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研究

2023-10-08盛环宇吴向骏石小平王勤波吕修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环沟鱼种小龙虾

盛环宇 苏 枭 冯 洋 吴向骏 石小平 王勤波 吕修春

(1马鞍山市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徽马鞍山 243000;2含山县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徽含山 243000)

目前,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要为虾稻连作,即上半年养殖小龙虾、下半年种植水稻,效益一般为34 350 元/hm2,虽较传统水稻种植模式提高了经济收益和土地产出率,但下半年仅种植水稻在一定程度上土地仍然未得到有效利用。为充分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增加综合效益,通过上半年在稻田养殖小龙虾,下半年种植水稻并放养鳊鱼、鲫鱼等水产品,实施稻鱼共生来开展“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技术试验,实现“一地三用,一年三收”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目标。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时间为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由含山县长山水产品生态养殖示范有限公司负责培育“虾稻鱼”模式配套的大规格鱼种;9家生产经营主体承担“虾稻鱼”连作共生,每家主体选择6.7~33.3 hm2不等的稻田作为试验田,总面积146.6 hm2,具体见表1。

表1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地点及试验面积

1.1 鱼种培育

育苗池要求池底平坦,排灌方便,淤泥不超过15 cm,配备增氧机、投饲机,并做好清洗、消毒等准备工作。3—4 月投放鳊鱼春片,规格为20~30 g/尾,育苗池培育一般投放密度1 500 kg/hm2左右。饲养投喂以全价颗粒饲料为主,根据水温和天气日投饵率为2%~5%,夏季勤开增氧机,6 月下旬开始加强拉网锻炼,夏季气温高,就近带水、带氧运输,确保运输成活率在90%以上。

1.2 稻田准备

1.2.1稻田选择周围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田面平整。

1.2.2田块改造改造后道路田埂宽3 m 左右,坡度呈1∶1.5 斜坡,小田埂宽40~50 cm。同时根据稻田的形状、面积,合理开挖环沟,环沟宽2~3 m,深度在80~100 cm,每个田块设置1~2 个鱼凼,面积20~30 m2、深1.2~1.5 m。沟凼总面积为稻田面积的10%。田面有效蓄水深度40~50 cm。

1.2.3环沟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对环沟进行消毒。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带水消毒,水位控制在20 cm。

1.2.4种植水草2 月份,环沟消毒7 d 后,上水至田面10~20 cm,在沟内斜坡上种植水草,以伊乐藻为主。株行距2 m×5 m,种植面积约占环沟面积的1/2。田面种植行株距为6 m×8 m或8 m×8 m。

1.2.5进排水设施进水口和排水口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环沟最低处,由PVC弯管控制水位。进排水管加设密网防逃及防止野杂鱼进入。

1.3 小龙虾饲养

1.3.1虾苗投放虾苗均为自繁自育。3—5 月开始分2~3批放养,选择绿色活泼、无病害的苗种,放养密度控制在60 000~75 000只/hm2,规格160~200 kg/只。

1.3.2饲料投喂选择蛋白质含量32%~35%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粒径1~5 mm,根据吃食情况进行投喂,日投饲1 次,以第2 天早上吃完为宜。全田均匀投喂,深水处适当增加投喂量。

1.3.3水质调控4 月开始,小龙虾摄食增加后,每10 d 左右施用1 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 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水,晴天上午施用。养殖期间水体pH控制在7~9,溶解氧大于5 mg/L。

1.3.4水位调控4—5 月,根据水色、天气和虾的活动情况,适时加注新水。养殖期间以注水为主,逐渐加高水位至田面水深50 cm。

1.3.5水草管理环沟内水草面积保持在环沟面积的50%~60%,适时施用肥料,及时割除多余水草。

1.3.6捕捞5 月初开始捕捞[1]。采用小型地笼网,每hm2配备30~60 条,5 月中旬前遵循“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原则,6月底前全部捕净。

1.4 水稻种植

1.4.1稻种选择选择抗倒伏、中晚熟水稻品种,如南粳46等。

接下来的短信,“诗的妾”告诉高潮自己明天要到上海、杭州等地出差,时间大概十多天,出差在外少不了寂寞,安排高潮每晚都要上QQ,每晚都要嘿咻,免得高潮趁自己出差期间偷偷去吃野食。高潮回短信说,现如今银行转账、购买东西这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前轻松搞定了,老婆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键盘,我就在网上向你夜夜交公粮,叫你天天做新娘,一边出差,一边出轨,公私兼顾啊……

1.4.2种植时间5月育秧,7月上旬开始人工插秧移栽或机插秧。

1.4.3施肥按常规水稻种植用量的30%施用。水稻生长后期不追肥,全程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

1.4.4水稻收割11 月中下旬开始水稻收割,采用机械收割,留茬30~40 cm,稻草分小堆堆放还田。

1.5 鱼类养殖

1.5.1鱼种投放6—7 月开始投放鳊鱼种,规格为150 g/尾左右,密度3 000 尾/hm2。搭配投放少量其他鱼种,投放鱼种时应注意就近带水、带氧运输,减少鱼种伤亡。

1.5.2饲料投喂饲料以颗粒膨化料为主,蛋白含量在30%~32%,每2.0~3.3 hm2设置1 个投料台、配置投饵机,“四定”训食投喂,日投饵率为5%左右,根据天气、水温、活动情况及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以2 h 内吃完为宜[2]。一般每天投喂颗粒饲料2 次,辅喂浮萍、水草等青饲料。

1.5.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种摄食、活动、水质、水位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1.5.4鱼种捕捞于2023 年1 月份前后,降低环沟水位,用网清塘捕捞。

1.6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

2 养殖效益分析

“虾稻鱼”连作共生试验共由9 家生产经营主体承担,总试验田面积146.6 hm2。试验获得小龙虾产量2 257.5 kg/hm2、水稻产量8 145 kg/hm2、鱼种产量2 227.5 kg/hm2;小龙虾产值72 240 元/hm2、水稻产值40 425 元/hm2、鱼种产值32 385 元/hm2;总产值20 681 500 元,总成本7 796 200 元、总利润12 885 300 元、每hm2利润87 855 元。具体成本投入与养殖效益见表2、表3。

表2 投入成本汇总分析单位:元

表3 养殖效益汇总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虾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不仅增加效益,更有助于改善稻田环境。“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即小龙虾、水稻与鱼类连作共生模式,是一种绿色健康养殖新模式。该模式既能提高小龙虾、水稻和鱼类的品质[3],增加农田综合收入,又能全程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减量化使用化肥节约生产成本。小龙虾、鳊鱼能消灭稻田的病虫并清除杂草,其粪便给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形成共生互利的循环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了土壤结构,修复了稻田生态环境[4-6],提高了稻田的综合生产力,实现“一水多养,一地三用,一年三收”的高效农业生产目标。

3.2 “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效益对比

经调查,试验基地周边传统水稻种植模式产值21 450 元/hm2、利润5 550 元/hm2。虾稻连作模式产值75 900元/hm2、利润34 350元/hm2。“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试验田总面积146.6 hm2,沟凼比10%,水稻实际种植面积132 hm2,综合平均产值141 015元/hm2、利润87 855元/hm2。较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增加产值119 565 元/hm2,利润82 305 元/hm2;较虾稻连作模式增加产值65 115 元/hm2、利润53 505 元/hm2。充分说明“虾稻鱼”模式较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和虾稻连作模式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3.3 高温干旱对“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影响

2022年夏季,安徽持续干旱、高温,未出现有效降水,天气炎热导致水体环境易出现水温分层、水质恶化、缺氧泛塘等情况;同时动物容易厌食,水中饲料剩余增多,进一步恶化水体环境。高温一方面造成用电紧张,增氧设备易造成电路烧毁,导致许多增氧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另一方面河沟水位明显降低,部分提供主要水源的渠道老化,水源补充难,增加了小龙虾和鱼类的死亡率,降低了水稻和水产品产量[7-8]。

3.4 田间工程对“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的影响

本次试验通过田间工程改造,部分试验田在控制10%沟凼比的前提下,增加了沟凼深度,扩大了小龙虾和鱼类的活动空间,能更好地抵御高温干旱的威胁,水产品产量达到试验目标。而改造不到位的田块水产品产量稍低。稻田工程今后还需要科学设计,进一步加以改进。

4 结语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虾稻鱼”连作共生模式较传统单一水稻种植模式和虾稻连作模式具有明显优势,经济效益更高。通过解决大规格鱼种配套、科学合理的田间工程改造,可实现小龙虾单养和稻鱼共生集成养殖,在充分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田综合效益。该模式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广价值和生产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环沟鱼种小龙虾
西瓜皮喂鱼种一举三得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小龙虾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
鱼种引进投放须把好六关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