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理论素养的价值、困境与提升

2023-10-11张继明王琦娜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高校教师

张继明 王琦娜

摘 要:理论素养是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素养体系的基础,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素养的支撑。但现实中,由于受量化研究范式支配、政策诠释型研究取向、偏重知识应用价值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素养在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遭到冷遇,理论素养的不足导致教师失去持续的学术职业发展能力,也限制了知识价值的充分释放。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既需要教师个体加强理论锻炼和提升,也需要各级管理者革新学术治理与教师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理论素养;学术治理

理论素养在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的价值

在本质上,知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性反映,之所以强调能动性,是因为主体总是凭借人类独有的逻辑思维和理性能力并借助一定的工具来认识世界,知识是经过人的判断、选择和加工的社会意识。但知识本身是分层和分化的,主体对世界中普遍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的认识经过符合一定规则的加工之后,形成了系统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广泛解释力的知识层类,此即理论性知识或曰理论[1]。而关于局部的、往往针对具体问题或偶然现象的认识及其成果亦为知识,但需要借助理论来实现这一过程。在发现知识以及形成理论过程中,主体所借助的认识、分析工具及相关技术、手段等,也构成了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理论占据基础地位,为人们不断获得新知、深化某领域认识提供本体论与认识论基础。理论的建构是知识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人才成长以及高校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等都必须重视理论建构的基础性作用。

理论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及其对知识发展的作用表明,以知识为业者应重视理论的价值,形成理论意识,并在长期的知识活动中逐渐形成理论能力,综言之,就是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良好的理论素养使得学者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能力,针对复杂现象及问题的洞察力和基于公理的解释力,能够更好地将新知同化、整合至已有认知框架,即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而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学术职业,其教学、科研和智力服务活动在本质上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自然需要主动锻炼和提高理论素养。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素养,教师才能于鲜活的生命互动中捕捉到启迪心灵的契机,才能在复杂的教学主客体关系中找寻到通往共同成长的途径;才能更敏锐地探测和深入发掘蕴藏无限新知的未知世界;才能准确地应用技术和工具建立起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结,将知识的价值转化为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例如:在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中,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作为基本理论,是教师或研究者从事教育学科教学和学术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功底”,因为如果不能掌握教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无从深究高等教育如何在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中获得发展,不能把握青年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就无法达成人的发展之教育目的。质言之,理论素养确保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发展知识,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从事专业实践。

在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理论素养缘何遭受冷遇

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即以知识活动为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专业实践。以创造知识为标识的“发现的学术”是教学学术、整合学术和应用学术的功能与价值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基础或关键在于知识发现、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这又进一步表明,高校教师要实现学术职业的不断提升,就需要强化理论素养[2]。但就当下高校教师学术实践来看,理论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素养的相对不足成为束缚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和学术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而之所以产生淡化甚至忽视理论及理论素养问题,也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第一,实证主义风靡和量化研究的偏狭导致理论的边缘化。伴随着自然科学在整个知识体系中中心地位的确立,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逐渐扩散和渗透至其他科学或学科领域,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研究掀起了“科学化”运动。在此过程中,实证主义所强调的量化研究方法尤其为传统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所推崇,通过数据的收集、统计和挖掘来寻找确定性关系,即量化研究追求统计学意义上的规律。实际上,应然的量化研究或实证研究并不排斥理论,尤其是依赖于基本理论,即通过基本理论来寻找有意义的变量并赋予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以某种普遍意义,因此真正意义上或高质量的量化研究者亦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3]。但由于量化研究在以科学化为名的范式改造中被赋予了功利性目的,甚至被人为地强调其与传统研究范式的对立性,这导致产生了“为量化而量化”的研究偏误。因此,我们看到大量量化研究被偏狭地理解和践行为简单的数量统计而放弃了理论努力、理论责任,从而对整个学术文化取向产生了误导。这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职業发展中理论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缘由。

第二,政策诠释型学术研究导致理论的意义被稀释。文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总是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具体表现为学者普遍关注政策,根据政策内含的精神及其走势来选择研究主题及具体的研究方式,甚至以政策为依据进行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的预设。一方面,这体现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即政治对学术的规制和学术研究的政治功能,也可以说,文科学者以学术为手段服务于国家,政策阐释与宣传、管理与决策咨询等是文科学者的社会使命,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智库作用的条件下,学者服务国家、服务政策的角色更加鲜明。另一方面,当学术研究单向度地服从政策导向时,容易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反思性,问题分析的思维偏向于“政策化”。而当学者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意识、批判意识,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意识及能力,显然这对于学者及其学术而言不啻于失去了立足之本。即便从政策阐释和决策咨询等角度而言,显然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准,毕竟政策学者也并非是政策文本的复读者,而需要借助理论工具来认识政策及政策行为的内在逻辑。正是由于部分学者在政策面前失去了理论研究应持的立场和方法,致使理论的意义被稀释了。

第三,应用研究导向弱化了理论的普遍性解释价值。重学轻术是我国的知识传统和教育传统,在强应用、尚实用之当代,这一传统备受质疑,理论常常被视作“无用”知识。随着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即时性、实效性特征不断彰显,尤其是在高度重视和倚赖制造业发展并且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重要政策导向的社会背景下,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加毋庸置疑。相应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应用化、技术化取向,而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重学轻术的传统也因此逐渐发生改变。高等教育体系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知识应用的时代价值,即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框架下应用型高校战略的施行以及对教师社会服务绩效的空前强调,使得应用研究在高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教师专业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依据科学发展的规律而言,基础研究是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的根基,“重术轻学”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前我国空前强调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追求所谓“从0到1”的原始创新。较长期的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范式是高校教师理论素养不足的现实原因,因为理论独特的普遍性解释价值在尚用的学术范式中被稀释了。

第四,技术主义范式导致研究过程的程序化。人本身就是研究的工具,确切地说,人们利用独有的逻辑思维来认识客观世界。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在對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概括以及抽象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和范畴,遵循一定规则将其进行演绎和准确表达。通过逻辑思维的加工处理,具象世界转向抽象世界,生成知识。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学者理论素养的核心。随着人们对世界进行越来越深入的发掘,人们开始利用技术来辅助知识发现过程,并大大提高了知识生产的效率。在此,技术既是指辅助认识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同时,技术也是指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化工具。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空前地提高了知识生产效率。ChatGPT的问世使得人们进一步体验到技术促进知识生产的冲击感。技术大大加速了知识生产,并致使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从而产生技术主义。技术主义导致研究出现了程序化、套路化、简单化趋向,表面上是对人的解放,本质却是对作为主体的人及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放逐。在多元而发达的技术面前,理论素养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第五,哲学的退场导致基本理论生产力下降。哲学具有“科学之母”之美誉。哲学的特质与意义是帮助人们充分利用独有的认识能力和理性精神对普遍问题及其本质的追索,从这个角度而言,局部问题或各领域的知识探索依赖于哲学所赋予的思维、方法等。因此,学者理论素养的锻炼要求具备一定的哲学品质。然而,由于物理、数学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工程科学、技术科学等不断膨胀,各种认识和实践工具、技术不断推出,加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文化空前盛行,哲学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一个明显的反映就是高校中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不断萎缩,逐渐退场。以高等教育学科为例,目前高校以高等教育哲学为方向的理论研究、以之为内容的课程与教学等与其他具有“显学”优势的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技术等相比,十分式微且具有日渐衰落之趋势。哲学学科的退场、哲学研究的式微以及哲学品质的滑落等造成当下高校与学科及教师的基本理论生产能力下降,教师理论素养不足。

综上可见,在多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高校教师理论素养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弱化,制约着其学术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引导高校教师重视理论的力量,自觉锻炼和提高理论素养,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整个科学发展的客观所需。在当前我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及施行科技自立自强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理论和理论素养的价值更是自不待言。

从教师与管理者两个角度看如何优化理论素养

要改变目前理论的价值被轻视、理论素养在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中被边缘化的现状,从根本上说需要高校教师重新认识理论以及理论素养的意义,在知识活动或学术职业发展过程中主动强化理论素养锻炼。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取向不仅与其个人选择有关,更与其所处外部环境密切相联。在本质上,教师职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规制体系,规训着教师在学术职业中的选择向度,包括对基本理论的重视程度和研究范式的应用等。因此,要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需要教师个体与环境因素的协同改造,尤其需要教育或学校管理者以学术和学术职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建构合理的制度环境,提供充分的服务支持。

第一,教师在理论自觉基础上主动锻炼和提升理论素养。总体上看,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是由于人类在同自然乃至整个世界的相处中越来越陷入单向度的索取之中,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数量化和多样化需求。同时,效率越来越主导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包括知识生产也越来越强调速度或投入产出比。学术研究中量化方法的泛化、智库研究的扩张以及技术主义的倾向等都是强调效率和功利的必然结果。因此,高校教师作为学者应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重新确立关于知识是什么、什么创造了知识等基本问题的认知,实现理论的自觉。首先,任何应用研究及其成果都是原理性知识即基本理论投入生产的价值表现形式,关键技术突破必然是以原始创新为基础的,技术的改造仅预示着形式或数量的改变,以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才标识着创新和增值。其次,学术发展并不是按照预设的、规定的程序“按图索骥”过程,唯有在理论素养基础上,借助人之独有的认识能力、想象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以及厚积薄发但可遇不可求的灵感才能捕捉到创新的契机[4]。概言之,新知是在丰沃的理论土壤中孕育而生发。再次,以学术为基础的智力服务并非使用技术包括当下炙手可热的ChatGPT等智能工具来抓取知识成品,而是在高度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甚至深层利益结构中发现问题解决之道,而这种发现能力依赖的是人建基于深厚理论素养的敏感性、智慧及洞察力等。当前,人工智能经由“流行叙事”机制成为“神话”,对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形成了某种支配[5],教师应正确处理技术与人自身之间的关系,谨防成为技术的附庸而失去人独有的自主性。最后,当教师真正认识到理论和理论素养的本质与价值,才可能改变效率导向的知识活动方式。而学术内在地包含着科学精神,教师还须勇于从对知识的功利价值与现世价值的沉迷中跳将出来,而这又进一步呼吁环境的支持。

第二,管理者应为教师理论素养发展提供环境支持。社会的加速运动改变了时间的结构,人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来适应社会,并体现和确证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样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社会加速在社会关系上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管理者越来越注重产出或绩效,并通过规划、评估等方式来提高绩效水平。高校教师的学术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出资者、管理者等绩效管理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这种影响更加明显。质言之,政府及各级教育和学校管理者强调学术产出效率,重视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产品、技术和效益乃至利润,是高校学术职业生态变化的重要根源。因此,高校教师重视和提高理论素养,需要各级管理者优化教育治理和教师服务。具体来说,首先,管理者应认识到,高校教师以专业的、中立的立场和方法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进行自由探索,建构起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基本理论体系,是进行战略咨询、政策诠释的必备前提,而就问题论问题的“问题研究”会陷入“头痛医头”的困境。其次,对于学校和教师进行必要的考核或评价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基本形式,但应避免将知识生产等同于商品生产,用经济标准和企业管理模式去追求数量化的效率,致使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学术绩效[6]。最后,更为根本的是,管理者必须尊重大学及教师学术职业的独立性和内在逻辑,管理者的过度干预将使大学陷入依附发展的陷阱,学者在规训中失去科学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品质,从而也就无法科学、公正地从事学术。让教师得以重获探索普遍问题的自由与热情,才是学术真正繁荣的源泉。

参考文献:

[1]王学典.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与青年学生谈治学[J].思想战线,2019,45(5):53-63.

[2]李伟,谢升梅,余姣姣.教师理论自觉:形成阶段、困境检视与养成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8):38-46.

[3]涂元玲.论关于教育实证研究的几个错误认识[J].教育学报,2007(6):14-20.

[4]孙正聿.理论思维:学术研究的“普照光”[J].学术月刊,2022,54(3):5-17.

[5]张继明.流行叙事中的智能高等教育及其“神话学”批判[J].现代大学教育,2022,38(3):28-36,111-112.

[6]高江勇.大学教育评价中的过度量化:表现、困境及治理[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61-67.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高校教师
辅导员提升理论素养的方法探究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