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跑步APP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2023-10-10陆春敏吴国天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跑步课外体质

陆春敏 吴国天

利用跑步APP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研究

陆春敏 吴国天

(广西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200)

高校大学生体质问题令人担忧,大学生不爱运动习惯从中小学时代已经养成,多方权威数据说明高校对大学生体质改善收效甚微,而智能手机跑步APP为体育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能帮助解决提升学生体质的关键问题,且技术和组织上容易实现;校园跑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班级前后两次测试的数据支持此方案的实施;建议更多高校参与到校园跑当中,体育教学部门扩大跑步APP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跑步APP;大学生体质;教改

近年来,学生体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多项官方调研数据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继续下降趋势,大学生在速度、爆发力、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不佳的新闻屡见报端,足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中小学一切工作的指挥棒,“智育”才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学生成绩好可遮掩一切问题,而体育工作、学生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更严重的是,学生不爱运动锻炼的习惯已经养成。进入高校,仅依靠高校的体育课程、体育老师,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局面不太现实。真正对于体质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在于长期习惯性的锻炼,而由于高校缺少对学生课外锻炼进行引导和监督的体制和管理措施,难以有效组织学生每周进行3至5次锻炼,加上学生并无主动锻炼的习惯,所以课外锻炼依然效果不佳,难以实质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然,大学生体质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例如场地不足、学业就业压力大等等,但是诸多教学改革、体育措施面对以上问题,往往无功而返,或者说收效不大。

1 智能手机跑步APP为提升大学生体质提供有效途径

研究认为,对于缺少锻炼主动性的大学生来说,最有效提升其体质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监控管理系统,迫使其进行被动性锻炼,从被动性逐渐转变为主动性锻炼。合理利用智能手机跑步APP(APP 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虽然无法改变深层次的问题,但是至少能触及高校体育工作的几个“痛点”,对于延伸体育课堂,促进学生课外锻炼,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和监控,解决师资不足、学校体育锻炼场地不足等诸多问题,且具有一定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1.1 智能手机改变学习、教育

科技的进步给体育教学带来福利,信息网络化环境下体育教学研究已经成为前沿课题,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4G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手机如今成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智能手机已非常廉价,携带方便,各种手机应用功能强大,民众通过各种APP进行非正式学习,可享受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的学习,这是利于终身学习(锻炼)的有效方式之一[1]。跑步APP是其中一种,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新兴事物,它使用简单,不收取费用,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包括高校大学生课外锻炼和提升体质健康。跑步APP不仅能对体育锻炼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能改善人们的锻炼行为,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深受人们喜爱。加之跑步运动本身有较高普及率,它的门槛低,消费低,不需要团队协作,对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所以这项活动有很好群众基础。互联网思维、体育智能化让传统跑步焕发新的活力,在跑步中使用跑步APP已经成为社会一种新的时尚潮流。跑步APP成为全民健身的有力推手,该项技术同样有理由对大面积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群体产生影响[2]。咕咚(Codoon)是中国上市时间最早,目前发展规模最大的运动社交和赛事服务平台,据咕咚官方网站2018年7月公布的数据,咕咚注册用户数突破1.5亿。极光数据研究院《2016年跑步健身APP研究报告》显示,20至34岁的年轻人是跑步APP的主力军,占78%,可见这是利于年轻人接受的新事物,而大学生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尝试将这类APP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通过课堂之外的管理手段,去覆盖高校体育教学的“空白地带”——有效指导、监督和管理大学生的课外锻炼,从而延伸体育课堂,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3]。

1.2 APP技术上实现突破

大部分APP软件例如常用的微信、QQ等操作都非常简单,尤其对于大学生运用起来驾轻就熟。目前流行的跑步APP有咕咚、QQ运动、悦跑圈、乐动力,另外还有Nike+,几乎所有跑步类软件都各有特色,但在最基本的功能上可谓“大同小异”,核心功能基于GPS定位技术,运用独有算法,精确追踪运动路线;实时监测时速、配速以及用时;准确计算卡路里燃烧;展现运动情况,历史记录,数据统计等。相比之下,传统的早操和课外活动考勤方式只能简单记录学生的参与和次数,不能反映有效锻炼数据。

“运动世界校园”APP 软件不仅具备跑步软件的功能,而且针对各类校园、尤其是高校开发许多重要功能,它以校园跑步为核心,以全校学生为主要用户和社交团体,加入了班主任、体育老师的监管功能,可以直接组织、管理、考核班级和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该软件被认为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高校和大学生使用的跑步软件。在2016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委员工作会上,教育部专家组对其给予好评和推荐[4]。通过手机下载该软件,实名注册学号然后验证(在后台学校相关部门与软件运营商协商,并提供学生基本数据),学生可以加入原始班级,也可以根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等规则,加入到体育班级,就算完成了注册;利用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跑步锻炼,每次跑步的数据系统都会记录跑步距离、时间、轨迹和是否符合规则要求(例如每千米配速不能低于9分钟等),并且给学生语音提示,学生在手机端可以查看,后台也会记录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数据[5]。对于老师而言,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只是个别年长的教授,由于对于智能手机运用较少,存在一定障碍,但是经过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也能轻松驾驭这套APP软件。

1.3 组织管理具有可行性

运动世界校园 APP 在高校中运用得较为广泛,通过调研,截止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8所高校(含独立学院)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 APP 软件开展课外跑步活动,全国则有约300多所高校、500万大学生注册用户在使用。目前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学生每学期的跑步规则,总里程数在100公里左右,每次跑步最多计数距离为3公里、跑步配速在3到10分钟之间为有效,且要经过学校范围的3个以上虚拟GPS定位点等,督促学生完成跑步锻炼指标。

它打破了教师、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限制。一名体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利用手机APP的功能就可以控制300到500人的大学生,一所在校生为10000人的高校最少需要20名教师就可以完成对于大学生课外锻炼的监控和管理人员,极大减轻了学校组织课外锻炼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压力。运动世界校园 APP后台技术人员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班级(原始班级或者体育分班),体育老师可以直接查阅学生的锻炼成绩,作为评价其体育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每学期跑步成绩计入体育总成绩的20%)。而其他跑步APP也具有类似功能,体育教师可以建立若干个班级跑步群,例如咕咚、QQ运动都可以建立“跑团”,体育教师作为“群主”能直接查看、记录和评估每个成员的跑步数据。如果体育教师管理的班级过多,可以指定班长或者体育委员来统计每个班级成员的数据,那么一个体育教师就可以轻而易举掌握10到20个班级课外跑步的数据[6]。

它打破了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有了手机APP的帮助,学校不再需要安排集体课外锻炼,解决了大量学生同时涌入田径场的安全隐患;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跑步的路线,也就极大缓解了学校田径场地有限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车辆通行较少的公路上跑步,在假期学生也可以选择风景优美的公园跑步;在安全的前提下,公路跑也是可行的。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跑步,根据自己的作息安排、课程表来安排,有时间、感觉良好的时候多跑一些,考试期间或者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少跑一些,女生例假的时候可以不跑,学生能灵活控制,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一定的跑步次数和距离即可。

2 跑步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1 跑步学生成为校园一道风景线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老师们明显感觉学生跑步锻炼的人数增加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随处可见奔跑着的学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笔者有一次晚上8点钟去体育场观察,统计仍有300名左右的学生还在跑步锻炼,而在以前,那个时间跑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态度在改变,有从喜欢跑步到更热爱跑步的;有从观望态度的变成喜欢跑步的;有从被迫跑步到主动跑步的,他们一直在参与跑步,2020级本科生大一上学期完成120公里任务的达到96%。按照平均6分钟1公里计算,保守上看体育课在每名学生身上延伸了720分钟,可计16个学时。校园风气在改变,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心态,只要他们在坚持运动,养成习惯就不是空谈。校园跑“政策”已经在很多高校得到普及,与运动世界校园软件公司合作的高校越来越多,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学校。据了解,执行校园跑政策的高校校园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在校教师纷纷点赞,而那些未采用该政策的高校的校园依然冷冷清清,学生锻炼热情度、参与度仍是老样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发展措施的第三个内容青年健康部分,强调引导高校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看,利用APP来组织学生的校园跑是有成效的,在近几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是显著的。

2.2 实验班级对比结果

在2020年9-12月,笔者选取200人进行对比实验,其中4个体育班级的100人(50名男生、50名女生)为实验组(A组),要求其在9月20日至12月20日之间,利用APP跑步达到120公里,每次跑步最多计3公里(多跑部分不计入),且对跑步速度、跑步路线加以一定限制,例如配速在3-9min/km范围内,且要通过在校园内设置的GPS虚拟定位点3个以上,最后以完成120公里的比例,计入当学期体育成绩的20%,例如完成120公里得20分,60公里得10分。实验组在9月20日进行第一次测试,在实验结束之后12月20日进行第二次测试。

表1 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经过3个月的跑步实验干预之后,男生和女生的体质健康数据都产生了可喜变化。从身高数据看,差距不明显,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停止了生长发育;在体重数据上看,长跑一定程度上更多燃烧体内脂肪,体重有所下降;在肺活量指标上看,长跑属于有氧运动,学生的肺活量也有一定增加;从50米和立定跳远数据上看,长跑对于下肢力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最为显著的变化在于学生的耐力素质,在1000米、800米的测试上,平均成绩提升了15秒之多。“对比组”由未进行校园跑的4个班级随机选取100名学生组成,同样进行2次测试发现,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变化[7]。

3 讨论与建议

3.1 扩大应用范围

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体育部门认识到利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性,以广西为例,从2016年2所高校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到2017年提升到5所,2018年的8所高校,截止2021年的18所高校,但是覆盖面还不足,据百度2018年公布的数据,广西有74所各类高校,其中本科院校36所,高职高专学校38所,可见仍有大部分的高校未能引进新APP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对学生体质的干预,大量学生还未能从中受益。

目前校园跑是体育部门牵头改革,有步骤的实施,主要涉及大一、大二在上体育课的班级,对于高年级没有体育课的大学生,应通过一定改革将其纳入校园跑体系,建议由辅导员、班主任配合或者接管体育老师的工作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同样的政策,让更多教师的参与,实现体育全员育人;将学生跑步成绩和评优、评先进等挂钩,对于优秀者给予跑步标兵等奖励证书;建议学校体育部门、教务和学工部门联合将此项工作落实,形成制度,以弥补大三,大四体育教育的空缺,让体育贯穿大学全程,实现全程体育育人[8]。

3.2 教师改进观念,敢于尝试

在“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对新的教学方法、体育锻炼手段持有拥抱的态度,将科技成果运用到自身教学实践中。即便是学校暂时未采用学校性的新的跑步方案,体育教师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跑步APP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锻炼。正如前文所述,体育教师利用跑步APP的跑团功能监控和指导学生,配合微信群、QQ群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这些跑步APP还有运动红包趣味性的活动;有团队排行榜、任务勋章等令学生有成就感;还有一些锻炼指导、成员互动的内容,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锻炼热情[8]。

3.3 实施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第一存在于技术端,跑步软件GPS出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学生跑步成绩出现异常,跑步成绩被判定无效;第二,在跑步过程中,经常能发现作弊事件,例如有一人拿多台手机进行跑步的情况,或者进行接力跑、骑电车进行“跑步”,甚至已有人开发出了“代跑软件”通过网络向学生兜售。后台能通过技术发现部分作弊,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有办法能“侥幸逃脱”。科技公司正在升级技术、防范作弊软件的冲击,对于学校教师来说,解决办法重在教育,在课堂上告知学生身体素质对于一名大学生的重要性,跑步的成绩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跑步来提升身体素质,养成习惯。第三,还有部分老教师对于新事物不能接受,体育管理部门需要做思想工作,加强监督将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如何设计更好的跑步规则,单次里程数与跑步次数的关系,每学期跑步多少公里更利于学生健康,如何防止作弊等问题值得进一步作研究和探讨。

[1] 江超,文才新,周海魁.体育运动类APP改善大学生体质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06):75-80.

[2] 魏惠琳,宋玉梅,陈杰.跑步APP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7):190-195.

[3] 王婷婷,谭艳妮,王昕.利用体育运动类APP科学合理改善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6.

[4] 吴翠翠,李趁丽,赵贡美,张萍.“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7(02):57-59.

[5] 尹先平.健身运动类APP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研究: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8(17):132-134+68.

[6]孙彦江.校园跑步打卡类APP在应用型本科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体育视野,2020(09):42-43.

[7]王玮,潘霁.“强制”与“说服”:关于校园跑APP技术干预体育锻炼的解释现象学分析[J].新闻大学,2020(10):80-98+121.

[8]卓倪,付瑶.“互联网+体育”跑步软件对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2020,41(04):163-164.

[9]刘悦,吕兴洋,杨占东.跑步APP内容交付率对用户使用意愿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18(1)33-38.

Research on Using Running APP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physique

LU Chunmin,etal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Guangxi, China)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校级科研课题面上项目:基于“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编号2020MS070);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C003):“互联网+”背景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陆春敏(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

吴国天(197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跑步课外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带表跑步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