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渠在山区供水工程取水口设计中的应用

2023-10-09吴旭凌熊思竹

治淮 2023年9期
关键词:取水口淤积高程

吴旭凌,熊思竹

(1.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机电管理站,安徽 铜陵 2440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0 引言

金寨县某农村供水水厂供水规模为3000m³/d,工程类型为III 型[1],工程采取毛坦河山边堰上水作为取水水源,取水口位于山边堰上游约130m 河道右岸。鉴于取水口所在河段属于典型山区河道,洪水期流速大,洪水冲刷容易影响河道内取水工程安全,且山洪泥沙含量较高,容易引起取水口淤积,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中采用渗渠方案,有效确保了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1 河道概况

毛坦河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属于淠河水系,河道蜿蜒曲折,坡陡流急,属于典型的山区河道。

取水口位于山边堰上游约130m 河道右岸。山边堰堰身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宽顶堰结构,堰顶净宽60m,堰高1.25m,堰顶高程为46.35m。

取水口所在河段宽约60m,左右岸均建有堤防,堤顶高程约50.8m,河道右岸现状堤防迎水侧采用格宾石笼护岸,右岸现状有滩地,宽约5~10m,滩地高程46.8m,河槽宽约45m,河底最低高程44.2m。

取水口所处河道断面20 年一遇洪水位49.36m,50 年一遇洪水位50.5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质勘察显示取水工程所在河床主要分布③层卵石夹砂、④层强风化泥岩、⑤层中风化泥岩,其中③层卵石夹砂层底高程约42.38m,层厚度约4.5m,属于透水性较强土层,④层强风化泥岩层底高程约42.18m,层厚度0.2m,属于基岩,⑤层中风化泥岩层未揭穿,属于基岩。

2 设计取水规模

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元等共计13 个行政村4992户、18902 人。根据项目区群众意愿及财政实际情况并结合地方政府的意见,近期管网仅覆盖12 个行政村4652 户、17636 人,取水工程、净水厂工程以及供水范围内主管道按照设计规模一次性建成。

工程设计年限取15 年,项目区近年来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为1‰~3‰,人口增长率取3‰,至规划年2035 年总人口为19701 人。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其他未预见用水量=2944m³/d。根据水量预测、资金、建设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以及需水量预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水源地的取水能力、资金、工程建设等方面考虑,确定工程供水规模为3000m³/d,工程类型为III 型。

3 设计难点及解决策略

3.1 确保河道内取水工程安全

根据计算,20 年一遇、50 年一遇洪水条件下河道内洪水流速分别为3.8m/s、4.1m/s,流速较大,容易导致河床产生较大自然冲刷,影响取水工程安全,以上几种常见取水型式均无法确保取水安全。

设计中考虑在右岸河滩地设置两座直径1.5m 渗渠井,渗渠井深20m,避免在河床内设置阻水建筑物,同时强化河道内渗渠井四周抗冲设计,有效确保井安全。

3.2 减轻取水口淤积

毛坦河属于典型的山区河道,具有山区河道普遍的特性,汛期山洪暴发,河道内泥沙含量较高,导致河道内普遍产生淤积,取水口也不可避免会产生淤积,若采用明渠取水,必然导致洪水期淤积十分严重,给后续取水工程的正常使用及管护带来较大困难。

为解决以上问题,取水工程设计中避免采用常规的明渠取水。结合实地地质条件,通过在河道滩地上设置两座直径1.5m 渗渠井作为取水工程,充分利用了现有③层卵石夹砂层对原水进行过滤,有效的减轻取水口淤积。

3.3 确保取水量满足要求

水厂供水规模为3000m³/d,取水规模3300m³/d。山边堰堰顶高程为46.35m,河底最低高程44.2m,③层卵石夹砂层底高程约42.38m,枯水位时段,堰上最小水深约1m,相应透水层厚度仅约3m,透水层厚度不足,如何确保取水量满足要求,是取水工程成功的关键。

设计中一方面设置两座渗渠井,增加取水量,为进一步提高取水保障,设置84m 长渗渠管与两座渗渠井连接,通过渗渠管扩大井进水能力。

4 取水口设计

4.1 平面布置

在河道滩地设置2 座渗渠井,井外径2.3m,内径1.5m,井深20m。为提高供水保障率及水质,在渗渠井与河道之间铺设DN1000 双层钢筋混凝土穿孔管作为渗渠管进行取水。渗渠管中心设计高程42.5m,渗渠管总长84m,设置φ50mm 梅花孔口,孔口间距30cm。

4.2 工艺设计

渗渠井深20m,河道滩地高程约46.8m,砂砾石层底高程约42.5m,42.5~46.8m 之间均为砂砾石层,通过砂砾石层渗水,每座井内设置取水泵2 个(一用一备)。井设计流量采用无压完全井渗流计算,经计算,单口井渗流流量为2335m3/d,则两口井渗流流量为4670m3/d >3300m3/d,满足设计要求。

单个井设置一道24m 长DN1000 双层钢筋混凝土渗渠管,顺河岸布置,并垂直开设18m 长支管。渗渠管中心设计高程42.5m,渗渠管总长84m,设置φ50mm 梅花孔口,孔口间距30cm。取水井工艺剖面图如图1 所示。

图1 取水井工艺剖面图

4.3 结构设计

取水井外径2.3m,内填反滤材料,内径1.5m,深水井深20m 顶部2m 范围内设置钢筋网石笼加固防止冲刷,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板厚30cm,顶部设置检修洞口供水泵检修,如图2。

图2 取水井结构剖面图

每口深水井沿河床滩地及河心伸出2 根D1000双层钢筋混凝土导流管,管底标高42.00m,管道顶部压1m×1m×1m 格宾网石笼,防止河道冲刷,顶部采用不同级配砂砾石回填至河底标高[2],依次由0.2m80mm 砾石、0.2m50mm 砾石、0.1m32mm 砾石构成,管道每节交口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抱箍浇筑。

深水井出水管道沿边坡至堤顶,沿长度设置80m×80cmC25 混凝土包管沿边坡至坡顶,包管两侧各10m 范围内采用12cm 厚20m×20cm 六角形C25实心混凝土砌块硬化,边坡系数1∶2。渗渠管回填剖面图如图3。

图3 渗渠管回填剖面图

5 结语

山区取水工程设计阶段普遍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取水口的抗冲刷问题及取水口的可能泥沙淤积问题,确保取水工程自身安全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问题。该项目取水工程采用渗渠方案,建成运行以来,历经汛期洪水考验,取水口并未出现水毁,泥沙淤积不明显,实践证明该取水方案较为合理,渗渠取水方案可为解决山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取水口淤积高程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8848.86m珠峰新高程
深降幅水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口设计
GPS控制网的高程异常拟合与应用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SDCORS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