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向当下

2023-10-09李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形式语言民俗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民俗文化逐渐更新和演变。油画作为舶来品,如何与中国民俗文化相融合,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当下民俗学的研究路径,启发民俗油画的创作方式,阐述民俗油画如何与当代社会相结合。艺术家通过创作视野和油画形式语言的转变来拓宽民俗油画的创作之路,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油画;民俗学;观察视野;形式语言;民俗精神

当代中国的民俗油画创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特风格的领域。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再现和诠释,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民俗文化的深入观察和理解,而且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民俗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日益下降。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对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和认知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描绘各地的节庆活动、习俗和民间传说,民俗油画能够激发观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作为一类人们心目中较为亲近的传统文化,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把握民俗文化的发展变迁既可以为民俗油画创作提供素材,又可以帮助艺术家领悟民俗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性。

一、朝向当下的民俗学研究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定的社会氛围内世代传习的,为一般大众所创造和享用的生活文化。它体现在物质、社群、精神、语言等诸多层面,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趋同性质的生活行为模式。民俗学自创立至今,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向后看”取向,对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的传统的怀旧和追溯构成了其研究的核心。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世界民俗学的探索方式开始从“向后看”转变为“朝向当下”。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即民俗学应该成为现代学的一部分,并为现代生活和文化服务。这一新的观点为民俗学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框架,并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高丙中是积极推动民俗学视野转向当下的学者之一,其在2017年发表了《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一文。他认为,民俗本身就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将“日常生活”这个概念纳入其中。过去,民俗学往往以特定的体裁研究民俗现象,但这种方法导致民俗学无法真实反映民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民俗研究不仅需要依靠历史文献和记录,还需要在生活中进行研究,使民俗能够顺应当代生活。他认为民俗并不仅仅是与日常生活有某种交织关系,而是作为日常生活现象本身的一部分才具备民俗的特征。

根据高丙中的观点,民俗学可以基于当前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资料,因此民俗学不应该仅是对过去资料的整理和撰写。这一转变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新颖的态度和视角去看待民俗現象,并以更新的视角观察民俗的演变和发展。

二、朝向当下的民俗观察视野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所流行的色彩和样式。在当代社会的网络中,其也影响着民俗的变化。民俗学的研究视角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重组而更替,它引领研究者将研究视野朝向当下,所以民俗油画的创作发展也应当顺应当下社会的演进。积极探索民俗油画的多种形式,从不同的维度去体会和领悟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成为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当代民俗学研究相较之前发生的重要改变是将研究的视角朝向当下,之前的民俗学总是将特定人群在特殊节日举行的仪式当作民俗。艺术家们的创作也是如此,描绘民俗的油画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并且伴随当地标志性的民间风俗、样式和图案。山东籍画家王沂东的婚嫁题材作品就是典型的将民间传统仪式作为创作题材的民俗油画。其作品《山里的新娘》创作于20世纪90时代中后期,这幅画以山区中的结婚场面为创作背景,画家选取了新郎望向新娘的瞬间场景进行描绘。在这一场景中,新郎和新娘的着装是当时的典型婚礼服装样式,且新郎望向新娘时直勾勾的眼神和新娘不敢直视却又略显迷茫的眼神,表达了传统民俗里男女双方对婚姻的不同想法。由于画家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对山区的文化十分了解,所以选取的这一瞬间蕴含了当时山区人民最真的思想情感。颜色的处理上,画家选用了传统文化中婚礼上经典的黑红配色,背景运用了当地流行的红色印花布。画中的剪纸元素更是公认的传统中国民俗。这样的颜色、图案、样式的运用能够充分表达特定传统民俗包含的内容。

在当代社会,网络、交通的快速发展使信息获取和人口流动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这同样加速了民俗的泛化与融合。例如在城市的婚庆活动中,原本在山区象征喜庆的大红色礼服逐渐被西方象征圣洁的白色婚纱取代,典礼也逐渐变得简约和典雅,这中间就有对本国民俗文化的一些牺牲,但也是人们不约而同随时代发展所选择的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人口由乡村走向城市,传统的民俗形式不再适应城市的生活,于是一些学者开始将研究的重心转向都市民俗的发展。其中,衍生出了城市中的一种由大部分市民所默认的民俗——一种泛化了的民俗。艺术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出现一些表现都市日常生活的艺术家,他们多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这些题材往往是一般市民共知的,并且已经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忻东旺的作品《早点》,展现了城市中普通市民在小摊上享用早点的场景。此画描绘了天刚亮时,在街角一家普通早餐店里,一群市民或坐或立,正在品味早餐的画面,尽管他们外貌各异,却表现出相似的神情和情感。这幅画因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画家将视角转向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使每一个画中的人物都代表着现代社会中市民的生活状态,同时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成功地捕捉到清晨城市的静谧氛围和市民们与城市之间微妙的关系。这幅作品的意义不仅限于美术表现,它还超越了画布的局限,通过将观察重心放在如此平凡而真实的场景上,传达了艺术家对生活中普通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关注。每一个被描绘的市民都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繁忙的日常生活引发了观者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唤起了我们对于尊重和欣赏平凡生活的认识,使我们重新审视城市中普通人的价值和贡献。

三、朝向当下的油画形式语言

油画的形式语言在油画创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史学者罗杰·弗莱解释“有意味的形式”时说:“一件艺术品不是记录已经存在于别处的美,而是由艺术家感受到一种情感并将它传达给观众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以来,油画便是一种具备记录功能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在摄影技术未被广泛应用之前更突出。油画通过独特的笔触、色彩和质感等语言特性,能够以真实而细腻的方式记录当下情境中瞬间的细节和情感。借助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油画将艺术家对现实的观察与认知转化为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作品不但具备时代感,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味。因此,油画的形式语言同样要朝向当下,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提升表现力。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许多当代画家着迷于描绘都市女性,并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关注都市民俗环境下女性的面貌。这种关注不同于以往从日常都市生活角度来展现民俗文化,而是专注于通过女性的观点来观察和诠释都市生活、精神的方方面面。喻红在当代油画创作中也在寻找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她的一系列表现都市休闲娱乐的作品,运用了独特的油画形式语言,以突出主题和情感。通过简洁而单纯的表达方式,喻红的画作呈现出的时髦、潇洒的青年人物仿佛城市中的剪影一般,而背景部分则摒弃过多的细节装饰,采用大面积平涂的颜色来强化视觉冲击力。这种处理手法使得她的作品更加能抓住观者的目光,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画中揭示的现代都市民俗文化。通过前卫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喻红的油画形式语言成功地再现了当代都市民俗的氛围与精神状态,使观者产生共鸣,并反思都市生活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此外,艺术家还可以通过对已有的民俗符号或图案进行分解和重构,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与油画语言的融合与发展。顾黎明自20世纪末开始研究将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表达的可能性,并通过创作的“门神”系列油画找到了一种成功结合民俗与当代油画的方式。该系列作品以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门神为创作内容,然而他并没有简单地复制对象,而是吸收和借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自然产生的“错版”效果,形成了一种虚实交替的感觉。色块之间的叠压和黑色线条的造型共同构成了一种似真似幻、或有或无的意境,充满了点、线、面之间的变化,呼应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风格。这种全新的视角让人们不仅怀念起传统民俗文化,同时破碎的视觉表现也在提醒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民俗的价值。顾黎明的艺术作品以当代的手法表现着民俗文化,既寻找到了创新的艺术语言,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回忆。

四、朝向当下的民俗油画精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不能与时代生活割裂开来,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守正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铸造中国油画精神品格,感悟时代脉搏,传递时代强音。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民俗油画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与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關。当代社会对于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民俗油画的创作不仅仅关注内容和技术上的变革,更关注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与表达。在过去,油画经常描绘农民、工匠、市井小民等群体的生活场景,通过他们的真实生活折射出社会的面貌与普通人的命运。这种直观而质朴的刻画方式,对于人们理解和关注社会底层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艺术家将民俗的主题和技法与时代特点相结合,深度思考和呈现出更加符合当下的精神面貌。

刘小东是当代擅长揭示“市井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其从20世纪末开始就以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艺术技巧积极地探索新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他描绘“市井文化”时所选择的绘画题材几乎都是普通百姓和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琐碎片段,尤其喜欢描绘现实生活中偶然出现的场景。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似乎超脱于历史之外。他们既不愤懑也不沉思,既不爆发也不极端。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游离的、放空的,仿佛被一种自由自在的满足感驱使着。刘小东的现实主义放弃了一部分对叙事情节的描述,通过对当下人物状态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提炼,加以纯粹而自由的绘画风格,准确地记录了当下人们受社会快速变革和各方文化侵袭下所形成的一种无措的状态,利用玩世的方式呈现出一定的批判性。

在当代油画中,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与创作理念,以挖掘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他们通过色彩、构图等元素的灵活运用,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思想性。这种转变不仅拓宽了观众对于民俗题材的认知范围,同时也让当代油画在表达社会多元化语境时更加自由而广阔。通过将油画民俗精神与现代社会话题相结合,艺术家们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鲜活和独特气息的艺术领域。这种融合正是对民俗油画体现出的精神性朝向当代转变的有力证明,为当代艺术带来无限创意和灵感的源泉。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民俗文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描绘民俗的油画艺术也发生了变革。在民俗油画创作中,观察视野、形式语言的转变帮助民俗文化与艺术更加贴近当今社会,进行着“朝向当下”的转变。民俗油画作为传承和创新的产物,将继续在推动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跨越时空的艺术表达,它们不仅延续着古老的传统,还展示出了民俗文化与当代的对话与呼应。这种交汇与融合,使得民俗油画能够深化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与参与。只有坚定地维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我们才能实现对传统根源的珍视与尊重,让民俗文化永远在人民的心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胡绍宗.谈当代油画创作的都市民俗语境[J].艺术教育,2008(8):104-105.

[2]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J].民俗研究,1998(4):81-89.

[3]弗莱.视觉与设计[M].耿永强,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4]庞茂琨.中国油画的时代精神品格:从个人描绘走向国家叙事[J].美术,2022(11):64-67.

[5]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J].民俗研究,2019(1):117-121,158-159.

作者简介:

李田,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形式语言民俗学
民俗学视域下的四川康巴乡土小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学科点简介
总括*
《六十种曲》中元宵习俗的民俗学、戏曲学意义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论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信息可视化在用户体验研究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