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延伟:当代丝路奇女子

2023-10-09杜尚儒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中亚陕西

杜尚儒

她促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多个领域的第一次合作或第一单生意,并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亚国家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带给丝路沿线国家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推动陕西企业走进中亚,走进中亚国家的百姓生活,为陕西乃至全国的中亚教育文化交流、经济经贸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举行,十三朝古都西安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但谁也没有想到,峰会期间,一位西安女子成了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人物,她就是被誉为当代“女张骞”的吉延伟。

“我叫吉延伟,吉尔吉斯的吉,延安的延,伟大的伟。”前不久,在一次媒体见面会后,吉延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吉延伟告诉记者,这样的介绍她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了,除了用普通话,有时她还会用陕西方言或者河南方言和采访者交流。在中亚,她会用俄语或者所在国语言介绍自己,介绍一定会是这样的,“我叫吉延伟,来自中国陕西,习主席的家乡。”

据了解,在丝路沿线的中亚五国,甚至在独联体的多数国家,吉延伟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欢迎,那里的人们已将她视为无比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她也将中亚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家乡,有人称她为“中国中亚民间友好大使”。她是怎样从一个西安姑娘成长为“女张骞”和“民间友好大使”的?这一切都要从三十一年前吉延伟第一次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说起。

年少初識酒滋味

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正式建交。就在这一年,吉延伟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当时,已经进入工厂上班的吉延伟听同学说有出国留学的机会,立即让同学帮她办理。“当时要去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后来听说去吉尔吉斯斯坦留学,吉尔吉斯斯坦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三十多年前的情形,吉延伟仍记忆犹新。她当时想,去哪儿不重要,只要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92年秋天,扎着小辫子的吉延伟,拖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行李箱,登上了西去的列车。“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箱子塞得满满的,我一个人绝对扛不动,得两三个人帮忙才能将箱子放到火车的行李架上。”吉延伟开玩笑地说,她就是这样把父亲逼成了企业家。原来,吉延伟的父母为了支持吉延伟留学,向亲戚朋友都借了不少钱,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吉延伟的父亲不得不下海经商,搞起了企业。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吉延伟回忆说,那时交通不如现在便利,国内没有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班,要到新疆乌鲁木齐乘坐国际列车,先到哈萨克斯坦,然后换乘汽车才能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吉延伟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是坐火车过去的,而且是慢车,一路走走停停,感觉走了一个多星期才到达乌鲁木齐市。可是,到乌鲁木齐后,不知什么原因,他们被告知行李走不了,什么时候能放行谁也说不准,一大帮人只能在乌鲁木齐干等着。

带队老师也很着急,出来十几天了,别说出国,连乌鲁木齐市还没有走出来。于是有人出主意,请铁路上的负责人吃个饭。吉延伟说,她第一次见识到新疆人的热情好客,还特别能喝酒。席间,客人发现吉延伟“作弊”,喝的是白水,要罚她喝酒。她对铁路上的人说,我不会喝酒,但您只要能把我们的行李都放了,您说让我喝完我就喝完。说完,皱着眉头一口将一茶缸白酒喝了下去。也不知是不是与喝酒有关,事实是吃完饭不久,他们的行李就放行了,一行几十号人顺利出国。

从此,大家对吉延伟刮目相看,在老师和同学眼里,这个娇小的西安女娃原来是一位能喝酒的“女汉子”。

吉延伟的第一本护照上清楚地记录着她从中国阿拉山口出境的时间是1992年11月10日。正如若干年后央视新闻中所说的那样:有这样一位陕西姑娘,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中亚国家名字的时候,她就已经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从学生到商人,再到搭建贸易平台,这位地道的中国陕西姑娘更像是一位旅居中亚的海外游子。

一入丝路三十年

吉延伟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主修经贸专业,兼学俄语。两年后,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吉延伟已熟练掌握俄语以及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语言。

留学归来,吉延伟进入陕西一家外贸企业。她的第一单与中亚有关的业务是到哈萨克斯坦做灭火器生意,尽管她非常努力,在中哈两国间往返奔波,有时不得不身兼数职,既是厂长又是司机,还是翻译和出纳,但最终却未能完成公司交给她的任务,投资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段经历却成为吉延伟非常难忘的人生磨炼,同时,也让她对中亚国家的海关、税务以及文化、习俗、法律、市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

吉延伟给记者讲述了她亲力亲为的一件事。2005年,一家陕西企业打电话找到吉延伟,说塔吉克斯坦总理曾在欧亚论坛期间盛赞西安的焰火,该企业想托吉延伟询问能否在塔吉克斯坦建国十五周年独立日上燃放他们生产的焰火。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塔吉克斯坦的邀请函,只凭这一个消息,吉延伟多次和塔吉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联系,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让签证官破例为她办了签证。到达塔吉克斯坦之后,吉延伟和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商榷无果,就直接给塔吉克斯坦总理办公室打电话,几经努力,最终通过与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长会谈协商,促成了这次合作。

2006年11月,吉延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陕西西北中亚商务有限公司。吉延伟说,陕西西北中亚是陕西省第一家、全国也为数不多的从事中国与中亚经贸业务的民营企业。据吉延伟介绍,当时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往来完全是一片空白,她在留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亚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位来自中国的商人,她自己也常常被当地人当作日本人或者越南人。

在与中亚国家的交往中,吉延伟努力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首先是饮食关,第一次出国时,吉延伟担心到异国他乡吃的不习惯,从西安特意带了咸菜和酱油。到中亚以后她才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饮食差别太大了,中亚国家的饮食习惯更接近欧洲,基本以肉食为主,特别是一些穆斯林国家,习惯吃牛羊肉。刚开始吉延伟也不习惯,“我的老师跟我讲,你要想学习俄语,就必须先习惯于吃当地的饭,如果当地的饭你都吃不习惯,你怎么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吉延伟说,她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而且非常喜欢当地的饮食,比如吃手抓饭、烤肉串等,还要用洋葱佐餐,外加白醋。

吉延伟在过了语言关以后,很快就和当地人打成了一片。吉延伟在中亚的人缘特别好,从政界到商界,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她的朋友。她还学会了吉尔吉斯舞、哈萨克舞,当地朋友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聚会,身着当地人的服装,讲一口流利的俄语,若非介绍,没有人相信她是中国人。

“在中亚,我一次酒店都没住过,都是住在朋友的家里。”吉延伟对记者说,她已经将中亚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当地人完全把她当家人和朋友看待。据吉延伟介绍,有时赶着点急急忙忙飞赴中亚,并不全是因为商务,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那边的朋友在等着我,好久没有见了”。

“他们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西安的。他们说西安在哪里?我说西安在我们中国正中心,心脏位置,距离北京很近……”渐渐的,吉延伟的商人身份变得模糊了,更像一位忙碌的民间大使,她更多的工作是向中亚的朋友介绍中国,介绍陕西,将中国的商人和产品介绍给中亚各国。

经吉延伟引荐,陕西某知名高校聘请到了高水平的俄语教授。经吉延伟介绍,到中亚国家的旅行者和商人逐年增加。在中亚,吉延伟也曾数次置身险境,但仍然不改初衷,乐此不疲,仿佛身上承载着某种使命。

吉延伟说,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冒着风险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她曾求智者指点,对方在她名字中“伟”字后面写了个“气”字,说,你气场很大,胆量很大,自带一种“伟气”,是个干大事的人。后来有人将吉延伟比作现代丝路上勇敢的先行者,称她“女张骞”,吉延伟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她说,我没有那么伟大,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属于官方行为,自己完全是个人行为,没有人派我去。只不过,我可能比张骞去的次数多,去的地方也比张骞多,但我多半是玩着去的,去旅行,去看朋友,没有带什么任务。

事实是,吉延伟在这条古老的丝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莫愁前路无知己

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吉延伟深受鼓舞,好像突然发现了之前种种努力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就在前一年的2012年5月25日,经吉尔吉斯斯坦司法部批准,中亚陕西商会成立,会长由吉延伟担任。商会的成立也得到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商务参赞处、比什凯克市政府、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工商联合会、经济部、文化部、东干协会等机构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得到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关商会、协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据介绍,中亚陕西商会成员由中外各界企业人士组成,商会致力于协助开展相关外事、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协调执行工作,其宗旨是架起中国与中亚之间民间交往的桥梁,为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服务。商会成立不久,会员就达到了1000多名。吉延伟的劲头更足了,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

为了让中亚的朋友们了解“一带一路”,吉延伟翻书、上网,把她能得到的信息都讲给他们听。不久,很多中亚朋友不但了解了“一带一路”,甚至能用顺畅的中文说出“一带一路”几个字。

让吉延伟最难忘的一件事,还是201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她受邀参加中乌论坛并发言。当时,西安市政府组织了部分企业家随团出访,其中就有吉延伟的父亲吉维通。吉延伟说,父亲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看看她这个宝贝女儿在中亚干什么。吉延伟告诉记者,参加中乌论坛是她参加的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会前她只知道要在论坛上发言,但论坛流程她并不清楚,发言顺序她也不知道。她记得很清楚,当时正跟父亲在台下窃窃私语,还戴着耳机,突然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念到“吉延伟”的名字,一抬头发现所有人都找她,她这才意识到该自己发言了。“这个时候,我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定要镇定。”她從容不迫、自信优雅地走上讲台,用流利的俄语演讲:我来自中国陕西西安,我在中亚已工作和旅行二十年了,但我热爱乌兹别克,乌兹别克的人民热情友好,乌兹别克的投资环境也非常好……吉延伟的名字一夜间传遍了乌兹别克斯坦和中亚各国。

这些年,经吉延伟带出去的中国企业有500多家、人员上千,仅在乌兹别克斯坦就帮助建立了水厂、瓶盖厂、服装厂等至少20个厂子。西安某知名企业负责人见到吉延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是早认识你,至少节省五年时间,至少节省几千万。”

与此同时,吉延伟的名字在国内也被迅速传开,各路媒体竞相报道。吉延伟先后被聘为国务院国资委“一带一路”风险防范专家组委员、文化部世界文化促进会理事、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国家核心师资等。2017年,政府支持吉延伟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了“一站式”国际企业服务平台,她从西安市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成为西安市政府的“招商大使”。

吉延伟还是网络名人,线下线上异常忙碌。采访中记者发现,吉延伟语速很快,思维活跃,对话中时常会在不同话题、不同语调,甚至不同语种间自由切换。据她身边的人介绍,吉延伟在工作中也是快人快语,雷厉风行,就算年轻人也很少有能跟上她的节拍的。吉延伟对记者说,她这种快节奏、跳跃式切换时空与交谈对象的习惯是多年前在中亚形成的。“我睡觉没有整段的时间,全部是零碎的,比如在车上,在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就会抓紧每分钟时间休息,否则的话,身体根本吃不消。旅途中不一定有饭吃,不一定有睡觉的地方,有可能就地而睡,有的人换个床就睡不着了,在我这儿是不可能的。”

吉延伟说,在西安,她一天接待过近十拨人,这对她来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总有大老板找她谈生意,谈项目,她认为这些都只是她平台上的日常事务而已,甚至许多原本唾手可得的挣钱机会都被她放弃了。因此,吉延伟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而更像一个文化使者。“钱给我带不来幸福感,但成人之美可以。只要促成了合作,没有回报反而是对我极大的回报。”吉延伟这样说。

网络上关注吉延伟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吉延伟也免不了会遇到难处,遇到困惑,有时她问自己,吉延伟你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值不值?但网友们的安慰、鼓励、支持,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振作起来,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地走下去。“有的网友,我跟人家聊了十几年之久,但我压根不认识。有的人我天天见,也认识,但没有啥交流,几十年也不会说一句话。后来才发现我更在意跟人心灵的交流。”吉延伟相信,总会有人理解她做的这一切的。

中亚谁人不识君

2022年,时值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距离吉延伟首次中亚之旅也正好三十年。

三十年前的11月10日,吉延伟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踏上了中亚之旅。三十年后的这一天,吉延伟在西安组织举办了纪念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交流会,她在大会上分享了自己三十年中亚之旅的非凡经历和宝贵经验。当时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参加活动的人数不能超过50人,实际上还是超了。有人就说,吉延伟你胆子大得很,这是政治。吉延伟回答,政治是啥?我只要是发自内心为我的国家做事,有什么怕的?中亚我走了三十年,我是“一带一路”的实践者和见证者,我只想把自己三十年来在中亚的所见所闻、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祖国的家人们,将商机带给国内的企业家们。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将这次活动的主题定为“与国同运,与中亚同行”,这就是我理解的政治。

记者了解到,三十年来,吉延伟促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多个领域的第一次合作或第一单生意,并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亚国家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带给丝路沿线国家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推动陕西企业走进中亚,走进中亚国家的百姓生活,为陕西乃至全国的中亚教育文化交流、经济经贸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一年春节,西安爱菊粮油集团董事长贾合义专门宴请了吉延伟父女,席间贾合义对吉延伟的父亲说,你培养了一个好女儿。吉延伟的父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可她做企业不如你,没有你钱多。贾合义认真地说,我不过是管了一个1000多人的厂子,出了这个厂子就没有几个人认识。再说,我们只在哈萨克斯坦哈北一个州有生意。吉延伟就不一样了,不光在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没有不知道她的,连那里的总统、国家元首都很尊敬她。这个谁能比得了?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吉延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比谁都激动,她在中亚奔走相告,介绍峰会的盛况,邀请朋友们到西安来做客。峰会期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老朋友在西安见到了吉延伟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峰会结束后,吉延伟更忙碌了,她说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找她,有媒体记者,有地方政府官员,有旅游者,有企业家,等等。

不过,吉延伟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大的概念,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与中亚沟通的渠道和桥梁为什么这么少?她说,我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当代“张骞”出现,希望能有更大的平台、更宽更多的桥梁出现。为此,吉延伟在她的老师——国研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首席专家孙铁成教授联络下,于2023年7月11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与国同运与中亚同行”的“中国女张骞承载中亚使命交流会”,与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国际商会、华夏文化促进会、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家社会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围绕筹建“中国中亚百强企业联盟”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前不久,吉延伟应邀到陕西孙思邈中医药专修学院,参加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药王孙思邈》画像邀请展开幕式。吉延伟说,她想做的事情很多,而眼下她最想做的事情,是把博大精深的中醫药文化介绍到中亚国家去。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中亚陕西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