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对“成长”主题的镜头描写

2023-10-07□吕

艺术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汀的伯德全景式

□吕 波

格蕾塔·葛韦格导演的处女作《伯德小姐》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影片属于一部低成本的青春喜剧影片,相当于格蕾塔·葛韦格的半自传。影片内容平实而贴近生活,虽然只是通过生活中的琐碎矛盾演绎了克里斯汀的成长历程,但给了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讲述了少女克里斯汀由叛逆走向成熟,以及面临的关于青春、爱情、友谊等方面的故事。影片中多变的镜头描写对影片的贡献常被人们忽视,本文主要抓住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镜头,从影片镜头描写角度谈青春电影《伯德小姐》的“成长”主题。

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去表达、刻画、渲染、凸显导演想要在影片中描绘的人或事物。镜头语言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可从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伯德小姐》这部青春喜剧片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巧妙的镜头语言运用,导演通过镜头的结合与转变,将剧中人物刻画得饱满而深刻,同时还使剧情的发展和转折变得朴实而不失趣味。

一、近距离式镜头下的青春叛逆与亲情描写

近距离式镜头描写是在较近的视角下,使拍摄对象举手投足清晰可见,是人物面部情绪、肢体动作等细节描绘的常见镜头。该影片多处用到近距离式镜头,几乎完美表达了主人公的性格与情感。此外,影片中包含的两个近距离镜头描写存在着前后呼应的效果,反映了克里斯汀由叛逆走向成熟的变化,恰到好处地通过青春主题诠释了亲情和母爱。

故事的开始便是近距离式镜头描写。母亲载着克里斯汀开车前往某个地方,克里斯汀坐在副驾驶座上,在近距离镜头下,母女俩的面部表情、眼神变化以及肢体动作一览无余。起初,车上播放着母女俩都喜欢的车载广播,两人目视远方,没有太多的交流,但都被广播中讲述的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普通》感动得落泪,这里说明了母女俩都感情丰富,且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爱好,与前中期的故事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而又与后期克里斯汀成熟的表现交相辉映。故事播放结束,又恢复到日常的谈话,但没有几句就因为克里斯汀大学就读地点的问题,由谈话变为争吵。克里斯汀坚持想要高中毕业后去文化气息浓厚的纽约就读,而母亲则以家庭难以负担在那儿的学费为由予以否定,克里斯汀又说可以通过贷款和奖学金完成学业,而母亲则说纽约的学习环境其实也并不好……两人互不相让,最后争执不下,在疾驰的车上,克里斯汀打开车门直接跳下。在这整个过程中,近距离镜头在克里斯汀、母亲、克里斯汀和母亲三个角度之间切换,言语交流、眼神、动作等细节在近距离镜头的记录下,完美刻画了叛逆的克里斯汀与严厉、古板的母亲形象。

与上述镜头对应的是故事结尾时的近镜头描写。克里斯汀实现了梦想,去纽约前一直隐瞒着母亲,并与父亲暗自办理贷款等手续,母亲发现这件事后十分愤怒,到最后克里斯汀离开萨克拉门托都没有再理会克里斯汀。在克里斯汀离开前,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十分不舍,写信想要告诉克里斯汀自己的心声,告诉女儿她有多爱她……但是反复修改下,母亲还是不满意自己的文字表述,信件最终都变为草稿被扔入了垃圾桶。细心的父亲将其捡起并整理给了克里斯汀,并交代她不要将此事告诉她母亲。而在送克里斯汀去机场时,母亲也没有去,在克里斯汀下车时只是冷漠地说“你父亲会送你过去”,便开车走了。此时来到了一处经典的近镜头描写——母亲开车在回去路上,在近镜头下的驾驶座上,母亲似乎没有因为女儿的远离而伤心,眼睛直视前方,专注开车,似乎一切都风轻云淡,但随着车开出一些距离,转过几个弯,坚定的眼神逐渐变为哀伤,最后泣不成声,调转车头追回机场,想要再见女儿一面,然而女儿已经走了。在近镜头的描写下,这短短的几分钟将母亲对克里斯汀的爱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将母亲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完美地呈现出来。来到纽约后的克里斯汀第一时间打开了父亲给她的信件,读着母亲在草稿纸上反复书写和修改的内容,她明白了母亲对她的爱,此时女主人公开始正视自己,理解父母,走向成熟。一个短暂的近镜头后,故事结束——近镜头下,克里斯汀开着车行驶在纽约的道路上,另外一边,同样的开车姿势,母亲开着车行驶在萨克拉门托的道路上,母女俩此时似乎变得心有灵犀,主人公伯德小姐克里斯汀的旁白吐露了她对母亲的心声。结尾处的这段近镜头与故事开始时母女俩在车上争吵的近镜头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表现了克里斯汀叛逆期和成熟后的反差,完美阐述了青春成长主题中的“亲情”。

而《伯德小姐》剧中对青春叛逆的描写镜头主要聚焦在克里斯汀在家庭里与母亲的矛盾。剧中的克里斯汀是青春叛逆的典型代表。故事开头便是克里斯汀与母亲因大学就读地方产生激烈的争执,叛逆的克里斯汀不顾母亲的劝阻,执意去纽约就读,争执不下,克里斯汀做出了青春叛逆期的自残行为——从疾驰的车上直接跳下,因此剧中的大部分镜头,克里斯汀的左手都打着石膏。母亲越是严厉,对她的要求越多,克里斯汀便表现得越叛逆。而在生活的琐碎事情上,克里斯汀也与母亲有许多只有青春叛逆期才存在的摩擦,如早餐、超市购物、房间整理等,克里斯汀都会逆着母亲的态度行事,与故事结束克里斯汀开始走向成熟后,在电话中对母亲说出“I LOVE YOU MOM”形成鲜明对比。

二、近距离式镜头下的友情描写

克里斯汀的高中校园生活大部分是与朱莉一起度过的,对许多事情她们都十分默契。对于喜欢的事物,包括男生,她们也相互分享,互相打“辅助”,并经常天马行空地共同幻想未来。然而,当克里斯汀尝试结交新的朋友,与珍娜走在一起,还放弃了与朱莉的共同表演时,朱莉与克里斯汀开始疏远。细腻的镜头下,克里斯汀显得彷徨且不知所措,虽然想过要挽回朱莉,但没能成功。影片中后期,克里斯汀终于鼓起勇气彻底回头,选择内心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放弃了那些看似美好而自己却无法真正融入、建立在谎言上的圈子。镜头下,主人公克里斯汀同大多数人一样,在友情上也会犯错,处理方式也十分“佛系”,但幸运的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正确的友情。影片写实的剧情,没有过多戏剧性转折,将主人公的心理通过多变的镜头表达出来,清晰地展现在荧幕上,让观众感同身受,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和代入感。而朱莉在友情中的反应则补全了影片中青春的“醋”意,让影片中的青春主题更饱满。

三、多变镜头下的爱情描写

影片中对爱情的描写运用了多种镜头表达手法。人物的出场主要运用近距离式镜头和特写镜头。新的角色出现在荧幕上的第一时间便让观众有了深刻的印象。特写式镜头推动了剧情的转折,也使故事的发展具有节点性,使影片的叙事框架清晰可见。而情节的发展主要通过近距离式镜头展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眼神,结合角色间富有青春气息的对白,将青春爱情主题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在一次演出试镜上,克里斯汀遇到了丹尼,全景式镜头和近距离镜头的有机结合,将丹尼精彩的表演和清秀的五官表露无余,因此也顺理成章地让克里斯汀对其产生了好感,增加了剧情的逻辑性和写实性。此后,丹尼进入了克里斯汀的生活,开始了一段青涩的爱情。近距离镜头下,他们谈论着演出的事情,舞会上,他们相拥低语。他们在夜空下数着星星,在草地上拥吻,镜头清晰记录了青春时期对爱情懵懂时年轻男女的行为动作和表情特征。懵懂的爱情注定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懵懂,所以容易以为好感便是爱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克里斯汀逐渐对丹尼有了深入了解,克里斯汀发现丹尼对性取向模棱两可,在学校表演结束的闭幕典礼上,全景式镜头记录了那一刻的欢愉气氛。在特写镜头下,克里斯汀虽然与丹尼并排而立,但她靠近丹尼的手却闪躲着,镜头语言暗示并强调了他们的爱情在克里斯汀心里已经画上了句点。青春的律动从来不会停止,年轻人总喜欢对美好的事物倾心,一次乐队表演上,乐队的贝斯手凯尔那精致的脸庞,白皙的皮肤,忧郁的气质不仅给克里斯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惊艳的一瞥。碰巧的是,在克里斯汀打工的地方,他们偶遇了,克里斯汀上前攀谈,稍显尴尬的话语给下一次见面提供了机会,而克里斯汀则想方设法抓住了这次机会,虽然没有名义上的男女朋友关系,但克里斯汀的生活圈开始向凯尔渗透,凯尔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克里斯汀的“表白墙”上,而丹尼的名字则在“表白墙”上被划除。然而,爱情路上,能够一见钟情并最终步入婚姻的童话并没有在这部喜剧片中出现,与凯尔断绝来往的决定是在一次是否去舞会的抉择上做出的。克里斯汀发现自己与凯尔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甚至当她想要打开车载音乐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时都被凯尔制止了,理由是凯尔不喜欢那首歌。通过此次短暂的青春躁动,她已经明白了美好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而爱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离开萨克拉门托去纽约前,一个克里斯汀粉墙的特写镜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爱情观翻开了新的一页——克里斯汀将粉红色的“表白墙”重新粉刷,丹尼和凯尔的名字都被完全抹去,墙体变为崭新的白色。

四、全景式镜头下的虚荣与成长描写

全景式镜头画面宽阔、完整,可以让观众看到景象的全貌,对人物活动的空间有极深刻的整体印象。影片中全景式镜头不多,但有一段剧情使用的是全景式镜头描写。全景式镜头下,克里斯汀与闺蜜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片社区,这片社区中的一栋房子在全景式镜头的描写下,蓝色的墙体,白色的门与窗子,米灰色的瓦片显得清新、优雅而静谧。这一全景式镜头描写下,克里斯汀与闺蜜显得稚嫩而渺小,同时凸显出了青春时期的向往与憧憬,并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剧情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克里斯汀与丹尼交往后发现梦幻庄园是丹尼祖母的房子,克里斯汀还被邀请去那栋房子参加感恩节派对。在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珍娜交朋友时,出于虚荣心,克里斯汀撒谎说丹尼祖母的房子是自己的房子,后来纸包不住火,一天下午珍娜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来到了“克里斯汀的家”门前,克里斯汀极力要求她离开,但最终未果,谎言被揭穿,珍娜无法原谅她的谎言,克里斯汀再次遭受挫折。全景式镜头下的梦幻庄园象征着青春时期每个人都存在的虚荣心,镜头的巧妙运用结合饱满的情节配置,为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片结尾与青春之“虚荣心”对应的是克里斯汀去纽约后第一次与人交流的近距离镜头描写——当别人问起克里斯汀的名字时,她很自然地说出了父母为她取的名字“克里斯汀”,而不是像在高中时那样向所有人强调她是“伯德小姐”。当别人问起她从哪来时,她也坦然地说出来自一个偏僻的地方,叫“萨克拉门托”。影片将一个人的青春蜕变隐藏在主人公的言语表达和下意识的肢体动作当中,谱写出了“青春”主题的“成长”旋律。

影片主要通过近距离式镜头,穿插着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等,细腻地刻画了“伯德小姐”这个青春代表人物,让观众重新回味了自己的青春或给正在经历的或将要经历的青春期的观众带来参考。伯德小姐由叛逆走向成熟,两段懵懂的异性感情让克里斯汀的爱情观逐渐成熟,一段差点失去但最终又挽回的珍贵友谊让克里斯汀明白友情的真谛,母亲不善表达的情感和句句入心的书信,让克里斯汀真正理解了亲情和母爱,并重新审视自己,接受了“克里斯汀”这个父母给予的名字,抛却了曾经的虚荣心,改变了躁动叛逆的性格。影片最后,克里斯汀以全新的状态开始了纽约的求学生涯,而彼时克里斯汀已经完成了青春的蜕变。一部朴实、低成本的青春主题电影,在巧妙的镜头语言运用下,将青春的叛逆、自我、迷茫、虚荣、懵懂与渴望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使整部影片有血有肉,可谓是青春的启示录。

猜你喜欢

汀的伯德全景式
峨眉武术全景式教学模型及智能实施
难忘的八个字
十八世纪伊犁伯德尔格回众刍议
不得了的伯德
我的朋友伯德
他汀,获益远大于风险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Spectrum Teaching Method in Office Oral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PP 项目的“全景式”政府治理分析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前为其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
妊娠期他汀暴露或造成自发流产风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