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女消费理念不同怎么办
2023-10-11
◎ 张增林
2018年,女儿带我们去上海旅游。当女儿要领我们参观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时,我坚决不去,理由很简单:舍不得花门票钱。女儿说:“既然来了,不登楼看看是个遗憾。”可女儿好说歹说,我就是不听。现在想起来,我真有点儿后悔。
2020年,孙子驾车带我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晚上,孙子要住蒙古包,说是让我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我虽然心里反对,但嘴上没说什么。走进蒙古包,只见里面设施齐全,极具民族特色。晚上,我们走出蒙古包,观看草原的夜景。周围是那样安静,深蓝色的夜空、闪亮的繁星,对久居城市的我来说真是难得一见。第二天,看到骑马游玩的项目时,孙子给我买了票。我骑过自行车、三轮车,还骑过毛驴,就是没骑过马。我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感觉好像年轻了许多。
我吃过苦,受过罪,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但毕竟时代不同了,消费观念也应随之改变。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就花吧。
◎ 艾立起
我们老年人与子女年龄有差异,交往的人群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由此导致消费理念也不同,这是正常的事。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能化“代沟”为“坦途”。我的主张是:求真务实,客观公正,不以辈分论对错。
以前,我在吃穿方面都爱将就,买衣服往往挑最便宜的打折货,结果积攒了一大堆穿不着的“废物”。而今,我在孩子們的劝说下更新了观念,购置的衣服价格适中、大方得体,穿在身上,邻居们都说我好像变了个人。
在对下一代的“投资”上,年轻人往往好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报什么课外班,自家也跟着报。我引导儿子、儿媳科学“投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经过深思熟虑,我建议让孙女课余时间学习绘画、书法和跳绳。目前,孙女已有40多幅书画作品在报纸上发表,近日还参加了唐山市举办的跳绳比赛,表现很出彩。
◎ 郑天峰
前些天,我从佳木斯市回山东老家探亲。我和老伴为了每人节省200元钱,买了火车硬卧票。子女得知后一致反对,让我把票退掉,要给我们买软卧票。我理解他们的孝心,他们是为了避免我们旅途劳累。我怕给孩子们添麻烦,就改签了软卧票。坐软卧舒适度高,尽管长途跋涉我们也没有感到疲劳,这样看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确应该善待自己。
我和老伴生活很节俭,剩饭剩菜都舍不得倒掉。女儿总是定时来“检查”,将剩饭剩菜统统扔进垃圾箱。她说:“吃了变质的东西生病,又得吃药、住院,既花钱又受罪,得不偿失!”我们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当然,老年人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不应该固守旧的消费理念。子女们生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消费理念先进,讲究健康和科学。我们应该向子女学习,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也学习一些健康、科学的消费理念。
◎ 李朝云
不怕人笑话,我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大都是儿子穿过后淘汰的。我的消费观念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买东西、做事都是本着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原则。儿子却不是这样。他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追求时尚,买东西时不怎么考虑钱的问题。他认为过时了的东西就要淘汰,再去买新的。我虽说看不惯,却也承认两代人在消费观念上确实存在差距。
儿子淘汰不用的东西大都还是好的,扔掉可惜,我就干脆捡来用。我原来的老人机维修多次后实在没法用了,正好儿子换了新手机,我就把他的旧手机拿来用;后来,儿子换了内存更大的智能手机,我再次把他淘汰的手机捡了来。儿子的每件衣服都花了不少钱,可时装流行趋势总在变化,一旦过时,他就不想穿了。于是,我就捡来穿。虽说是儿子的衣服、鞋子,但我穿着也合适。儿子多次提出要给我买新衣服,我对他说:“你买新的,我穿你淘汰下来的,这样你不用担心浪费,我也省了不少买衣服的钱。各得其所,不也挺好吗?”
◎ 于炳绅
表侄来看我时,常常埋怨我的生活理念跟不上时代。我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有些固执,有些方面他的意见我却不敢苟同。比如我平时只喝白开水,表侄却指着他带来的饮料说:“白开水没滋没味儿没营养!您看这些饮料,都是加了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的。”再比如衣服鞋帽,只要没坏我就继续穿,表侄却说:“都什么年头了,还这么节省?”有一次我和表侄一起出行,他非要打车,美其名曰:“时间就是金钱!”可出门逛街又没有急事,何况也就步行十几分钟的路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走两步又能怎样呢?
不过作为长辈,艰苦朴素没有错,但也不必太固执己见;过度节俭,有时可能会得不偿失。年轻人靠自己的劳动换来财富,经济上负担得起,适度享受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对长辈来说,省吃俭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会从中得到某种心理慰藉和情感寄托;对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生活质量,使用新潮的物品,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总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道理,年长者有年长者的理念,不妨折中一下。
◎ 穆建辉
老年人大都是从苦日子中熬过来的,在生活中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是一种美德。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观念,尤其是在和子女一块儿出去玩的时候。
俗话说:“穷家富路。”出去旅游,肯定要花钱。老年人如果怕花钱,出租车舍不得坐,景区门票舍不得买,不如干脆待在家里好了。子女带老人出去旅游,是子女孝心的体现,老人应该给他们尽孝的机会。对于旅程如何安排,老人不妨做个“甩手掌柜”,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唠唠叨叨,不停地埋怨,不仅会让孩子为难,也会影响游玩的心情。
◎ 陳剑
两代人生长在不同的年代,消费观念不同是很正常的,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我有两个孩子,儿子一家在北京生活,有房贷、车贷;女儿一家与我同城,在另一个小区居住,同样有房贷、车贷。两个孩子的共同点就是花钱没计划,时不时地下馆子,几乎每天都网购,都是“月光族”。老伴总是为此而唠叨,说他们不会过日子。
我认为,对于下一代的随意消费,应当“疏”而不是“堵”。过度地“堵”,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疏导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子女钱来得不容易;另一方面,教育他们要防患于未然—大人要养老,孩子要上学,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要引导他们花钱时做个计划,确实需要的就买,可要可不要的暂缓。另外,最好有个中长期规划,什么时候还清贷款,什么时候购置哪个大件。有了规划,就有了目标,就会精打细算。总之,在消费问题上应当多疏导、少阻挠;多倡导,少训斥;多示范,少唠叨。
◎ 申德明
早些年,儿子、儿媳每年都要自驾带我们老两口出游。前几次我们都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但后来我们总是婉言谢绝,原因就是消费观念不同。
消费观念不同带来的问题在家时不明显,因为两代人通常不在一起消费;出门在外时就不同了:两代人几乎所有的消费都绑在一起,没办法各取所需。比如吃饭,我们老两口喜欢吃家常便饭,不仅便宜实惠,还吃得舒服;可他们总领着我们吃各种新奇的东西,不仅花钱多,吃了还不舒服。又比如购物,我们老两口很少在外地买东西,觉得没有必要;他们却见啥买啥,也不管有用没用。看着他们花钱如流水,我们真是心疼。
所以,我和老伴商定,不再和孩子们一起出去旅游了,要想出去玩就独自成行。眼不见心不烦。等孩子们再邀请我们一起出游时,我们就以种种理由拒绝。后来,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也就不再提一起旅游的事了。我们老两口自己出去游玩,每次都非常开心。
◎ 潘志红
现在年轻人的很多消费观念都让我想不通、看不惯。我儿子点外卖吃,我说不卫生;他买进口水果,我嫌贵;他买花,我说太浪费……说多了,儿子就嫌我唠叨,说我观念陈旧。去年冬天我右膝盖疼,儿子要打车带我去医院。我说:“我们坐公交车去吧。”儿子说:“打车多花不了几块钱。两个人坐公交车要4块钱,转一次车就是8块钱,两头还要走一大截路。你膝盖疼,要少走路。打车从家门口上车,到医院门口下车,多方便啊!”我想了想也是,就同意了。
儿子还经常找各种理由带我出去吃自助餐、看电影,说:“偶尔下一次馆子,尝尝厨师的手艺,既是一种生活享受,回家也能学着做。”“现在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往电影院里一坐,单是听声音就足以让人感到震撼。”儿子还说:“年纪大了不融入社会,会被时代淘汰。”我觉得儿子说的话也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听听年轻人的建议,多接触新鲜事物,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 张永进
十几年前,在石家庄工作的女儿回唐山探亲时,指着家中那台用了近20年的冰箱说:“这台冰箱该换新的了。”我说:“还能用,不用换。”她却径自去专卖店买回来一台三开门的大容量节能冰箱。售后人员七手八脚地把冰箱抬到家中,并把旧冰箱折价收走后,老伴还在不住地埋怨:“花这个冤枉钱干啥?”但我们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新冰箱确实比旧的好使,噪音也小,而且虽然容量大了许多,每月的电费并没有增加。
家中的彩电、我们的手机和晨练时使用的音箱等,都是女儿通过这种“强加于人”的方式给我们更新的。事实证明,这些钱花得并不冤枉。我们是从物资匮乏和低工资的时代过来的,有节俭的习惯,在消费理念上跟年轻人有所不同。但我渐渐体会到,老年人还是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向年轻人学习,借鉴一些好的消费理念。如今我正在考虑:那个三开门的冰箱也用了十几年了,这次,不等女儿“强加于人”,我自己到专卖店去买台新的吧。
◎ 汪兴福
平时女儿花钱比较随意,老伴喜欢精打细算。有一年,我们和女儿一家一起到外地旅游,老伴执意要住一家特别便宜的民宿,结果不仅来回要跑很多路,路上还不慎丢失了一些携带的物品。有了这个教训后,老伴和女儿在消费理念上逐渐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在外消费,不能一味地省钱。后来再去旅游,我们坐长途火车一定会买卧铺票;不管到哪里,住宿就选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旅馆;在吃的方面,我们会找当地口碑好的饭店就餐,规模大小无所谓。游玩时,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活泼好动,多花一些钱跟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游乐项目,我们也没意见,只要不是惊险刺激的项目就好。
俗话说:“穷家富路。”人在家中,能省则省,但出门在外,尤其是长途旅行时,不少要花的钱是省不下来的,当花则花,否则就很难实现快乐出门、满意回家。
◎ 李家琳
我生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年少时生活贫困,吃的东西有限,穿的是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所以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我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环境,无法理解我的做法。不过,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也要与时俱进。
每次出门,如果路远,孩子就在网上帮我叫网约车,让我在门口等着,说一会儿车就到了。网约车特别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还增加了出行的舒适度,我渐渐地也接受了这种出行方式。母亲节时,孩子给我买了一束鲜花。我心疼钱,问孩子:“花了多少钱?”孩子说:“你平时那么喜歡花,管它多少钱呢,你开心就值得。”看着赏心悦目的花,我感到很温馨。
生活条件好了,不能一味地过苦日子。应该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尽情享受晚年生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给孩子尽孝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 张礼恒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以前每到春节,儿女们都要给我和老伴购置年货。各种生熟肉食、海鲜、蔬菜、水果,不仅品种齐全,而且数量很多,冰箱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过完节仍有很多东西吃不完,有的食品过了保质期,最后不得不扔掉。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儿女们也都要给我们买。这些时令食品保质期短,很快就会变质,我和老伴往往吃不完,扔了又觉得十分可惜。于是,我把儿女们叫到一块儿与他们沟通:“你们孝心可嘉,就是太浪费了。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勤俭节约。逢年过节,你们购物要互相商量,拉个清单,把购买的品种和数量控制一下,吃多少买多少,够吃就行。这样既有过节的气氛,又不至于浪费。”儿女们采纳了我的建议,既节省了钱,又避免了浪费;我们也很高兴,因为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得到了传承。
◎ 李秀石
老人过生日,一向是儿女们表达孝心的机会。10多年前,孩子们就主张到饭店为我庆生,但我说:“在家一起动手,各自做贡献,更显亲情。我的厨艺你们都认可,我可以给你们露一手。”实际上,我算的是经济账:在家过生日花销少,我不愿意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对此,老伴总说我“不知好歹”。老伴的话是从人情而言,而我考虑的是各家的实际情况—儿女们的生活虽说过得去,但也并不富裕,到饭店高消费,没有必要。
今年,我第一次听从孩子们的安排,愉快地到饭店过了90岁生日。生日宴上亲情涌动,格外温馨。如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桌生日宴对我们来说已不是多大的负担,我年纪也大了,若再固守原有的消费理念,就有些不通人情了。
在饭店里,我同亲人们一起饱了口福,收获了快乐。这有限的消费是非常值得的,毕竟饭店里厨师的厨艺与就餐环境都优于家里。再说,合理适度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于国于民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 韩秀菊
传统认知里,老年人舍不得花钱。但事实上,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但舍得花钱,还把钱花到了追求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
在饮食上,我追求健康,不再贪便宜买劣质食品,而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适合自己口味的健康食品。
在穿戴方面,我也开始打扮自己了,舍得花钱购买适合自己身材的高品质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心情愉快,有利于健康长寿。
在旅游方面,我趁着自己行动方便,在女儿的陪伴下去了海南、承德、秦皇岛等地旅游,用手机拍摄风景,写游记小文,乐趣多多。
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与时俱进,买了电脑、智能手机,学会了玩微信、微博,还能用电脑发邮件。动手动脑,其乐无穷。
人到老年,懂得如何花钱,把钱花在实处,能得到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 王红卫
生活经历不同,消费理念自然也不同。老年人节俭惯了,舍不得花钱,总是能省则省;年轻人讲究舒适、便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都没有错。
作为老年人,我觉得应该与时俱进,适当改变消费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外出旅游,不妨快乐地吃、喝、玩、乐。一味地省钱,旅游的快乐就会大打折扣,那还不如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