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三视角”
2023-10-11代超
代 超
●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中,生活化教学法就是诸多教学法中被运用得最频繁的一种。生活化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常见的生活元素,将原本单一的文字信息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体现,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生活化教学法进行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留心感受生活,还能够让学生加深认识,从而顺利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时,引入了生活案例,并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好朋友之间“吵架”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朋友的陪伴与帮助,同时也难免会与朋友发生争论。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生活化情境中,引领学生自觉参与小组讨论,进而理解友谊的含义。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引领下,能够自觉参与小组讨论,理解友谊的含义,明白友谊存在的意义,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2.创设生活化情境,奠定学习基础。
适当的情境氛围能够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相关教学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认知,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时,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把握知识内涵,教师就采用了生活化教学法展开教学。在备课环节,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搜集典型的生活案例,并将其整合成课件。在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课件,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又可以做好教学铺垫,让学生明白文化并不单单存在于课本之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样,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了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二、设计生活问题,丰富学习感知
教师若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情,引入极具生活气息的内容为课堂增添多元化色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约束与行为规范。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与未成年人成长相关的内容时,就有意识地采取生活化教学法。教师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父母的暴力应该怎么办?有学生表示,父母打骂孩子是正常的,默默承受就好。也有学生表示,正常的教育可取,但如果涉及暴力不可取。接着,教师继续追问:能不能用法律手段对暴力说“不”?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争做小法官”、小组讨论等环节,逐渐认识到法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明白了要远离家暴,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运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辩论
事实证明,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案例紧密结合,或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时,如果教师只是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只能从文字上理解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于是,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引入了曾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渐冻症男孩”的事件,让学生围绕王同学的经历,围绕“是否值得将‘渐冻症爱心队伍’的事例进行推广”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观点纷呈……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也进一步认识到了生命的伟大。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存在这种联系,才使得教师能够有机会应用生活化教学法。为了建立高效的生活化课堂,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现实,积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应用相关知识,学会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理论来发展自己,以切实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