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2023-10-08訾豪杰
訾豪杰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虽然河南省焦作市产业、生态、服务等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充分、高层次人才缺乏等发展难题。为了推动焦作市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基于焦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总结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战略执行中存在的农村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短,品牌知名度低;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基层政策落实难;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重点难点,并结合焦作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优化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完善人才生态环境;深化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造拳头品牌;变革农村基础性制度,解决空心化问题;加强文化振兴内涵建设,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等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河南省焦作市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52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河南省焦作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都有明显提升。然而,焦作市的乡村振兴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村人口流失、产业发展不充分、文化振兴动力不足等。只有梳理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虽然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焦作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参考,但是关于焦作市乡村振兴的难点和对策研究仍极为缺乏,本研究旨在为焦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补充。
1 焦作市乡村振兴战略执行成效
1.1 焦作市基本情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大市之一。下辖沁阳市、孟州市2个市,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4个县和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4个区。焦作市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全国领先,被誉为“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并拥有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和怀菊花四大怀药及海蟾宫松花蛋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同时,该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3个5A级景区,温县陈家沟被誉为“太极圣地”。2022年,焦作市地区生产总值2 234.8亿元,居全省第13位。
1.2 执行成效
1.2.1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市1 848个行政村中有1 078个村实现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占比达58.3%;村卫生室、4G网络、安全饮用水等覆盖率达到100%;实现自然村全部通电、通硬化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5%,基本醫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0%以上。焦作市还通过创建星级便民服务站,实现村村有服务站和帮办代办员,以便为村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1.2.2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完善人居环境
焦作市全域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建设森林特色小镇8个、森林乡村示范村4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20%;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问题整改率达到96.38%。全市建成“四美乡村”171个、省级“美丽小镇”6个、“五美庭院”34 937个,499个村完成背街小巷硬化工作,1 255个村已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规划编制率达到91.90%。
1.2.3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焦作市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就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工资性收入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1 367元增加到2022年的23 688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108.4%,相比2021年增长了6.8%,农村增速比城镇增速高
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 463元,同比增长5.3%,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逐步缩小。
1.2.4 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近年来,焦作市把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作为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的关键抓手,着力建设一支有能力、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截至2022年,选配的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548人,较上届增长14.60%;平均年龄47.85岁,较上届降低6.05岁,“头雁队伍”进一步壮大。2015年以来累计选派3 200余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 重点难点
2.1 农村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由于人才流动通常遵循“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原则,高端人才往往更倾向于向资源条件丰富的大中城市集聚。高端人才引入难,留住更难,最终形成农村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2021年,焦作市统计局通过对农村的610户农户调查得出,平均每户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为2.78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接近70.00%,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仅为8.30%,本科毕业生仅占1.80%。由此可见,人才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短,品牌知名度低
焦作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四大怀药、云台冰菊等特色农产品,还有菡香稻米、清化姜等省内知名农业品牌27个,麦香、斯美特、栗子园、名仁等中国驰名商标4个。但是现有的涉农产业项目大多只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如山药加工成山药粉、山药片等,加工深度不够,产品项目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怀山药、怀府闹汤驴肉、怀地黄、怀姜、怀牛膝、怀菊花及武陟大米等地理标志品牌由于缺少新产品开发和深度营销,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
2.3 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基层政策落实难
焦作市山地多,可耕地少,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7 hm2。再加上农业风险大、农村条件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从2004年至今,焦作市农村地区常住人口逐年递减。2004年常住人口为209.00万人,到2022年仅剩下125.61万人,相当于2004年常住人口的60.00%。农村空心化程度还有不断加深的趋势,最终导致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现代化农业难以推进,人才振兴任重道远。
2.4 文化振兴内生动力不足
文化建设投入少、组织困难、主体参与度低,形式主义现象比较普遍。1)基层干部对文化振兴的重视程度不够,调研不充分,乡村文化建设内容与农民需求和喜好的吻合度低。2)近年来政府拨付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较少,且投入资金多用于短期内有效或成效易被看见的项目[1]。2015—2021年,焦作市农村居民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860元增加到2021年的2 091元,但是和城镇居民的3 452元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60%。3)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居民参与度普遍不高。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完善人才生态环境
3.1.1 优化乡村创业就业环境,鼓励村民回乡
1)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重视返乡人才创业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在资金、项目、待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2)基层组织要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发动村民填写《人才信息登记表》,梳理各类人才线索,并按照所在城市、个人特长等进行分类,建立系统、全面、动态的优秀人才信息库,充分把握人才资源。3)利用家乡情结,充分调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积极性,做到精准动员。
3.1.2 优化农村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端人才
1)从政策制度层面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在人才振兴制度设计上要推动权力下沉,市级政府给出大政方针和指导性意见,为引进人才在福利待遇、职业晋升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2)尽快完善公共服务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人才在当地工作和生活中的舒适性、便利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
3.1.3 加强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对乡村人才及本土农民进行分类,因材施教,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新农人培训、乡村管理人员培训、电商人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培养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探索乡村与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模式,由政府协调搭建乡村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河南理工大学、黄河交通学院、焦作大学等6所本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学校专业优势,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探索农民、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共赢的合作形式。
3.2 深化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造拳头品牌
3.2.1 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社,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程度
焦作市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鼓励农民参加新农人及农业现代化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农业生产能手”“科技种田能手”等评选活动,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每个行政村可以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定期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种植知识和农业现代化知识,普及惠农政策,从而促进政策推广、农产品提质及产品标准化。
3.2.2 持续拓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依托特色农产品帮助乡村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产业链拓展计划,深挖乡村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建立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以焦作市温县的铁棍山药为例,由于山药粉和山药片口感一般,很难成为爆款产品得到广泛普及。因此,建議企业使用组合策略,尝试将山药和其他产品结合,如“山药+五谷”早餐粉产品,在确保营养价值丰富的同时提升产品口感,实现产品研发多元化。
3.2.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系统规划
1)重视培养涉农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从品牌重要性、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每年举办1次品牌营销年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对选出的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和奖励。2)在每个乡镇成立营销咨询服务中心,提供免费营销咨询服务,为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提供专业指导。3)由政府主导,打造焦作市拳头产品,利用“明星代言+知名主播带货”的形式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将怀药文化、太极文化等与相关品牌融合,丰富产品种类和品牌内涵,打造拳头产品,并以拳头产品带动周边产品,形成品牌伞效应。
3.3 变革农村基础性制度,解决空心化问题
3.3.1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
使乡村规划及建设的主导权下沉至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对农村可耕地及宅基地进行确权,并发放产权证;土地流转不再局限于租赁和继承,还可以基于交易、赠与等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为乡村土地流转和城乡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打破农村人口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模式,实现城乡双向流通[3]。
3.3.2 通过产业带动就业
1)持续拓宽农民就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因地制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2)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政府除了要做好招商宣传工作外,还要在企业入驻时给予厂房建设、用地规划、员工招聘等方面的充分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更多优质岗位。
3.4 加强文化振兴内涵建设,丰富文化传播形式
3.4.1 完善文化振兴软硬件配置,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1)加强乡村文化项目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如在每个行政村建设图书馆、体育馆、村史馆、文艺大礼堂等文化设施。2)从文化建设供给侧改革入手,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服务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村屯,对乡镇文化站长、农村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及文化大院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农民策划活动的能力[4]。3)从焦作市的6所高校及各文艺单位招募青年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丰富乡村建设队伍。4)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把政治理论、惠农政策、科学文化等信息融入戏曲、情景短视频、太极拳比赛、街头表演等艺术形式中,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
3.4.2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形成有力保障
在保障资金投入方面,政府需要增加总体资金供给,特别是向基层文化建设底子薄弱的地区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专款专用。此外,政府还需要持续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乡村文化振兴领域[5]。
4 结语
综上所述,焦作市要充分利用先天资源与后天优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反思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阻滞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落实的难题,积极致力于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破解难题的方案,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春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河南省焦作市文化服务建设为例[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72-73.
[2] 周方舟,周捷勋.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探究[J].质量与市场,2022(22):125-127.
[3] 张艳琴.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2,36(2):82-85.
[4] 刘丽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建议[J].奋斗,2021(9):46-49.
[5] 艾慧敏.丹江口市土关垭镇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