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策略研究*
2023-10-10钟小冬刘端勇李燕珍
钟小冬 熊 鹰 刘端勇 吴 强,3 李燕珍,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并行,产生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与改革之中,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在课程中引用思政内容,而是把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实现思政的软着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课堂的知识传授,大多以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而无法很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和开展课后自主学习,也不能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可以把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两者优势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可评估的目标,让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和趣味化。
1 目前病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难
1.1 专业缺乏思政温度尽管病理学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思政元素往往隐藏较深,而且呈散在性分布,非常容易忽略。而且大多数教师着重于专业知识点的教学,以通过考试为教学目标,而对思政教育涉及不多。
1.2 教师为主 满堂灌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设计更多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和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更多被动接受教师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而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
1.3 照本宣科无新意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大多局限于课本,但教材更新相对滞后,而医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学科的发展现状、医学的前沿知识、各类新兴的医疗技术等仅仅通过教材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才能够满足医学教学的需要。
1.4 评价局限不全面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等终结式评价为主,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终结式评价的结果也无法很好地反馈到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的提升有限。
1.5 环节简单有局限传统课堂主要是讲授法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而且时间有限。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开展学习,而上课间隔时间往往较长,学生课后很难开展有计划的自学,所学知识不能有效内化。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整合,一方面可以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能力。
2 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病理学为各个医学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受众面广泛,蕴含思政元素丰富,内容包括了大量自然辩证法等自然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维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等宝贵的思政元素,为完成病理学思政教学目标提供了宝贵的课程素材[2]。把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分别概括成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素养、团结协作、关爱生命等几个模块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3]。采取边挖掘,边思考教学方法与载体途径,以及梳理相应可能取得的教学成效。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3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
3.1 病理学课程思政大纲融入①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方案中,在每个章节开始讲解之前先明确本章的思政意义[4],从而有的放矢,让同学们目标明确,事半功倍;②课前导入:根据章节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设置思政故事、典型案例、医案分析等内容,在课前导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以“前测”“主题讨论”等形式,让同学们提前预习本章节内容;③课中教学:在讲解到章节具体知识点时,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抢答”“翻转课堂”等方式转换角色,让学生来讲解和演绎部分教学内容,而教师以学生的角度来倾听,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来总结和反思;④课后深化:在章节教学结束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主要知识点和思政意义相联系,整体回顾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并再次导出其思政意义,做到首尾呼应,深化记忆。通过学科组讨论和专家座谈等方式,从顶层设计入手,把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病理学教学设计,调整课程结构和体系,完善课程大纲、重构课程模块,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病理学教学体系。
3.2 病理学课程思政微视频录制首先根据挖掘的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脚本,通过教师讲授、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方式写好相应讲稿,既要有章节相关的知识点,也要有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到课程思政的软着陆,实现更为有效的有机融合[5]。根据脚本和讲稿设置相应的场景进行视频录制,将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和相关病理学知识结合制作成5~10 min的微课,分节点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然后可以在平台设置主题讨论、知识论坛等各种线上活动。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就相关内容各抒己见,对于热点话题还可以通过线下辩论的形式进行探讨。
3.3 病理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部分,不能仅限于课堂的讲解,而应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实现课前可预习、课堂有互动、课后可实践、实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①课前:通过微课导入,主题讨论和前测等方式进行课前的导入和预习,把各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思政元素制作成微课,然后设定主题进行讨论,设置简单的前测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②课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抢答”“随机选人”等方式进行课前提问,一方面可以承上启下,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在章节重难点内容或者涉及到思政元素相关知识点时,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在线的主题讨论或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临床思维。③课后:课后围绕本章节学习的知识开展课后实践,通过临床病案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医学素养,还可以针对相关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健康科普讲座等,在学习通平台建立论坛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针对典型案例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展示力[7]。
4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评价
课程思政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知道相关的思政知识,而应该更多地评价其育人效果,所以课程思政的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终结性考核,而应该是全过程的评价[8]。选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7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20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73名学生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试验组则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
4.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班级试验前后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试验班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反馈,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都做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评价。见表2。
表2 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对病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氛围,加强了知识点的记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学习时间更加自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临床思维、医学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9]。
4.2 学生座谈分析在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有注意力不集中、赶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上课提问的时候经常无法很好回答;通过对部分同学的访谈,经过本学期的新的数学模式的实施,上课的时候发现上述情况有所改善,同学们上课效率有所提高[10]。据访谈学生反馈,该教学模式使知识点更加方便记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的构建让课程的学习更为便利和高效。
4.3 成绩分析通过试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见表3。
表3 2组成绩分析
5 讨论
5.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堂思政的意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的应用,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可评估的目的,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轻松趣味的氛围中学习;病理学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融合,形成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与病理学专业知识两者融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重视人才在专业和职业上的能力、道德素质的拓展与培养[11]。
5.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开展根据立德树人的实质和内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策略,构建融入课程思政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体系,营造思政文化氛围[12]。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评价融入课程思政的病理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最终形成学习效果评价与教育持续发展评监体系。
5.3 不足与展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其中的思政知识,学生在学习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13]。但课程的传播方式还不是很丰富,传播的范围还是有一定的限度,接下来应该更加深入挖掘学科思政内容,寻找更多有效的融入策略;提升课程思政微课的质量,研究更多有效的传播方式,提高课程思政的影响力。
6 小结
通过主题讨论、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翻转课堂和专家座谈等方式挖掘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元素;并通过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课程思政微课的制作、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有效的融入策略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病理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厚植家国情怀、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仁爱之心[1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