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型3D 打印设备快速固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2023-10-10赵宁辉杨建国顾玉杰
赵宁辉,杨建国,顾玉杰,刘 轶
(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021)
0 引言
3D 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技术之上,以离散- 堆积为原理的制造技术。可直接将材料逐层堆积以构造物体,进行去除、切割、打磨、组装等加工操作,不受物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影响。目前,常见的3D 打印技术包括: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SLA)、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熔融沉积(FDM)、3D 喷射打印(3DP)、真空注塑(PUG)等。铸造3D 打印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3DP 技术,主要应用在铸造、陶瓷、碳化硅等领域,具有成型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铸造3D 打印机所使用的液体粘结剂主要有呋喃树脂、酚醛树脂、无机树脂等,以上液体粘结剂的物化性质各不相同,砂型的固化速度也不相同,其中,呋喃树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打印机需要实现恒温恒湿的环境,而酚醛树脂具有硬透性好、热膨胀率小、低毒性、抗吸湿性好、溃散性好、可减少铸件热裂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酚醛树脂、无机树脂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常温下砂型不具备初始强度,无法规模化应用,严重影响设备的打印效率。
针对酚醛树脂、无机树脂等粘结剂在3DP 打印工艺中砂型固化速度慢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影响砂型固化的因素,提出能够加快砂型固化的方法,解决了酚醛树脂、无机树脂等粘结剂在铸造生产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1 影响砂型固化速度的因素分析
3DP 打印技术是自下而上进行逐层堆叠,当打印头喷出的树脂粘结剂[1]与砂子中预先混好的固化剂相遇时,即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喷有粘结剂的砂面凝固产生特定的轮廓图形,经过逐层地堆叠,下部已经喷墨成型的砂面会不断的被新的砂面所覆盖。当成型厚度达到一定高度时,严重阻碍了砂型粘结剂中水分的挥发,使得砂型不易固化,且初始强度很小,容易受到上部砂型重力的挤压而变形,导致砂型打印精度较差。而且,砂型打印结束后,放置等待的时间较长,影响打印效率,或需要配备专用的微波烘干设备进行加热以提高其强度,增加了设备的投资成本。
结合3D 打印技术的成型机理可知,影响砂型固化速度的主要因素为原材料的初始温度、打印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及湿度,其中原材料包括:砂子和粘结剂,环境温度及湿度包括:内部温湿度和外部温湿度,概括起来即为:粘结剂温度、砂子温度、砂面温度、工作箱温度、打印室环境温湿度这5 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这5 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控制,可以提高砂型在打印过程中的固化速度,改善砂型的质量,提高打印效率。
2 提高砂型固化速度的措施
为了提高砂型的固化速度,需要对上述5 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控制。首先,从原材料方面考虑,砂子和粘结剂的温度过低,将严重影响粘结剂的化学反应时间,导致砂型固化速度慢。为了提高二者的温度,可以对砂子及粘结剂进行预热,例如:在其存储罐上增加加热及保温装置,实时的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保证原材料的温度维持恒定,提高砂型固化速度。尤其是在冬季,原材料温度波动较大,影响更为明显,增加原材料的温度控制就尤为重要。
其次,是对打印过程中的砂温进行控制,这部分包括对当前砂面温度的控制和工作箱温度控制。在打印过程中,砂面是动态堆叠的,砂面温度在不断地进行变化,为了保证砂面温度的恒定,需要在砂面上增加红外辐射装置,实时的对砂面进行加热,以加快砂面中多余水分的蒸发。对于堆叠在下部的砂型,红外辐射装置则难以穿透对其持续加热,需要考虑对工作箱的箱体进行加热,使热量从不同的方向对其内部的砂型进行受热,通过对砂面和工作箱箱体同时加热,使得砂型由内到外均匀受热,热传导效率很高。
第三,打印室内部空间的环境温湿度也会对砂型固化产生较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将减缓砂面粘结剂水分的蒸发及凝固,因此,需要对打印室环境进行恒温恒湿调节,满足砂型打印的环境要求。
3 技术原理
对于砂子温度、粘结剂温度、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可采用常规加热手段即可实现,而且容易控制、成本低,本文重点阐述砂面加热及工作箱加热的原理及方法,图1 为砂型3D 打印机快速固化方案。
图1 砂型3D 打印机快速固化方案示意图
所有物体都可以吸收部分红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红外辐射被物体表面反射,还有一部分可以穿透物体表面,选择合适光谱的红外辐射器,可以使大部分辐射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热能。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研究,铸造用的砂型对波长为1.0~1.6 μm 红外短波的吸收效果最佳,并且短波辐射可穿透固体材料,确保加热的均匀性,因此,在选择红外加热灯管时,尽量考虑使用短波灯管。
红外加热灯管[2(]图2 所示)被安装在移动的铺砂器上,当铺砂器在运动时,对当前层进行实时的烘烤加热,灯管采用红外短波,波长范围控制在1.0~1.6 μm,能够穿透砂子表面将热量传递到砂型内部,且灯管瞬间功率较高,能量密度很大,加热效果很好。加热灯管的主要结构包括:加热管、灯罩、安装支架等。其中,加热管采用双灯管并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加热管的功率及辐射面积,单个灯管由合金电阻丝、石英玻璃管、绝缘陶瓷、导线组成,两个灯管结构保持相同、并排放置。灯罩为双层梯形结构,包裹在加热管周围,灯罩的外层为隔热层,内层为反射层,内外层之间的间隙填充了隔热棉,此种灯罩结构可以有效的将加热管辐射出的热量集中照射在砂面上,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了加热效率。红外加热灯管沿铺砂器长度方向安装,距离砂面一定高度,其安装高度和角度可做调整,当合金电阻丝外加激励电压后,产生高温并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加热管的温度通过功率调节器来进行调节,具体的通过改变功率调节器中可控硅控制端的信号电压,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改变电流的大小,实现加热管功率的控制。由于红外波长与加热管功率的大小相关,因此,调节功率使加热管向外辐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匹配砂型材质最佳的吸收波长,可以提高加热效率。此外,在砂面的上方安装有温度检测传感器,温度实时反馈至控制系统中,通过PID 调节实时调整加热管的输出功率,使砂面达到恒定的设定温度,实现砂面温度的闭环控制。
图2 红外加热灯管结构示意图
由于红外加热灯管是安装在铺砂器上的,只有当铺砂器移动至砂面时,才会对砂面进行烘烤,不能够持续的对砂型进行加热、保温。因此,为了保证砂型固化的效果,在对砂面加热的同时,使用电加热工作箱[3(]图3 所示)对砂型进行持续加热固化。电加热工作箱由工作箱箱体、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自动控温箱、铺砂器、砂面温度检测传感器等组成。工作箱的5 个侧板内部设计安装有大功率的加热盘管及温度传感器,侧板采用铸铝成型,可以有效的提高加热管的热传导效率。加热盘管使用3 相交流电源,可采用Y 形连接或△连接,当设备开始打印时,即开始对工作箱各个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通过每个面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PID 调节,实现精确地的控温。为了保证温度的恒定及加热效率,在工作箱四周包裹保温棉,防止热量的散失,通过工作箱5 个面的持续加热,可以对砂型内部进行连续烘干,热传导效率高、加热均匀。
图3 电加热工作箱的结构组成
图4 电加热工作箱箱体内部加热管结构
电加热工作箱及红外加热灯管的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设备开始工作前,提前开启工作箱加热管,使工作箱箱体达到预设温度。
第二步:启动设备开始打印,工作箱加热管持续工作,通过PID 调节控制,保持工作箱各个侧板温度的恒定,起到对砂型固化的作用。
第三步:当铺砂器在砂面移动铺砂时,自动开启红外加热灯管,红外光照射工作箱箱体内的砂面上,对砂面进行固化。
4 总结
砂型3D 打印设备快速固化方法,包含了:砂温控制、粘结剂温度控制、工作箱温度控制、砂面温度控制、环境温湿度控制,通过对这5 个方面的综合控制,可以保证打印过程中砂型的恒温加热,实现快速固化的目的,能够有效解决因使用酚醛树脂、无机树脂等粘结剂所带来的砂型固化速度慢的问题,使得此类粘结剂可以广泛的应用到铸造3D 打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