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华的教育信念与教育思想

2023-10-10李学农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觉批判信念

【摘 要】班华先生在晚年梳理总结了自己的17条教育信念。他的教育信念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反映出他是一位求诸自身的、“自觉”的教育思想者,是整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思想者,是面向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创新思想者,是一位正直的、批判的教育思想者。

【关键词】信念;思想;自觉;整体性与发展性;创新;批判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4-0014-06

【作者简介】李学农,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教育信念也不会有教育思想。坚定的教育信念,一定会演化为丰富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思想也一定会浓缩为深邃的教育信念。班华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刻而丰富,晚年他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提炼为17条《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

2017年10月,班华先生在他号为“朗晴斋”的居室中拟就了他的《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文稿,此年先生82岁。2018年2月19日,先生将他的2018年2月14日的修改稿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我,邮件名称为“请提意见”,此年先生83岁。我于收到邮件的第二日,即2月20日回复先生。

班老师:您好!拜读了您的《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十分感佩!这是您数十年教育思考的积累、提炼与升华。1897年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针对美国当年的教育提出了5个方面的信条,您在120年后针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前局面提出了16个方面的信念,国度不同,时代不同,但是对教育的热度是一样的。

学生:李学农

2019年2月14日,又过了一年,班华先生再次修改了《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于该年2月18日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我,邮件仍名为“请提意见”,此年先生84岁。愈是大家,愈是谦虚。班华先生的谦虚表现在“希望”二字上,先生认定了自己的教育人生追求,但又委婉表达了并非以此自居,也想与教育先贤相区分。先生的谦虚还表现在将自己的教育信念稿不止一次地发给学生征求意见。2019年2月的修改稿将2018年稿的第一条分解为两条,成为17条信念,同时对2018年稿中信念的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2019年9月26日,《中国教育报》刊载此稿,题为“生命自觉——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

《生命自觉——我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一文概括了班华先生一生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与追求。下面,我尝试解读该文,对班华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

一、求诸自身的、“自觉”的教育思想者

班华先生教育思想的第一个特征是“自觉”,他所列前三条信念中都包含“自觉”:

——做自觉的教育者。

——做自觉的学习者。

——提高生命自觉。

班华先生为何如此強调教育的“自觉”和“自觉”的教育、学习的“自觉”和“自觉”的学习,并上升到“生命自觉”?这是因为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德育研究领域第一批领军人物之一,班华先生牢牢抓住学校所有活动的“教育性”本质,即“道德事业”的本质。如何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中将德育贯彻到底,特别是要让占据教师和学生在校大量时间的教学成为“道德的事业”?唯有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自觉”。如果把教学中传递和学习知识,特别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当作全部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在,那就等同把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当作得以“衣食饱暖”的工具,一切行动在“本能”的驱动下即可,无需“自觉”。德育本是教育者的天职,教师无论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具体任务是什么,首先应当是德育者。然而,德育很容易“隐身”,因为德育是长期的教育事业,不可能产生即刻的“收益”;如果有人说有即刻收益,那就一定是骗人的。德育把一切教育活动作为“成人”的事业,追求的教育目的在人自身。因此,真正立德树人的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会有即刻的“收益”,唯有“自觉”地坚守,在一代新人成长起来并在带来社会新的面貌以后,德育事业才会显露效果。

班华先生的教育“自觉”思想,有着我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根源。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自觉”就是“求诸己”。“自觉”“求诸己”,在教育活动中遇到一切违背“立德树人”原则的问题,就不会将问题归之于不可抗的外在因素,而会自己“用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在教育活动中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研究者,都能自觉践行立德树人,难道使一切教学成为“道德事业”还会成为问题吗?

班华先生长期秉持教育自觉的思想,他在多篇论文中都论述过这一思想。2007年,他在发表于《教育研究》的《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一文中明确提出,“做自觉的教育者,让教学成为道德的事业”。他说:“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是我们追求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追求,就能不断地接近理想目标。而要接近理想目标,需要有自觉的教育者,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一个自觉的教育者。” “自觉的教育者应当自觉地从‘伦理上考虑’教学,自觉地‘将教学视为道德事业’,坚持道德是教育教学的最高目的,教学应当为其服务。” [2]15如孟子所说,“自觉”也是一个“反求诸己”[3]的过程,在孟子看来,教育者教育别人达不到目的,就要思考自身的问题了。这就是说,教育者要教育人,也得自我教育。班华先生说:“自觉的教育者应当明智地意识到教育者是教育成的,意识到自己的道德与学问不是必然比学生高。自觉的教育者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教育者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而且是终身的道德学习者,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2]162012年,班华先生在《中小学德育》上发文《学习做一名自觉教育者》,号召班主任做自觉教育者。[4]2014年,班华先生在《中国德育》上发文《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5]。2016年,班华先生在《江苏教育》发文《享受做自觉教育者的幸福》,表达了一种教师的幸福观。[6]而“享受教育幸福”,也是班华先生想要具有的教育信念之一。2017年,《当代教师教育》刊登了对班华先生的专访《教师要努力成为自觉的教育者》[7]。在这篇访谈中,班华先生更深入地将“成为自觉的教育者”作为一种信念来表达,而且谈了如何才能成为自觉的教育者。也是在这一年,班华先生开始归纳自己一生想要具有的教育信念。

班华先生讲教育自觉,也讲学习自觉。学习自觉也是教育自觉,学习自觉就是自我教育。班华先生讲教育自觉,讲学习自觉,还讲生命自觉。自觉一定要自觉到生命,因为有生命才有一切。教育自觉、学习自觉、生命自觉,也是对教育研究者的要求,自觉的教育研究者才能把“自觉”的信息传递到一切人那里。

二、整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思想者

班华先生的教育思考始终是整体的、发展的,这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自觉运用于中国教育研究的结果,在他的教育信念中有明确的表达。

关于整体性教育思想: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教育、人、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珍爱自然界生命,珍爱人类生命。

——人在自己生活环境,即在家庭、学校、社会、自然里成长、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应是育人共同体。

——优化教育生态。包括优化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整个环境,即优化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环境,以利于人的成长与发展。

——自觉教育者具有全球观念、宇宙视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服务。

关于发展性教育思想:

——教育过程是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自己发展。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素质都得到发展。理解人的德智体美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管理目的在解放人、教育人、发展人。

——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精神关怀是老师教育使命的核心。

班华先生的整体性教育思考,是以宇宙的视野看“教育—人—社会—自然”四者的关系。早在1992年,在班华先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育学》中就以“教育—人—社会”整体思维方法论深入分析了教育本质。[8]在这本教材(2011版)的编写思想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整体性思想”。班华先生说:“我们认为‘教育·人·社会’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9]在班华先生所希望的17条教育信念中,整体性的教育认识论特别突出。

他在“做自觉教育者”信念的具体表述中,提出自觉的教育者对教育要在“教育—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中整体理解。他的整体性教育认识论在“教育·人·社会”之外,又加上了“自然”。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也生活在自然中。在整体性思维中加入“自然”,就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宇宙”视野,而“生态”观也自然地纳入到整体性教育认识论中。

整体性的教育思考或教育认识论,必然要将“发展”纳入其中。这是因为整体不仅是“空间”中的整体,也是“时间”上的整体、过程中的整体。班华先生的整体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思想,在他主编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著作中得到体现。从整体观、系统观出发,班级组织是一个“系统整体”,这个系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他说:“‘班级教育系统’前面冠以‘发展性’,意在突出‘人’,突出‘人的发展’,强调班级教育以关怀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为核心。”[10]

三、面向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创新思想者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也是教育创新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始,班华先生正值壮年,他的教育创新热情迸发出来。他的教育思想创新立足于中国大地,立足于中国基础教育“田野”,体现于他的教育信念:

——心育天地,大有作为。自觉心理教育者理解,一切教育实质上都是心育。

——建设中国特色的心理教育。实施发展性心育。

——整体融合性心理教育。心育与各育融合,心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心育与各类教育活动融合,心育与社会各类活动融合。

——建设中国特色的班级教育学。班级教育学是教育学科分支。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班级教育学的意义、方法。

班华先生的教育创新思考特别体现在他的心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班级教育学的创建上。他的“心育”和“班级教育学”代表性成果分别是《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和《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作为班华先生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他的这两项重要的教育创新工作。

班華先生的心育理论是从他的教育研究核心领域——德育中“发育”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现代德育理论的快速发展时期,研究者对德育实践的认识愈加深入。班华先生在《心育论》后记中写:“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在党中央、国家教委有关重要文件中,以及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已提出了心理素质培养问题,综观现时代的社会发展,我们深感在我国探讨心理教育问题,已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项迫切任务。”班华先生的贡献在于:心育从德育发端,拓展为对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健康发展的重要而全面的认识,明确提出了“心育”概念,构建了心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架构,真正开辟出了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包含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一定包含心理现代化,并且包含民族心理的现代化。这恰好是我参与写作的第三章“心育的社会功能”中的内容。班华先生在《心育论》后记中也表示,“人的素质现代化、民族素质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方面,是整体上的进步”。[11]直到晚年,谈到心育问题,他常常念念于此。非常难忘的一个情景是:1994年的初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西山老宅的书房里,先生捧着完整书稿,与我讨论书名,是“心理教育”“心理教育论”“心育论”或……最终以“心育论”定名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今天看来非常恰当,这个名称既简明又有内涵。“心育”已成为公认的教育学术范畴的概念。

建设中国特色的班级教育理论是班华先生教育思想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班华先生是实践的教育思想者,他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教育思想创新。班先生的教育思想创新有“源”有“根”,所以在基础教育实践者那里形成了威望,产生了深刻影响。说到班华先生的中国特色班级教育思想,就要联系到一个学术组织——班主任研究中心,这个学术组织最初的名称应当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班主任研究中心”。这是一个由关心、关注基础教育实践的学人们自发建立起来的学术团体,大家团结在班华先生周围。这个学术组织没有图章,没有经费,当然也没有任何“级别”。但是,就是这个学术组织,在省内并向全国推进了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

我在一篇回忆班华先生的文章中写道:

班主任研究中心取得的第一个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班主任文库”,该文库有综合卷、中学卷、小学卷等,其中综合卷包括幼儿园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和大学班主任。小学卷和中学卷涉及各个研究专题,如小学养成教育、小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等,中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等。这部“21世纪班主任文库”从1997年开始出版,直到21世纪初,成果可谓洋洋大观。

没有班华先生的领军,上述研究成果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这篇回忆中我还写道:

班先生在班主任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他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这是班先生班主任研究的精心之作。这部著作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的成果,这个课题的申报恰恰是在班主任研究中心成立之后。课题申报过程中,班先生带领课题组一次又一次开会研讨,从课题名称到研究内容,大家反复斟酌、推敲。这个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于2000年,它体现了班先生班主任理论的核心思想。“发展性”体现了班先生对班主任工作中“人”的重视,“班级教育系统”是班先生力图综合班主任研究领域各个组成部分的研究成果,在各子项目研究基础上以“系统观”上升到理论新高度。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性”“系统观”,始终贯穿在班先生的班主任理论研究中。

现任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齐学红教授组织的班主任沙龙“随园夜话”,迄今已举办了110多期。班华先生生前非常热心地参加这个活动,他不仅以老迈的身体参加活动,还不时给这个活动以主题建议。在“随园夜话”沙龙专为班先生举办的追思会上,一线班主任的深情表达让我感到: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他的思想是能够深入广大教育实践者的内心的。

四、正直的、批判的教育思想者

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勇于直面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班华先生在他的“我想具有的教育信念”中的最后两条写道:

——防治教育腐敗。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的神圣事业,教育腐败使教育蜕变为某些人获取功利的手段,导致多种教育病症,如忽视体育、轻视美育等。人们对此没有觉察,明显觉察到的有考试主义、分数主义、升学主义、锦标主义。教育病的危害是折磨人、摧残人、误导人。必须努力防治教育腐败,坚持教育培养人的神圣性。

——解放儿童——我们的教育梦。上个世纪陶行知提出对儿童“五大解放”“六大解放”,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圆“解放儿童”的教育梦。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建起了体量庞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得益于这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步伐正在迈进。但是,前进中的中国教育依然面临着许多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的问题,甚至是需要“治疗”的“教育病”。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就是“治疗”“教育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班华先生把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儿童”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就是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而当下的教育仍未解决好又急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这就是要“释放儿童的创造潜力”,这与当下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1944年,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演讲中提出儿童的“五大解放”: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12]128-130一年以后,即1945年,陶行知在《民主教育》中,在“五大解放”上又增加一个“解放眼睛”,就成了“六大解放”[12]140。无论“五大解放”或“六大解放”,都是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晚年,班华先生把他所“拥有”并“践行”的教育信念,表达为自己“希望具有”的教育信念。这是他的谦虚,也是对后学的一种勉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建设,需要教育学人“薪火相传”,而“教育信念”就是那“薪火”的“种子”,是前行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朱熹.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160.

[2]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教育研究,2007(2):12-16.

[3]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95.

[4]班华.学习做一名自觉教育者——由《座位也是一种资源》想到的[J].中小学德育,2012(7):53-54.

[5]班华. 做立德树人的自觉教育者[J].中国德育,2014(18):6-10.

[6]班华. 享受做自觉教育者的幸福[J].江苏教育,2016(39):1.

[7]班华,雷晓庆,胡金木.教师要努力成为自觉的教育者——访班华先生[J].当代教师教育,2017(3):1-6.

[8]班华.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班华.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0]班华.我理解的“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J].班主任,2008(3):3-4.

[11]班华.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00.

[12]王文岭、徐志辉.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自觉批判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