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文阅读创新命题探索与实践
——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优质创新试题选登

2023-10-11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陈亮本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杜周,南阳杜衍人也。义纵为南阳太守,以周为爪牙,荐之张汤,为廷尉史。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宽厚云。

延年,字幼公,亦明法律。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材有余,补军司空。始元四年,益州蛮夷反,延年以校尉将南阳士击益州,还,为谏大夫。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盖主、燕王谋为逆乱。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延年封为建平侯。

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首发大奸,有忠节,由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光持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后迁捕得,伏法。会赦,侯史吴自出系狱,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杂治反事,皆以为桑迁坐父谋反而侯史吴臧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即以赦令除吴罪。后侍御史治实,以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争,与反者身无异。侯史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吴不得赦。奏请复治,劾廷尉、少府纵反者。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故千秋数为侯史吴言。恐光不听,千秋即召中二千石、博士会公车门,议问吴法。议者知大将军指,皆执吴为不道。明日,千秋封上众议,光于是以千秋擅召中二千石以下,外内异言,遂下延尉平、少府仁狱。朝廷皆恐丞相坐之。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欢哗,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光以廷尉、少府弄法轻重,皆论弃市,而不以及丞相,终与相竟。延年论议持平,合和朝廷,皆此类也。

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B.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C.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D.延年为人安和/备于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驾入/给事中/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赂遗/訾数千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帝,即汉昭帝。“昭”是褒义的谥号,历史上谥号为昭帝的帝王都有好名声,但在位时间不长或去世时非常年轻。

B.擢,提拔、晋升官职之意,指在原官职上提拔。

C.赦,即大赦,是统治阶级对于某一时期内的不特定犯罪分子免予追诉或免除其刑罚执行的制度,凡蒙大赦之人,被赦免之罪不能作为刑事前科和累犯的理由。

D.中二千石,古代官员年俸禄的一种,“中”是“半”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一千石的俸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延年因为父亲的关系获得官职,后以校尉身份率领南阳士人平定益州叛乱,得胜回京,任谏大夫。

B.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审理反叛案件时,认为侯史吴不是藏匿反叛者,而是藏匿了他的随从,所以按照赦令免了侯史吴的罪。

C.侍御史重新追查侯史吴藏匿罪犯一事,上奏请求重审,丞相车千秋多次替侯史吴说情,霍光没有听从,于是召集中二千石与博士在公车门集会商讨。

D.杜延年为人安和,善于调和朝中大臣关系,不像他的兄弟那样办案酷暴,他深得皇上的信任,身居高位,获赏无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燕王狱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子迁亡,过父故吏侯史吴。

(2)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

5.为了使丞相车千秋免于牵连获罪,杜延年是怎样和霍光争辩的?

(作者、单位:覃世炉 广东省新兴县华侨中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①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为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尝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盖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①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无讳,乃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亟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嗛之,即缴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于境,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由亮。闻于官。又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豪侠屡遭大狱,归家益励志读书,所学益博。是时,熹与亮往复论王伯②之辨。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三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失其指,故不足以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②伯:即“霸”。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①

陈 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②。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③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冬,章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身份出使金国,奉命向金世宗(完颜雍)行贺寿礼。②北群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中有“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后遂以“北群空”喻无人才。③藁街:本是汉代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单于,悬首于藁街。

6.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对文言文中加点词的替换,有误的一项是( )

A.再诣阙上书 诣:之

澹闻而嗛之 嗛:衔

B.笞掠亮无完肤 掠:拷

适被杀者尝辱亮父 适:会

C.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 生:活

而辛弃疾素高亮才 素:雅

D.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 既:即

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夺:取

7.下列对文言文和诗歌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均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为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

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B.①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为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

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C.①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为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

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D.①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为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

②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8.下列对文言文和诗歌中加点字相关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堂:尚书省总办公处的称呼。唐、宋、金称尚书省长官处理全省政务的厅堂为都堂。古人曾有“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的诗句。

B.台官:唐宋尚书台长官的统称,也可泛指朝廷公卿。宋代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卿士为台官。”文中泛指朝廷公卿。

C.虏:金国。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称为“虏”。类似的说法有“戎”,指戎狄。

D.封:疆界。“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意思是“那本就是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先祖都曾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也是此义。

9.下列对文言文和诗歌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亮才气超迈,得人赏识。周葵担任郡守时读了陈亮写的文章后,断言陈亮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B.陈亮狂放不羁。陈亮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因喝醉了乱说大话而被人中伤下狱,被打得体无完肤,幸亏皇帝干涉才得以幸免。

C.本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词作风格类似,均沉雄豪壮,气势磅礴。

D.“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句是说当场大事,只手可了,毕竟“我”陈亮还是万夫之雄。此句表达陈亮力挽狂澜的豪情。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

11.从传记和词中能体现出陈亮形象的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作者、单位:王 璇 宁改换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四人分别是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直接表现出苏轼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

(作者、单位:邓婉君 江西省横峰中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朱凤①行

杜 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②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注]①朱凤:即凤凰。②竹实:指竹子开花结成的果实,凤凰食料。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托物起兴,作者以朱凤自喻,站在潇湘最高的山巅上俯瞰世间,痛苦鸣叫。

B.“侧身”表明作者的孤立无助,与《蜀道难》“侧身西望长咨嗟”中“侧身”含意相同。

C.“百鸟” “黄雀”等喻指困于横征暴敛的百姓,“犹难逃”暗指当时社会环境极其严酷。

D.本诗语言浅近,内容通俗易懂,形式不拘一格,体现了歌行体古诗的创作特点。

14.“岂不长勤苦?羞与黄雀群”是东汉刘桢笔下的凤凰形象。本诗中杜甫取其意而反用之,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写法的妙处。

(作者、单位:曹俊敏 安徽安庆十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

苏 轼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
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两首新诗争剑芒。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1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在《唐宋诗醇》一书中评价苏轼这首诗的前四句:“画从醉出,诗特为醉笔洗剔精神。读起四句,森然动魄也。”请结合前四句诗分析你感受到的“森然动魄”。

(作者、单位:冯甜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一“出”字,从广度和高度两个方面总括阿房宫规模的宏大。

(2)古诗文今用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红海中学百日誓师大会上,教师用“松柏后凋岂畏寒”一句鼓励学生,就化用了《论语·子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手法多样,技巧娴熟。对比即是他常用的艺术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陈千里 广东汕尾白沙中学)

17.“槛”在古文中有多重含义:如关牲畜或野兽的栅栏、栏杆、囚禁犯人的牢笼、四方加板的船、门下的横木(即门槛、门限)等。请写出两句带“槛”字且释义为“栏杆”的诗句: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蒋 莉 江西省横峰中学)

18.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别冬奥,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 “折柳寄情”。“折柳”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请列举古代诗歌中有“柳”这一意象的诗句。

19.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冬奥会历史上的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用“二十四节气”来倒计时,是向我们智慧的祖先致敬,体现出深深的文化自信。而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请从我国古诗词中找出能够体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并指明是哪一节气。

(作者、单位:金 媛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安和”是安详和蔼之意,修饰“为人”,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出”和“入”可理解为皇上出宫、回宫,可以根据对称句型“出即” “入(即)”加以判断,即可排除D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二千石,是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

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霍光没有听从”理解有误,原文“恐光不听”的意思是(千秋)担心霍光不听,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4.(1)审理燕王的案件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儿子桑迁逃亡,经过父亲从前的下属侯史吴家。

(2)再说丞相平素没有什么偏见,只是喜欢与下属官员商讨,这完全是他的一贯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治……狱”译为“审理案件”;“亡”译为“逃亡、逃走”;“过”译为“经过、拜访”。

(2)关键词:“素”译为“平素,一直”;“好言于下”译为“喜欢与下属官员商讨”,状语后置句;“尽其素行也”译为“这完全是他的一贯做法”,判断句。

5.①要依法判罚,现在改为诬陷侯史吴不合道义,在法律上过于严峻。②丞相平日里并无偏见,只是喜欢与人讨论事情而已。③如果此案累及丞相,恐怕会不得民心,并会使将军丧失威信。(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文意,杜延年为人谦和,审案讲究公正不严酷,也善于平衡大臣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延年乃奏记光争”,以为“吏纵罪人,有常法……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即可概括出答案。

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能力。“既”在文中意为“已经”,而“即”没有“已经”的意思;“夺”在文中意为“改变”,而“取”无“改变”之意。

7.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和诗歌断句的能力。①句作“郡守”就是“同葵”,放其前应断,“朝士”为“朝廷的士子”作“自事”的主语,故其前应断。

②句“堂堂”修饰“汉便”,其间不能断;“河水”为固定词语其词不能断。

诗歌断句也可以“水调歌头”词牌特点为参照。

8.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台官”是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文中亦指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9.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我’陈亮”有误,出使之人并非陈亮,此处的“我”指“章德茂”。

10.皇帝想要授予(他)官职,陈亮笑着说:“我是想替国家开创数百年的基业,哪里是想借此来换取一个官职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和“达”。此句关键词:“官”译为“授予官职”;“为”译为“替”;“社稷”译为“国家”;“宁”译为“哪里,难道”;“博”译为“换取”。此外,需联系上下文语境,以直译为主,做到句意通顺连贯。

11.①爱国,目光长远,不满宋向金求和。传记中,隆兴初年,宋与金签订和平协议,国人很高兴能有这样休养生息的机会,唯独陈亮不赞同,上呈《中兴五论》;词中“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也表明了陈亮不同意向金廷求和的态度。

②豪迈,有志气。传记中,皇帝想要授予陈亮官职,陈亮却说自己想替国家开创数百年的基业,并不想借此来换取一个官职;词中,由“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可知,陈亮认为,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

③自信,乐观。传记中,陈亮三次到皇宫上书直陈己见,坚持自己的想法;词中,由“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可知,陈亮认为,金国的命运用不着多问,宋王朝的国运如赤日中天,必将获得最后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两篇文本中筛选重要信息,分别概括出陈亮的形象,再比较并找出其共同的形象特点,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并结合两篇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12.①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②苏轼表示,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③苏轼能与三位豪杰交游,却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认为是平生的遗憾。④苏轼认为如果能够在范仲淹的文章中挂名,把自己排在他的学生的后面,也是自己往昔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需宏观把握文本意图,提高整体阅读能力。作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直接表现” “敬仰之情”等关键信息,再结合文中“流涕” “敬爱” “恨(遗憾)” “畴昔之愿”等表现苏轼心情的词语,对应文中相关的句子,梳理并分条作答。

13.B 【解析】本文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蜀道难》中的“侧身”表示作者戒惧不安。

14.①借凤凰明志,表达苦心。在刘诗中,凤凰是高洁的象征,不屑与黄雀等为伍;而在本诗中,凤凰同情百鸟,愿与黄雀等分享自己珍贵的食物共度时艰。作者通过塑造凤凰的形象,以凤凰自喻,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匡正社稷、拯救苍生的政治心愿。②丰富凤凰形象,创新意境。本诗虽运用典故,却故中求新,反用其意。诗中凤凰不仅是洁身自好的形象,更是悲天悯人的象征。这不仅拓展了凤凰的文化内涵,也创新了诗歌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解,要掌握诗歌的基础知识,如托物言志、用典的手法,注重培养关键能力和素养,如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赏析传统意象。作答时,了解作者,解读诗句,分析意象,联系手法。

15.①“空肠得酒”表现诗人对酒的喜爱与饮酒时的酣畅淋漓,展其“动魄”。②喝酒之后诗人的肝与肺似乎也错杂不齐,生出无数竹石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尽显其豪放之情。③“吐”字传神精练,作画与心情的一吐为快一览无余。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以小序代题,交代作诗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在郭祥正家中喝醉后,趁乘醉在壁上画了竹石,郭祥正写了一首诗表示感谢,并赠给诗人两把古铜剑,诗人再写此诗抒发感慨。开头四句奇思怪语,写诗人在郭家醉后作画的情景。诗人说,我漉漉的空肠中灌满了酒后,好像生出了芒角;我的肝与肺似乎也错杂不齐,生出无数竹石来。郁积在胸中,森然气盛,创作欲望极其强烈无法遏制;以一吐为快,终于洒向雪白的墙壁。首句的芒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此处也可指竹石的尖端。根据评论,首先要理解“森然动魄”之意,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6.(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示例:①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②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③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④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⑤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内容分别出自《阿房宫赋》《论语·子罕》《登岳阳楼》,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议背诵的篇目。解答这一类题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注意记忆、积累。比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古文今用、生僻字、形近字等,也要注意就某一角度在不同篇目同一题中的开放性考查。就这3小题来讲,分别考查了行文思路、古文今用和表现手法(体现开放性)。容易写错的字有“凋” “丛” “贱”等。

17.示例:①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②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8.示例: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在把握杨柳的意象的基础上,了解杨柳在古代诗词中的意义,理解作者的情感。检索诗歌中有“柳” “杨柳”字眼的诗句。

19.示例: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

④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谷雨)

⑤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

⑥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立秋)

⑦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

⑧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分)

⑨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小雪)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在把握二十四节气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对应节气的传统诗词,感受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作答时注意,有的诗句中直接出现节气名称,有的则需要根据诗意推测出相应的节气名称。

猜你喜欢

陈亮本题解析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书法作品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Topological magnon insulator with Dzyaloshinskii-Moriya interaction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light∗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陈亮进 典藏欣赏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摆放套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