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玉轩绳结编织 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2023-10-11杨艳

重庆与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绳结南川编织

杨艳

8月8日,在重庆举行的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对外交流展示中,南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澜玉轩绳结编织吸引了中外嘉宾的目光。尤其是其金福系列文创产品,创新融入重庆金佛山银杉、方竹笋、金山杜鹃王、银杏、大树茶“五绝”地域文化,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澜玉轩绳结编织入选第四届“重庆好礼·外事礼品”,澜玉轩总经理、非遗传承人王小兰,练就了绳结编织这项指尖绝活,让传统手艺有了新的活力。

古法绳结连古今

《易经·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里写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中国绳结技艺起源于先民“结绳记事”,在仓颉造字前,人类以绳作结,记录数量和事物,赋予了绳结契约、情感等文化内容。

随着时光流转,绳结渐渐演变为一种精巧雅致的手工艺。明清时期,绳结在宫廷手艺与民间手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繁荣,绵延流传至今。

绳结技艺以丝绳、棉麻、毛线等为原材料,经艺人的巧手能变幻出各式日用品和工艺品。如今,绳结艺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旗袍盘扣、耳饰、挂饰、手链等,随处可见。

“绳结技艺演变至今,已成为人们传递吉祥、祝愿美好,富有精神内涵的精致艺术。以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王小兰说。

有温度的绳结艺术

一根根五彩丝线,通过结、穿、绕、缠、编、抽等技法,在王小兰手中“生”出了花、“长”出了型,变成一件件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服饰、家居饰品、挎包等有温度的生活艺术品。

一直以来,王小兰并不满足于纯粹的編织技能,她尝试将传统中国绳结和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起来,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

“2019年,我创办了澜玉轩,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创作了绳结编织银杏叶胸针、银杉耳环、方竹车载刺绣枕头等手工艺品。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免费教会百余名学徒。”王小兰说。

近两年来,王小兰和团队不断研发新产品,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空间,屡出精品,荣誉也接踵而来。其中,多款“南川元素”手工编织品荣获多项设计奖:“金福麻鞋”荣获笫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环保工艺奖、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并入选“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金佛山银杏叶胸针”荣获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铜奖、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编织“走出去”梦想

推动南川的绳结艺术走出国门,一直是王小兰努力的方向。今年7月,她和团队邀请在渝外籍留学生志愿服务队体验绳结编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今年,澜玉轩绳结编织积极参与2023年商务部征集中国好礼的活动,并推动创作精品入驻重庆“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寻求海外发展机遇,探索海外市场路径。

谈到未来,王小兰说,不仅要打造人们更加喜爱的编织产品,更要使手工绳结编织不断发扬光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目前,依托公司旗下的华祥技能培训学校,王小兰积极培训绳结编织学员,竭力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今年培训了两期学员38人。我们打造了一家非遗工坊,吸纳高素质学员,不断创新产品、创作精品。未来,我们还将扩大营销,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把中国非遗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王小兰说,澜玉轩将利用各种会展、大赛、景点等平台宣传绳结编织非遗文化,推广手工绳结编织技艺,讲好中国故事。

图/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绳结南川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寻 宗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大南川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分析
打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