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后陕西首任都督张凤翙与民初陕西社会发展

2023-10-07张华腾

安徽史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都督西北大学陕西

张华腾 范 珂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西安人,原籍河南沁阳,光绪初年“丁戊奇荒”,其父被迫背乡离井,逃难至西安。张凤翙秀才出身,走上军事救国道路,历经陕西武备学堂——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系统军事学与军事技术学习(1)张凤翙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毕业,与阎锡山、唐继尧等同期。见郭荣生校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留学生名簿》,台湾文海出版社1977年版,第159页。在回国参加陆军部的考试中,张凤翙名列优等,阎锡山、唐继尧等名列上等。见《陆军部考试陆军游学生揭晓》,《申报》1909年11月8日。上等40名,优等177名。,回国后在西安新军中历练,成为一名出色将领。1911年10月22日响应武昌起义成功,被推举为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在领导西安新军起义和捍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中,身先士卒,指挥得当。革命后他稳定社会秩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致力于发展经济、教育等,将中华民国陕西地方政权建设为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权,开辟陕西现代化的新局面,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却因为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被北京政府免职,调任将军府将军,实际上被置于闲散,致使其才能与智慧无从发挥。(2)后来张凤翙虽然也几经努力,但始终没有重返陕西政坛。直到1949年中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受邀参加,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并与主席合影留念,张凤翙是唯一一位参加政协会议的辛亥革命首任都督。张凤翙在推翻清政府建设新陕西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显著,无可替代,然而学术界对张凤翙的研究却非常薄弱(3)相关研究仅见张华腾:《陕西辛亥革命历史地位与特点的再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冯峰:《陕西军政府与辛亥革命》,《长安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姚远:《西北大学与陕西辛亥革命》,《西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孙志亮:《辛亥革命在陕西的胜利与失败》,《人文杂志》1981年第5期,且未涉及张凤翙在陕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因此,对张凤翙的研究极有必要。

一、稳定陕西社会秩序

1911年10月22日,西安新军最早响应武昌起义,建立陕西军政府(4)陕西西安新军起义与湖南长沙新军起义同日进行,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并成功的两个省份。陕西军政府1911年10月27日成立,最初称秦陇复汉军政府,12月9日,被武汉中华民国军政府称之为中华民国政府秦军分政府,1912年7月北京政府称之为陕西军政府。为了叙述的方便,统称陕西军政府。,张凤翙领导起义成功被推举为都督,继而光复全省,取得陕西辛亥革命的胜利。陕西革命的成功对北方各省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山西随之革命成功。陕西独立,遏制了清政府中最为顽固反动的西北清军的东犯,有力地支持了辛亥革命全局的胜利。然而革命后的陕西危局,是对张凤翙与陕西军政府的严峻考验。他们面对的是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经济残破,人心惶惶。革命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社会秩序,稳定人心,然后才是发展建设新陕西。军政府成立后,张凤翙的施政要旨首在严厉镇压哥老会,对军队哗变、地方匪乱严加整治、弹压,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支持中央政府军令、政令施行,力保国内和平、统一,商民休养生息,反对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陕西军政府的成立,揭开了近代陕西历史向民国时期过渡的帷幕”。(5)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主编:《陕西通史》第8册《民国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一)打击哥老会

哥老会在陕西辛亥革命中是一支重要力量,革命是“同盟会、军学各界暨哥老会党”三大主流汇为一体的结果。(6)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编:《西北革命史征稿》上卷,上海书店1949年影印本,第3页。但革命成功后,彼此间的革命同盟关系迅速瓦解。其原因主要是哥老会的另一面暴露无遗,争权夺利,居功自傲,破坏社会秩序。为满足哥老会领袖万炳南、张云山等人的利益要求,军政府因人设官,设置六都督,从而使军权分治,互难统属。哥老会除了争权夺利外,在地方上纪律败坏,其“所到之处,滥索供应,甚至于抢劫奸淫”。如第五标在乾州竟然毁坏南门,入城大肆抢掠,洗劫一空,深为当地百姓痛恨。(7)本会辛亥革命史料组调查整理:《陕西辛亥革命中的哥老会》,《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6页。哥老会的无法无天已经成为陕西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形势的逼迫促使张凤翙果断决策,镇压哥老会以稳定社会秩序。于是他借整编军队之机,将陕西各军编为两师四旅,原新军军官革命党人张钫任第二师师长,而采取谋略分化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张云山与万炳南相比有眼光、识大义,经军政府参谋处郭希仁与张云山秘书宋伯鲁的调解,“规以大义,二张(张凤翙、张云山)关系逐渐好转。”“经过双方的主动接触,都表示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张云山还听从劝谏,将扶风县27名胡作非为之哥老会罪犯处死。(8)郑自毅:《张云山传略》,《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10卷《人物拾遗上》,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05页。有鉴于此,张凤翙任命张云山为第一师师长,将张云山争取过来。而万炳南以洪门大哥、军政府副统领身份反降为旅长,激起万炳南的强烈不满。万炳南不仅在公开场合“骂座”,更是招兵买马,声称要开山堂、整纪律,在兵工厂内修配枪弹,密谋举事,其目标直指张凤翙与张云山。张凤翙则抢先下手,派卫队将万炳南击毙。(9)沈传忠等编:《辛亥革命在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9页。

万炳南被击毙一事,成为张凤翙镇压哥老会的标志,双方关系完全破裂。此后陕西发生多次兵变,均与此事有极大关系,但均被镇压。其中张凤翙一次就处死万炳南余部肖辅汉等会众11人。(10)《民立报》1912年6月27日。至1912年底,张凤翙再据袁世凯之命,对会党“严密逮捕,以绝根基”,在石泉、安康等地屠杀哥老会200余人,所有码头相继取消。(11)朱叙五、党自新:《陕西辛亥革命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第5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3页。张凤翙将为害陕西的哥老会势力解决,有利于陕西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治理匪患与弹压兵变

民国初年陕西匪患与兵变多发的原因,除了辛亥政体变更、“二次革命”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外,还有两种原因,一是陕西贫穷,财政困难,一时解决不了革命后膨胀起来的军队军饷,另一原因则是哥老会余部与地方土匪结合对抗政府。张凤翙采取措施,对这一时期的两次较大的匪患与兵变都给予了严厉镇压。

第一次为乾县、周至会党叛乱。1913年7月至11月间,乾县哥老会首领朱老五、李广林等组织黄汉振威军,并“联合周至一带匪徒同谋响应”。该军占据山林,“哨匪千余,占据四堡,自称元帅,头裹黄巾,号为黄汉振威军,抢掠各处商团军械,兵势甚张”。张凤翙给予坚决镇压,击毙会党分子与土匪600多人。该部匪患被平息,朱老五与李广林先后被处决。(12)《张凤翙等报告陕西乾县会党组织黄汉振威军起事及剿办经过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46—947页。

第二次为1913年9月,驻凤翔、岐山一带第一师第一旅原哥老会旧部两个连发生哗变,将该部前来阻止的两营营长杀死,“遂乘变劫掠商民,兼窜通土匪,数逾数千,溃出凤翔,旋又占据眉县。”张凤翙派军镇压,至1914年初,叛军大部被肃清。(13)《张凤翙与参谋本部陆军部等往来密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5页。

(三)镇压白朗起义

白朗自河南起义后,声势大涨,迅速向湖北、陕西发展。张凤翙听从北京政府命令,积极调派军队围攻白朗。他曾多次致电河南都督、湖北都督,称已派陈树藩率军由潼关进驻荆紫关一带,分路堵截,希盼两省“迅速前来通力合剿,以期早日歼灭。”甚至张凤翙还亲率军镇压。(14)《张凤翙为白朗军攻克荆紫关又陷龙驹寨请豫鄂省各军前来通力会剿等情密电》《张凤翙为白朗军进入陕境势及商南请派军会剿等情密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军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9—60页。对白朗起义的镇压张凤翙是积极的,但陕西地形复杂,白朗流动作战,未能将其一举歼灭,因此被北京政府视为镇压不力,并成为剥夺张凤翙都督权力的理由。

(四)改良陕西地方政府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逐渐掌控了全国政权。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中华民国唯一合法的中央政府,作为陕西地方政府领袖的张凤翙,服从北京中央政府是非常正常的。在陕西省内,他接近旧立宪派、旧官僚,以及在国内、国外大学留学的咸(阳)长(安)派(15)时有按区域划分的两种政治势力,一是所谓咸长派,以咸阳、长安为中心,咸长派温和,学历高;一是所谓渭北派,以渭北为中心,渭北派主激进,以同盟会员居多。张凤翙出生于西安,自然属咸长派。政治势力,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所谓旧立宪派、旧官僚,以及在国内、国外大学留学的咸(阳)长(安)派,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革命之后的建设,需要知识,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与激进的革命派为主的渭北派对立,“感情未能融洽”,则是需要研究的。(16)沈传忠等编:《辛亥革命在陕西》,第842—843页。辛亥革命后,张凤翙的思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政治上亦不再主张激进,转以主张和平、统一、建设为己任。1912年4月,张凤翙加入统一共和党,并就任总务干事,宣称:“同盟会以革命为宗旨,我即为同盟会员。现在革命目的已达,破坏之后急需建设,故我注意于统一共和党”。(17)《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开会详志》,《秦风日报》1912年6月25日。张凤翙与井勿幕之间矛盾渐深,革命党人被迫相继离开陕西,而张凤翙在排挤革命党人的同时,切实遵行袁世凯的军政统一命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以陕西都督名义发出通电,拥护支持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民国成立,倐经一载,省自为制,凡百棼如……此次划一地方官厅,组织之教令,整齐灵活,实为医治现今瘫痪麻木破碎零星之良剂。凤翙不敏,业已着手筹备,遵照实行。”(18)《致北京电》,《秦中官报》第255号,1913年1月25日。

其二,服从袁世凯军民分治主张及划一行政官厅命令,改组陕西地方行政官署。张凤翙在致袁世凯呈文中称:“此项官制以行政公署为庶政总汇之区,以民政长任指挥、监督之寄。分曹治事,条例秩然,树整齐画(划)一之规,无层递牵转之弊。……凤翙兼设民政长,忝长群僚,自当督率员司勉供职守,以冀仰副大总统殷殷望治之至意”。(19)《陕西都督兼民政长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张凤翙呈大总统遵将陕省组织行政官署分设员司名额等办法请鉴核施行文並批》,《政府公报》1913年3月22日。张凤翙按中央政府的地方官制改良陕西政府,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须的,不仅陕西如此做,其他各省亦然。

其三,按照北京政府命令,整编陕西军队。革命后陕西军队膨胀,成为财政的巨大压力。张凤翙大刀阔斧裁减军队。他在复陆军部电中说:“当以本省军队除裁汰遣散不计外,现有八十五营,每月需饷三十六、七万两之谱。”(20)《张凤翙关于陕省军队人数装备及驻地咨》,张侠等编:《北洋陆军史料(1912—1916)》,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6—58页。革命前陕西新军一个混成协5000余人,革命后膨胀至少8个协,四、五万人,军费庞大,裁军是必要的。

其四,支持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先是在1913年5月,张凤翙致电各省,对国民党人反对大借款进行斥责:“国人皆知,当此财政奇绌,外债索偿,现状维持别鲜他策。若如现在张继等之极端反对,万一列邦查照抵押,横生干涉,国家不存,国会何有?覆巢之下完卵伊谁?”又致电北京与各省称:“黄兴、李烈钧、胡汉民等不惜名誉,不爱国家,谗说殄行,甘为戎首。始以宋案牵诬政府,继以借款冀逞阴谋”。(21)沈传忠等编:《辛亥革命在陕西》,第894—895页。张凤翙还与黎元洪等十七省都督联名反对国民党操纵国会,推翻借款,提出承认借款,计划财政,“以各省协助中央,即以中央统一各省,内部无分裂之虞,斯外人无干涉之渐。”(22)《十七省督反对推翻借款电》,《民立报》1913年6月1日。不仅为善后大借款开脱,而且认为国民党在宋案、善后借款上纯属无理取闹,破坏统一与和平。张凤翙还以实际行动配合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他在该年十一月致电袁世凯说, 已经查禁了国民党陕省支部,清除了议会中的国民党籍议员,并令议会即日解散。(23)《致北京电》,《秦中公报》1913年11月21日、1914年1月19日。张凤翙还奉令派陆军第二师师长张钫入川,协助镇压熊克武为首的革命军。在“二次革命”中,张凤翙坚定地站在了袁世凯北京政府一边。

张凤翙完全站在北京中央政府一边,镇压二次革命,站在革命党人的立场方面来看,确实应该受到谴责。理性地看,当时除了革命党人以外,全国大多数政党、政治势力及工商界、名流学者等均站到政府方面,从这一点可以理解蔡锷、张凤翙、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对中央政府的维护。(24)张华腾:《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198页。对张凤翙长期以来几乎没有研究或评价很低,与张凤翙的立场有很大关联。

二、促进陕西社会发展

西安新军起义、光复陕西,取得了辛亥革命在陕西的胜利。摆在张凤翙面前的难题是建设陕西。他对面临的形势非常清醒,在省临时议会成立时的祝词中说:“以今日为生死关头,岂非以破坏易而建设难,千钧一发,稍一不慎,其患有不可胜言者乎?……当此庶政维新,万端待理,正宜洞烛舆情,博取谠论,俾定遵循,藉资匡正。”(25)段绍岩:《回忆秦省临时议会》,沈传忠等编:《辛亥革命在陕西》,第866页。张凤翙建设陕西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一)打造陕西军政府中的文官群体

张凤翙任人唯贤,重用清末立宪派、革命派及留学生。如咨议局副议长郭希仁兼革命派立宪派的双重身份,被张凤翙延揽到军政府,聘为高等顾问并主持内务工作,“盖翙初素钦先生学行,仓促中一切用人、行政多就商决”(26)刘允臣:《郭希仁事略》,《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10卷《人物拾遗》上,第242页。。郭希仁(1881—1923),临潼人,陕西大儒刘古愚得力弟子,颇受关学影响,得中举人,又东游考察日本,接受革命思想。郭希仁又以王锡侯和张瑞玑为副手。王锡侯乃清末陕西咨议局议长,张瑞玑(1872—1928)为清末进士,历任韩城、兴平、临潼、长安数县知县,有着丰富的政务经验。在陕西军政府内部有这样一帮文人群体,其施政理念与政策措施可想而知。文人群体实际上在政府的重要管理部门承担要职,后来分别担任了财政、民政、司法、实业、教育司司长,在张凤翙的一元化统一领导下(27)北京政府推行军民分治,除了都督之外另设民政长管理民政,张凤翙以都督兼民政长,后来才派来民政长。,负责陕西社会发展的各个具体领域。

(二)善于倾听民众意见

张凤翙自1911至1914年在陕西执政,实际计算不足三年。(28)1914年7月被任命为将军府扬威将军(《申报》1914年7月3日)。从1911年10月领导西安新军起义成功到1914年7月被解职陕西都督,合计2年又10个月。他任都督兼民政长,能从谏如流,将他人意见纳入自己的施政之中。

张凤翙领导西安新军起义成功后,又组织力量反击清军东西两面的进攻,保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一时名望甚隆。旅甘陕西同乡致函张凤翙,给予他高度评价,建议他革命后发展交通,修铁路,以促进实业发展:“公以二十世纪之英雄,提三辅之子弟,慷慨建义,光复全秦,摧数千年帝国专制之权,拯四百兆同胞为奴之祸,丰功伟烈,当与华盛顿、拿破仑后先辉映……至西潼铁路,为全陕命脉,前数年来招股筹修,屡起屡蹶。目下洛潼轨辙,尅日观成,吾陕壤土毗连,自非急起直追,不足以便交通而保利权。应请鼎力提倡,或交省议会共同议决,合群组织,无任盼祷之至。”(29)《专件 公函》,《秦中官报》第34号,1912年6月11日。关于修建西潼铁路的意见,张凤翙没有马上接受,他岂不知修筑铁路的重要性,但铁路的修筑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政府新立,根本没有力量去实施,此建议只好暂时搁置。

除了培育上述政府中的文人群体外,张凤翙对地方下属的意见也乐意接受。如汉中府知事提出:

今者共和成立,大道为公,用人不拘以官绅,取才求其经验,拟请饬下参议院及民政司,详考官绅履历,需择其履任二三次而有成绩可考,无劣迹可寻者,特立簿记记注,遇有地方官缺出,考言询事,遴选委任,力屏宦途汲引乡里攀援之弊习。……地方需培养元气,而市面宜力主流通,近年各地银根之紧,异乎寻常,然沿江滨海各区,尚有外邦输入,惟秦地僻处一隅,交通极滞,军兴而后,商途景况日益艰难,就现实言,郡汉地方尤行紧迫,惟有就各省通行之币为本地救济之方,以通用银元为上谋,以力顾钱局为良法……商情坚定,市面无壅塞之虑,官局有周转之资,行之期年,必著大效。(30)⑤《汉中府呈请整顿用人边防币制仓储文》,《秦中官报》第37号,1912年6月14日

汉中知事的建议,切中革命后的时局,用人、理财、储政是关键。张凤翙对这些建议批示:“此据胪陈政要,于吏治、边防、用人、理财,均能洞见本原,悉中肯綮,自非具有经验,深悉情形,不能如是之剀切详明也。”(31)⑤《汉中府呈请整顿用人边防币制仓储文》,《秦中官报》第37号,1912年6月14日

张凤翙在吸收民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了陕西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令,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富裕。张凤翙在治陕方面多有建树,尤以教育与经济方面影响深远。

(三)致力于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培养陕西人才,是民初陕西建设的重要基础。张凤翙说:“照得建设伊始,在在需才,而毓才之方,端资教育。”(32)《大都督调令第259号 令教育司》,《秦中官报》第259号,1913年1月29日。他在民初陕西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与影响有四。

其一,恢复中小学教学秩序,培养小学师资。辛亥革命以来,因战乱,“各属土匪乘机窃发,扰害乡民,人心恐慌,学务停办,事所不免。”加之学堂被军队占用情形多有,陕西全省学校秩序十分混乱。张凤翙于是命令,“现在大局已定,省城附近各属,业已谕令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开学上课,照旧实行”。他严令各军腾出校舍,五日内各中学堂召集学生,即刻复课,“不得再事徘徊观望”。(33)《谕令各属学堂一律开学告示》,《帝州报》1911年11月7日。又因为各小学缺少师资,乃令在省城创办女子师范学校一所,令各州县劝学所及员绅,选拔女学生,保送到校报名。“至学费膳宿费一层,均由本司(教育司)筹备,概作官费,免其交纳”。(34)《教育司令各属选拔师范学校学生文》,《秦中公报》1912年9月21日。

其二,规范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清末陕西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陕西革命时间较长,教育体系遭到很大破坏。张凤翙为规范教育行政,直接发出都督命令,令教育司统一全省的教育行政机构,除了省政府内专设教育司统管全省教育外,还规定省属下的县市教育机关为学务局,并制定学务局管理章程。(35)《大都督指令286号》,《秦中官报》第239号,1913年1月9日。学务局规程二十七条,规定详细全面,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其三,创办西北大学。张凤翙在发展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方面最为称道的是,他顶着教育部的压力创办西北大学。陕西大学教育始于1902年,在数任陕西巡抚任内成效不彰,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张凤翙领导西安新军起义光复陕西之后,亲自兼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并推原陕西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为校长,积极筹备创办西北大学。首先在指导思想方面,张凤翙响亮地提出创办西北大学就是为了“现实建设”,培养“建设人才”。(36)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在专业设置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大学的递进发展与培养现代建设人才的职能,设有大学部、大学预科及文科、法律科、商科、边务科、农科等专业。在招生规模上彰显宏大的培养目标,1912年当年就招生五六百名,1913年达到1484人。1912—1915年间还向日本派出两批留学生。西北大学招生范围,并不限于陕西一省,而是整个大西北(陕西、甘肃、新疆三省,青海、宁夏尚在甘肃省辖内)。如张凤翙所述,创办时就曾与甘肃都督、新疆都督相商,得到他们的支持。(37)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张凤翙等努力创办西北大学,培养现代人才的努力竟然被教育部所否定。张凤翙呈报为西北大学立案并请求支持,竟然被退回。西北大学被要求停办,理由是规模宏大,所需经费太多,目前尚不具备条件。(38)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实事求是地说,教育部不予立案、要求停办的理由在1912年当年来说不无道理,革命烽火稍息,社会无序,经济残破,财政困难,国家机器运转尚需借款维持,何有财力、精力办大学呢?不如稍退一步,以待将来。然而张凤翙创办西北大学的决心更加坚定,他以“西北大学万难停办”回复教育部:“惟是西北大学非该校长好为铺张,也非本都督自取苦恼,此其中实有设立之必要,无停辍之可言。特缕晰以闻,祈鉴查焉。”(39)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张凤翙列举了三条理由:

第一,“关系现时之建设”,“武昌首义,秦中继起,甘新僻远,亦举义旗,比较东南,未遑多让,自统一政府成立而后,服务中央政府者,西鄙之人,乃落落如晨星。非勇于破坏而懈于建设,人才难得,无可如何,不得不委卸于东南诸贤,使之独任其艰巨,国民责任之谓何。无以对国家,尤无以对东南各省,积惭恧而为奋勉,求根本之解决,因之有西北大学之发生,其关系于现时之建设。”

第二,“关系于将来之建设”。他说:“有如此政体改良,而后无论立法行法,非有高等学识者而断难胜任而愉快。东南夙号开通,具有高尚知识者所在多有,尚且力图进步,急急有南京、广东、湖北大学之经营。西北闭塞日久,若不早为培植,恐愈趋愈下,将来文官法官之考试,西北必少合格之人。东南纵号多才,未必能敷全国之运用,即使敷行政机关之用,而地域所限,于立法机关将奈何。以不健全之分子,而畀予立法机关之特权,影响所及,良非浅鲜。一肢痿痹,累及全体,西北不竞,岂国之福?其关系于将来之建设。”

第三,“其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即外交、国防人才之培养。他说:“有如此俄库协约,西北首当其冲,纵这次和平解决,而野心未死,来日大难,欲决胜于疆场,须布置于平时。布置方法,千经万纬,要必以培养人才为前提。东南风气悬殊,凡风霜之苦,跋涉之艰,与夫鞍马之驰骤,食麦饮酥之淡泊,皆西北之特长,而东南所不能耐者也。重洋商战,宜注重东南,大漠边防,宜注重西北,其关系于外部之防御有如此。”(40)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

就以上诸原因,必须继续开办西北大学。而实际上,西北大学已经创办近一年,初具规模了,所以西北大学不能终止,“无论就何方面观察,似应为破釜沉舟之计,不敢贻因噎废食之讥,所有西北大学万难停办”。(41)③④⑤⑥⑦《公文 大都督复教育部西北大学万难停办仍请立案函》,《秦中官报》第240号,1913年1月10日。

张凤翙创办西北大学的理由在当时是从西北、从国家培育人才的全局考虑,即在今天也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西北大学终于得以创办并一直延续至今,张凤翙有开创之功勋。西北大学是在极为艰难情形下创办的。其经费最初由财政司每月拨给三百多元,实为杯水车薪,主要需地方自筹。自筹的经费主要来自民间捐款。如汉阴人张少云就曾向西北大学捐款二千两白银,对此张凤翙大力宣扬,进行表彰。他将其批示刊登在陕西政府公报上,赞其“热心兴学,捐产乐输,卜式助边,不让前贤专美矣”。(42)《大都督批203号》,《秦中官报》第258号,1913年1月28日。让人人周知,扩大影响。

其四,极力发展留学教育,培育高端人才。张凤翙发展陕西教育,培养各类人才不限于国内,而是极力主张公派留学生到日本、欧美各国留学。1912—1913年间,张凤翙令军政府面向全省招考赴日、赴美公派留学生,先后派出150人,比清末陕西派遣留学生的总数还要多。清末10年陕西共派出留学生116人(43)宋伯鲁等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34《选举表4》,陕西省政府通志馆1934年版,第53页。,而张凤翙在1912—1913年间就派出150人,创陕西派遣留学生之高峰。张凤翙对派遣留学生不仅特别积极,亲自谋划,更是亲自做主考官,亲点应试考生的姓名、序号,直至学生顺利进入考场。(44)郭孟圻:《留日学生在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1卷《社会政治》,第151页。

张凤翙不仅鼓励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还对学生学习专业方向有所要求,即陕西最为需要的农、工、商、政法、石油、铁路、银行各门,在学生入学考试时就要说明,告知学生:“出洋后分农工商政法石油铁路银行各门,该学生等自愿入某种学校,报名时须先注明。”(45)《大都督调令第259号 令教育司》,《秦中官报》第259号,1913年1月29日。张凤翙还鼓励女性出国留学,在同一都督令中明确说明:“再秦省女学尚在萌芽,尤须加以提倡,如女士中如有请愿出洋留学者,应即一并收录,以开风气而宏(弘)早就。”

(四)恢复与发展经济不遗余力

在恢复与发展民初陕西经济方面,张凤翙采取了多种经济措施。

其一,联合甘肃、新疆两省共谋发展,同时取得相邻省湖北的支持。张凤翙发展经济的策略并不是关起门来的闭门发展,而是持开放态度,联合发展。他曾主张建立陕、甘、新三省协会,谋求西北的共同发展。他的想法得到新疆都督杨增新的迅速反应,给张凤翙发了两次复电。复电一:“感电敬悉,组织三省协会,保治安与兴实业,宏谟远略,莫名钦佩”。(46)《要电 迪化来电》,《秦中官报》第34号,1912年6月11日。复电二:“感电敬悉,贵省振兴实业,新疆深表同情,如何办法,请将章程寄示。”(47)《公电》,《秦中官报》第34号,1912年6月11日。为稳定市场,获得货币支持,张凤翙与湖北都督黎元洪联系,取得了黎元洪的支持和帮助。黎元洪在致张凤翙电中确认了此事,“现雷震等运铜币三百余箱,已到鄂,不日将运往贵省,特电闻。”(48)《要电 武昌来电》,《秦中官报》第34号,1912年6月11日。

其二,保护工商业者合法经营。发展经济的前提,首先是恢复现有的经济,维持现有实业、商业的正常运行。早在西安起义第二日,张凤翙即发布《安民布告》,明令秦陇复汉军宗旨有三,第一保民,第二保商,第三保外人。又发布《劝商户照常营业布告》,规劝各商号照常营业,并派军队巡查保护营业秩序。(49)郭孝成:《陕西光复记》,《中国近代史史料丛刊·辛亥革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此后为保障各商号正常营业,张凤翙与郭希仁等令制作“保护旗”一千面,悬挂在各家商号门首,以示保护安全,严禁抢掠。(50)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主编:《陕西通史》第8册《民国卷》,第10页。又严禁军人持秦风银行钱票向商铺勒索、强逼兑换现银,命令此后“如需用现银现钱,即由持票者自行赴局取用,毋得勒令地铺兑换,致碍市廛。倘有奸狡之徒,仍蹈前辙,恣意肆行,准该商人同团绅扭送来府。”(51)沈传忠等编:《辛亥革命在陕西》,第588页。

其三,稳定财政。张凤翙军政府采取的主要财政措施有六项。

1.开仓放粮,稳定粮市。鉴于钱庄与票号均已停业,商民无法兑现购物,军政府设立粮食平粜处,将接收的十几万石粮食开仓平粜,准以钱贴公平交易,并设立富秦钱局,发行小票以便找零。

2.设立粮台,保障军需。由于军政府只有接收前清藩库七十多万两银可供支销,远远不敷军政开支所需。故军政府决定官兵均不发饷,以每日百文制钱计算作为伙食补助,而统设粮台,征用各处公仓及富户屯粮,供应全军七万余人伙食。

3.停开薪俸,撙节开支。规定各机关不分级别,不开薪俸,每月仅发给生活费五两,并缩减开支。同时又将各处前清公款没收,将前清官员在陕地产家产没收充公。为此张凤翙发布都督令,“升允前在韩城、盩厔(周至)、郿县、泾阳及咸宁草滩等处地方置有田宅,现已一律充公,亟应派员查明。除一面令韩城县将升允及端方产业详细呈报外,合行令饬该司迅速派员于盩、郿、泾、咸各地方分别查清基址数目,汇册呈报,以凭立案,切速毋延。”(52)《大都督令派员分赴盩、郿、泾阳、草滩,清查升允、端方产业汇册呈报文》,《秦中官报》第38号,1912年6月15日。同时还向各富裕商家、铺户劝捐,作为借款发给凭条,认捐约有十万两。

4.整饬金融,避免挤兑。张凤翙先是为应对当时各处向钱庄、票号挤兑现象,特制定整饬金融办法五条,详定各钱铺、行户、堂名、湘鄂汇款旧欠、存款、期票计息方法,避免了挤兑发生。(53)《军政府整饬金融办法五条》,《帝州报》1911年11月20日。此后,张凤翙改大清银行分行为秦风银行(初名秦风钱号),令该行发行兑换纸币,为防止官民不便使用纸币而引发挤兑,特规定每日上午八至十一时,下午一至五时为官民分别兑换时间。(54)《秦风钱号兑钱时间公告》,《帝州报》1912年11月23日。1912年军政府饬秦风银行与商家联合,官商合办,“所有公款尽拨旧银行从缓分期交结,现入股者非常踊跃。”并规定秦风兑换纸币“或还公款,或纳地丁”一律通用,不得有火耗贴水等事。(55)《秦风银行流通军用钞票广告》《财政部改秦风银行为官商合办》,《国民新闻》1912年3月2日。同时明确指定秦风银行为政府地方官银行,经济来往以秦风银行为指归。

5.合理征收,增加税入。税收是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作为革命后的新政府虽然财政困难,但绝对不能再走清政府征收苛捐杂税的旧路,只能是合理征收,减少税额,严禁偷税漏税。比如牲畜交易税,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一些不法分子为逃避税收,竟然将耕牛私贩至河南洛阳。如此做法,不仅减少了税收,而且还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因为耕牛是农业生产最为主要的生产工具。陕西军政府由民政司发出公告,严禁将耕牛出关,以免影响生产。军政府还拟除去统税,仍照厘金办法征收百货厘金,但照前清统税减少十分之三抽收,厘金每银一两只准收二分为火耗以示体恤商情,对营私舞弊者严加惩处。(56)《财政部拟定抽收百货厘金暂行简章》,《国民新闻》1912年1月17日。

6.严禁鸦片。鸦片税是政府收入之大宗,然而张凤翙毫不迟疑,“放弃省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决心禁种鸦片,任命郭希仁为禁烟督办,张云山副之,通令各县。张云山率一些部队抬着铡子亲往重点县份,演说政府禁种烟的决心,严令以后如有违令再种烟者即处以铡刑”。(57)李宗祥:《陕西辛亥革命前后张凤翙的二三事》,《陕西文史资料精编》第10卷《人物拾遗》上,第351页。张凤翙严禁鸦片不仅是坚决的,而且是非常具体的。他发出指令,在麦垅菜畦之间认真查禁,务使一株不留。(58)《大都督指令第570号 令民政司》,《秦中官报》第251号,1913年1月21日。

其四,支持发展新兴工商业。陕西处于内陆腹地,交通不便,新兴工商业方面大大落后于他省,对此张凤翙是比较清楚的。如何发展陕西新兴工商业,张凤翙有许多想法和做法。

首先,支持发展延长油矿及其他矿业开发。陕西有着丰富的油矿资源,延长石油1903年被发现,1905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奏请建厂,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延长石油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天然油矿之一。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同年建成炼油房,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开矿以来发展缓慢,因革命又陷于停办。张凤翙自然知道延长石油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延长石油的开办与开发。他支持的重要体现:一是派专人去兴办,二是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给以资金方面的支持。1912年6月,他以都督令的形式敦促尽快开办。(59)《大都督令延长油矿总经理请领款前往开办石油文》,《秦中公报》1912年6月13日。除了延长油矿外,张凤翙还批准矿商陈懋森在陕西平利县开办石棉矿,并令实业司妥为其办理有关山地图契等事项。(60)《大都督令实业司查复工商部咨开矿商陈懋森购办平利石棉矿产情形文》,《秦中公报》1912年9月15日。还支持绅商郭宝桢创办镇安铜矿股份有限公司,但需按工商部矿章办理,搞清楚矿区范围以及对道路民众生活等是否有碍,依法科学开采。(61)《实业司批郭宝桢呈创办镇安矿业公司请予立案由》,《秦中公报》1912年8月4日。其次,张凤翙对造纸、制革、酿酒等产业同样给予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致使陕西造纸、制革、酿酒业都出现了短暂复苏并进一步发展的新气象。第三,张凤翙还派人到各地乃至日本考察,计划兴建纱厂、面粉厂、织染厂、电力公司等,但因时间短暂、时局变化未能实现。张凤翙发展新型工业的计划虽然没有实现,“但却表现了民党人士改变陕西面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取精神”。(62)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主编:《陕西通史》第8册《民国卷》,第14—15页。

结 语

总之,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年,陕西社会稳定,呈现出与清末腐败社会完全不一样的崭新面貌,这与张凤翙主持陕西军政、民政事务密切相关。南北统一后,张凤翙本着和平、统一、建设的三大宗旨,弹压会党与兵变,致力于地方社会秩序恢复,注重经济与教育发展。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要求,也符合民国建立后中国早期现代化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环境。

张凤翙是陕西辛亥革命期间的著名革命家、政治家,是为陕西社会发展和陕西社会转型方面作出极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至于民国初年张凤翙服从和拥护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排斥其他政治势力,与他和平、统一、建设的政治抱负有关。他与云南都督蔡锷一样,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袁世凯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建设强大的国家,这不仅是蔡锷、张凤翙等人的期望,也是民初温和资产阶级共同的期望。所以民初张凤翙拥护和服从北京政府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凤翙在陕西的执政说明,他既是一个成功的革命者,又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新社会的建设者,尽管时间不长,但为民初陕西新社会创立了一个好的开端。

猜你喜欢

都督西北大学陕西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我们》、《疑惑》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西北大学博物馆
民初安徽政局与都督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