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期刊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2023-12-16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编辑二部张振
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编辑二部 张振
一、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早已对人类活动的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便利。任何新技术、新产品,一旦失去其传播交流的媒介,便会失去其真正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现实影响。期刊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实践产生着较大而深刻的影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期刊与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特点概述
(一)期刊的应用目的及特点
1.期刊的传播目的
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探索是永不停歇的,还会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特点。如今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出现许多诸如温室效应、生态破坏、能源短缺、重大传播性疾病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研究来寻找相应的应对和解决办法。
由此可见,科学研究事关人类生活,以及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生活更美好。作为科学研究重要传播载体的期刊,其目的在于将科学研究所探索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科学系统地展示给广大民众,从而为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科学的依据与途径,提高人们各项活动的质量。
2.期刊的主要特点
(1)传播交流性
期刊的主要职能,是全面充分地传播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让不同空间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为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应用技术和产品提供有效的转接桥梁,从而最终实现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客观性
可以说期刊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所述内容的真实性。期刊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事实,以现实情况和真实数据为依据,具备高度的逻辑性和真实性;二是态度的务实性。它以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为基本态度,要求研究者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造假,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允许观点的多元性。对于同一研究课题,期刊可以呈现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与方法,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思想理念多元化,但这种呈现必须实现“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只做展现,不做有感情倾向性的评判,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对待不同声音。
(3)现实时效性
与新闻一样,期刊也具有时效性特点。其时间间隔主要以半月、月、季等时间段为主。这必然要求相关科研成果的发布要实现与时俱进,同步反映当前阶段的前沿技术与热点问题,对当前阶段人们在各项活动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适时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等,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相关预测与设计。
(4)社会应用性
期刊的这一特性是从其传播性特点衍生而来的。期刊内容并不是纸上谈兵,其研究领域与成果必然要与人类现实社会交汇,因此这一特点非常明显,有利于让科学成果与理念在现实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面中实现有效的转化和利用,并发挥其应有价值,以真正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期刊也是一条实现科技与社会紧密融合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其能够在多样化的平台上发布,从而构建起一套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庞大体系,在知识和信息传播、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性特点。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含义及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已经阐明,“突发事件”指的是发生突然、能够或者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危害、必须实行紧急处置的自然、人为、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根据其性质、严重度、影响范围等指标,从重到轻划分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以及一般四个级别。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突发性
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特点便体现在“突发”二字上。正常来说,一般民众根本无法准确及时地预知一些未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特点以及严重程度。因此某突发事件的出现,或是因为人们警惕性降低忽视一些细小隐患造成的,或是因为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本质缺乏科学有效的认知造成的,也或是对于所出问题的对策摇摆不定或并未投入足够的重视,使其逐渐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进而最终爆发以至于到了失控的状态。
(2)复杂性
突发公共事件的出现并不是凭空随机的,很多都是矛盾问题在暗处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最终爆发的。其一旦出现,不可能只涉及一事一域,基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方相互联系,复杂多变。如果缺乏对事件的科学全面认识,其造成的损失会不断加重,然后发生转移,一旦失控更可能变为影响恶劣的政治、经济灾难。因此,内容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威胁到社会各方面和谐平稳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也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和冲击。
(3)破坏性
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损失和生命健康损害。对经济方面来说,不仅包括短期冲击,还会出现更长时间的损害。同时,人员生命健康的损害还会使人产生不安情绪造成普遍的社会恐慌,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新冠疫情为例,不仅直接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更是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而且对心理层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4)持续性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从来没有在历史上消失过。以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说,其持续时间一般都较长,且其走势表现为曲线化模式,重大疾病从潜伏到暴发,再到高峰和逐渐消退,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例如,2003年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从爆发到最终消退达半年时间;20世纪前叶的西班牙流感,持续了两年时间;14世纪中叶的欧洲,持续6年之久的黑死病吞噬了2500多万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性还能衍生出疾病的蔓延性和变异性特点,使得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更加困难多变,有效防控工作的开展也更为艰难。
(5)可控性
突发公共事件虽然猝不及防、复杂多变且持续破坏性极大,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人类文明高度进步的今天是完全具有可控性的。几千年来,全世界人类以生命和时间为代价积累了丰富的应变经验,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通过积极努力完全可以避免或控制灾难的发生。而且人类有效实现对大小灾难的预防与控制,也是进一步认识周围世界、探索未知领域、重视生命价值以及科学有效改造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过程,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
(6)机遇性
虽然突发公共事件对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产生了极大的生命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它能够使人们深刻反省一系列惨痛的教训,更加深刻认识到社会和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摒弃落后消极的思想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尊重呵护生命和大自然,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断趋于理性和成熟。
不仅如此,人类克服灾难的过程是一个转变落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自身蜕变和进化过程。人类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才能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寻找突破和发展创新之路,最终更好地抓住机遇不断前进。
三、期刊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功能与社会责任担当
(一)期刊的角色功能
期刊作为传播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学界信息动态的重要媒介载体,在深入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向民众传播应对措施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它帮助民众科学客观地认清事件的相关情况,积极发挥预警监测的作用,同时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增强民众的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如此,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期刊能够借助网络走出象牙塔,不断扩大最新科研成果的传播范围,在全世界范围内汇集各方优秀成果,群策群力,一旦某处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态势。借助强大的科研资源,一起发挥聪明才智,共克时艰,大幅缩短突发事件的解决周期。
作为传播科研信息的期刊是为传播科研信息服务的,对突发公共事件,首先做的是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形成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的信息然后公之于众,让民众方便快捷地了解事件,实现防患于未然或有效应对。其主要的角色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前预警功能。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各类大小危机实行动态化的监控、辨别,在科学评估和时机适宜的基础上,正式以官方形式向社会和民众发出预警信息,从而尽力避免或减少各方损失。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带领的团队,证实了气溶胶也能作为新冠等一系列病毒的传播途径。该团队对于新冠肺炎感染原理、病毒识别和检测、抗疫药品研制以及临床应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系统阐述,成果在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为抗疫工作提供了极为有效的理论保障;二是共享功能。某团队的科研项目攻关成功后,将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展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例如,2020 年 1 月 10 日,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教授领导的协作团队破译,悉尼大学的 Edward C.Holmes 代表团队上传结果,并最先在 Twitter 公布了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三是教育普及功能。科学、公正、客观地向对突发事件不知情的广大民众宣传相关理论和判断依据,可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活动。
(二)期刊应当具备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期刊可以通过公布最新的科研成果,对科学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能够帮助民众有效地了解事件内容以及制定应对方案。期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演变、结果,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阐述。一是能够帮助民众冷静看待事件本身,探究解决办法,尽力降低恐惧感和不安情绪,保持社会运行的稳定有序,减少物质和精神损失;二是能够通过信息共享,在世界范围内将学术界紧密团结起来,用集体的力量力求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三是有效促进国家各个科技领域取长补短,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来说,期刊承担着降低事件危害、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社会责任。
前文所述,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复杂、破坏等诸多消极属性,因此需要广大科研人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入手,尽心竭力地开展研究工作。而期刊所具备的交流传播性和社会应用等优质特性,能够促使多方力量汇集成一股强大的联合力量,从全球范围中汇聚优秀的科研理论与成果,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实现对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另外,期刊作为向广大民众传播科研成果信息的桥梁,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即为帮助国家和社会在处置事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科学客观性、行动指导性和舆论引导,让决策层保持头脑清醒,做出正确决策,采取科学方法,增强政府公信力,最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尽好地解决问题。
但必须强调的是,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期刊绝不应当出于蹭热点、博眼球、凑数量的目的,发布一些可有可无、模棱两可甚至歪曲事实的信息,否则非但不会加快事件的解决,反而会将问题复杂化,产生错误的舆论引导,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误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时期,期刊应当勇于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常态化、准确化地发布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和理论指导,提高整个科学界以及民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水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事件又快又好地解决提供坚实支撑。另外,科学准确的信息发布,为揭示事件真相、抵制流言谣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等,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