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街,也是名人故居一条街
2023-10-07丁云
记者 丁云
都说东北街依然保持着旧日街景,可似乎被街上两个大户游人如织的气势夺去了视线焦点,以至于仿佛都认为东北街真就这么几户。实则不然,东北街至少1公里长。古往今来,有名有姓的大住户,两只手肯定数不过来。
讲不清的业主宅基地
根据史料,这条街上的大宅第都是分分合合地建,有名有姓的人呢则是来来往往地住。且大概因为面河,大宅第全部坐北朝南而建。朝南的门堂子虽多,想要分清哪个是哪家,很难,更别说他们各自的宅基地了。
忠王府和拙政园那一片,从三国时起一直是名人宅第。三国时是郁林太守陆绩故宅,唐末陆龟蒙曾居此,元代改建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正是以大弘寺废基营建别墅“拙政园”。此后数易园主。到乾隆三年(1738年)拙政园一分为二:东归太守蒋诵先,改名复园;西为叶士宽另建书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将原拙政园花园部分及东西部宅第等合并为“忠王府”。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率部攻陷苏州,忠王府成为李鸿章的江苏巡抚行辕。清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出。清同治十年(1871年)张之万(光绪时为大学士)任江苏巡抚时,居住在东部住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将中部花园及东部、西部住宅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所属园林恢复拙政园旧称。园西部于光绪五年(1879年)划归张履谦,另建补园。1911年辛亥革命后,八旗奉直会馆改称奉直会馆。
认认大户的门堂子
还是从苏州博物馆门口开始吧。
张履谦,清末吴中名商。据说,原宅分东、中、西三部,东为正宅,中为祠堂,西为典当。东北街208号至210号是正宅部分。那就大约是在今苏州博物馆正门至忠王府那段。这里在同治二年(1863年)还归汪硕甫所有,张履谦购下后进行修缮。正宅分东西2路,西路大厅系明代遗构。汪氏残存的花园,后来改建成补园,内作“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等,再后来就并入了拙政园西部。
张履谦为宗族修建了祠堂,往西自东北街220号至222号,祠门前东北街河,两边都筑有驳岸,水陆码头,扇形隔河照墙和祠前照墙。祠前照墙背后建5间下房,专供匠人所住和驳船堆物之用。宗祠1路5进,中隔备弄分东、西两院。东院祭祖、憩息,西院为神龛厅。
往西,据说原东北街222、224、226、228号均为张氏义庄家祠。而东北街230号,1路6进,有假山石花园,且也重修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会不会是张履谦宅西部的典当部分呢?不过这一路1927年时归苏经厂股东之一金敝定所有。
往东过忠王府,西侧有一门,再到下一个门,有“八旗奉直会馆”的指示牌,还标示此地有文徴明手植紫藤和古戏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东北街202号为赵姓所有,后转为李鸿章所得,1路5进,北与拙政园一墙之隔,为现在的苏州园林博物馆。而清道光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张之万的故居宅内有紫藤1株,与西邻的“文徵明先生手植藤”为同时之物。
再往东,东北街178号为王献臣故居,也即现在的拙政园。
他们也曾经住在这条街
除去街上的几个大户,东北街当年的名人故居有些还有踪迹,有些则不然。
东北街138、139、140、142号,苏州市第六中学西侧范围内,有许乃钊故居。许乃钊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任江苏巡抚,同治年间任吏部尚书。故居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4路并列。西路以第二进花厅最精。142号至清末民初,曾归当时上海邮务长吴元起所用。现为苏州玉雕艺术会馆。
东北街128号有座灵迹司庙。116至118号敬彝堂严宅,是清道光、咸丰年间严氏三代翰林住宅,3路3进,据说正路大厅敬彝堂为明代结构,现用作姑苏小院文旅酒店。
根据史料,东北街90号原有郑子厚宅,在楚胜桥垝东北角,沿楚胜河(北园河)西南。临东北街1路13进11开间,其花篮厅楠木结构,尤为精致,以致沿河东侧的驳岸曾有“苏州两条半驳岸之一”的称誉,人称郑家驳岸。完整的郑家驳岸今天肯定已无法循迹,花篮厅于20世纪70年代移建至狮子林。郑宅原址西侧沿河东岸精工凿砌的那段石驳岸,大概仍是今天的这段吧,因为比对岸工整太多。
有些名人故居早已灰飞烟灭。街上曾有两处韩氏豪华大宅。一处在东北街41至51号,娄门内昔日有华春坊,坊里有韩菼故宅与韩氏宗祠。韩宅正门在华春坊,东起大唐家巷,西至东北街51号张香桥处,过街楼中有石刻华春坊坊记,1路6进,连西侧韩氏祠堂占地面积达5300余平方米。这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礼部尚书、状元韩菼宅第,书房称“寒碧斋”。
另一处在东北街154号、156号,华阳桥畔,称韩崶故居,建于道光七年(1827年),名“华阳新筑”,占地4612平方米。韩崶是清代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西路第二进大厅“九福堂”曾悬有嘉庆皇帝书赐的9个“福”字。东路第一进厅原称“小寒碧”,与其娄门祖宅“开云堂”内,曾叔祖韩菼的书房“寒碧斋”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