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人物
2023-10-09
第二十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公布了第八届“贝时璋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程和平获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是中国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奖,主要奖励对中国生物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程和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30余年,主要致力于钙信号、活性氧信号、线粒体生物医学、ROS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生物物流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作出重要贡献。1993年,他发现并命名细胞钙信号的基本单位“钙火花”,2000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在第二十一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尼古拉斯·沙克尔顿爵士奖章,她是首位获此奖章的中国科学家。该奖章设立于2007年,以奖励在第四纪研究领域作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杰出青年科学家。
付巧妹长期从事古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古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十余年来,开发古DNA关键技术,围绕古DNA在欧亚早期人类遗传特点、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迁徙扩散历史等方面取得许多国际重大研究发现,如破译世界、东亚最古老现代人基因组,解锁冰河时期欧亚人群图谱,系统绘制东亚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揭秘东亚现代人适应性演化特点等。今年6月,付巧妹还获得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汪宏荣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2023年度IEEE铁电学成就奖,以表彰她在用于LTCC器件的超低温烧结介电陶瓷新材料方面所做出的领先工作。汪宏是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学者,同时也是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女科学家。
汪宏长期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20年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她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
7月22日,第二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开幕式上,催化专业委员会颁发了“第九届中国催化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因其在纳米限域催化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第九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张大煜奖”)。
包信和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创制和能源清洁高效转化过程的研发,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等荣誉。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并成功实践;发展出高性能的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催化剂;首创氧化物和分子筛纳米复合催化剂和催化过程,成功实现煤基合成气一步转化直接制低碳烯烃。
十年前,年仅20岁的张安琪,因“门萨女孩”“复旦学霸”的标签而火遍全网。此后,她前往哈佛大学读博,专注科研。
十年后的2023年7月20日,张安琪再次受到关注,她作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论文,开发出了一种微型、超柔性的血管内神经探针,可以植入啮齿动物大脑中直径小于100微米的血管中。这项研究为无需开颅手术、不损伤大脑或血管的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8月9日,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张安琪又在《科学进展》期刊发表论文,为研究活体动物的大脑神经网络带来了新方法——下一代基因靶向化学组装(GTCA)。
近日,第20届氢—金属体系高登会议在瑞士莱迪亚布勒雷召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博士Tom Autrey共同担任会议主席。陈萍是该会议举办42年来首位担任会议主席的中国学者,她曾先后三次在会上做邀请报告。陈萍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部长,长期致力于氢化物化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深入研究氢化物的设计合成、物性及功能,探索其在能源存储及化学转化中的作用。她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7月20日,大运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4日火炬传递如期举行。第16届国际隧协主席、中国中铁隧道专家严金秀作为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
严金秀是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隧道专家和首位女性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中国铁道学会“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等。活动现场,严金秀作为第3棒火炬手点燃了手中火炬。她说,火炬传递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团结、友谊和力量的传承,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风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