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能动性,促进自主识字能力发展
——一年级上册《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3-10-11高利佳设计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构字会意字生字

□高利佳 设计 陆 虹 评析

【教材分析】

《日月明》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文,根据会意这一构字规律进行编排,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后两句都是五字一顿,进一步诠释“众、林、森”等字的构字含义。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身后的树林展现“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表达了“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本文所在单元是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在前一识字单元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会意字构字的特点和古人造字的智慧,进而激发识字热情,体验识字乐趣,学习汉字文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多种方法认识“明、男、尖、尘、从、林、众、森”八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识“力、心、木”三个独体字;认识“日字旁”,会写“木、林”两个生字。

2.能根据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测多个生字的意思,初步提升识字的能力。

3.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学习汉字文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正确朗读课文

1.认一认:认读“识字百宝箱”中已学汉字。

(1)观看有关汉字的动画片,说出认识的汉字。

教师引导:动画片看完了,我们找出了很多认识的汉字。老师还把“识字百宝箱”带来了。请你看看我的生字卡片,把字音读正确。

(2)滚动展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正确朗读。

2.读一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汉字,小朋友们就能读更多的好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些汉字还能在生活中派上大用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识字单元的课文。《日月明》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3)小组接龙,逐句朗读。

(点评:识字课伊始,教师请学生做了三件事。一看有关汉字的动画片。学生走进汉字的世界,感受它们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认已经学过的汉字。教师创设“识字百宝箱”的情境,让本来显得枯燥的认读环节变得有趣起来,并传递了“识字即聚宝”的理念。三读课文。在教师示范下跟读课文,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降低了朗读的难度。在“看、认、读”三个学习活动的引导下,学生亲近汉字,消弭了学习的紧张感和畏难感。)

二、交互学习,发现构字规律

1.勾连生活,共同学习“明”。

(1)教师引导:请仔细观察课题中的“明”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我发现“明”字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的。

预设2:“明”是后鼻音,左右结构,含有“日字旁”。

预设3:“明”的意思是很亮,有阳光和月光的时候就会很明亮。

(2)场景再现,欣赏日出和满月的视频。

(3)理解“明”的意思,朗读词语。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看着这个“明”字,已经想象到了生活中的场景。当太阳和月亮出现时,世界变得明亮起来(课件出示“明亮”);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我们能把景物看得很清楚明白(课件出示“明白”);当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时,我们将进入梦乡,会说声“明天见”(课件出示“明天”)。

(4)认识“日字旁”。

教师引导:“明”字由“日”和“月”组成,左右结构,含有“日字旁”。请你想一想含有“日字旁”的汉字一般和什么有关系?

预设1:“日字旁”一般和太阳有关系。

预设2:“日字旁”可能和温暖有关系。

预设3:“日字旁”还和时间有关系。

(点评:观察与发现是学生自主识字的重要方式。教师以课题中的“明”进行学习示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逐步理解“明”的意思,并在这一过程中揭示偏旁和汉字的关系。本环节中,教师没有先入为主,而是让学于生,顺势而导。教师的教无缝对接学生的学,师生形成共鸣。)

2.合作学习“男、尖、尘”。

(1)明确合作要求。

教师引导:今天的课文中还有类似“明”这样的汉字。接下来,请同桌合作玩一个拼字游戏。请取出磁铁板以及桌上信封中的六个汉字。(出示合作要求)

拼一拼:选择两个字拼出新字,看看一共能拼出几个。

说一说:新字是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

①学习“男”: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读词:男生、男女、男装)

②学习“尖”:复习课文《小小的船》《四季》中的语句,联想生活中呈上小下大形状的物品。

③学习“尘”:观看科学微课,了解什么是“尘”。

教师引导:我们用各种方法学习了四个汉字“明、男、尖、尘”,它们都是由两个不一样的汉字组合而成的。《日月明》是按照构字规律编写的儿歌。请同桌合作,一边拍手一边读课文。

(点评:本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男、尖、尘”,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以拼字游戏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感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在学生反馈交流时,教师根据三个字的不同特点,引领学生采用组词、联系生活、观看微课等方式,加深对汉字意思的理解,实现“先学后教”。)

3.类比学习“从、林、众、森”。

(1)观看微课,认识“木、林、森”。

教师引导:课文中出现了五个很特别的汉字。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我发现“从、双、林”是由两个一样的汉字组合而成的新字。

预设2:有的字是由三个一样的字组合而成的。

教师引导:两个“木”可以变成“林”,三个“木”可以变成“森”。它们身上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请猜一猜。

预设1:一个“木”字可以表示一棵树,树木多了就成了树林或森林。

预设2:“林、森”都表示树木很多的意思。

教师引导:你们猜对了古时候人们造字的意图,猜测的意思也非常正确。请观看微课,看看古人是如何把“木、林、森”这三个汉字造出来的。(播放微课)

(2)观察插图,认识“人、从、众”。

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微课了解了“木、林、森”之间的关系。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哪位小朋友能说清楚“人、从、众”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1:插图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植树。

预设2:插图上有很多树木,形成了树林。

教师引导:三个小朋友一起植树,代表着团结协作。当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时,展现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学习了由两个不同的字组合而成的汉字“明、男、尖、尘”,还学习了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合而成的汉字“从、林、森、众”。它们的意思和被组合的汉字的意思有关。

(点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本课除了呈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种特殊的构字方式——将相同的字进行叠加,使其变成左右结构和品字结构的汉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观察插图等方式展开思考,在节奏明快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汉字,发现构字特点,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4.巩固拓展,自编识字儿歌。

(1)猜一猜:课后题中的“泪、休、歪”分别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请小朋友们用学到的方法,猜一猜这三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1:“泪”中的“氵”代表水,“目”表示眼睛。从眼睛里流下的水就是泪水。

预设2:“休”,左边的“单人旁”表示一个人,右边的“木”表示树。一个人靠在树木上表示休息。

预设3:“歪”的上面是“不”,下面是“正”。不正就是歪的意思。

(2)编一编:根据课文构字规律自编儿歌。

教师引导:如果像课文这样用组合的汉字编一编儿歌,你会怎么编?

预设:人木休,不正歪。

教师引导:认识汉字是有方法的。小朋友们用上了好方法,还能编课文了,真能干!请一起读课文。

(点评:本环节将课后练习题自然融入教学,使学生从课文中领会会意字的构字方式,再学习用这种方式去认识其他会意字,促成自主识字能力的提升和识字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扩大学习空间,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会意字编儿歌,在创作中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观察生字,完成书写练习

1.观察“木、林”,书空练习,学习书写笔顺。

教师引导:我们认识了很多新字,当然也要学习书写新字。请仔细观察“木”字。要想把它写正确、写漂亮,你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1:横在横中线,竖在竖中线。

预设2:撇捺要写得舒展,撇要有尖,捺要有脚。

教师引导:请观察有关“林”字的三幅作品(如图1)。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图1

预设1:我喜欢3 号作品,因为这个“林”字写得左窄右宽。

预设2:我喜欢3号作品,“林”字左边的“木”的捺变成了点。

预设3:我喜欢3号作品,因为书写有顿笔。

2.自主练写,评价反馈。

(1)书空练习,理解穿插。

教师引导:“林”字左边的“木”就如我们中国人一样,很谦让,它把长长的捺变成了点,留出空间给另一个“木”字。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高老师一起书空。

(2)自主书写,完成课堂作业。

教师引导:请小朋友们注意书写姿势,认真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书写练习,描一个,写两个(如图2)。

图2

(3)全班展示,评价反馈。

教师引导:请欣赏小朋友们写的作品。请你评一评好在哪里。

(4)认读新学的汉字及词语。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汉字和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汉字和词语,并把它们送进我们的“识字百宝箱”里!

(点评:汉字书写指导中,教师采用了两种策略。一是归类指导,将有共同特征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请学生观察并练习书写;二是有所侧重,把更多的时间匀给“林”字的书写,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评价,在评价中获得观察能力的提升。)

【教学评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识字写字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要求“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要求“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三个学段目标反复提到“主动、独立”等词,表明识字教学要努力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型。那么,《日月明》这节课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呢?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一、趣味性:乐于识字是自主识字能力发展的情感依托

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字1600 个左右,约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0%。学生如果对汉字没有亲切感,是很难高质量地达成这一识字目标的。从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是学生有意愿自主识字并不断提升识字能力的重要情感保障。高老师在这节课中,善用游戏提升识字的趣味性。比如,开头复习已学生字和结尾复现本课生字,都用到了“识字百宝箱”的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学习汉字有积累财富般的获得感。又如,同桌合作学习,学生在“拼一拼”的游戏中,饶有趣味地实现从熟字到生字的认读。此外,高老师多次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识字的趣味性,从开头观看有关汉字的动画片到课中用视频再现日出和满月的场景,再到课的后半程出示关于“尘”的微课,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和生活的联结,消弭了汉字的抽象感和陌生感,让学生生发出亲近汉字的愿望。

二、开放性:自由探索是自主识字能力发展的重要方式

由于第一学段识字数量大,任务重,有的教师会产生错误的观念,为了讲求学习效率,在识字教学中以“我教你学,反复认读”为主要的学习活动,以此实现知识最快捷的批量传递。但恰恰是这种封闭、单向的学习方式,扼断了学生探索世界的萌芽,形成了他们被动学习的态势。因此,构建开放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是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识字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式。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给予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自由。比如,师生共学生字“明”时,高老师一开始就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看似漫无目的,实则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识字基础,联系生活经验,从读音、结构、偏旁、意思等方面着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的,在感受“日字旁”表达的意思时,在认识“人、从、众”时,在理解课后练习题中会意字的意思时,高老师都会先给予学生观察、发现、猜测、表达的空间,不急于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上的“慢”,为学生构建了实践演练的重要场域,以此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识字的“快”。

三、渐进性:顺势而导是自主识字能力发展的关键步骤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自由探索”与“高效教学”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如何能两者兼得呢?教师在重点、难点部分做好充分预设很有必要,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生认知的矛盾处、疑惑处、空白处给出有效的引领。由学生自由探索推进到教师适度点拨,教学活动是渐进的,是有层次的。学生拾级而上,在不知不觉中“更上一层楼”。比如,在学习“男、尖、尘”这三个生字时,高老师先让学生合作玩游戏,把六个认识的熟字拼成三个新的字,还要说说拼出的生字的意思,让学生探索、思考、交流。接着,在全班交流时,高老师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根据三个生字的特点,联系生活、联系已学课文、联系科学常识,分别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学习推动,顺应学生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将生字与更多信息产生联结,活化了生字的意义,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有的放矢的精准点拨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必将获得跃升。

猜你喜欢

构字会意字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生字辨识大闯关
“彡”的类意义在构字中对“彡”部字的影响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生字变身
汉字构字理据与汉语构词理据的交集
汉字的故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