)过程性评价
在开展单元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对过程性知识的习得情况进行测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可见、可操作的评价量规(如表6)。
表6 单元项目化学习评价量规
单元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认知,发展高阶思维,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习任务的神话单元项目化学习在体现上述特点的同时,以提炼单元核心概念、分解单元项目任务、搭建项目学习支架、测评项目学习实效为实施路径,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开展具身学习,在多元互动中进行深度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建构语文知识,感受神话的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