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2023-10-08温雅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双创高校学生互联网+

□温雅

创新精神是社会快速发展的灵魂,创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完善民生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推进构建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其完成前提就是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多数源于高校培养、企业培训、政府和各类个体经营商户扶植。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近几年,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所重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欠缺连续性的服务和支撑。所以,有目的性地强化与落实教育创新,是培养大学生双创素质的关键。

一、国内高校双创教育近况

(一)教育内容设定脱离社会实际

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已有的双创教育课程普遍内容过于单一、教育模式陈旧现象明显,逐渐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节奏。在教学进行中,任职教师仅关注理论知识的剖析讲解,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训练,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学生双创意识不强

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开设存在着知识型和技能型融合力不足现象,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教学内容不成系统,略显杂乱。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对双创教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学习的进程中,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要依靠教师的督促完成学业,导致人才培养进度缓慢。

(三)相关的双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双创教育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往往缺乏与企业实际相联合,虽然少数高校开展了创业联动大赛,但普遍流于形式,没有与之匹配的完善体系。综合现状来看,高校的双创教育还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平台,致使其创业理想仅仅停留在书本和黑板上,严重制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二、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陈旧

从国内多数高校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来看,其更迭速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源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部分高校将双创教学拟定为选修课程,且学时安排欠缺,更有少数高校借助学生集会教育讲解,没有固定课程安排,在此氛围下,双创教育效果欠佳。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分配比例的不均衡,致使教学质量下降,部分高校教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方面教学,导致许多高校学生只是对理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实践能力却比较弱,当其面对就业创业方面问题时,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困扰。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一成不变,没有创新,极大地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目的与实际需要不一致

随着各种网络技术的不断涌入,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仍然沿用传统的培养目标来教育学生,即使达到了既定培养目标,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人才培养要求。此外,因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的专业内容都在持续升级改变,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却没有与时俱进,若继续采用此类教学内容来展开专业教学,不利于高校学生汲取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多样化能力,追求个性化的生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符合大学生们的现实需求,更好地挖掘出每一位大学生的个人潜能,并从多个方面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政府扶植力度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交流日益频繁激烈,高校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速度却显疲乏。从目前的教育政策来看,国家层面尽管已经在多个场合中提到要加强双创教育,并出台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法规,对许多创新创业人才都给予了帮扶,但在力度上却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不相符。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尽管配备了充足的教务人员和教学硬件环境,但因学生的专业活动对搭建的平台和辅助设施的要求较为严格,部分地方没有进行严格评估,导致投入到双创教育的教育资金十分匮乏,阻碍其发展壮大。

(四)教育水准不高

通过对高校大部分的双创教育工作者的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都是出自其他专业,缺乏专业的双创教育训练。尽管其研究能力很强,对于双创教育经验明显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造成课程设置没有任何意义,无法实现培育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目标。除此之外,对于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其在组建教师团队时,出现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比如,招聘门槛太低,且运作方式不够完善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化操作、大数据汇总整理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很多产业和领域都更加注重各项技术的智能化操作,用以弥补低技能劳动为主的重复性作业,以完善产业全智能化拓展。为此,高校应对特需人才有目的性地培养,使之更快融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真正提升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

(一)注重双创文化塑造

双创文化通常是指与创新创业相关联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激励创新创业环境气氛的作用,同时激发高校全体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高校可以对创新创业行为进行激励和支持。在“互联网+”科技普及和带动之下,使双创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双创文化建设要与该校发展战略相结合,要加强对高校教学的顶层设计,做好长期的规划。以价值引导为立足点,为了防止某些消极价值观对高校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高校双创文化的构建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标准,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家”与“国”的意识,并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正能量”。

(二)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方式是最基本影响因素之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人才发展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全面的双创课程,以达到培养出卓越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专题培训,该课程主要涉及低年级的高校学生,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科发展中,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其双创灵感。将双创专题教育列入学分制系统,开设与之相关专题班,为了培育出综合型双创人才,可以尝试将院校其他类课程的综合性优势作为基础,联合组建“互联网+双创学科课程”,形成逻辑顺序合理、结构层次丰富、内容贴合双创教育的学科课程体系。坚持开设校内创业大讲堂,届时邀请不同领域创新型企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大讲堂的目的是为高校学生赢得一个与行业精英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其体会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百折不挠的精神。对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有待进行改革,通过构建在线教学云端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虚拟在线导师团队之间的互动和安排。

(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双创意识与业务能力,是影响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国际上发展水平来看,国外各大知名高校均把教师作为双创教育的首要资源,因其对推动高校学生从“看客”向“创客”的转变,为经济稳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在“互联网+”牵引下,构建一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专、兼职相组合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国内双创人才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通过多方途径,构建出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同时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通过规划创建双创教育的专职教师到产业和企业进行实习培训的制度,激励教师调动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此同时,要将产学研结合方式作为实践载体,持续地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进行完善,扩展教师的管理实践经验。在高校展开双创教育进行过程中,将其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待遇和绩效评估中。同时,开设双创教学成功案例特别奖,募集奖教资金,奖励为教育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骨干教师。要注重高校教师双创教育能力的养成,强化岗前培训、课程相互学习、骨干进修学习力度,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训实现教师双创意识、双创精神、双创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四)构建校企合作双创实习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影响下,强化校企合作,是推动校企互利共赢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具体发展现状,采取如下方式:一是将企业各项认证或者资格证书引进到高校课堂教学中。目前,一些企业和职业专职培训机构已经开发出了相应的课程软件,校方经严格审查及审核,并以选修及认可学分为前提,将上述课程及资格证书引进到日常教学。二是院校与企业共同筹办双创实习基地。高校可以借助成功案例,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筹建实践基地,明确实训基地的创建会给企业、院校带来的益处。三是在企业中建立高校双创实习基地,促使教育的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通过此种创建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对企业实景考察过程中,巩固对双创精神的认知。四是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高校以企业的名字来命名实践基地,企业为学生免费提供实践软件,为学生模拟真实实践环境。但应特别注意,在高校和企业的协作过程中,要逐渐将企业中研发项目、营销板块融入双创教育中,强化对学生双创技能的专业培训。

(五)精进双创组织结构

健全高校双创教育的组织结构,是“互联网+”环境下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立正规的、专门的组织机构,普遍缺乏组织性、系统性,管理相对较为分散,且仅限于少数几个独立的学科。为此,要建立并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组织架构,强化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统筹系统管理,使高校该项教育工作得到稳步发展。通过构建孵化基地进行辅导,利用知识传播、商业测评、实践活动、论坛探讨等方式,为高校双创教育群体供给具有前沿性、目的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以及后期服务,促使高校双创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出综合型技术人才。创建企业双创辅导中心,该中心主要担负开展高校双创教育任务,并依据教学不同阶段,组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设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创科技组织,意在帮扶高校创新创业者探索最完善的商业方式,并对其科研发明和专利保护进行有效评估,推动学生双创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结语

尽管国内高校的教育水平在持续地提高,但因某些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及社会发展的制约,双创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进度始终无法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要求。为了推进“互联网+”在高校双创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应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使高校双创人才具备多方面综合业务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双创高校学生互联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双新双创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