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学视域下的静物画比较研究

2023-10-09杨珂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琴韵图像学静物画

摘 要:很长时间以来,静物都是绘画创作的经典题材,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篇幅,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依据及历史线索。运用图像学理论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静物画的理论发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今的静物画创作实践有着促进意义。以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为例,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着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及文化背景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旨在为静物画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图像学;静物画;《琴韵》;《水果篮》

静物画本意为对各种花卉、蔬果、肉禽野味、人造器皿等处于静止状态物品的直观描绘,其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经典创作题材,往往流露着创作者自身的审美倾向及情感趣味。英文“静物”(still-life)源自荷兰语“Stilleven”,表示“静止的生命”,广泛流行于英国、荷兰等信仰新教的国家,在天主教国家中则多用“死去的自然”(Natura morta)来描述。尽管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静物画真正意义上独立却始于16世纪。其中,卡拉瓦乔的《水果篮》(图1)被认为是西方早期静物画的代表之一,该画不仅打破了当时盛行的样式主义与学院派的桎梏,还将生活中平凡的细微之物提升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而提到中西方静物画对比时,人们通常会将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博古画相比较,其比较媒介也往往局限在中国画。中国作为最早发现漆、使用漆的国家,并不缺乏经典的静物画创作,比如在中国漆画陷入衰落的大背景下,漆画家蔡克振将远赴越南所学的磨漆画技巧完美融入其作品《琴韵》(图2)中,成就了中国现代漆画静物画的经典范例。在跨学科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图像学作为艺术研究的经典方法,不仅能以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对跨越古今、中西与媒介的艺术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更能促进宏观脉络的梳理,并为未来艺术的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与指向性。

一、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简介

图像学作为艺术研究的经典方法,超越了图像志对图像的解读范围,旨在以内容分析为着手点,以更加综合全面的角度来考察作品所属的文化、宗教和历史背景。潘诺夫斯基认为,图像学就是对超越作品本身意义的阐释,并将运用图像学方法分析艺术作品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前图像志描述,即对原始及自然题材的解释。其解释依据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及认识。第二层次为图像志分析,解释对象多为约定俗成的题材、故事及寓言,要求对特定题材及相关概念有着相当程度的掌握。第三层次为图像学阐述,是根据艺术作品的文化、历史背景及意识形态进行解码的过程,被认为是艺术符号三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级层次。

二、前图像志描述之比较

前图像志描述是对作品基本信息与表现特征的叙述,一般概括为“所见即所得”。《水果篮》是意大利绘画大师卡拉瓦乔的静物作品,布面油画,现藏于意大利米兰安布罗画廊(Pinacoteca Ambrosiana),是西方早期纯静物画的代表作之一。画作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篮为描绘对象,构图简练单纯。图中主体物皆处于画面中线以下,约占画面二分之一。果篮被置于一水平面上并位于画面正中,篮中放置着黑色、红色、青黄色等四串葡萄,黑色葡萄之上的苹果显示出大小不一的两个虫眼,旁边黄色的梨也呈现出不规则的斑状孔洞,画面中各类叶子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特征。作品整体采用写实手法,对果篮以及其中的水果和叶子都进行了精致生动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呼之欲出、惟妙惟肖的真实感。

《琴韵》为漆画家蔡克振的静物作品,曾于1988年参加中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该作品以花瓶为主体,花瓶位于画面中心,并被放置在钢琴键状的平面上。背景用大面积的黑色做单纯处理。花瓶整体采用蛋壳镶嵌工艺,颜色深浅不一,呈现出斑驳迷离的独特质感,瓶身体积感强烈。瓶中插有四枝形态各异的绒状花朵,细节较为概括。其枝干无叶,生有小枝干,呈爪状向画面左右及上方扩张,左右两边的花朵呈大小、高低、疏密不均之态。作品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材料及表现手法,层次丰富。

两幅作品的共同点在于,画中主体物皆居中放置于水平面上,且背景统一做纯色处理,在构图及画面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不同的是:《水果篮》运用写实表现手法,作品所蕴含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而《琴韵》的处理手法更加浪漫,别有一番意蕴。

三、图像志分析之比较

相较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图像志分析旨在捕捉作品中的独到之处,以剖析创作者更深层次的想法与巧思。在《水果篮》的构图上,卡拉瓦乔有意将主体物果篮安排至画面中线以下,意图拉低观者视平线与画面重心。同时果篮稍稍外置于桌面的细节安排,亦营造出一种呼之欲出的强烈效果,增加了画面空间感。该构图方法也成为此后众多艺术家争相效仿的范式。表现手法上,画家对主体物的体积塑造与空间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位于前方的物体被精致刻画,而后方的则以剪影形式概括表达,画面层次丰富。同样,背景与桌面的纯色平面化处理亦起到反衬效果,增强了主体物体积感。内容安排上,粗略一瞥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静物写生。但定睛细看不难发现,作品中的水果与叶子在华丽外表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特征及腐败迹象,仿佛在暗示观者:一切事物皆有腐朽消逝之时。甚至不妨大胆联想,该作品或为卡拉瓦乔对其所身处时代的隐喻。

构图设计方面,《琴韵》中主体物的居中水平布置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区别于常规静物画的水平面安排,作品采用钢琴键来表现平面,不仅丰富了画面的黑白灰节奏,也使得观者脑中不禁浮现钢琴韵律,加深了观者与作品间的互动。同时,画面二分之一以下的物体皆以清晰明确的轮廓线表示,上半部分物体则多为模糊概括形态,使得作品的虚实对比达到了完美平衡。表现技法上,作品采用了金银粉铺垫技法与罩透明漆法。花朵部分金银粉铺垫技法的运用使其在不同光线与角度下呈现出丰富效果,颇有深邃华丽之感,讓人回味无穷。

相较之下可以发现,两幅作品都注重秩序感的营造。区别在于:《水果篮》更侧重故事性叙述及隐喻;《琴韵》则更加注重多种材料技法碰撞融合的丰富层次,以及纯粹美的展现。

四、图像学阐述之比较

作为三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级层次,图像学阐述以对作品所属历史、文化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揭示为原则,以此挖掘深藏于作品的内在含义。卡拉瓦乔,出生于16世纪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农村家庭,他生性暴躁、易怒,对劳苦百姓的形象与日常生活有着深刻了解。当时画坛被各式各样的宗教画、历史画所占据,表现风格也多为样式主义并逐渐趋于僵化。而卡拉瓦乔的《水果篮》虽仅以简单几样水果为描绘对象,却反映着一种新思潮的出现,代表着现代绘画的历史趋向。他以朴素清新的自然主义风格来对抗巴洛克艺术的浮华和学院派的僵化教条,作品充满真实与灵性,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风格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同时期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区及此后的现实主义绘画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蔡克振,祖籍广东中山(今珠海市),中国第一代漆画家,与漆画之缘始于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览在中国的成功举办。该展不仅引起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还直接导致了周恩来同志下达文化部门关于选派留学生远赴越南学习漆画艺术的指示,蔡克振成功通过系列考核,由此走上漆画之路。遗憾的是,虽然漆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中国漆画脱胎于漆艺成为独立画种却是近几十年的事。越南磨漆画在中国的传播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漆画创作观念的产生,推动中国现代漆画正式确立。1966年蔡克振留学归来,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漆画艺术的事业之中,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磨漆画工作室。在摸索过程中,蔡克振将越南所习得的磨漆画经验与中国传统漆艺技巧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漆画的题材和表现方式。例如,鉴于冷调的不稳定性及中国传统审美因素,中国传统漆画多以红、黑二色为代表,或大面积使用暖色,较少使用冷色。在蔡克振的創作中,他大胆采用细银箔粉上罩冷调透明漆法,在画面中大量使用冷色来进行创作。比如《琴韵》中的花朵部分正是采用该方法来表现。该作继1988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等众多展览后,2023年又在由湖北美术馆主办的“大漆世界:变·通——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中的“致敬艺匠”板块展出,并持续地对当今我国艺术发展产生影响。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后蔡克振将培养接班人和把广东漆艺推向全国立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贯彻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及教育理念,对我国漆画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储备有着不容忽视的功劳。

在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变革中,以蔡克振为例的一批优秀艺术家从自身的创作活动中,积极吸收外来艺术表现手法,并创造出为我所用的全新审美语言,极大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创作面貌。与此同时,新的艺术手法与古老的传统媒介相碰撞,使大漆这一材料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不断融合新时代元素,展现出新的艺术可能。

由于两幅作品的创作者身处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各类综合因素及思想差异也必定折射在作品中,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但相同的是,二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当时画坛产生过影响,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与可能性。更重要的点在于,通过图像学三层次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创作者都是基于自身的实际经验和真情实感进行创作,不囿于现成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极发挥创造性,将其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与相应时代性融入画面。

五、结语

本文首先叙述了静物画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基本概况,并在文中结合图像学的三层次理论对卡拉瓦乔《水果篮》与蔡克振《琴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两幅作品在构图设计、秩序感营造、时代性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相同之处,然而在表现手法和作品思想上又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与创作者自身的考量。《水果篮》整体气质宁静沉稳,物体刻画精致细腻,不追求完美事物的表现,而是将深刻的隐喻暗藏在画面中。《琴韵》整体偏向于浪漫化处理,格调高雅,将不同特质的材料完美融合到同一画面,体现了艺术家超凡的艺术审美及高超的技艺水平。

综上所述,尽管两幅静物作品存在共通的一面,但其作为根植于特定历史环境及审美倾向的艺术作品,必然与自身民族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漆画并没有在向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丧失其文化价值,而是随着时代与审美倾向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与创新,这不仅昭示了中国艺术本体的自律性要求,还指出其在现代语境下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5.

[2]乔十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

[3]易英.图像学的模式[J].美术研究,2003(4):93-99.

[4]金晖.中国现代漆画创作观念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5]何振纪.1962年“越南磨漆艺术展览”与中国现代漆画的兴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3):144-149.

[6]吴爽.传承与开拓:蔡克振的漆艺人生[J].美术,2014(12):58-63.

[7]陈又林.超现实的真实:赏析卡拉瓦乔的《水果篮》[J].时代文学,2009(1):53-54.

作者简介:

杨珂,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猜你喜欢

琴韵图像学静物画
静物画要领
论静物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静物画中的秘密符号
(隶书)《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最适合考生的水粉静物画法与步骤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借古开今话琴韵——关于殷承宗钢琴作品中的风格意识与实现途径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内蒙古“金杯之声”草原琴韵音乐节
激发音乐潜能 共享成长快乐——2016“金杯之声”草原琴韵音乐节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