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沟通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3-10-09廖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廖斌

摘  要:2018年新文科首次官方亮相,各界开始致力于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文科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本研究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入手,明确了管理沟通课程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结合现实问题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以期改变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课程,实现师生角色转换,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的转变与重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6-0165-04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此,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新文科建设进一步聚焦文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为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国际化,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1]。

立足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回应新要求,全国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质量革命”[2]。在高等教育提质培优过程中,高校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教师“灌输式”传授、学生被动接收、期末“一考定成绩”等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组建设的管理沟通(Management Communication)以管理学为基础,注重多学科交叉,兼具技能型、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其课程特点与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高度匹配,但受限于时代的局限和陈旧的教育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充斥着“知识传播者”和“考试型学霸”,积习难改的课堂现状与新文科建设的新使命产生冲突。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并未真正地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技能获得”转向“核心素养发展”、从“信息工具使用”转向“学习方式变革”。可见,管理沟通课程顺应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正是在这样迫切的背景下,课程组通过更新教学理念、重组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评价体系,实现上述三个转向。在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项目式教学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以聚焦真实世界、关注学生兴趣、同伴协作探究、强调学习过程、培育核心素养等特点引起了本课程组的注意。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现实复杂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等方式习得、迁移和运用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和技术技能,是一种天然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在PBL模式下,学生自然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教学中心地位顺势转变为学习促进者。可见,项目式教学是管理沟通实现三个转向、培养创新型一流人才、实现全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新文科建设内涵

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强调文理交叉、专业重组,进行综合的跨学科学习。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四新”建设中,连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明确提出新文科,以回应在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新需求。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实践新文科建设内涵、全方位深化文科教育变革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文科之“新”在于内容创新、体系创新和回应新需求。一是破除传统知识存量的简单重组,以高质量知识的新增满足新文科建设在知识生产上的目标。二是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迭代升级文科专业的培养体系和方式。三是从培养纯文科人才转向文理交叉型人才,扭转我国文科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卡嗓子”困境,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和形成国家软实力,为理工科甚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思想。可见,新文科之“新”并非新旧的“新”,而是创新的“新”。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从提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改革的关键领域与主要环节是“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3]。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诞生既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又明确指出各学段的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方面所应具有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还要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4]。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P21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4C模型(审辨思维、创新、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新增“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正式提出“21世紀核心素养5C模型”,为推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框架[5]。

虽然至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更多地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但自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以来,部分高职本科院校研究探索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育评价的本义,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高等教育评价回归本质,让陈旧单一的“判断工具”转变为“改进依据”,还原其教育性,疏通其“以学生为中心”抵达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因此,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结合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三、管理沟通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优势

解读新文科建设内涵,挖掘本课程教学内容“两性一度”的关键在于领会新文科之“新”,即其人文精神的主题变化、学科的融合交叉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影响[6]。

(一)应和人文精神新主题

从人文精神的主题变化来说,在对生命意义认识的深度和生活体验的广度与深度层面均有拓展,而最大的“新”特点是养成批判思考能力。课程涉及范围广、策略模型丰富、技能技巧灵活;引入天然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数据做理解、筛选、整合、分析等处理,其批判思维和能力得到加强锻炼。根据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BIE)2016年提出的项目式教学的1核心与7大“黄金标准”,即以学习目标为核心,根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性探究、真实性、学生的话语权与选择权、师生反思、批判性评价与修正、公开展示作品七条法则设计PBL教学过程[7]。其对真实问题的持续性探究、师生定期反思和对阶段成果的批判性评价与修正都应和了新文科的人文精神主题新特点。

(二)满足学科交叉新融合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项目式教学是以问题导向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完成一段完整的体验、经历、探究的学习过程,其间融合各学科间性质相同、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原理或思维方法,最终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真实的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Learning by Doing)认为,学习是让学生在引起其思维的情境中做事,有意識地注意事物,自然地学到东西[8]。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必然需要用到多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学习流程规划与实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三)采纳教学新技术新方法

当前学生是数字时代“原住民”,其网络学习行为的正向塑造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学生需要利用互联网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迁移、学会创新。“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9],能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新机遇。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分享的课程资料库和公开网络平台收集所需的专业理论和知识,集体探讨分析并共同努力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项目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自然要从知识点的讲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共享和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深化知识的能力和使用现代技术的信息素养。

四、改革思路与实践

本课程改革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导下,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回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基于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理念,以学习目标构建教学目标,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评价和师生角色的转变与重构,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

课程组根据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调动学生自主性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学习项目、对应学习目标与课标、搭建学习支架、管理实施教学活动、参与指导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10],对管理沟通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

改革后的课程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引入、项目探究和项目展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循OBE理念“逆向设计”“以终为始”的原则,通过学生学前自测,分析其需求,结合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梳理学习目标。第二阶段以真实问题营造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劣构、动态问题设计课程项目,并制订学习计划。第三阶段教师为学生探究和解决项目问题提供资源、指导、帮助与反馈,为其搭建学习支架以完成作品创作。第四阶段收集整理学生学习证据与成果,组织其完成公开汇报,生成各类各阶段综合评价数据,帮助师生复盘反思,进一步校准和改进PBL实践。

(一)项目准备

该阶段以重组培养目标为核心任务。课程组利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管理沟通”或“沟通”为关键词分别搜索,筛选出10门高度相关课程,通过高频词分析得到管理沟通课程目标集。从核心素养5C模型中提取可支撑本课程的八个核心素养,即自我认知与自我控制、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与认同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结合课程目标集,分别从知识探究、思维开拓、能力提升和人格培养四个维度完成课程目标的修订,通过引导学生从兴趣与性格、态度与评价、能力与素养和生涯与决策四个方向完成自我认知测评,指导其设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目标。

(二)项目引入

该阶段是以问题为导向,重难点是帮助学生找到源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并以解决该问题为目标设计学习计划。项目问题可以来源于教师给出的问题清单,亦可是学生根据真实困境提炼而得。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理解、迁移和运用。项目式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性、劣构性和动态性,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情景,设计学习计划和问题解决方案,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并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还强调小组中成员角色的真实性,故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要主导推动项目的成立,还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项目的“两性一度”,即金课标准中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1]。

(三)项目探究

本阶段重点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项目与任务,预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的知识、技巧、策略、模型等,运用学习平台建立线上资源库、设置任务点,为学生探究和解决项目问题搭建支架,鼓励学生探索学习平台资源和利用互联网自行查询,与组员协同合作完成项目各阶段任务和成果。该阶段师生双方、组内组外各方均需持续沟通反馈,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序推动项目,达到计划的学习效果。教师记录和诊断学生的表现与各阶段产出,可以得到诊断性和形成性的评价资料,通过重视倾听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纠偏项目进度与方向[12]。

(四)项目展示

本阶段是各组项目成果汇报展示环节,也是持续性评价的总结环节和复盘反思环节。各组公开汇报展示项目最终成果,交流项目探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每位同学总结自己的项目活动过程与成果,浏览其他小组作品,参与讨论评价。教师需明确项目评价标准并提供网络多维评价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自评,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老师、学生家长等对各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形成社会评分。最后,教师综合教师评分、小组评分、社会评分和学习平台成绩,得出总评成绩与评价,反馈至学生,复盘反思学习计划与探究创作的漏洞和偏差,总结经验教训,完成课后调查问卷与意见反馈[13]。

五、结语

本课程根据新文科建设内涵,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教育目标已得到了拓展和延伸。项目式教学无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真实问题的同时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迁移和运用。PBL是一种挑战教师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挑战符合新时代对打造“金课”和新文科建设对教育教学“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要求。对于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课程重构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PBL的教学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14],本课程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虽然已按照PBL教学要求做了更新,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匹配现象,课程组下一阶段亟须重构与验证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 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 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2]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EB/OL]. (2014-04-08)[2022-08-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pphlnglnohdbaiek.

[4]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5] 魏锐,刘坚,白新文,等.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20-28.

[6] 张俊宗. 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05):13-17.

[7] Larmer J,Mergendoller J,Suzie B. Setting the standard for project based learning:A proven approach to rigorous classroom[M]. Alexandria:ASCD,2015.

[8]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9.

[9]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18-08-20)[2022-08-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from=timeline.

[10] 苏西·博斯,约翰·拉尔默. 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M]. 周华杰,陆颖,唐玥,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4.

[11] 梁永奕,盛鑫,王书暐. 以“知行合一”为导向的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7):60-62.

[12] 李雅乐. 在线开放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01):117-119.

[13] 华志芹. 以提高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管理沟通课程为例[J]. 教育界,2018(15):56-58.

[14] 拉爾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施良方,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

(荐稿人:周后红,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