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西安担当
2023-10-09张凌云
张凌云
西安作为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全方位联动开放布局中的“核”,十年间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家物流枢纽、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国际合作园区的建设,以及丝博会、欧亚论坛等交流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交通商贸、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多领域长期开展交往与合作,取得显著成就。
近日,西安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3年度西安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从商贸物流枢纽能级、双向投资合作水平、经贸交流平台机制功能、人文交流基地品牌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与中亚五国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022年,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9.9亿美元;建成“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累计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
随着“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不断完善,长安号、陆海联运、空铁联运共同形成的立体物流大通道,加速西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了解到,西安将着力聚焦“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进高水平开放,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大枢纽构建顺畅高效的流通体系
2023年5月18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建设的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场站项目在国际港务区举行开工仪式。这是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合作成果之一。
据介绍,自2023年3月初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仅用一个多月项目就快速落地。中哈(西安)商贸物流基地项目将建设1万平方米的仓库和5.7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建成后将成为哈萨克斯坦在中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基地。
目前,西安港内集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大宗商品、整车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正在加速形成,为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10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是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规划》还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九大工程,聚焦重要通道和重大平台。其中包括推动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安丝路科创中心、“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展示中心建设。
西安是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承载城市。来自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信息显示,西安2019年陆港型、2021年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先后获批,分别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2022年,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023年7月28日,西安又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至此,西安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全部获批。
西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分两大片区,分别位于全国首批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全市80%以上工业体量资源,枢纽核心区占地3.27平方公里,枢纽南北两大片区分为七大功能区。该枢纽与高速公路、高铁和城市轨道无缝衔接,可直接服务三星、陕汽、比亚迪、隆基、杨森和华为等知名先进生产制造企业,兵器工业、航空航天等产业也可直接受益。
西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本功能是面向城乡居民消费所需的电商百货、食品医药、粮油农副产品、家电和冷链食材等生活类物资,开展公铁、公空联运和仓储配送等物流配套服务;面向航空产业基地、装备制造等生产所需的航空配件、大宗物资和机电产品等生产类物资交易,开展公铁和公空联运商贸物流服务。延伸服务功能包括航空制造、汽车等进出口贸易服务、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应急物资保供和数字供应链平台服务。
西安商貿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后,西安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有效联动,进一步构建顺畅高效的流通体系。
2023年6月9日,陕西省(西安-哈萨克斯坦)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举行发车仪式。该线路为西北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补上了陆空多式联运短板,将进一步拓展西安市对外贸易通道。
《规划》中还提到,陕西要在空间和功能上形成“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的全方位联动开放布局。“一核”:即西安都市圈。“两翼”:即陕北能化之翼、陕南生态之翼。到2025年,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间,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开通西安至中亚国家和地区干线通道17条。目前西安港已建成占地5600亩,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年铁路货运量6600万吨的世界一流内陆港,可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10000列以上的功能需求。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的带动效应显现,西安港实现由物流运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面向“一带一路”的金属、木材、粮食、冷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已初具规模。总投资约30亿元山东港“一带一路”冷链交易中心;陕投集团“一带一路”公铁联运中心等项目加快进行。
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了中远海、中林、山东港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了集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中国500强企业8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5家,产业发展日渐壮大成势。
据悉,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西安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际航线开通,实现了对中亚五国六城通航。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准运行第五航权,已在西部地区率先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全货运航线累计开通43条,航空货量居全国第九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在成为欧亚大陆新中转点,“空中丝绸之路”开始织线成网。
国际合作园区引领企业“走出去”
国际合作园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双向投资、聚集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上述《要点》中提到,西安将依托驻欧洲招商联络处,畅通欧洲企业投资信息交流,重点吸引德国、捷克等欧洲国家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入驻中欧合作产业园。持续推进“一园两地”发展模式,推动在西安和斯科尔科沃两地建设高科技产业园,不断提升中俄丝路创新园运营质效。
“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位于西安经开区,总投资7.8亿元,占地面积68亩,总建筑面积14.38万平方米,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
据介绍,该项目定位社区型产业园区,可以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对外服务贸易等海内外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载体空间,以及人才引进、产品展示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着力引进欧洲和国内掌握尖端技术的智能制造中心企业,是中西部地区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示范园区,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通道。
目前,陕西拥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和24个省级经开区、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相继获批,指定口岸达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13家。
与此同时,陕汽、陕鼓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积极拓展中亚市场,从实物商品扩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领域。西安积极探索复制推广“陕鼓模式”“隆基模式”,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陕鼓模式”旨在引导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服务环节,推动生产服务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全产业链价值。陕鼓在转型发展中秉承“要为客户找产品,不为产品找客户”的市场价值观,不断通过服务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边界。践行“一带一路”,聚合优势资源,深耕海外市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协同发展中。
2022年,陕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陕建、延长、法士特、陕汽、陕鼓、陕煤等一大批企业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了国际合作中的陕西力量。
《要点》中还提到,支持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推动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在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建设粮食物流集散中心(海外仓)。依托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国家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西安),建立“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科技人文交流大放异彩
仓颉造字、张骞凿通西域、老子讲授《道德经》……陕西的人文瑰宝荟萃,如何让这些独有的历史文化更有感召力,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科技交流中的情感枢纽?西安从打造多项人文交流活动平台、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打造国家“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增强科技教育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
《要点》中提到,办好“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创新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借力这些活动已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交流。
同时推进“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建设,与中亚、西亚、南亚在联合考古、遗产保护、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成立“一带一路”西安实践研究院,不断提升西安“文化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培养。将西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留学生之城。加强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大力争取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积极参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共同体。
据环球网报道,目前,在陕西留学的中亚青年,除了学习商务管理、工程建筑、机械技术和汉语语言,也拥有了更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许多中亚国家青年已经成为贸易使者。
在西安國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电商中心,超过500人的中亚国家留学生和各国青年,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销售蜂蜜、糖果、面粉、食用油等中亚国家产品,并在本国开起了实体店,进口销售中国的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
在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场站项目开工仪式上,来自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阿金汉·别杰洛夫,作为哈铁快运股份公司的员工,现场见证了中哈物流合作的又一里程碑。阿金汉兴奋之余,也满腔自豪。2005年,他作为留学生第一次来到中国,在西安度过了一年的学习时光。时隔十八年,再次回到西安,他深深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变化。他说,国际港务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规模巨大的集装箱码头、堆场和物流园,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招商局丝路中心、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西安中铁卓越中心……中国与中亚高效便利的经贸往来,一切就在眼前。
根据《规划》,陕西将打造国家“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平台”。
推进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建设,持续构建并完善“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服务平台”创新链。围绕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教育等领域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将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陕西建立24个国家级、12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中俄丝路创新园、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陕西科教实力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
此外,西安还将深耕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加快建设“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合作联盟,不断深化与中亚国家在传统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创新服务机制迎接更多机遇
西安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在西安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营商服务。
在西安高新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项业务实现综窗受理,办理时限由21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国际铁路联运提单融资新模式”赋予铁路提单物权属性,企业凭一张提单即可获得信用贷款;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航空口岸机坪“直提直装”改革,实现进出口货物“零延时”运输,企业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近一半……
2022年,空港新城国际快件年通关量排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该案例被国家作为“跨境贸易”指标典型在全国予以推广。
针对通关和监管中的“痛点”“堵点”,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功能区打通数据壁垒,极大提高通关效率和监管效能,并总结凝练成“‘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模式”案例。国际快件最快六秒即可完成清关手续,而以前平均每件需要5分钟。
日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交出半年答卷。今年上半年共有探索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新模式、构建国际智能检测认证服务机制、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探索与创新4项国家级创新成果,共形成54项创新案例, 8项案例入选省商务厅优秀简报案例。
2023年6月28日,西安市经开区举办“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上线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会,该系统是西安市加工贸易领域改革的标志性举措,也是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制度性创新实践。上线后,可有效解决加工贸易企业在账册核销时反映普遍存在的申报数据计算量大、核算过程繁琐、配合监管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加工贸易账册核销“一次录入、自动核算、网上审核”功能。
2023年2月,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二期)通過了国家正式验收。至此,全省已建成运营了7个综合保税区,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提升金融和法律服务保障能力是全面合作的一个基础。西安将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与中亚五国法律机构间互设办事机构、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已初步构建起商事诉讼、仲裁、调解、域外法查明、公证、鉴定等功能齐全且有效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显示,2023年5月25日,最高法“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上的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等6家机构,正式与西安市着力建设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签订合作协议。此前,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丝路中心签订入区协议,并将于今年内正式入驻。功能的不断完善,助力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首选地。
随着西安“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完善成熟,国际商贸物流的便捷让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着巨大变化。
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展示中心、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多样的综合平台不仅支撑着西安高水平开放发展格局,也离西安人越来越近,创造的机遇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