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是一场“心理战”

2023-10-10刘洁

留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战留学生房子

文_ 刘洁

“生疏的语言、陌生的国度、文化的冲击、思乡的情节等,让我觉得自己和当地的一切格格不入。”回忆17 岁那年一个人漂洋过海去美国读书的情形,温雅形容自己“就像蒲公英一样”,随风飘零。对于人际关系的担心、对于学业的焦虑,时时萦绕在心头。

孤独、不安、无助、焦虑、失落、抑郁……类似的心理状态在留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有的学生从落地异国的那一刻起,内心就充满恐慌,害怕被人欺负、嘲笑,害怕学习跟不上,害怕无法融入当地生活,严重者,甚至在居住的公寓中都不敢打开行李箱,随时准备“逃跑”回国;有的学生出现臆想症,认为有人一直在窗外偷窥其生活,甚至跟踪尾随,最终,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出现皮肤疾病、口腔溃疡、失眠耳鸣等病症;还有的学生在孤独寂寞的重压下,变得忧郁、自闭,只能休学回家……

在背井离乡的生活中,这些留学生究竟在遭遇什么?压垮骆驼的,到底是哪一根稻草?

在语言障碍中苦苦挣扎

离家万里,孤身在外,留学生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语言障碍,是留学生需要迈过的第一关。虽然留学之前,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原则上生活、学习等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冉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对我来说,雅思考试的意义,仅限于我能活着走出希思罗机场。到了学校后,我发现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李冉学的是艺术专业,入校后她才发现,国内和国外所教的内容完全不同。“最初上课时,老师们提及的许多单词我都听不懂,特别是那种又长、又难的单词。尤其是最开始的那一个月,我感觉非常累,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时间才能学会。”

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温雅。她在高一下学期临时转去美国读高中,原想着自己英语不错,学习、交流都不成问题。却没想到,在美国上高中,还需要选修一门外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而且,这门课的成绩会计入毕业成绩。“我当时选修的是法语课程,因为零基础,我在课上几乎什么都听不懂。当时,我心态很不好,特别焦虑,甚至失眠,每天患得患失,害怕毕不了业。”温雅回忆,那段时间,她几乎没参加过社交活动,整天窝在房间里“啃”书,不停地练习发音。

学习之外,语言的障碍还深刻影响着留学生的生活。在英国15 年,李冉记不清曾陪多少中国留学生去过银行。有的人是去开学生账户,有的人则是家里给汇钱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去银行之前,这些留学生都会在家里把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写成文字,然后拿着到银行去读,跟新闻发言人似的。”李冉说,“只要银行的工作人员多问一句,他们就听不懂了。”

而即便是英语本身非常流利的人,在国外也难免会遭遇困境。在去牛津大学读书之前,从小学习标准英音、美音的李林蔚,没想过自己会在语言上遇到难题——那儿的人竟然也有自己的“方言”。“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下飞机后,我需要坐大巴去牛津郡。因为是第一次去英国,我找了一个当地人问路。就在那一刻,我被对方浓重的、听不出是哪里的口音难住了。磕磕巴巴的对话,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要知道,英语一直是我的强项,从小我就是英语课代表,本科时雅思裸考能考到8 分。”那一刻,李林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留学生活要从跨越语言的鸿沟开始。

因语言而产生的窘迫时时存在,以至于很多留学生因为担心被别人嘲笑而不敢参与课上的互动、不敢与其他人交流,总是戴着耳机、刷着手机,以一副“忙碌”的样子去掩饰自己的挫败与无助。而这样的行为,也让他们的留学生活变得格外孤独。

为了课业拼尽全力

“(早上)九点上课,(下午)四点下课,(中间)只休息不到1 小时。一周一个pre(课上展示)加3 到4 次group work(小组作业),为了不饿死,每天七点起床准备早餐。起猛了,来这儿上大一了……”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读研二的嘉言,看到研一新同学发的朋友圈,不由生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最忙的那段时间,她一边做各种小组作业、准备课程考试,一边在实验室里实习,还要抽时间做饭、找房子,感觉焦头烂额。“在瑞典,考试如果不过,需要补考或重修课程。而如果需要重修,很可能要等到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学业进度就会受影响。”为了按时毕业,嘉言只能顶着沉重的课业压力前进,“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对自己要求更高”。在那段焦虑的时期,嘉言总是一边学习一边偷偷地哭,硬着头皮把事情做完后就睡大觉。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去国外留学似乎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李冉前几天去办签证的时候,就听到旁边几个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讨论:“那边一个星期才上三天课,那我去还有什么意义?”“听说早上上课还要签到,那怎么行?我还得睡觉呢!”李冉不由感叹他们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国外大学虽然每周的上课时间不长,但剩下的时间并不是给学生玩乐的,而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做社会调查,或者参与社会实践。”因为教学模式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候,即便留学生拼尽全力,都不见得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有一个同专业的同学,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因为跟不上课堂进度,天天坐在楼道里拿头撞墙,哭着说‘学不下去’,嚷嚷着要退学。”李冉对此很是感慨。在这种情形下,面对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模式,如果留学生一味沉迷于吃喝玩乐,最后很容易因学业进行不下去而心理崩溃。

学业的压力在博士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传媒专业的博士生梦梦,日常有很多书和文献要读,“可能一周就要读好几百页”。除此之外,她还要教课、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写论文、做研究……对于她的压力,在英国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宋楠感同身受。“学业带给我们的,通常是一种慢性的压力。比如做实验,我们要探索一个没有人去探索过的东西,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如何解决。我要不断地想办法,去找各种人沟通,看看他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或者了解他们的想法等。而且,虽然我们在不断地做实验,但经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特别没有成就感。同时,在英国留学,每年都要交一个考核报告,他们会审核你的研究情况。如果实验没有好的结果,自己也会没有底气和信心。明明以前成绩很好、很优秀啊,怎么读了博反而一事无成了呢?”宋楠的内心时不时会闪过这种迷茫,她只能安慰自己,“或许,每个读博的人都不轻松吧。”

内化“一个人”的孤独

“在国内生活期间,父母和身边的人给了我们太多庇佑,实际上我们是非常不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当我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文化差异很大的环境中时,我们只能靠自己,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勇敢面对、自我成长,就会陷入焦虑。”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生胡嫣然认为,“缺乏独立性”是很多留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不同于国内学生,有家人、学校照顾,住宿、用餐等都不需要自己考虑,留学生涯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宋楠的留学挑战,从找房子开始。“英国的学生公寓特别贵,每月大概需要800 英镑。我虽然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但每月生活费只有1200 英镑。如果租房花费太多,其他生活费就不够了。为了省点钱,只能自己在外面找房子。”回忆那段时间,宋楠感觉“压力山大”。“国际生在英国找房子很不方便。一方面,你的房子必须临近学校,因为英国的公共交通不像我们国内那么便利,而且价格高昂,坐一趟公交就得差不多两英镑。另一方面,如果你找中介租房子,是需要有担保人的,而且担保人必须在英国。像我们这种没有担保人的,就不能像本地人一样按月付钱,而是要一次性付完6 个月的房租,经济压力很大,我攒了很久才攒够。”房租之外,还要承担昂贵的水电及暖气费用,宋楠每个月的生活都捉襟见肘。而这一切,她只能独自承受。

嘉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这是一个两年制的项目,但学校的宿舍只允许我们住一年,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找房子住。斯德哥尔摩的租房资源挺紧张的,要租到便宜的房子,就要在学生公寓系统上排很久的队——排队一天积一分,谁的分高谁就获得房子。”有段时间,嘉言每天都在公寓系统上刷网页,看是否有人比自己分高,“如果没租到,我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生活之外,精神上的孤独更让人难以忍受。“那时候,我在缅因州班戈小镇读书,说得好听点是远离尘嚣,说得实在点是在美国偏远的乡村。几个室友拥居一室,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同住一栋房,共享一个电视,有礼节地排队上洗手间,洗完澡仔细清理水槽里的头发丝……小镇的冬天大雪纷飞,学校停课也不能去市中心,只能捧着爆米花上网刷美剧。”温雅坦率地说,留学生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大家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于是照片要用PS 软件,自拍可以美图秀秀,旅行、大餐都要拍摄下来,展示到朋友圈里。这并不全是我们的虚荣心爆棚,而是想竭力去证明自己过得很光鲜,以此来弥补内心的缺失。”

宋楠也时常能感受到这种孤单。“英国人的文化跟我们不一样,在与周围人交流时,很多时候,我是理解不了他们的‘点’的,比如他们常聊的英国足球,我就不太了解。一对一聊天时,遇到不懂的我还可以问;而如果是一群人一起聊天,我即便听不懂,也不能一直打断别人,不然这天儿就没法聊了。”这种无法融入当地群体生活的感觉时时困扰着宋楠,以及其他的留学生们。

留学是一趟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我们,也难以预测哪一个瞬间会击溃我们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关要渡,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锤炼自己,变得坚忍、变得强大,以冷静的姿态,去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

猜你喜欢

心理战留学生房子
美国对越心理战中越南女性形象论析
冷战初期美占区广播电台与美国对民主德国心理战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孤独的房子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