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3-10-08张梦如
□张 洁 张梦如
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等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体制,培养具有双创精神的人才。本文主要对“双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展开探索,通过分析“双创”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探究改革方略:重视改革理念的多元化,创新优化双创教育形式与行为,健全与完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机制与流程,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创业能力,增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双创人才。
一、引言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有效的改革,能够引导和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与创业,帮助大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高校结合创新创业来优化教学理念、方式与路径,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与把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功能与目标,帮助大学生提升其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目前,在众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很多高校过分重视传统教育思路与行为的应用,创新与创业培养工作没能得到更好的重视,在双创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局限性。从根本上讲,不利于高校双创人才的有效培养,也不利于增强高校的育才效果与品质。
鉴于此,高校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深入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将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指引和行为指导,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与创业,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这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在“双创”背景下,众多高职院校实施了很多教改措施,但总体实效性并不强、效果不明显。由于人才培养思路局限、方式单一,很多创新创业教改工作的内容较为单薄,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收获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改革的思路缺乏时代性与科学性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中,由于受到改革思路的约束与影响,双创教育的思路缺乏一定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双创教育方案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与实效性,进而影响双创人才培养效果以及教学改革水平。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从思维与理念上并没有重视双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甚至简单地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毕业后谋得一份工作即可,这种思维或者想法太过于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核心竞争力弱,那么很难在众多毕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会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这不仅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也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率以及毕业生就业率。
(二)改革手段与模式过于单一与机械
很多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在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缺乏方式的变革与手段的创新,这会对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过分重视常规教育与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创新创业方面很少涉及,反而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高校学生整体就业率与就业水平的提升。传统、机械化的双创教育模式与方法无法有效培养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去参与学校组织的双创教育教学活动,必然影响高校双创教育效果的呈现,更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效果,从而很难培养高质量人才。
(三)缺乏高效、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近十年的高校毕业生数据来看,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提升,这与社会就业职位的增加不成正比,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低下,甚至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压力与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惧,害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种窘境的出现,折射出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缺乏高效、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流程,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市场需求分析、社会就业压力、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就业标准来实施双创教育改革与创新,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在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从内容、形式与机制上进行健全、完善与创新,为众多高校的大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健康的创业创新机制与环境,为高校双创人才的更好培养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要从机制上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与保障。
三、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探讨
面对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高职院校以及教师需对双创教育予以充分、全面的关注和重视,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学改革方案的优化、健全与完善,健全双创教育管理机制与流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改革水平得到更好提高。
(一)重视改革理念的多元化创新
在创新创业的大时代与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时,一要重视改革理念的转变与多元化创新,多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多与学生进行细致交流、沟通和互动,制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与科学性的教学方案,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效率的提升。在这项工作中,教师是中坚力量和主力,教师要不断转变思路、优化方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多了解与掌握社会的就业形势与市场发展动态,针对目前的就业问题与压力等,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课程思政,促进高职院校教改工作品质与效率的全面提升。二要积极借鉴其他院校优秀、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针,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将其融合与渗透到高职院校现有教育改革工作内容中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品质与实效性的提升。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科学应用,能够帮助高校制订更加先进、高效的教学改革方案,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从思维与理念上作为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精神指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快速培养、锻造与提升。三要加强教学反思,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将日常教育情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现,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改革,这样既能够弥补现有教学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又能够增强高校育才的效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有效提高,锻造学生优秀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激情。推动教学机制多元化建设,搭建多样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实践机会与空间,激励与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专业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双创能力与精神。
(二)优化双创教育形式与行为
在“双创”背景下,不仅要重视改革思路与理念的转化与创新,而且也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更加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策略或者方法,优化双创教育的形式与行为,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积极性与创新能动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国家双创教育背景的实际特点与要求,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现状进行优化,对教学形式与行为进行改革与创新,力争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呈现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高校以及教师要对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相关创新创业标准与内容进行全面认知,并在统一标准与要求下,明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优化教育管理效果。而在高校实际教学课堂上,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变一变,不要过分重视知识的记忆或者死记硬背,这种无趣且充满压力的教学课堂或者形式,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厌烦感和烦躁感。鉴于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不断破除传统、机械教学模式的约束和禁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激励与引导学生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掌握必备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教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创新创业教学沉浸式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巧妙设计,将创新创业的育才内容与要求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与内容当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就业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也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创新,积极利用现代学徒制、优秀案例引导、深入研学、学长带着学等方式,让学生接受不同形式的锻造与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来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与项目,内化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内容,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自信,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助力与保障。
(三)健全与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机制与流程
健全和完善的机制与流程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与就业提供更好的制度基础与保障,也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提供更好的制度指引。因此,高职院校在双创背景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必须注重其教育教学机制的全面优化与创新,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行为、教学制度与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的建设与健全。在对教育教学机制和流程进行健全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要结合双创教育的实际要求与标准,融合思政教育,注重学生与就业创业相关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加大其培养力度,实施跨学科、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机制,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与就业目标,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效果与水平。不仅如此,高职院校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动态、个性化需求来优化教育管理机制,将创新创业的实践内容与模式融合到专业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接受常规专业教育的同时,逐渐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与灵活创业能力,实现能力内化与外化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与环境下,高校培养人才不单单是培养其专业性,更重要的也是培养其生存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要重视改革思路与方式的多元化变革与创新,在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状态与实际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改革与优化,通过健全机制、优化模式与理念等方式,推动高职院校育才品质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