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2023-10-10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赛区龙舟

王 洁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王 洁

(温州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亚运会体育场馆作为亚运会的有形遗产,不仅需要在赛前进行科学地规划与建设,更需要在赛后挖掘其功能与价值并对其充分利用,进而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利用概况,赛后利用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经验与启示,提出赛后利用的对策及模式,为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可持续发展;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赛后利用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举办城市所面临的难题, 如果没有科学的赛后运营和管理, 对举办地的经济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避免“白象”效应。同时,结合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经验, 本文对亚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与经营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1 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竞赛项目及体育场馆总体布局概况

1.1 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竞赛项目分布情况

2022杭州亚运会坚持“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温州作为本届亚运会的分赛区承办足球和全部龙舟比赛,承办好亚运赛事,是温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温州赛区亚运筹办希望广大市民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全力支持亚运场馆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为2022年亚运赛事的举办营造更好的环境,助力城市提质升级。

1.2 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利用情况

1.2.1温州奥体中心建设与规划利用情况

2022年杭州亚运会足球赛小组赛在温州奥体中心举行。温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东靠体育综合馆、北直通龙湾行政中心区、西连大罗山,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占地约4.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温州奥体中心二期体育场包括5万座位的主体育场、室外400米的田径训练场及其他相关室外配套设施,具备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国际单项赛事、国际性商业比赛及中超等国内职业联赛的能力[1]。作为温州奥体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度融合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商务办公、体闲娱乐、集会庆典、会展演出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主体育场的照明满足足球赛事HDTV高清转播的要求,符合国际足球赛事、田径赛事的电视转播对照度、均匀度专业指标。养护期间会使用专业的草坪养护设备,进口三联剪草机、旋刀剪草机、打孔机、小型压路机及喷药机等进行细致养护,对草地进行专业认证,达到国际赛事比赛场地的使用要求。草种选用狗牙根Tifsport系列,配备自动喷淋设施浇灌,自动传感器草坪监控设备,能实时监测草坪使用状况[2]。

1.2.2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建设与规划利用情况

温州龙舟运动基地承担本届亚运会全部龙舟比赛任务,赛道长1200米,宽130米,水深3.5米,是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标准的龙舟赛道。亚运会龙舟赛事落户瓯海,这和瓯海悠久的龙舟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自南宋始瓯海就有会昌龙舟竞渡的传统,获得“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称号,龙舟运动基地所处的“上河乡”区域是瓯海龙舟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龙舟运动中心采取水岸同建和无缝相连的方式,布局为一场二馆一水上基地,致力于打造全国最高端的龙舟综合体育中心。龙舟运动中心项目是温州一项重要的体育民生工程,也是瓯海区巩固“体育强区”、服务杭州亚运会赛事的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其他体育配套设施等,总面积约532亩。它将为地区性运动会、全国单项赛事提供重要的场地支撑,同时满足竞技体育比赛、文化娱乐、群众健身、会展演出、旅游休闲的一体化需求,是一个环境优美且具开放性的体育公园。

1.2.3温州体育中心建设与规划利用情况

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足球分赛场地,对其进行提升改造,总投资约6482万元,主要是对体育场现有建筑进行提升改造满足承办洲际最大赛事的要求[3]。体育中心建设于1995年,曾举办过全国乙级足球联赛、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等大型赛事。除了体育竞赛和训练以外,还可以承办大型商业演出活动。智能化的体育草坪是温州市体育中心的亮点,这片体育场草皮下方安装有自动探头,通过探测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等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达到智能化养护的效果。

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的改造充分体现本届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结合温州体育场原状,在满足亚运会规划利用要求的前提条件下,秉持建筑布局改动少、建筑空间利用高、改造成本低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赛后场馆运利用与管理的可持续性和便捷性。在保留主体结构的基础上,体育场建筑内部和场馆周边进行了改造,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精装修、景观及体育工艺等,对体育场的竞赛区、观赛区、赛事专用系统、赛事功能房间、媒体转播区、安保、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等体育赛事功能空间的改造,建设临时设施,并规划改造其外部环境及设施,增设停车场。赛后,体育场可进行足球、田径等多种比赛、体育教学和活动。

2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及启示

2.1 奥运/亚运村赛后利用

从国内外多届奥运或亚运村赛后利用的方案能看出,奥运或亚运村的赛后利用方式分为下列几种(见表1)。居民住宅区或者公寓是奥运或亚运村最常见的赛后利用模式, 大多在赛后成为城市住房。

2.2 竞赛场馆的赛后利用

从赛后利用的模式来看,多个奥运或亚运城市的竞赛场馆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见表2),通过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和各类项目来提高竞赛场馆的赛后利用率[4]。

表1 奥运/亚运村赛后利用概况

表2 竞赛场馆赛后利用模式与途径

2.3 场馆周边地区的发展经验

从往届奥运或亚运会体育场馆周边地带发展情况来看,奥运村或亚运村的规划建设必然会提高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及其设施配置水平。同时,奥运村或亚运村的辐射效应也会使周边地区成为城市的新发展中心,这样高回报的运营模式必然会使得社会资本逐步参与奥运/亚运的投资建设。

3 温州赛区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构想

3.1 以体育场馆政策为引领,优化场馆管理体制

表3为国家和温州市出台的体育场馆的相关政策。

表3 国家和温州市出台的体育场馆的相关政策

随着体育场馆数量的快速增长,支持专门性的体育场馆政策也逐渐增多。当前,我国颁布专门性的体育场馆政策高达30多个。不同时期体育场馆政策的内涵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不相同,政策经历了从最初增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服务于全民健身,到后来增强场馆的运营管理力度以及低价对大众开放的过程,这对于温州赛区亚运场馆的发展和运营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优化管理体制方面,对事业单位性质、政企合作型及社会力量经营管理等不同管理主体的场馆分类改革。

3.2 结合竞赛场馆特色,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

不同竞赛场馆的建设规模及其定位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根据场馆的具体特色来开展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赛事。对于曾经承办过全运会龙舟赛事的温州龙舟运动基地,延续其龙舟办赛经验,成为重大龙舟赛事的永久举办地,在承办各级龙舟赛事的同时,兼顾发挥防洪、排涝的功能;持续推进各类龙舟赛事以及龙舟文化交流活动,将其打造成中华传统龙舟文化的输出基地,完善城市功能,传播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看龙舟、到温州”的城市品牌。对于温州奥体中心,应积极与国内外的知名体育赛事公司合作,打造国际性的大型体育赛事,从而增加场馆的影响力[5]。对于温州体育中心,依据其场地特点,智能化的体育草坪,可以承办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足球赛事等,举办出一流的精品赛事,打造出自己的赛事品牌,提升场馆的知名度。

3.3 加大体育场馆改革力度,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加快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改革[6]。从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到1982年确定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民间资本投入量逐渐增大,场馆的多元主体供给促使其运营模式的多元化。当前,亚运场馆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存,依托场馆发展主体。对于事业单位性质的体育场馆,体制内部的改革可采用内部改革模式和企业化改革新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形成外包、委托专业机构来运营场馆。对于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的体育场馆,即国企合作的委托性运营模式,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打造“城市圈体育”的新模式。对于民营企业性体育场馆应充分发挥其市场功能,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开发模式,利用场馆自身位置和影响力优势,打造一站式的“体育+”多项服务。

3.4 明确体育场馆定位,利用场馆附属价值

亚运会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与赛前的规划建设有很大关系,场馆的地理位置、空间结构环境以及周边消费群体对其赛后功能定位也有着很大影响[7]。对于温州体育中心和奥体中心,在赛后功能要将体育场馆的公益与经营相结合,场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符合市场的需求,切合实际,降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给场馆带来的负面影响。奥体中心要积极与俱乐部合作,如与足球俱乐部签署主场协议,开展场馆租赁及体育项目培训。其次,在满足国家及政府体育赛事及其他会展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其他方面的开发,如:体育+旅游、奥运和亚运文化等无形资产的转型售卖,进而增加该场馆的知名度。最后,积极承接开展各种商业活动,从而获得盈利,就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让场馆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打造“体育+观赛+购物+旅游”等一站式服务。

3.5 亚运场馆多元化运营,建立赛后专业运营团队

亚运会组委会应针对市场的需求和公共体育服务来建立准也运营团队,培养专业人才运营管理赛后场馆,对场馆现有资源进行分析定位并合理规划利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场馆的服务要升级[8]。在人员培训方面、场馆设施维护及市场营销等方进行合理规划管理,与时俱进,运营管理模式可以依据市场需求灵活科学地调整。

4 结语

“还场于民”将会是今后亚运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大方向。场馆要“建在城市之中,建在产业之上,建在群众脚下”。亚运场馆的建设利用始终要坚持“赛时需要、赛后利用”“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相结合,将“时代特征、江南特色、温州特点”融入设计、建设细节,力争传播温州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转化利用、作为训练基地、委托专业团队运营及向市民开放等方式更好地利用场馆。亚运会体育场馆将会作为城市地标、国际大型赛事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主要承办地,展现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同时,亚运会的赛后利用可以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凝聚品牌文化,形成品牌效应,建立品牌化、职业化、商业化、产业化和群众化的赛事体系,从而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

[1] 浙江省体育局.杭州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开幕 温州要承办这些赛事[EB/OL].[2019-04-22].http://zjtyol.zjol.com.cn/dsww/201904/t20190422_9960846_ext.shtml

[2] 温州奥体二期顺利竣工 精工钢构“筑”力亚运[J].建筑,2021(22):64.

[3] 叶凝碧,缪眎眎. 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N]. 温州日报,2021-07-28(003).

[4] 蔡云楠,陈志敏,杨柳斌,等.亚运城赛后利用研究[J].城市规划,2009,33(S2):97-101.

[5] 杨徐阳.北京举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21.

[6] 李思佳.对北京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及公共体育服务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7] 袁建超,陈俊杰.关于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48-49.

[8] 甄梦晨,王飞,姜昂,等.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与启示:以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22(2):14-21.

Research on Post Competition Utilization of Sports Venues in Wenzhou Competition Area of Hangzhou Asian G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NG Ji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Zhejiang, China)

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王洁(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体育场赛区龙舟
202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赛区预赛
屈原 端午 龙舟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Two Funny Men
精心保护赛区植物
去体育场所时如何防疫
龙舟
《金娃——龙舟》
2016MSI赛程及LPL赛区预测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