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钙剂辅助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3-10-08李沂红庄绪雨张晨张铭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7期
关键词:骨痛钙剂酸钠

李沂红 庄绪雨 张晨 张铭杰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 1脊柱外科,山东 青岛 266033;2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

骨质疏松是一种随人体年龄增大逐渐出现的退化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以骨组织量持续减少为主〔1〕。老年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卵巢功能持续性减退等生理原因,容易导致骨质持续损失,因此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同龄男性高〔2〕。尽管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同样会引发缓慢、持续的骨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极大提高骨折发生的可能性〔3〕。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碳酸钙等是临床中常用于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钙剂,但往往需要配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4〕。利塞膦酸钠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通过与骨羟磷灰石结合抑制骨吸收,被作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5〕。但这类药物在骨质疏松合并疼痛的老年患者中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探索钙剂辅助利塞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疼痛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于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的老年骨质疏松伴疼痛患者120例。纳入标准:患者存在自发性疼痛、负重性疼痛或全身性疼痛;年龄>60岁;符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中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6〕;有明确的腰骶部或髋部骨密度影像学资料;患者意识正常,能够正常沟通且愿意配合本研究的治疗方案;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钙剂或利塞膦酸钠过敏;合并任何类型的恶性肿瘤;既往接受过骨化三醇或钙剂治疗,入组前2 w内仍在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合并严重的急、慢性感染;合并严重的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有骨折病史和(或)接受过骨折手术治疗。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观察组平均年龄(66.45±2.57)岁,男24例、女36例,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1.60)kg/m2,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7.30±3.13)岁,男26例、女34例,平均BMI(23.48±1.55)kg/m2,其中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7例,两组各项基础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碳酸钙咀嚼片(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54,0.5 g/片)口服治疗,0.5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利塞膦酸钠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21,5 mg/片)口服治疗,5 mg/次,于餐前30 min左右直立位服用且服药后嘱患者保持直立位或坐位至少30 min后方可卧床休息,1次/d。所有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测指标与检测方法 (1)骨密度相关指标:通过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主要测定患者腰椎及股骨颈。以骨密度作为最终测量参数。(2)骨代谢相关指标:于患者治疗前及3个月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血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浆中骨钙素(OC)、β-胶原降解产物(CTX)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3)骨痛症状:通过语言描述评分法(VRS)量化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骨痛症状,患者无骨痛或疼痛感不易察觉为0分;患者偶尔有骨痛感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为1分;患者经常出现骨痛感且影响日常生活,但疼痛尚可忍受为2分;患者存在持续性骨痛且难以忍受,甚至影响睡眠为3分。(4)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于治疗3个月结束后来我院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判定患者治疗效果。患者骨痛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为治疗显效;患者骨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减轻,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所增高为治疗有效;患者骨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或降低为治疗无效。其中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5)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发热、肌肉疼痛、肝功异常、关节痛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及GraphPad Prism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骨密度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密度比较

2.2两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浆OC、β-CTX及25(OH)V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OC及25(OH)V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血浆β-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骨代谢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改变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2.3两组骨痛症状变化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骨痛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2.88±0.32) vs (2.85±0.36)分,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97±0.18) vs (1.70±0.46)分,P<0.05〕。

2.4骨痛症状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评分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OC及25(OH)VD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0、-0.390、-0.597、-0.659,均P<0.05),与β-CTX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5),见图1。

图1 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评分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2.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 vs 88.33%;其中治疗无效1 vs 7例、治疗有效33 vs 33例、治疗显效26 vs 20例;χ2=4.821,P=0.028)。

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热、关节痛、肌肉疼痛各1例、肝功能异常2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发热、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各1例,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00%,两组无明显差异(χ2=0.536,P=0.464)。

3 讨 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骨痛,除了影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外,骨折风险也会极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7〕。碳酸钙咀嚼片在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中广泛应用并作为常规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的辅助药物〔8〕。目前临床上除了应用钙剂作为常规治疗药物外,常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核心药物,多项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该类药物可使骨密度明显提高,进而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9~11〕。利塞膦酸钠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其药理机制是通过与羟基磷灰石结合并沉积于骨骼或骨关节中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而调控破骨细胞的凋亡并减缓骨质的流失速度〔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利塞膦酸钠通过抑制成熟的破骨细胞功能减缓骨质流失,另一方面该药物可能直接影响患者体内破骨细胞活化程度,减少活化破骨细胞的比例进而改善患者骨密度〔13〕。

除了直接检测患者骨密度变化外,测定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痛变化程度也是反映骨质疏松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25(OH)VD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一种重要贮存、转运形式,其水平可作为间接反映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关键指标〔14〕。以往研究认为,25(OH)VD在促进骨钙吸收、调节骨代谢平衡及新生骨骼形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15〕。有研究表明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血清25(OH)VD水平显著低于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表明25(OH)VD在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16〕。Ⅰ型胶原构成了骨基质有机成分的主体部分,其中β-CTX是Ⅰ型胶原的主要降解产物〔17〕。当β-CTX水平升高时,往往代表Ⅰ型胶原被破坏,进而也会导致骨基质破坏,故β-CTX是临床中常用于反映骨吸收情况的标志物〔18〕。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痛程度、部位、性质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常以VRS评分作为主观评价患者骨痛的指标〔19〕。本研究结果说明,利塞膦酸钠联合钙剂能够更显著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进而有助于缓解骨痛症状。分析原因,25(OH)VD可能参与并控制体内骨代谢、钙调节及磷稳态活性,其主要反映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而维生素D不仅能够参与调节钙、磷代谢水平,更具有促进骨骼钙化及骨骼形成与增长的作用〔20,21〕。因此,当老年患者25(OH)VD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促进钙离子吸收提高骨矿化及骨基质的形成,最终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钙剂联合利塞膦酸钠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伴疼痛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提高患者骨密度并减少患者骨痛程度。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伴疼痛患者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骨痛钙剂酸钠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补钙的学问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
蒙药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临床研究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丙戊酸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增效作用研究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