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困境及优化路径探讨

2023-10-09陈美任邓英毅郑虚刘隆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

陈美任 邓英毅 郑虚 刘隆

摘 要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要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必须以大量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作为支撑,并快速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现状,认为我国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政策研究,其推广效益和服务功能均能稳步提升;我国存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成果转化率较低、自主研发动力和活力不足、推广中间环节薄弱等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需求导向明显、分工协作高效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完善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推广应用体系;调整优化服务、重点突出的小农户推广体系;构建丰富多元、内外兼修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40

“十四五”时期,我国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特殊时期,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向大中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成常态,农村劳动力短缺且老龄化严重,迫切需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实现省力化或无人化生产[1]。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何将农业科技理论研究技术化,转变为技术成果产品,最终形成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核心目标,作为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研究价值[2-3]。

世界各国历来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国外相关研究距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起步相对较早。Wydra(2015)研究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决定性因素,探索出成果推广成功的关键是从自身因素发掘,提高科研成果的创新性[4]。Kari等(2015)的研究以政府、科研机构及农户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探索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强化信息交流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5]。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以色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非常高,严重缺水情况下研发了节水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技术,在干旱贫瘠的沙漠化土地上创造出了当今世界的农业奇迹,在我国和东南亚的香蕉等作物的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是以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汲取国外先进成熟的推广经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业企业参与、高校科研机构支撑及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基础性组织的功能优势,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6]。

党的二十大再次部署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新发展阶段面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是要抓住后疫情时代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的有利契机,为农业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来作为我国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力举措,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義,加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讨论和研究集中在近十年,研究时间跨度长远,农业的结构及其科技应用水平与现阶段要求不相适应。鉴于此,本文采取文献调查法分析梳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最新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并探讨优化路径,供各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借鉴参考。

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分析

1.1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现状

1.1.1  制定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优惠政策

2021—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大量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政策文件,如《“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22〕25号),提倡技术跨区域交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科技成果保护;《关于印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1〕204号)通过引导资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致力于研究科技产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关键技术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明确鼓励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每三年表彰奖励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包括集体和个人奖金激励,激发科研人员动力,加快农牧渔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对已确定的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进行重点扶持。这些政策对于我国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构建了“四梁八柱”,也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此方面工作。

1.1.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益稳步提升

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行动,已建立300多个科技小院,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帮助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实际当中,五年内共推广转化农业技术成果超过1.8万项,创造710亿元以上经济效益,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2022年统计发行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中国农业大学研发“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实现增产5%~20%,节本20%以上,水土流失减少60%以上,既保护耕地“大熊猫”——黑土地,又成功在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广西育成的“桂农薯1号”等新品种、“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等成为广西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吉林大学的抗盐碱水稻“吉大6号”“吉大7号”“吉大158号”推广面积超过53万hm2,增产2亿kg,为农民创收12亿元;厦门大学研发的新型胡萝卜品种,每667 m2产量可达6 500 kg,可增收4 000余元,大幅降低种子成本(每667 m2仅需800元),与原进口种子价格相比下降73%;广西大学等科研团队指导广西453家牛羊规模企业通过了生态养殖认证,并帮扶全区54个贫困县改良牛品种试验,品种改良母牛69.69万头,产杂交牛48.82万头,为群众增收19.53亿元[7]。由各省(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各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71.3%、70.9%、65.8%、64.1%、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4%)。我国2019—2021年这三年总体保持第一产业稳增长,技术市场成交额、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正增长趋势(见表1),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对于农业丰产、增收、增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1.1.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功能持续优化

搭建信息互通技术交流平台,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搭建了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公开的互联网上汇总整理国内外有关杂交水稻、蔬菜育种、小麦遗传、种子资源保护与创制等学术文献,在科技前沿交流推广。广西依托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自上而下收集汇总面向重点帮扶县、重点产业和所有行政村等的科技服务需求,建立产业科技服务地图,为科技特派团成员提供服务签到和服务情况记录,以及在线问题解答、远程指导、直播培训、科技成果信息发布等平台服务。强化推广示范园(区、户)建设,各地探索建立一批先进成果推广典型和国家农业科技园作为示范,强化产业联盟合作,促进高校产业的快速转化推广;选出国家科技特派团示范户,各地在教授、专家指导下进行作物种植。如河南农业大学在10年前开办的第一家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小院”,借助田间观摩,现场展示新品种、施肥配方和一喷三防等技术集成效果,指导调整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种植结构,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小麦每667 m2增产218.5 kg,增幅35.3%,而研究团队写下了30多篇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论文[8]。在选派农业科技团队方面,2022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区、市、县三级科技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安排下乡服务工作经费和奖励激励考核,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落地等。2022年,“组团式”帮扶工作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助力乡村一线产业发展,我国选派近5 000名干部人才[9],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历程上属于新尝试和新突破,开局良好、效果初见。

2  存在的问题

2.1  转化率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转化到生产的比例不高,不能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比如,我国每年约有7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1/3左右,仅仅是发达国家的1/2左右[10];美国拥有发达先进的农业,与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密切相关,其农业推广人员虽然只有2万人左右,但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11],相比我国“十三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才60%以上[12]。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户均不足0.5 hm2的小规模农户数量居多,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没有改变“大国小农”这一基本国情,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全国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为小农户[13]。小规模农户接受新技术意愿不强烈,接受能力不高,除了政府大力引导,引用新技术还要投入较高的前期投资,导致科技成果推广在以小农户为主的农民中需求不高。

2.2  推广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政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的五级联动推广机構,但是最终主要落实到基层的县乡两级农业推广机构,但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能力和素质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既要承接和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又要与科研高校、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民为主体的组织及个人沟通交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联系不够紧密;另外,技术推广的相关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导致基层职责定位不清晰,分工不明确,最终多数仅从试点进行推广,而无法形成网格化的全覆盖推广,辐射效应不够明显。由全国的转化率低可见,农业科研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不够,虽然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生产类品种、论文、专利等看似“供大于求”[14],但是企业认为能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并不多,而高校、科研院所则忙于科研、教学等中心任务,受院校人手不足和体制机制缺位影响,无法让新科技成果实现市场化运作。

2.3  自主研发动力活力不足

科技成果推广多以公立机构为主,缺乏科学评价科技成果推广的效果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区分度不高,规范要求不够细致,对涉及的个人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科研主体活力下降。受推广地域差异、受众接纳程度、自身风险性等外部因素影响,部分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动力不高,加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经费控制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风险预警、地级市面临检查评估较多等管理上的内部因素影响,科研人员的自主研发的主动性欠缺。

3  优化路径

3.1  建立健全需求导向明显、分工协作高效的推广体系

应注重提高科技成果质量,从研发开始便积极选择市场化的课题进行研究,开展技术难题竞标,经过广泛调研有针对性地研发科技成果,采取成果试验并缩短试验用时,优化项目审批、验收、成果鉴定等复杂的流程操作手续,促进成果更好更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国家政策宏观调控,适应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着眼盘活市场主体需求与科研院所接轨,将现有的智慧农业、AI机械农业设备等融入推广内容,加强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部门政策之间衔接不畅通的问题,构建统一协调、高效生产的体制机制,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例如《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的收益、处置和使用权作了进一步优化,强化用股权激励科研工作者,各地在执行过程还有个人与单位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不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打好政策补丁,避免因分配不均带来激励效果不佳[12]。

3.2  完善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推广应用体系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总体规划下功夫,建强有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间机构”,规范合理各级推广机构职能、分工,并加大推广经费投入,建立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品由实验室走向生产。创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持续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构建科技开发、推广、运用三位一体的成果推广体系,健全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起紧密连接政府、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的“桥梁”,提高咨询服务平台的使用力度,畅通涉农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的利益联结与合作机制,充分激活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推广组织体系,高效服务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通讯、物流、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确保重大科技成果项目信息走进偏远农村,培育优质农特产品走向全世界。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各项奖励制度,培养相关信息网络服务专业的工作者,按需培训农民掌握新政策、新技能,保障科技成果创新推广在乡村落地见效。

3.3  调整优化服务、重点突出的小农户推广体系

充分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尊重农户个体种养产业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品种多样、特色鲜明的小农户经营,激活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等组织,以农业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带动小农户科学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小农户家庭经营水平。结合新形势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新任务,适应人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积极建立农村物流、农家乐、文化旅游、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合作组织,提高闲置撂荒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耕地保护,科学规划农业用地,收归村集体统一推广生产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在经费保障方面,探索构建金融服务体系,降低农业信贷风险,并通过政府资金补助、企业和农民自筹自产支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资金支持保障。

3.4  构建丰富多元、内外兼修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

为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精准衔接和科学匹配,各类推广主体需结合城乡差距全方位思考,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建设,推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双提升。1)整合全国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多元化的“科技小院”,供各类“三农”人才队伍观摩学习,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建立“双向培养”合作研究关系,由科研高校提供科技、人才资源,公司获益反哺高校,为高校提供科研经费和产品,增强国内外竞争力等帮助,提高校内外科技成果推广使用的精准度。同时,可以通过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广泛发动宣传基层农民参与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提高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2)加大宣传带动效应,充分利用产业试验基地、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农产品销售市场等场所,建立科技示范区域,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方式,向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或农民直接展示领先农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改变传统农业的单一模式,推广介绍远程操控产业基地施肥灌水、控温防虫等功能设施设备,加大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农业数字化智能化高新技术应用推广,推动节约人工成本,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强农。

4  结语

从根本上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仍然面临农村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成效主要取决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实施主体,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虽然取得较为明显成效,但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规定、人员素质等方面与推广环境还不相匹配,需要从四个方面提升:1)建立健全需求导向明显、分工协作高效的推广体系;2)完善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推广应用体系;3)调整优化服务、重点突出的小农户推广体系;4)构建丰富多元、内外兼修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仍然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有力抓手。未来,必须着力打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在政策、制度、激励保障待遇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提升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项目,综合运用统计学、运筹学等多学科方法,加强从试点推广到全面覆盖的转变提升,这样才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参考文献:

[1]  万同,罗奇.智能农业4.0助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评《农业4.0——即将来临的智能农业时代》[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1):2373.

[2]  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赵利民.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2-3.

[4]  WYDRA S. Challenges for technology diffusion policy to achieve socio-economic goals[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15, 41:76- 90.

[5]  KARI L, MIRKA L, PETTER P. Open innov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y[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15, 6: 589-610.

[6]  袁方成,王明为,杨灿.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19-24,125.

[7]  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EB/OL].(2022-07-26)[2022-07-3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688.

[8]  马跃峰.全国已建成三百多个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建好科技小院 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22-12-05(006).

[9]  共产党员网.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EB/OL].(2022-11-25)[2023-01-15].https://www.12371.cn/2022/11/25/ARTI1669346519861639.shtml.

[10]  林日云,高秀云,歐阳欢,等.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基层推广应用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74-75.

[11]  许修宏,杨辉.美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对我国农业高校成果推广体制的借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111.

[12]  袁伟民,赵泽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内卷化:困境表征与破解进路[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104-113.

[13]  新华网.全国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EB/OL].(2019-03-01)[2022-07-3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800793084469847& wfr=spider&for=pc.

[14]  陆建珍,徐雪高,汪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7):238-242.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
论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优化路径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基于全过程管理的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成本优化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城市应急管理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解析
转型时期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