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及对策研究

2023-10-10王雪冰朱迅文黎译壕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硕士专业课程

王雪冰 朱迅文 刘 宇 黎译壕

广西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及对策研究

王雪冰 朱迅文 刘 宇 黎译壕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以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为研究对象,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收集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认知的相关数据,分析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体育或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依据和参考。

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理清了课程思政“干什么”、找准“怎么”、做实“谁来干”的关键环节,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2]。

体育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作为体育高层次人才的优秀思想道德素质,并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教授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时,不仅要传递体育专业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价值导向,通过课程思政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1]。目前,课程理念和政策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得到全面贯彻,但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本科阶段的教学阶段,研究生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他学科有关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多,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且仅从理论上分析了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未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3-7]。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可为在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依据,并且可为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访谈法

对广西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以求深入了解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

1.2 问卷调查法

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共计发放118份,收回118份,回收率100%。

1.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搜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导出问题的成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表1 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一)(N=118)

表2 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二)(N=118)

由表1和表2可知,被调查学生中男生数量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体育专业性质的原因。增加专硕招生人数及减少学硕招生人数的政策推行后,众多高校招收体育专业型硕士呈增长趋势,在参与调查的高校中,有的高校是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均有招生,有的仅招生专业型硕士,这导致在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的过程时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专硕居多。目前多数学校采用三年制培养年限,且专业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年,所以这两个年级参与调查的学生数量也比较多。

2.2 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识

表3 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N=118)

由表3可知,有65.26%被调查的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表示了解,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太了解课程思政。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有利于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但也存在部分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了解不够,需要学校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层面加大课程思政的宣传力度。

表4 学生对于实施课程思政作用的认知(N=118)

表4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也知道实施课程思政的作用,这对广西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是具有正向推进作用的。但也有26.2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作用仅是完成该方面的课程要求甚至认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没有作用。对于这种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导致学生对课程思政作用的认识不足;(2)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未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共鸣。对于这两类情况的应对措施可以分为两点:(1)高校增加课程思政的作用在学生层面的宣传,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2)组织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的教学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

2.3 学生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情况的认识

2.3.1 被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课程数量和频率的认识

表5 学生认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所修门数(N=118)

由表5可知,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专业课门数达到1门的占比为14.41%,认为达到2~3门的比例最大,达52.54%,认为达到4门的占20.34%,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至少一门以上的课程中实施了课程思政,认为没有实施课程思政的学生比例达12.71%,这可能与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不够,不知道什么是课程思政,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所实施的课程思政不敏感,认为教师没有实施课程思政。另外,还可能与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不明显有关。所以,应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同时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

表6 学生反馈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的频率(N=118)

根据表6的数据所示,认为教师总是能结合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人数占比为18.64%,认为教师能够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占比43.22%。由此可以初步得出大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思政,但还有近4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频率不高。因此,应号召更多老师提高课程思政实施频率,拓宽育人途径。

②待接连件连接前,两管段各伸出夹具一定自由长度(100~150 mm),并对口校正两对应的待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错边不应大于2mm。

2.3.2 被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程度的认识

表7 学生反应教师是否能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N=118)

由表7可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专业课教师能将专业课程与所实施的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但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专业课教师所实施的课程思政部分与专业课程结合有限,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对课程思政不理解,了解不深,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到,因此不理解教师所实施的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不高。

2.3.3 被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比例和内容的反馈

表8 学生反馈最吸引学生的思政元素(N=118)

由表8可知,最吸引人的思政元素为焦点、热点时事新闻,其次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感人故事、先进事迹。体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利用,教师在授课前可根据吸引学生的思政元素进行相关的备课,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育人效果[8]。

2.3.4 被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式的认识

表9 学生反馈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方式(N=118)

表9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详细的拓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加强课程思政的作用,紧随其后的是截取相关的文献段落进行讲解,占比为58.47%,照搬相关文件和播放相关视频分别占比25.42%和37.29%。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接受枯燥的思政教育,对于这种类型的课程思政很难感同身受。因为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更喜欢结合专业知识实施课程思政,根据切身实际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肯定并且自觉将自身带入到拓展的课程思政当中,增加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9]。

2.3.5 被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

表10 学生是否能接收到课程思政中正确的三观价值传输(N=118)

表11 学生反应教师所实施的课程思政是否符合“立德树人”要求(N=118)

2.3.6 被调查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表12 学生认为思政教育所占比重(N=118)

表13 被调查学生希望加入的思政元素(N=118)

如表12和表13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授课过程中10%~30%的时间里根据专业知识或具体案例有针对地讲解思政教育效果最好,并且百分之36.44%和34.75%学生希望接收到更多关于时事政治和职业素养的思政信息,这也反映出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会把重心放在完成学业上,还会关注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国内外焦点新闻。授课教师可以针对此数据进行相关的备课,衡量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授课比重,更多地添加学生所希望的思政元素,这对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具有重大帮助。

表14显示,在专业课程授课时将课程思政融入的方式中共有三种方式被大多数学生所期待:(1)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3)课堂案例针对性分析。教师可根据这三种选项采用相符合的授课方式,往往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更能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加深印象,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表14 学生希望老师采用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N=118)

3 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 问题

3.1.1 体育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只听说过思政课程,但对该课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由此可知,如今广西高校关于学生层面有关课程思政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以至于部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

3.1.2 体育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的课程思政效果认同度不高

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高而认同度低。主要原因是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在课程思政认知层面上不高,对于该元素的融入缺乏敏锐的察觉。据众多学生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将受学生欢迎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且对该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不足,易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

3.2 对策

3.2.1 增强体育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各高校应加强在学生层面的课程思政宣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加强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还应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目的和意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效果的认同感。

3.2.2 改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听课的效果反馈采用最切合的教学形式,如将专业知识与相关事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专业课授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元素加入其中,如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感人故事,先进事迹”一类元素,可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精神的热情,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

4 结论

目前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部分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概念认识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不高,但被新闻焦点,热点时事和三观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所吸引,并且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授课教师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或根据课堂案例针对性分析等形式,加入职业素养或时事政治等思政元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此现象有准备地革新教学形式和融入思政元素,这不仅可以改善广西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认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1] 易鹏,王永友.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指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1(4):54-58+66.

[2] 常益,王平.学校体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探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5-139.

[3] 杨妍,赵强,柳文敏,等.化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分析和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20(3):67-70.

[4] 贾晋,岳敏.农业硕士培养中“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场景建设:以西南财经大学农业硕士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例[J].乡村振兴,2021(2):40-41.

[5] 刘正军,徐雨.艺术硕士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究:以艺术设计学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5):136-137.

[6] 叶秀芳,陈东初,樊婷,等.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5):78-80.

[7] 张明,袁芳,梁志军.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排球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女排精神融入排球普修课程的设计[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9):156-165.

[8] 杜雅,李红霞.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以“体育思政”深化“体教融合”[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6):149-158.

[9]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10] 李萍,周杨.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紧迫性、特色优势与实践路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6):115-118.

[11]熊双,蒋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12):48-52.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Guangxi Spo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s’Cogn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ANG Xuebing, etal.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GY2022008)。

王雪冰(1982—),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硕士专业课程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