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书店十周年:在新时代唤醒老字号的新生

2023-10-10周海宁

出版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邹韬奋张健三联书店

记者|周海宁

1925 年,在宣扬“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中国诞生了一本四开的小型刊物,这本最初用来加强职业和修养指导、沟通各地教职信息的机关刊物,在多位出版人的努力下一度成长为中国最畅销的期刊之一。它就是《生活》周刊,而它的主编邹韬奋也成为今时今日出版界的楷模之一。

20 世纪30 年代初,中国进入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为了维护积极抗日、敢于与旧政权决裂的《生活》周刊,生活书店由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人空手起家,落地于全国出版中心的上海,兼具办刊、出版和发行的业务,并在当时打响了名声。在接下来的17 年间,无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生活书店始终站在党和人民这一边,为民众出版具有先进性、大众性、启智性的读物。直到1948 年与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下简称“三联书店”)。

2013 年7 月,人民大会堂召开“弘扬韬奋精神 恢复设立生活书店座谈会”,正式宣告“生活书店”的重生。60 多年过去了,生活书店作为三联书店旗下的子品牌,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今年,生活书店迎来自己的十周年,并于9 月21 日在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办生活书店恢复设立十周年展,通过书稿档案、老照片和实物等向读者展示书店的光辉历史,通过出版物、获得的荣誉等汇报书店10 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在店堂现场开展促销、放置留言簿、设立打卡拍照点等,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恢复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并非心血来潮,当然更不是“吃老本”。正如生活书店总经理张健所言,在新时代,三联书店迎来了新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之下,回顾三联书店的历史显得格外有意义:“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邹韬奋先生等前辈出版人开创的三联传统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书店这个品牌对于今天三联书店的重要性。”

守正:守历史之正,守三联之正

“我们当初选择重新设立生活书店的目的之一,是想要让这一品牌成为韬奋事业的后继者,继续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而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

在大众出版领域,生活书店延续了三联书店的选题特色,主要出版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和实用生活类图书,在这期间得到了很多文化界名家的鼎力相助。迄今为止,生活书店已出版“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作家与故乡”“名家谈诗词”等重量级书系,《行走的人生》销量超过16 万册,《小镇喧嚣》销售超过17 万册。在获奖方面,《谢觉哉家书》获2015 中国好书和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平生六记》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董必武家书》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类似此种成就还有很多。

生活书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与其贯彻始终的编辑思想密不可分。在主编《生活》周刊的时候,邹韬奋讲道:“本刊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正是因为这一雅俗共赏的形式,才让这本刊物在读者中取得了巨大的思想效果。张健表示:“生活书店是三联书店旗下更加大众化的品牌,我们的选题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例如我们出版的《孩子:挑战》,至今已达到了45 万册的销量。这本书虽然作于20 世纪70 年代,但写作的背景恰恰切中了现代父母养育孩子的痛点——‘生而平等’的社会观下,失去对孩子的‘统治权’时,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且作者在撰写这本书的时候,将严谨的数据事实和有趣的案例有机融合,让很多读者尤其是家长收获颇多。”

立足于大众的需求并不意味着迎合媚俗,也并不意味着放宽要求,相反,高质量和大众化内容并举才能收获持久的市场影响力,这也是三联书店能够成为国家文化建设排头兵的原因之一。

三联书店向来以优质出版物示人,有着“一流新锐”的质量标准,这源于书店心中的格局之高、志向之坚。张健回忆历史时说道:“生活书店的宗旨非为私人谋利,而是致力于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置身于国家民族的大局之中,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向读者提供精神粮食做贡献。”

而生活书店也一直坚守着三联这一“灵魂”。张健强调:“虽然我们将生活书店定位为更大众化的品牌,但我们绝不降低格调和品位,严把印刷和装帧质量。”获得2022 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中国金银器》共五卷,布满蓝色绒布的外壳之下,更让人惊艳的是其内文,内容广泛而不失细节,且用纸讲究,透过照片都能一睹金银器灿然的光芒,犹如置身文物之前端详,让很多购买者表示“虽然肉疼,但是爱不释手”。

生活书店重生后,在读者中迅速建立口碑,真正让古今读者爱上生活书店的,是他们一贯的品格和精神。

韬奋先生曾根据亲身感受将生活书店的传统精神总结为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总而言之,称为“生活精神”。刊物和书本的内容千变万化,但“生活精神”是三联书店和生活书店不渝的精神指南。

出版界无人不晓邹韬奋先生之敬业,也深知这位伟人对读者之真诚,即便是等红灯的空隙,他也坚持阅读读者来信,并一一回复。而在媒体发达的今天,生活书店从未忘记“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张健解释道:“虽然很少有读者寄来纸质信件,但只要来邮来电,必热忱认真地予以回复。我们也会主动利用豆瓣、微博、直播等新媒介与读者保持沟通和互动,以另一种方式为读者朋友答疑解惑。”

出新:迎读者之新,担使命之新

生活书店继承了三联书店的优良传统,但在张健看来,如果仅限于走前人之路,这一品牌的重生将毫无意义,“生活书店是后继者,更是开创者,在新时代,生活书店有着新的使命”。

作为三联书店的一部分,生活书店的回归不仅是品牌的再生,更是三联书店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的标志。“当年重设生活书店,也有拓宽三联书店出版边界的考量。我们希望通过建立生活书店的品牌帮助三联书店拓展品牌、发挥优势、壮大实力。”

基于这一设想,生活书店的工作将始终围绕三联书店的大局开展,总体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频共振、协同向前的局面。“生活书店的出版业务是三联书店产品线的延伸,会与三联书店实行差异化经营,有并行也有交叉,比如文艺性作品中不适合三联的选题,我们会接手出版。在营销方面,诸如‘社店战略联席会’这类活动,三联书店都会带上生活书店;同样地,生活书店的营销推广也会自觉推介三联本部出版的图书,给观众分享《读书》和《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

但同时,这样的融合局面让一些读者疑惑:生活书店早前合并于三联书店,今日重返后,同样名为“书店”,新生活书店和三联书店相比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邹韬奋在主编《生活》周刊时,要求刊物内容立足青年大众所需,探讨社会问题,由此来实现社会改造,这是当年疾呼“救亡图存”、传唱“少年强则国强”的社会背景使然。而在遥远的今天,三联书店不忘立足于使命和现实,在积累的原有读者群以外,它看见了当代青年旺盛的消费欲望,以及信息爆炸的社会之下,青年们对实用性强且优质的知识的渴求。

进入“十四五”以来,三联书店对生活书店设定的核心使命是“为三联培养未来读者”,集中精力开发具有三联特点的青少读物,选题都尽量偏向大众化、普及化、年轻化的图书,将“分层一流”的出版物面貌清晰呈现给读者,做到深入浅出而不庸俗肤浅。而在营销层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生活书店也积极拥抱新媒体,参加朗园书市等年轻人喜爱的图书市集,充分展现其青春活力。

从1932 年建店起到1948 年合并,生活书店度过了短短17 年的历史。今天,生活书店已经没有了实体书店,但是能以无形的品牌形象重现,这让张健感到无比欣慰:“老读者从此有了精神的寄托,新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也有机会深入了解并记住生活书店,圆了我们保护品牌的心愿。”

为了达成培养未来读者的使命,张健表示,今后,生活书店还将依托三联作者资源,在美育、科普等方面适度拓展,将名家精品做年轻化改造,并加强与三联生活周刊合作,将更多期刊封面文章打磨成书。对于已有的产品线,生活书店将持续增加现有的“名家系列”品种,如李零、扬之水等名家作品,将之做成常销书,并继续扩容“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丛书,将之打造成为社会学原创研究最有号召力的书系。■

猜你喜欢

邹韬奋张健三联书店
张健书法作品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张健的传销邪教
三联书店·筑蹊生活
邹韬奋的变与不变
On Levinas’Philosophical Language〔*〕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