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实践与展望

2023-10-09蹇莉翟韫武茹玉马瑜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四川一带一带一路

蹇莉 翟韫 武茹玉 马瑜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倡议之一,不仅是促进我国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战略基础,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方式。十年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枢纽,四川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依托政策支持,充分实现对外交流、经贸互通以及资源共享,但仍面临着环境压力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挑战。未来,四川应从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文化等五个方面着手,积极融入、全力共建“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它不仅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路径。[1]十年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新平台。其中,身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的四川,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际大通道为依托,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载体,以重大战略项目为支撑,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时期,四川将依托自身优势,突破局限掣肘,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

(一)政府间交流合作促进新连接

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四川近年来积极推进长效广泛、互利共赢的政府间交流合作。2023年2月,全国首个省级国际友城展览展示场馆——四川国际友城馆在成都正式揭牌,鲜活展现了四川与国际友城各领域的合作成果。截至2022年,四川有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428对,数量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并已实现洲际全覆盖。截至2022年12月,外国获批在川设立领事机构共23家,[3]位列全国内地第三,居中西部第一。2017年5月10日,中国-欧洲中心于成都正式启用运营,以“对欧交往中心、商贸中心、服务中心”为核心功能定位,现已吸引189户(家)国际知名企业(机构)入驻,发展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目前,四川已建成并投用中国南亚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4]制定了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四川行动计划。[5]成功举办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川澳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承办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二)经贸产能合作释放新动能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着力点,四川积极拓展经贸投资合作,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释放新活力与新动能。

第一,着力打造多元化的开放合作平台,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抓手,绘制经贸合作蓝图。四川设置了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贡献了全省近四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十分之一的进出口额和十分之一的新增市场主体。同时,四川布局建设了多个致力于对外合作的省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省级新区都已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另外,四川十分注重开放合作园区的打造,2020年底,四川新签约落地中智(四川)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现已建成综合保税区6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6个,中法、中德、中韩、新川、中意等国际合作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中国-乌干达农业合作产业园主框架基本建成。[6]

第二,精准施策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向好。目前,四川新增了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启动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以推动对外贸易商品流动。全省大约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五分之四的对外承包工程、五分之二的对外投资布局都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其次,四川并举多重创新方式,推动双向投资稳步发展。目前,落户于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77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6.8%、增速比全国平均高35.4个百分点。

第三,不断优化接轨国际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2020年,中央首次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实施重大项目248个,在川外资金融机构增至45家。四川创新打造了中欧e单通,它是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金融平台,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2021年,中欧e单通2.0升级版本正式启动投入。此外,四川还出台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绿色通道”相关政策,持续深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与此同时,在信用保险方面,四川不断加强信用保险出口,完善“走出去”涉外风险统保平台,2021年搭建小微企业统保平台30个、带动出口额超4.5亿美元。

(三)人文交流互通迈上新台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连接内外经济的重要纽带,更是促进各地人文交流的重要走廊。四川大力促进开放包容、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活动,致力于推动巴蜀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四川着力打造并深度传播自身文化符号,擦亮“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金字招牌,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

第二,四川着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并深入开展“川灯耀世界”“熊猫走世界·美丽四川”等品牌活动。

第三,四川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建设,2021年,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三星堆工作站在四川广汉正式揭牌。2022年,四川与重庆市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了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

第四,四川致力于搭建国际教育沟通桥梁。2021年,西南科技大学获批成为四川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同时,四川还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四川省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联盟等教育交流平台,并创立了13所海外孔子学院及9个孔子课堂。

第五,四川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加快中医药面向世界走向全球的步伐。2022年12月,“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苏里南站正式启动,作为全球第五家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以自身中医药优势为桥梁,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四)基础设施联通开创新局面

通信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四川积极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海外业务布局的步伐。目前,首支千人海拓专家队伍已组建完成,首个海外拓展支撑基地成功成立。四川先后同东南亚、中东非、欧洲等众多区域的国家展开项目合作,并向国外输出5G及千兆光网、智慧家庭等运营经验,促进“四川模式”通信运营“走出去”。日内瓦国际会议还将“四川模式”作为宽带发展样板推出。

目前,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要架构,四川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由空中丝路、陆上走廊以及海上通道所互联的重要交通网络架构。在空中走廊上,成都全力打造“空中丝路”,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并建成投运,现已进入“两场一体”运营新时代,成都也因此成为中国第四航空枢纽,是除了上海、北京之外的第三个大陆双国际机场枢纽城市。成都航空还加快拓展洲际10小时航程圈和亚洲5小时航程圈,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基本形成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的航空网络。[7]

在陆路走廊上,四川联合重庆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并强化中欧班列成都集结中心功能,拓展境外集疏节点,连接境外城市增至68个。目前,成都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的国际班列稳定运行,已联通31个国家59个境外城市,其中中欧班列(成都)、“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分别超过7800列、1500列。[8]在国内,现已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8条。

在海上通道上,四川正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打通成都至北部湾最近出海货运大通道。为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目前已开辟国内首条“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至老挝万象)空铁公多式联运班列。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连接国内国际,交通畅通无阻

四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内部来看,四川既是连接中国西南各省份的交通枢纽,还是连接中国西北和华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和协同开放的地理优势。反观外部,四川靠近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重要门户,同时又是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享有天然的地理优势。[9]

在交通方面,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构成了四川便捷的交通网络。四川将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大通道向东南、南部、西南和西北延伸,并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地区连接,形成更紧密的区域联系。同时,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也为四川提供了向西和向南出海的新动脉,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0]四川作为国内拥有双机场格局的“航空第四城”,基本形成了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的航空网络。同时,宜宾港和泸州港等内河港口构建了便利的水陆运输通道,帮助四川增强与滇黔、长江下游地区和欧洲、中亚等地的物流通达性,并与南京、上海等多个港口港区开展深度合作。[11]

(二)政策支持:打造经济增长极,促进合作与创新

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四川共建 “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将四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高地,以及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使其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极。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已被定位为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第四极”,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项政策的生效实施,为外商企业提供了促贸易利投资的营商环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措施、扩大开放促进投资的政策机遇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投资保护,促进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中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的密切合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资金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四川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区和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地。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中国(绵阳)科技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连续举办科博会、海科会等促进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从区域发展战略到扩大开放、促进投资,再到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四川提供了更多机遇,有力地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三)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汇聚,能源潜力迸发

四川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优势资源,表现在文化资源、人口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

第一,四川拥有优质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巴蜀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和大熊猫,是四川独特而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众多历史名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构成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城山-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四川的一张重要名片。

第二,四川拥有人口和地理空间的优势。四川的户籍人口超过9100万,位居全国第四位,地理面积达到48.6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位,密集的人口和广阔的地理空间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四川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长江、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等大江大河为四川的水力发电创造了优越条件,煤炭、钛铁、铜、铅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四川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12]

(四)经济实力:西部领先地位,多元产业崛起

四川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经济实力突出,优势产业显现。近年来,四川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中国西部地区首位,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更是走在西部地区的前列。未来,四川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产业优势方面。一是在信息技术、电子、建筑、建材、汽车等产业领域均获得了快速发展。二是在清洁能源等新兴经济领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先进水电、清洁火电、高端核电、大功率风电、燃机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全谱系发展势头强劲,并组建了先进的水电装备、氢能、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三是在光子等高新产业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对四川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对外交流优势:文化历史深厚,科教经济医疗齐头发展

四川在文化交流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作为中华丝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四川与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有着悠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历史。在科教合作上,四川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教育项目的实施,通过设立外国学生奖学金,每年吸引了1万多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

四川还创办了多所“孔子学院”,并与克罗地亚,尼泊尔,新西兰等国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项目行动。在经济合作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四川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向世界输出“四川造”产品。据成都海关统计,2023年前四个月,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3094.1亿元,外贸规模居全国第八位。其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力。[13]

此外,四川还与多个国家的卫生机构结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捷克、黑山等国设立了四川中医医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加快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挑战

(一)区位压力,省际竞争激烈

第一,与东部地区相比,四川在对外通道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对外通道的规模、层次和结构都相对不足,“距离远”和“时间长”的问题给四川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带来了一定压力。

第二,四川与临近省市相比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例如临近的直辖市——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城市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云南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更加丰富,又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有着直接联系,在边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起点,具有先天的历史和地理优势。[14]“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省份众多,各省之间竞争激烈,给四川带来巨大挑战。

(二)法律政策限制,跨境投资受限

第一,法律法规的差异。四川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时,存在着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规要求,可能涉及商业合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法规等。法律法规的差异和适应性的问题,为双方合作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跨境投资的限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和市场保护的政策会对四川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造成一定的制约。这些限制可能包括行业准入限制、股权控制要求、市场准入门槛等。

第三,政策限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可能存在差异,也可能会涉及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15]这将会给四川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资源消耗巨大,环境保护困难

第一,“一带一路”的合作可能导致资源消耗的增加。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四川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可能会增加对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需求。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资源消耗的加剧,将对四川的环境造成压力。

第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和农业发展可能导致土地的破坏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带来水土流失、水源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此外,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又导致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合作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产業结构矛盾突出

尽管四川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面临着川内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存在矛盾和营商环境受限等问题。

第一,四川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和经济中心发展远超其他城市,而川西的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局面,对四川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第二,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四川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技术含量不足等问题都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国际营商环境亟待提升。四川需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五)文化隔阂障碍,反全球化冲击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时,文化隔阂一直是较难克服的问题。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可能给交流和合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影响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合作的效率和相互理解的程度。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四川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造成了较大挑战。[16]这些反全球化思潮的冲击可能会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国际合作减少,影响到四川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四川共建“一带一路”的未来展望

十年间,四川从多方面多层次开展“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公共产品。[17]未来,四川应从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文化等五个方面着手,积极融入、全力共建“一带一路”。

(一)政策沟通:顶层设计促进开放与合作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四川共建“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明确自身的参与战略,建设相应合作机制,护航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国际伙伴关系等战略,提升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水平。

四川应积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四川行动计划等自身参与战略,促进四川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议程对接。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载体,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开发等国家战略,对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促进内部政策整合,加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四川还应加强合作机制建设,以政策决策协调机制、国际对话机制、企业联动机制、市场流通机制和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通互动,[18]促进四川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融入“一带一路”。通过功能分区和区域连接,以政策沟通护航“硬连接”建设,以政策先行支持具备相关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目前,四川发布加快口岸三年行动计划,以口岸为政策载体,促进具有区位优势的成都铁路口岸、泸州和宜宾水运口岸建设,来提升川内城市开放水平。同时,根据不同口岸特征,实行通关政策分区,以功能为导向,推进天府机场等机场口岸进口,泸州口岸进口整车,广元国际铁路港木材进口等分类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国内政策沟通,国外政策联动,进一步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比较优势,通过政策沟通加强与省际甚至国际连接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城市的国际性影响力和枢纽性连接力,促进区域性开放与合作。

(二)设施联通:软硬联通保障沟通与连接

四川设施联通建设分为软联通和硬联通两个方面,“软联通”指以政策、规则、标准的合作对接;“硬联通”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框架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联通方面,四川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第四极”作用,辐射省内“一带一路”沿线共同发展。促进国内外标准对接和服务对外出口,规范省内产业生产等标准以接轨国际贸易,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等跨国公司为载体促进四川通信等项目和运营经验出海。

硬联通方面,四川应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体系,为川内贸易畅通和民心互通提供保障。成都作为链接东南亚至欧洲铁路的枢纽,将四川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国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串联互通的功能,还有带动沿线城市发展的枢纽功能,四川应该加强“一带一路”硬件设施沿线的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基础硬件,进一步发展川内多个城市的多级枢纽功能,以产业功能分区为主导,扩大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四川形成基建引领,产业聚集,综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三)贸易畅通:经贸潜能激发合作与发展

贸易畅通是五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以标准对接,通关畅通,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等为发力点,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维护和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

口岸建设方面,四川将扩展省内口岸功能,提升口岸能级,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同时强化综合治理和合作联动。[19]四川将扩大5G、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审图、超痕量检测等先进技术以及相关查验设备,在各口岸通关流程中的应用范围,促进贸易快速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减少贸易摩擦,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间贸易畅通。作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四川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互补性高,其中的东盟是四川电子产品主要终端产品输出地。运用关税大幅减免政策机遇,推进RCEP西部中间品流通中心建设。

四川将以自贸区形成的区域性网络、产能合作等为载体,促进平台建设,加强自贸区建设。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等,加快光子产业和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对外布局,建立并完善产业合作园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网络,探索进一步开放之路。同时,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企业对接和品牌培育,进一步打造四川名片。

(四)资金融通:投资互惠支撑经济共融与发展

资金融通是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一带一路”建设沿线涉及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有限等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等金融平台发挥引领作用。[20]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四川結合自身的重点产业,优化区域供应,加大对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引进,进一步吸引光学仪器、药品、航空等高科技产品入川投资。四川目前结合区块链技术打造的中欧e单通和跨境人民币绿色通道政策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以提升四川投资吸引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推动四川银行、成都银行等地方银行对外商业对接,积极建立多边金融合作;发挥中小地方银行如成都天府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等对当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作用,开设“一带一路”相关项目金融服务,提升四川重要城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和重要口岸中的互联互通。

(五)文化相通:巴蜀特色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众多,民心相通随着软硬联通的进一步开展也顺势展开。民心相通能促进国家间地区间文化、教育、旅游、智库、医疗卫生多个领域深度合作,[21]增进地区间的沟通和共识,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四川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禀赋高,四川应积极挖掘资源优势,促进巴蜀文化传播。在文化交流上,四川可与沿线各国互相举办艺术节、音乐节和文物展览等文艺活动,[22]促进三星堆、大熊猫等四川名片对外传播,并建立巴蜀文化中心,进一步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还应积极推进中医药及其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健康丝绸之路”为载体扩大四川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四川要加强川内高校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为载体推进科研成果交流和国际培训班,以国际留学生为载体,向沿线国家展现四川智慧,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30522/48c73687e0d542d0bc4af5f1d752bae2/c.html。

[2][6][7][8]《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 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载《中国经贸导刊》,2018(28)。

[3]四川省外事办公室:阿根廷获批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http://www.scwsb.gov.cn/xwzx/yw/202212/t20221222_17791.html。

[4]《重磅|中国南亚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正式启用》,中国政府网,http://www.qbj.gov.cn/qbjq/c137772/2021-07/15/content_0aee8028e05c4128ad88b06e601de5fb.shtml。

[5]四川省商务厅:《四川:打造中国西部RCEP中间品流通中心》,http://swt.sc.gov.cn/sccom/mtjj/2022/1/5/a92c37b61ce54f85941299b53a1be18b.shtml。

[9]四川省人民政府:《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探索联合授信机制》,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797/2020/6/3/6edcb43be5214536b1e1349f96170dc0.shtml。

[10]李超杰:《“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省跨境电商与航空物流协同发展分析》,载《商场现代化》,2020(16)。

[11][14][18]张世均:《四川经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发展前景与对策》,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5).

[12]郑欣:《“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对外开放的优势、现状及策略》,载《全国流通经济》,2022(24)。

[13]《四川外贸新业态成为增长新动力》,新华网,http://www.sc.xinhuanet.com/20230524/a12ce15c00c44f34a9586579aa8dc951/c.html。

[15]江佳慧:《“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载《商场现代化》,2016(13)。

[16]易鑫、尹响、王思佳:《西南民族地区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现状、挑战及对策建议》,载《民族学刊》,2021-12(12)。

[1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一带一路”理论框架和实践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11)。

[19]四川省商务厅:《高质量建设“五型”口岸 四川省口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http://swt.sc.gov.cn/sccom/mtjj/2023/5/26/c23bbf24cc5f462e810d1c05154c1515.shtml。

[20]陈甬军、张记欢:《推进实践基础上的“一带一路”经济学理论创新——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3(02)。

[21][22]蔡昉、马丁·雅克、王灵桂:《“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226)。

作者简介

蹇 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翟 韫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

武茹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

马 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四川一带一带一路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