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为目标探析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点
2023-10-11邓用军
邓用军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开侨中学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虽然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进行过论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该核心素养与现实教学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要在基于史实的背景下,完成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与认知。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见证,也是后人研评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样,基于史实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由于历史是不可逆的,教师要利用现存的史料实证,尽量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标重点强调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历史学习中完成自身品格的构建。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单纯地靠教师的描述、讲授肯定是不行的,但借助各种“当时”的资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概况,予以历史更多的理解。因此,通过史料可以培养时空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由此可见,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在现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结论相对较少,历史事实的叙述较多,因此,相对于其他教材,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也较多,并且在正文中会穿插一些史料的原文图片等,并在旁边注明相关的史料链接,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期,应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史料进行整理挖掘,形成初级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1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教师可以选用教材中的配图——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神农画面,进行课程导入,并设置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1.神农,有什么特殊地位?
2.传说在历史研究中有怎样的价值?
3.在文中,有哪些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设计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已经对“画像砖”的传说比较熟悉,所以,以此为切入点能够使学生迅速产生熟悉感,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效区分传说与史料之间的区别,能够充分认识到历史的结论都是从史料中得出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除了相应的图片之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文字性的史料,教师在教学中都可以加以利用。这样的历史教学会变得更加科学客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完成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采取适当的策略,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特定的训练获得。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时,课文中有关于内阁制度的讲解。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在当时的朝鲜来华记录中,没有内阁这一关键性词语?教师针对这一疑问,可以引用与教材不一样观点的史料。在《明神宗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举天下国家之务,事无巨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学生根据这一描述,就会得出结论:在明神宗时期,内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并不是鼓励学生去推翻教材,而是让学生利用辩证思维去学习历史,并利用史料实证去丰富历史结论。
三、利用搜集到的史料形成新的历史视野,提升核心素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各种感兴趣的历史资料。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生如何搜集史料,传授学生史料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上,使其在史料搜集和分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历史论文。这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最重要的佐证手段。历史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逆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历史资料中,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实证的过程中,完成核心素养的提升,并能够有效形成辩证、实事求是的优良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