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为学问之始

2023-10-11黄丹宁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论语北京市大赛

黄丹宁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20创新1班

学子新风采

语文达人秀

语文学习不仅有意义,更有乐趣。且看全国各校学习语文的高手齐聚一堂,或有阅读能手分享阅读方法与经验;或有写作巧手谈论审题的准度、立意的高度、思辨的深度;更有实践高手交流朗诵演讲创意、人物访谈、调查报告……说学习独特之法、享语文趣味之道,共同做人生的圣手!

本期达人推荐黄丹宁

现就读于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曾获北京市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北京市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作文曾在2021-2022学年度语文顺义区期末考试中被选为区级范文,在鲍鹏山教授举办的国学学习“德金班”中荣获《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学习的最终毕业证书,曾进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学习,获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金鹏科技论坛二等奖,北京市观鸟大赛一等奖,入围模拟政协提案决赛。

上课疾笔如飞,下课却如见天书;分享滔滔不绝,写作却抓耳挠腮;读书酣畅淋漓,答题却头皮发麻……

这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过的语文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语文就是爱上语文的过程。那么,如何爱上语文呢?驻足回首来时路,我与大家交流一二。

课上在线,课下复盘

爱之初,需要理解。若是内容尚且不明白,谈喜爱则是过于荒谬了。

课堂是语文的生命线。很多人对于语文课堂的认知是多听多记,虽与理科无二,但语文学习中也要注重理解,理解课堂重点、老师思路,兼顾自己的需要而非“剧本式”的记录。首先课要知止而为,听己所需,若是什么都听,什么都记,这样学起来也会很吃力。其次要听其内核,不仅要听老师讲了什么,更要听老师为何这么讲,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才能更好地迁移、类比。最后要听而留痕,若笔记与课堂冲突时,便可抓大放小,下课再考虑笔记。

而课下,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则可以像放电影般在脑海中复盘白天所学的内容。将大脑想象成中药铺的一格格抽屉,将每天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放到对应的抽屉里,这样就能清楚单个知识点及其对应的知识结构,然后用旧知同化新知,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解读新的概念,做到日进日新,新旧相连!

多元阅读,多向写作

爱之中,多方找寻,找你所爱,学你所爱。

欧阳修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比起填鸭式的“我需要”素材背诵,我更倾向于共情式的“我想要”阅读。这种共情式阅读书目较为多元化,可因需、因人、因时而读。对于此,我向大家分享两点,即师生共读与个人比读结合,专题阅读与消遣阅读结合。

先说前者。老师在课堂上会带我们阅读《论语》 《红楼梦》,我会在此基础上找一些感兴趣的相关书目进行阅读。比如,课上共读的是杨伯峻老师的《论语译注》,课下我会找来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李零老师的《丧家狗》等,进行个性化地比读,解读的角度、深浅、丰简在每个章句的比读中不言而喻,深入地思辨思考也就随之而来。

再说专题阅读与消遣阅读结合。我在高二时学到逻辑,很感兴趣,就找来《逻辑学十五讲》《西方思想讲义》等概念性强、思辨性足的书籍专门突破。在闲暇之余,如假期或考完试的,会选择阅读小说或趣味性强的传记,如《孔子传》 《先生》 《人类群星闪耀时》……在其中我们能看到“若天下太平,我等愿渔樵耕读、浪迹江湖;若盛世将倾,我辈必将万死以赴”的豪情壮志;能听到“知识不会俯下身去够人类,只有人类踮起脚去够知识”的哲思;能欣赏到“白雾喷涌,天使归乡”的优美字句……这些文字让我发自内心地欣赏,那是无论看过多少次,都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这种冲动能让我从心底生发出对文字最本真的理解,也勾起了我向他人分享的欲望。久而久之,阅读过的内容会嵌入表达,变成思维的一部分,获得才华的丰盈与思想的成长,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一提起来就能感到的欢欣鼓舞。

做题解题,返本归元

爱之后,方能产出,而产出则体现在解题中。

阅读和写作之爱到位了,做题解题的能力也就跟上了。首先要把握现象与本质,比如关于现代文中的鉴赏,很多同学不理解题意或将题干要求混到一起,若我们有意识地回归题目的本质,就能理出一些头绪。比如鉴赏思考类,语文是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学问,而鉴赏则是使用了什么方法(形式)让文本变得更好,可以是语言特点、结构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这就形成了五级知识体系;再如从语言方面赏析句子,那么就可以从句子的构成单位依次展开思考,用词—修辞—句式—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由小及大,忘不了,错不了!

然后将老师讲解与个人经验结合。老师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俯视题目,属于共性内容的高度提炼。为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个性化的经验。比如,在现代文阅读中,把握文章侧重点是重中之重,可从标题出发来追问写作重点。在答题过程中,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构建逻辑框架。而在答题时,则需理解设问特点。比如分析类题目,其内核是“析”,“析”乃以斧砍木,沿着木的纹路竖着分开木头。那我们在做题时就要找到“砍的路径”,即从不同的角度一条条地展开说明。又如鉴赏类题目,虽需从不同的角度,但以内容为起点、情感为落脚点不变。所以说,语文不是靠刷题“刷”出来,而是靠平时返本归源地“悟”出来的。

物理中有个概念叫“同频共振”,是说只有当两个事物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同振动的效果,而此时震动是最强烈的。语文学习亦如此,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频率,爱上这个与自我同频共振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字!

猜你喜欢

论语北京市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如何读懂《论语》?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