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2023-10-10赵西君郭剑锋季小妹

社会科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赵西君,郭剑锋,2,季小妹,刘 凘

(1.中国科学院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9;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图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体现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适时测度和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水平和阶段特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化指标评价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进展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研究兴盛于20 世纪60-70 年代,并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理论和经典著作。现代化指标评价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Buck(1969)基于经典现代化理论用10 个评价指标对1960 年的1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评价[2],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Crittenden(1967)构建了城市化水平、教育程度等15 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税收、就业等9 个反映政府治理的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理区域等6 个参考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美国48 个州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3]。Minsoo Lee 等(2020)认为,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很多国家都将法治、透明、自由和安全作为现代化的追求导向,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3 个主体维度构建了包括政治稳定、人民安全、法治公正、收入增加、创新发展、资源效率、环境风险等24 个指标在内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4]。

也有很多学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特定领域对现代化进行了指标构建和测度。20 世纪50-60 年代,学者们围绕经济现代化开展了一系列定量研究,Harbison 等(1970)提出了经济发展指数[5],90 年代以后经济现代化被更多学者关注,经济现代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因个人研究领域不同,差异比较大。宾夕法尼亚大学Estes(2015)提出了社会进步指数(WISP),该指数基于10 个次级指数和41 个指标对不同国家的社会进步状况进行了评价[6];Glynn 等(2017)研究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框架下,一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情况[7]。人的现代化评价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领域,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的Smith 等(1966)分析了现代化过程对个人的影响,研究提出了人的现代化比较社会心理测量模型[8];美国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的Schnaiberg(1970)提出了衡量人的现代化的6 个指数和45 个变量等[9]。

国际社会形成了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布莱克(1966)从经济社会领域提出了有关现代化的10 项标准[10],这些指标主要说明前现代化社会和高度现代化社会的区别,由于标准比较粗略,未能被广泛采用,但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度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方法。美国著名社会学家Alex Inkeles 构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比例等11 个现代化评价指标,同时研究了发达国家演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指标的参考标准[11]。“箱根模型”是1960 年在日本箱根召开的一次国际现代化会议上,国际学者共同研究提出的从城市化、能源的非生命化、社会的参与化、社会的流动性、社会的沟通化、国家化与全球化等8 个方面进行现代化评价比较模型。1990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布署提出了由人的健康长寿、受到良好教育和生活水平良好三个指标组成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国民总体发展状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探索建立了能够反映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指数。比如,2008 年加拿大建立了“加拿大幸福指数(CIW)”,2010 年澳大利亚提出了国家发展指数(ANDI)。这些现代化指数的建立和评价为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和监测评价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国内现代化指标研究进展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掀起了现代化研究热潮,诞生了罗荣渠、何传启等一批现代化研究的学者。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0)以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为蓝本,提出了15 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12]。姜玉山和朱孔来(2002)从经济、社会、科技、国民素质、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8 个维度构建了27 个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13]。2001 年以来,何传启等运用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对世界131 个国家进行了多年跟踪监测研究,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3 个领域,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主要由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4 个维度构成[14]。任保平和张倩(2022)从经济现代化、社会进程现代化、城乡区域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领域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15]。崔岚等(2022)从收入与劳动产出水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6 个方面构建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 项指标体系[16]。

地区现代化和领域现代化也成为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姚士谋等(1999)从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安全、城市经济、对外开放、政府作用和人力资本等7 个维度构建了反映城市现代化的28 个指标标准[17];顾朝林(2000)、叶裕民(2001)、张同功(2011)等学者从不同视角建立了城市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18][19][20]。在经济领域,陈佳贵和黄群慧(2003)从工业效率、工业结构和工业环境3 个维度建立了评价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21];张燕生等(2019)从供需平衡、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构建了反映经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22]。随着农业现代化成为国家战略,徐星明(2000)、杜萍(2009)、辛岭(2010)等学者研究提出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23][24][25]。王欢、黄健元(2016)从人的再生产现代化、人的结构现代化、人的素质现代化和人居生活现代化四个方面构建了反映人的现代化的指标体系[26]。李力(2020)对地区现代化评价文献统计分析后得出,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医生比例、大学普及率、恩格尔系数、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在地区现代化评价中使用频次最多[14]。

总之,国内外学者都将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研究重点,也积累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已有现代化指标体系,基本以30 个左右指标为主,既有单项指标也有复合指标,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指标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从主要关注经济现代化指标逐渐演变到向经济、社会、生态和治理现代化指标并重,当前生活质量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指标体系设计的关注重点。

二、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决定了现代化指标的评价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要充分体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部分共性指标,比如具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社会民生保障等等,这些指标需要与发达国家看齐。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国情,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指标要在充分体现中国国情基础上进行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只有做到两者兼顾,中国式“现代化”才不会成为“西方化”的代名词,中国式现代化也才能真正反映出开辟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第一,充分体现经济综合实力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现代化国家普遍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力量和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科技教育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精神文明、生活品质、人口素质都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反映。第四,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指标体系构建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借鉴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学者、发达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成功经验,从经济现代化、社会文明现代化、科技教育现代化、生活质量现代化和生态现代化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五个维度又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根据子系统内涵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具体指标,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预选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剔除掉一些鉴别力不强和系统内高度相关的指标,最终确定由32 个具体指标构成的中国式现代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中国式现代化的指标权重

(三)指标体系评价

文章选取2010 年到2020 年共11 年数据进行研究。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世界价值观调查、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以及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等。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部分年份缺失数据,比如生活满意度、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营商环境指数等,主要通过年均增长率趋势计算补充,对于趋势不明显的缺失数据指标,采用均值计算方法填补。

常见权重的确定方法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主观赋权法主要是凭借专家经验按照影响事物程度的重要性进行赋权;客观赋权法是根据指标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决定指标的重要性并相应赋权。为了消除主观赋权法人为偏好的影响,在这里选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进行赋权。一般认为,信息熵值越高,系统结构越不均衡,差异就越大,或者变化越快,权重越低;反之,信息熵越低,系统结构越均衡,差异越小,或者变化越慢,权重越高。其计算步骤如下:

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的正负取向均有差异,需对初始数据做正规化处理。文章选极值法处理。

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为:

负向指标计算公式为:

计算第j项指标的第i个值的比重为:

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其中是非负常数,0≤ej≤1

信息熵冗余度的计算:dj=1-ej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从表1、表2 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社会文明现代化、生活质量现代化的权重分别为27.9%和21.2%,说明两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用明显。十余年来,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已经使60%以上的人口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使70%以上的人口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便捷,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使90%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社会保障,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休闲娱乐时间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现代化、科技教育现代化的权重为17.0%和14.9%,说明虽然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但经济效率、经济结构仍有待加快提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仍任重道远,科技教育作为“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关键因素,仍需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现代化的综合评价值由2011 年的0.25 增长到2020 年的2.98,年均增长率为28.1%,说明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从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子系统看,2011 年到2020 年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的得分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9.6%、33.8%和26.9%①数据为作者根据熵值法测算得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 年我国服务业占GDP 比例达到54.46%,数字经济占GDP 比例提高到38.6%,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但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是缩小这一差距的必由之路。

社会文明现代化的综合评价值由2011 年的0.43 增长到2020 年的5.55,年均增长率约为29.1%,高于经济现代化年均增长率。从社会文明现代化子系统看,2011 年到2020 年文明进步、民生保障和民主法治的得分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0.7%、31.7%和34.1%①。2020 年三者得分分别为1.31、1.41 和2.83。民主法治现代化主要与我国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和营商环境指数不断增加直接相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指数在不断优化,2019 年达到77.3,比2015 年提高了15 个百分点。文明进步现代化中的基尼系数一直在高位运行,2010 年为0.481,2015 年降低为0.462,2020 年又升至0.468,说明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仍很大,需要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影响文明进步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尽管城乡收入差距已从2010 年的2.99 倍缩小到2020 年的2.56 倍,但城市和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却在扩大,已经从2010 年的12507 元扩大到2020 年的26702 元。

科技教育现代化综合评价值是五个现代化子系统中得分最低的,评价值由2011 年的0.23 增长到2020年的2.88。科技创新、教育水平和人才供给是科技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衡量子系统,2020 年得分分别为0.98、1.25 和0.64,其中人才供给和科技创新水平得分较低。根据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仅为15.46%,占劳动力人口比例为22.6%,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75.1%的比例。尽管我国科研投入强度已经达到2.4%,但基础研究投入仍不足,原创性重大成果不突出,很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必将成为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最佳选择。

生活质量现代化综合评价值由2011 年的0.19 增长到2020 年的3.43,年均增长率达到33.6%。个人健康、休闲娱乐和生活满意是生活质量现代化的三个衡量子系统,2020 年得分分别为0.41、0.15 和3.03①,其中休闲娱乐是生活质量现代化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均体育场面积、人均出国旅游次数等指标仍较低。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仍要大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休闲、娱乐、健身设施,释放更多的休闲时间,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现代化综合评价值由2011 年的0.13 增长到2020 年的3.96,在五个子系统中得分排名第二,说明我国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效率、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他们综合得分分别为1.98、1.49 和0.49,近十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5%、47.8%和25.6%,我国大气环境质量近十年明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密度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将是我国努力的方向。

三、中国式现代化指标阶段目标分析

(一)预测方法选择

现代化指标目标设计对于监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将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贫困标准作为参考值,成功监测指导了我国全面脱贫。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由统计、发改、财政、卫生等12 个部门共同组成的课题小组,确定了小康社会的16 个基本测试值标准,积极引导了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合理确立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和指导价值。

目前已形成了回归分析方法、趋势曲线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方法、马尔科夫链等定量化预测方法[27]。然而,定量化预测是主要根据历史数据推演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有时候会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离,特别是预测长时间段和超长时间段的指标数据时,这种不确定性因素会进一步放大,致使预测结果更加存在不确定性[28]。因此,为了提高目标预测的准确性,主要采用趋势曲线分析方法,同时参考发达国家指标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

(二)主要指标预测

为判断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趋势,重点选取20 个国家作为样本国家。主要选取依据有三点:一是世界银行划分标准的高收入国家且人均GDP 连续数年高于中国;二是人口规模超过1000 万,同时兼顾少量具有代表性的500 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国家;三是数据链相对完整,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以此为原则,选取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加拿大、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瑞士、丹麦、新加坡、希腊、俄罗斯、捷克等20 个国家作为样本国家。

2020 年中国人均GDP 为10409 美元,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43282 美元,样本20 国平均值为43644 美元,它们从2010 年到2020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6%、1.1%和0.39%。考虑到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平均增长率在2020-2035 年确定为4.3%,2035-2050 年中国很可能进入类似发达国家经济平稳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放缓为3%,依次预测2035 年和2050 年人均GDP 分别达到2 万美元和4 万美元。2010-2020 年,中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9.7%,高于人均GDP 年均增速,确定到2035 年和2050 年两个时段的增速分别为5%和3.5%,届时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约为9700 美元和16000 美元。参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1 年)》,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均超过60%,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0-2020 年年均增速为7.9%,中国到2035 年数字经济占比将超过60%,2050 年达到约75%。

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1.43%,2010-2020 年间20 国平均值和高收入国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1%和0.25%,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这十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速达到2.23%,综合考虑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以及户籍制度的影响,2035 年和2050 年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1.3%、80%。2010-2020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99 下降到2.56,年均下降率约为1.6%,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实施的助力下,城乡居民收入比将会进一步下降,按照这一速度,到2035 年和2050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或将下降到2.0 和1.58。基尼系数一般在0.3-0.4 之间比较合理,我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应控制在这个水平。

2010-2020 年,中国、高收入国家和样本20 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43%、2.14%和2.26%,可以看出过去十年各国国家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未来科技创新仍是各国角逐的重点,为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的研发投入很可能会保持这种增速继续增长。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保持在70%以上,美国和德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80%,2035 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很可能会超过80%,2050 年进一步提高。2010-2020 年,中国大学普及率和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6.5%,随着我国科教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2035 年中国大学普及率和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预计将突破70%和54.2%。

平均预期寿命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公民健康长寿状况,也是生活质量现代化的集中体现。2010-2020 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年均增长率为0.36%,以此增速中国将在2035 年和2050 年分别达到80.6 岁和84.3 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20 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30.2,按照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标准已达到富裕水平,2035 年和2050 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将小于30,进入最富裕标准。

2010-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年均增长率为2.0%,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承诺的实现,2035 年和205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将大幅度提升,预计分别达到20.1%和27.2%。2010-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密度和PM2.5 年均浓度年均下降率分别为4.32%和7.18%,2035 年和2050 年二氧化碳排放密度将降低为0.24 千克/国际美元和0.13 千克/国际美元,PM2.5 年均浓度预计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过去十年,我国森林覆盖年均增长率仅为0.9%,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预测到2035 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超过26%,2050 年将进一步提高。

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在劳动生产率、人均国内总产值以及产业结构等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未来,应加快弥补制造业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延伸,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大力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缩小数字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培植一批能够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前瞻性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形成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爆点和新引擎。

(二)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走向创新型国家前列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现代化的源动力来自于变革性创新。我国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需要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迎头赶上。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力争使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发达国家15%的平均水平以上,加快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科学中心,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创新高地。二是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转化壁垒,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资”一体化产学研模式,探索建立一批市场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努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29]。三是推动教育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人才,夯实科技产业化的人才基础。

(三)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加快实现人的现代化

实现人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拓宽社会保障种类,重点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能力,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全面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推进2.5 天休假模式,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硕果,同时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娱乐等各种设施水平,提供更加充足的休闲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30]。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四)以“双碳”目标为契机,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必须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和消费体系。这就要求加快推进各类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型,积极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强度,大力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持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地保护体系,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修复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

猜你喜欢

中国式指标体系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