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级教育 共享道德人生
2023-10-10樊健
【摘 要】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一线班主任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多维体验中自主建构道德生活,实现自觉成长;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有助于提升班级教育合力;进行“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有利于优化班级教育生态,帮助师生共享道德人生。
【关键词】班级教育;实践德育;“融和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4-0057-03
【作者简介】樊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江苏南通,226199)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班华先生毕生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班级教育学。他的实践德育、整体育人思想引领着我们创新班级教育,做自觉的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
一、促进儿童自主建构道德生活
班华先生主张通过实践促进儿童自主建构道德生活。他认为,学生的心理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教育不是靠“告诉”,也不是把优良品质当作某种“物”传递给学生;而是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品德践行基础上,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也就是让新的“心理—道德”的特征、属性在外界的影响下经过内部的“自主运动”逐渐生长、发展、成熟。[1]
班华先生的实践德育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为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实践方向。班主任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综合任务、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生命自觉成长。
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岗位优势,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建构,过有道德的生活。一是散点式趣味实践活动。春天,笔者带领学生在长江边野炊;中秋之夜,带全托部学生到东洲公园翠湖畔赏月;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等。二是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长江边创建“地球村”,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出版《今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为广大班主任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如在“绣城之旅”系列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开发、设计与实施,充分展示了道德、文学、艺术、交际等各方面的才能,学会了发现、探究与创新。三是班本课程活动。学校把每年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开发成班本节庆课程,开展系列活动,让缤纷的节日成为儿童成长的阶梯。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
二、提升班级教育合力
班华先生非常重视班级教育。他在《班级教育学》一文中阐述了对班级教育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理解,建设班级教育学的重大意义,以及对“建设中国特色班级教育学”的一些看法。他指出,班级管理最根本的特点是教育性,其功能为育人以及解放儿童的潜能。要实现解放儿童的教育梦,首先必须防治当下的教育腐败,其次要提高教育自觉,最后就是要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圆教育梦。[2]班华先生还特别重视班级心理教育,他指出,班级心理教育体现了中国班级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特色。
班华先生的班级教育学理论让班主任对班级教育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研究班级教育的信心,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自觉开展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主动探究家校协同教育的路径,增强班级教育合力。
在班华先生的“建设中国特色班级教育学”理论的感召与引领下,近十多年,笔者带领课题组研究的课题形成了紧密联系的课题群: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心理—道德教育与儿童成长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和德育:优化班级教育生态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联动学校、家庭、社会,着力建设班级家庭教育共同体,探索家校共育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整体架构起独具特色的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八大平台”共育导航系统(见图1),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很多学生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导致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受到影响。课题组深入研究“班级父教共同体”,在原有的“八大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父子俱乐部”,聘请学生父亲担任辅导员,为父亲创造陪伴孩子的机会,延展了父子相处的时空,创新了父子相处的方式,共享优质父教资源。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还探索了“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路径,形成了理想的结构形态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父母分别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认同,使他们的教育行为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打破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墙垛,打通了家庭之间的文化界限,全面推动了班内家庭教育的整体、均衡、和谐、高位互动式发展,提升了教育合力,促进了本区域家庭教育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优化班级教育生态
班华先生积极倡导融合,他指出,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是以人生幸福为目标的。整个教育,包括体育与心育都是相互融合的,或者说道德教育与体育、智育、美育都是相互融合的,都应是让人类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3]我们更注重、更希望德育与整体的教育相融合,与学生的全部学校生活相融合。这样,德育就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时间,并且真的有可能做到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4]
班华先生的融合思想孕育了笔者的“融和德育”主张,促进了我们对“融和德育”的实践探索。笔者倡导的“融和德育”的内涵为:一是和谐,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儿童成为和谐的生命体;二是共生,实现多元文化的共荣、理解与价值尊重;三是润泽,教师、父母内在的深层体验与儿童内在的深层渴望彼此融和;四是互助,教师、父母与儿童彼此悦纳,相互抱持,实现共同成长。
笔者带领课题组正在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和德育:优化班级教育生态的实践研究”,期望形成以“融和”为班级教育文化境界的、融情感与智慧于一体的崭新的班级教育理念和班级教育哲学。教师以更开放的视野引领学生探究更丰富的融和生活,促进学生与父母、教师的道德生命彼此融和,共促意志品质养成、生活智慧提升,共享美好德性生长。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班级教育、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和。以主题引领的方式构建“融和型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立足学生生活,将生活作为课堂价值的生成场所,以亲子活动的形式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进而同社區生活乃至社会生活融和起来,促进学生对学习主题的基础性与实践性理解。
“建设中国特色班级教育学”是班华先生的追求。班主任都应该像班华先生在《提高德性素养 享受道德人生——班华德育原理文集》一书的《序:享受道德人生》中写到的那样,“学习做自觉道德教育者,享受道德人生,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重视道德实践,学习做自觉道德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班华.班级心理教育与班主任[J].新教育周刊,2000(6):11.
[2]班华.解放儿童——我们的教育梦[J]. 现代教学,2018(6):4-6.
[3]班华.道德教育的全球视野[J].中国德育,2017(2):11-16.
[4]班华.提高德性素养 享受道德人生——班华德育原理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298.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和德育:优化班级教育生态的实践研究”(D/2021/02/262)、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班级父教共同体建设研究”(B-a/2018/02/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