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2023届新高考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2023-10-10任守生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1期
关键词:考点题目知识点

任守生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2023届新高考的一轮复习进入了收尾阶段,由于新高考思想政治学科新教材内容相对旧教材而言增加很多,出现了教材设计内容丰富与授课课时不足的矛盾,学生依然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体系不完备,解题能力欠缺的问题,总体复习效果亟待加强。据此,针对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素养

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程度是反映学科素养高低的基本维度。学科素养偏低的学生,掌握的大多是零散的知识点;学科素养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化整合,掌握的是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二轮复习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体系,才能在运用中得心应手,避免考试中的“答非所问”。如本期《寻找有效支点,启动思政大单元之门——以“原始社会”为例说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基于两条线索的大概念的提炼及应用》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该如何正确使用教材。

二、明确考点,精讲多背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已经引导了学生回归教材,但是新教材内容多,学生一直都在跟遗忘做斗争,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二轮复习中学生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考命题坚持以必备知识为基础,教师可以明确列出每个单元的考点,在二轮复习上课时精讲,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三、易错易混,逐个击破

新教材的学科术语专业性较强,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导致学生对很多术语理解不清。教师可为学生归纳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术语的理解,节省学生复习时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水平。

四、真题归类,明确考法

教师可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进行归类,采取“合并同类项”方式,给学生整理好每个考点的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引导学生找出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让学生熟悉高考高频考点的应用,避免和高考题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五、典例探究,高效讲评

二轮复习时间紧张,教师要精选题目、控制题量,引导学生跳出题海。精选题目上要以高考题为重点例题,比如2021年湖北卷第20题第二问和2021年山东卷第18题,两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矛盾观,据此可以以高考真题为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矛盾观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高效讲评上要与学生学情相结合,把每套试卷中错的多的题目集中讲、错的少的题目个别答疑,同类型题目集中讲,变式题目与高考真题结合讲,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六、重视思维训练,提升关键能力

高考命题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达到有效鉴别评价考生、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目标,想在主观题上有所突破,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关键能力。近几年高考题中,“小切口”类型的题出现频率很高。对于该类试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三段论”的思维方法,从“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把握答案的层次性。比如(2022·湖北·20)(1)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2)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无限性观点对此加以说明。此外,教师还需精选试题,引导学生将学科思维渗透到答题中。比如(2020·全国Ⅱ卷38)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学科思维,解题时,学生可将就业定位于社会再生产的某一环节,然后推导出其他环节并组织答案。

猜你喜欢

考点题目知识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