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师转型:OECD国家的趋势与策略

2023-10-10杨茜马韵竹徐瑾劼

留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芬兰师范生证书

文_ 杨茜 马韵竹 徐瑾劼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全球教育发展的热点。教育之本在于教师,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提升数字胜任力,成为社会生活的实践者、教育知识的创造者及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不可预测的教学实践中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为此,教师必须接受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获得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各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方面,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沿。

美国

教师驻校实习项目与在职学习微认证并行

长期以来,美国工会认为,传统师范生实习期(通常为一个学期或更短)太短,无法保证实习效果,而传统途径培养合格教师需要四年到五年,周期又太长,且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需求,再加上教育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吸引、培训、支持、留住优秀教师愈发困难。为解决师范生的培养与实践问题,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全国教育协会(NEA)的推动下,21 世纪以来,美国借鉴住院医师制度开始施行教师驻校实习项目。该项目由教师需求量大的地区或特许学校与合作的大学共同运作,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实习教师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每日进行全天或半天的见习。他们必须持续驻校实习一年(有时甚至更长)并且完成硕士水平的课程内容,才能获得国家认证和合作大学的硕士学位。第二,项目课程与实习教师的课堂实践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将在硕士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上。第三,该项目通常是在师资紧缺且难以保留的公立学校中进行。第四,该项目提供指导、辅导和结构化反馈。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习教师将在专业教师的监督下逐渐承担更多的教学责任,但是,与同类教师培训和认证模式不同的是,驻校教师并不是课堂上的正式教师。第六,在实习过程中,受训者可以获得学费支持和每年度的居住津贴,相应地,他们实习结束后需要继续任教。事实证明,该项目不仅促进了教师职业多样化、有效降低了教师流失率,也推动了传统的师范生培养与在职学习相结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职前教育之外,美国也很注重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在数字化技术改变了教师在职专业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背景下,美国通过实施教师在职学习微认证,确认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合法性,为教师通过在线专业学习获得技能认证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形式。自2014 年以来,美国国会授权的独立组织Digital Promise(高级信息和数字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建立一个创新的微型证书生态系统。该中心提供超过450 种能力导向的微证书,涉及广泛的研究技能。这些微证书由50 多个合作组织开发、评估和授予,其中既有高等教育机构,也有非营利组织。来自早期开始采用微证书的三个州(阿肯色州、特拉华州和田纳西州)的实践表明,成功实施微证书认证有几个关键因素:其一,微证书的使用须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提供教师资格证认定的新方法);其二,要先建立微证书试点;其三,根据预期目标选择相关的微型证书主题;其四,设计质量标准和保证机制(例如,培训评审教师材料的评分员,以确保评分过程的质量);其五,要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并让他们共同参与。

德国

依托精英大学培养卓越教师

目前,许多高效的教育系统已经从使用专业化、地位较低、入学标准相对较低的师范学院,转向使用相对较少的以大学为基础、入学标准相对较高、地位较高的师范学院。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精英化教师教育成为更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教师教育观念和更高水平的教师教育模式。在此方面,德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范例。21 世纪以来,因为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PISA 震惊引发的对德国教师教育的质疑、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断推进等,德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教师职前教育的措施。其中,卓越教师计划是当前德国推进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措施。

2005 年,德国开始实施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吸引了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参与竞选。入选的高校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后,开始实施校本化的精英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改良教师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结等措施推进卓越教师培养。精英教师培养计划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优化:提升跨文化交流的社会能力,加强教师专业的行动能力与执行力,强化实践调查的能力。2012 年,德国启动了为期十年的教师教育质量攻坚计划,并提供5 亿欧元的实施经费。为评估第一轮攻坚计划的实施效果,2016 年8 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发布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教师教育的新路径》,详细列举和分析了各大高校实行的教师发展计划。该文件指出,培养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前教育的教学实践、数字化媒体的运用等,还建议高校通过网络课程、视频数据分析、数字化教学互动实验室等多种实践项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此外,基于第一轮的精英大学计划和教师教育质量攻坚计划,德国政府在第二轮教师教育质量攻坚计划资助项目中追加投入6400万欧元,并依据教师培养质量框架,新增教师培养信息化、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两个重点资助领域。该项计划的实施表明,新一轮德国教师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积极提升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应对数字技术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芬兰

重视发展师范生的探究精神和科研能力

芬兰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取得研究型硕士学位,这是因为芬兰教师教育的传统强调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尤其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创新。因而,芬兰教师需要具备研究、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创造性能力。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IAAC)调查数据表明,芬兰正在吸纳能力水平分布在前1/3 的青年作为师资储备力量,并且,在OECD 国家中,只有芬兰从这一青年群体中选拔教师。

芬兰教师教育的核心优势是高质量的职前教育,其特色是为师范生提供以研究为基础的学术型课程。在课程大纲方面,芬兰教师教育课程大纲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学、课程理论、教学法、学科教学知识等,这使得师范生既可以深度探索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也能增强实践探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的课堂教学上,通常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来培养师范生的探究性、批判性思维模式。此外,为了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师,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在2022 年5 月发布《教师教育发展计划(2022—2026)》指出,为了培养教师的基础专业能力,教师要深入研究所教学科,运用科学研究和批判性思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为数字化背景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芬兰师范生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收录证书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