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

2023-10-10王雪峰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技能

王雪峰 王 茜 胡 意

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

王雪峰 王 茜 胡 意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部分理论课堂培养时间分配不合理;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术科课程的技术掌握不熟练;实习实践机会少,缺乏执教经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研究提出:调整课程培养顺序;增加对上学年已结课普修课程的考核;多举行竞赛,增加学生参加竞赛与组织竞赛的机会;采取整学期实习制度或短时期多阶段的教育实习制度;增加自习课数量,提升实习课质量。本研究成果可为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体育师范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运动技能;实践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要求,新一轮的教师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训练。体育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几年,随着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推进,我国各体育院校以及综合院校中的体育专业利用校内资源丰富教育实践形式和走出课堂延长实习时间等方式和手段,加强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做了一些尝试和改革,但仍未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学生师范能力不强这一问题。理论知识会背,但用不上;专业技术会做,但不会教,不能把自身技能很好地反哺给受者。甚至存在部分学生既不理解理论又不熟悉专业技术,突出体现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更好地推进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调查对象的选取

以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通过湖南科技大学教务网查询2017级教学培养方案作为理论课程占比的调查。

1.2.1.2问卷的制定、发放与回收

制定《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的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8份,其中2017级有效问卷77份,2018级有效问卷75份,2019级有效问卷95份,2020级有效问卷141份,均达到年级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1.2.1.3问卷效度检验

邀请了5位专家(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3位)对问卷可信度进行了检验。3位专家认为问卷非常合理,2位专家认为是合理的。

1.2.1.4问卷信度检验

采用重测测验法对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检测,时隔十天之后再对其中60名学生进行随机检测。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

1.2.2实地调查法

对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理论课程情况、普修与专项运动技能课程情况和学生实验课及自习课情况进行了解。

1.2.3访谈法

与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五位专家进行访谈,咨询体育师范生在运动技能、教学技巧与能力、术科理论课程以及学院师范生师范技能竞赛方面的参与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用Spss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现状

2.1.1师范类理论学科知识

表1 2017级学年理论课程占比

如表1所示,在湖南科技大学教务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课程方案中统计的2017级学生学年理论课程占比显示,除第四学年参加教育实习外,其他学年理论课程数量集中在10~16科之间,平均理论课程课时2018~2019学年有41节,在四个学年中最高,学年理论课程占比第一学年为0.43%,第二学年0.42%,第三学年0.62%,第四学年0.31%,师范类理论课程占比不容乐观,大一没有师范理论课程,大二师范理论课程仅占0.1%,大四占比最大,有0.5%,但大四总体理论课数量不高,其中,大学第四学年理论与术科课程均较之前三个学年有所降低。

问卷调查显示,体育学院课程培养计划与综合能力提升考试的时间点存在不匹配的情况:44.22%的学生认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在相关理论课堂中教学较少;45.25%的学生认为裁判证书考取和执裁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同样较少,还有30.23%的学生认为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英语等级考试同样有78.89%的学生认为相关课堂教学较少;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调查中有57.91%的学生认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对大四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9.89%的学生认为一些课程与考试复习时间冲突。如表2。

表2 课程培养计划与综合能力提升考试相关性情况(%)

2.1.2 普修及专项运动技能

2.1.2.1普修运动技能

表3 学生讲解示范能力教学在术科课堂的融入情况(%)

在专家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薄弱学科主要集中在日常接触较少以及对技巧和记忆要求较高的学科。表4显示,整体来看,认为自己在协调性要求高、技术要求高的专业上薄弱的学生最多,其中认为自己篮球以及健美操学科薄弱的学生在调查中占比最大,篮球有11.74%,健美操有13.36%,除此之外还有田径、羽毛球、体育舞蹈和排球占比较大,认为自己田径薄弱的有9.72%,羽毛球9.72%,体育舞蹈8.1%,排球9.72%。称作国球的乒乓球占比最少,只有6.48%。专家访谈中了

2.1.2.2师范专项技能

表4 不同阶段学生急需提高的知识与能力(%)

师范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师范技能竞赛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表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比赛参与情况获知,学生参与比赛情况不是很乐观,院级以及省级各有0.06%,校级有0.02%,在解到,2018年以及2019年均有一人获得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十佳选手”称号,而2020年参加校级教学技能比赛中体育学院无人获得“十佳选手”称号。同时在访谈中专家提到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体育学院表现良好,湖南省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体育学院每次参加比赛的成绩都比较理想,其中在2017年获得第二名,2015年和2019年获得第一名。而且在2011年体育学院曾参与过国家级教学基本功大赛。

表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比赛参与情况(%)

2.2 基础执教能力

体育教师执教能力指教师应该具备的将自身所学的理论与技术知识正确、规范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迫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总体包含两大类,即理论与教学技巧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2.2.1理论与教学技巧学习能力

对学生教学能力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6。认为自己需要提升教学技巧的学生有53.35%,在所有能力中占比最大,依次为专业术语运用能力51.26%,思政课程融入能力46.56%,组织教学能力44.33%,教学方法运用能力36.08%,语言表达能力35.05。

表6 学生急需提升的教学能力的情况(%)

2.2.2实践教学能力

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总体是根据教育实习方面进行提升,表7显示,在实习前61.04%的学生会观摩优秀教师上课,52.25%的学生会进行说课训练,相比较而言进行说课训练的同学较少。

表7 实习前准备内容(%)

表8显示,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教案的个数基本在8~11个之间,仅有7.79%的学生完成教案数量在16个以上,还有10.39%的学生是通过借鉴他人,不能独自完成。

表8 实习期间独自完成教案个数(%)

2.2.3各类教育教学证书的通过情况

2017级笔试通过率有58.5%,全过率32.79%;2018级笔试通过率有34.78%,全过率5.07%;学院总体笔试通过率有48.2%,全过率20.09%。

2.2.4体育教育专业裁判证书取得情况

从体育学院体育师范生裁判证书获得情况的统计获知,63.92%的学生仅仅获得1~2个裁判证书,30.93%的学生获得了3~4个裁判证书,仅仅有4.64%的学生获得了4个以上裁判证书,还有0.52%的学生没有获得过裁判证书。

2.2.5体育教育专业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通过情况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2017级四级通过率为0.16%,2018级0.20%,2019级0.17%,2020级0.02%。六级通过率更少,2017级0.03%,2018级0.02%,2019级0.02%。体育教育专业计算机二级证书的考取情况问题很大,普遍偏低,2017级通过率为0.08%,2018级为0.12%,2019为0.06%,2020级仅有0.01%的人通过。

2.3 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2.3.1师范类理论学科知识——课堂分配不合理

湖南科技大学理论学科课程总体比较丰富充实,但是师范类理论学科课程相对较少,且个别课程培养顺序不合理,在课程培养分配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普遍存在课堂教学内容与技能证书考试以及教学运用关联较少或与之冲突。例如,研究生考试期间加之教育实习导致课程分配较多,学生复习时间被占用,影响复习进度。课堂教学关联较少导致学生执裁能力及相关证书考取能力较弱。

2.3.2普修与专项技能——存在偏科现象

在普修与专项技能的现状调查中,学生对于自己本专业之外的运动项目了解度不够,一些技巧的示范不能够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的教学,缺少锻炼,且薄弱学科较多,尤其是中小学校体育课堂时常教学的专业以及一些技巧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专项运动技能的调查现状中,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仍然需要继续提升,且学生参加师范技能竞赛情况不太乐观,缺少赛事经验。

2.3.3基础执教能力——执教经验积累不够

讲解示范、专业术语运用以及教学组织能力在执教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这三项能力还需提高,学生执教能力整体较差,执教经验积累不够,对于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的掌握不能达到独自完成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重难点存在模糊现象。赛事策划与管理理论课程较好,但是实践机会较少,实践经验不充足。

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教育实习作为本科期间实践教学提升的主要方式,学生以及教师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教案编写、说课训练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练习较少。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目前实习时间是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较短,学生教学能力得到的改变较少,实习结束所觉察出的缺陷来不及补充就已经开始面临毕业就业,且与学生备考时间有部分冲突。

2.3.4教师职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不足

在教师职业责任感培养方面还需加强,课堂中对于思政以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融入较少,相关讲座会议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学生职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仍然存在不足。

2.3.5各类教育教学证书的通过情况——自主学习意识低

学生有获得相关证书的意识,但是动力不足,自我学习意识较低,存在学习形式主义现象。例如,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较好,但在行动力上不足,加之系统学习机会较少,导致面试不通过;学生对于计算机二级考试缺乏重视,学院对于该证书考试推广不充足,缺乏系统教学;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加之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导致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不理想。

2.4 体育师范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提升优化策略

2.4.1调整课程培养时间增加术科理论课程,提高课堂教学与考取证书的关联性

教育理论课程是一名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首先,加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对教育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知,以及任课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多采取提出问题与实践教学加之课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认知更加清晰;其次,调整学科课程时间安排,使教学时间与学科知识储备时间相吻合,并且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加入证书考试内容的学习;最后,增加术科理论课程,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术语的了解及运用。

2.4.2增加多种运动技能学习机会,提高学生各项运动技能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去过硬的理论知识基础,更应具备非常强大的运动技能技术。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方面应以培养技术为主,不仅仅要学好专业课程,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原理也应该熟练。遗忘是部分学生在大四实习期间不能进行其他运动项目教学的原因之一,部分课程结课时间过长、部分运动技能接触机会较少都是遗忘的原因,所以在专项技能课程安排方面应做出调整。例如,在结课的第二个学年增加上一学年术科课程的审查;各专业之间每学期1~2次交流学习;在教育实习准备时,除了口令与队列队形的练习,加入技术型术科课程的复习与指导;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参与热情。

2.4.3增强师范生对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

教学技能是体育师范生所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一些学生的教学技能学习的意识是错误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技能对于一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关注度,以及教学能力的关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懂得抓重点,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

2.4.4增加学生实践教学机会,在课堂实践中加强体育教学技能培养

要增强术科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因为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如实践学习得透彻,所以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实践才能积累经验。增加学生实践教学机会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延长实习时间、课前五分钟、社会实践、课下练习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在社会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相关志愿活动,如学校学院比赛志愿者裁判员等,鼓励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在不耽误课程学习的情况下找一些体育教育相关兼职(学校周边的健身房、一些体育运动俱乐部的教练等),寒暑假多参加下乡教学活动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师范专项综合训练能力。

2.4.5加强学生师范专项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增加学生信念感

师范专项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实践心理等多个方面,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师范生学习所有技能前,应了解师范专项综合能力,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会有计划、有目标、认真地去学习各项知识与技能,对于成为体育教师信念感才会更深刻,各项技能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扎实。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对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师范专项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此来提高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增强师范生的社会竞争力。

(2)在理论学习上,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学科课程培养顺序存在不合理地方: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储备提升关联性不强,缺少术科理论课程的教学。

(3)在技能实践上,术科课程教学内容缺少与相关职业证书考取的相关性,学生自主复习巩固意识薄弱,遗忘性高,教学技能竞赛经验不足。教师在课堂中缺少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方面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不充分,赛事策划、讲解与示范能力以及教学组织能力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执教经验不足。在教育实习方面学院教师还是较为重视的,但实习时间过短且实习准备工作不充分。

3.2 建议

(1)调整课程培养顺序,使相关理论课程与学生学科知识储备提升时间以及考研备考时间相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和备考以及思考毕业职业规划,防止与学生备考、找工作冲突,同时增加术科理论课程,使学生对其更加了解,并提高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的运用。

(3)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术科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对学生讲解示范能力的教学。

(4)寻找学校、地方、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合作的形式,使学生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提高体育师范专项综合能力。

(5)提前并加长实习时间,提升实习准备工作含量。将实习时间延长至一整个学期,使学生了解一整个学期教师所做工作,对教学流程更加熟悉,且教学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实习时间提前至大三第二个学期或采用多时间多次数的实习方案,在实习之后留给学生缓冲的时间,以便在实习中发现不足再进行教师应聘。

[1]王晓丽.TPACK框架下体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张正成.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5.

[3]王鹏.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掌握现状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8.

[4]张晓君,胡德阳,陈佳慧.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06):42-44.

[5]杜放.教育实习前后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6]吴建喜.论“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转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9.

[7]赵富学,李艳,刘明梅,等.命题性引领与绩效性支持:瑞典“未来体育教师”双元知识能力培育结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2):125-133+150.

[8]张京.师范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9]陈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

[10]李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网络结构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11]何祥海,李远华,叶小英.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师范生培养路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42-44.

[12]于红.本科师范院校中高职师范生综合能力培养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6(17):104-105.

[13]孙卫红,王华倬,陈荔.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基于体育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分析[J].体育学刊,2016,23(04):106-109.

[14]侍崇艳,沈鹤军,张美玲,等.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实逻辑、潜在风险与治理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0):68-74.

Practical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PE Normal Students Speci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WANG Qian, 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第 495 号,第 1262 号)。

王雪峰(197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王茜(1978—),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技能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