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教学实践

2023-10-07□罗

艺术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想性雕塑装置

□罗 丹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塑造型是塑造作品的形体空间和体量关系。在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中,我们要将雕塑造型能力置于首位,将装置艺术的科技感、互动性、社会性、思想性、观念性、多元性等融入其中,创作出具有雕塑造型的装置艺术作品。教师在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艺术作品,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其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一、什么是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源于60 年代,也被称为“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可以更直接地将创作者的想法转化为艺术作品,其展览场地、展览手法、创作方式等不受限制,参与者的观展体验方式也不受限制。传统装置意义下最早的装置艺术作品是克莱因1958 年创作的《虚空》,白色的展厅空空荡荡,观众置身其中。装置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将电视、录像、投影等新兴科学技术相关联,其次采用实物表现抽象思维并将创作重点转向社会、政治、女权、环境保护等方面,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和录像被广泛使用,作品题材涉及环保、和平等。装置艺术是创作者结合自身思想、思考方式的艺术性展示方式,将社会话题、新科技、多媒介结合应用,进行艺术呈现。

展览场地上摆放的任何一件物品都具有其意义,是整组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更多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观念性,以及作品的设计思考来源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语境、时空,需要通过哪些制作,将思想、观点、观念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装置艺术注重作品参与感的设计,将互动感、视觉感、触摸感作为作品表现的一部分。

作品创作需要相关材料、媒介,任何材料、任何媒介、任何形式都可以作为创作“材料”进行应用。同时,所选择的材料、媒介应是无可取代的,具有唯一性、指示性。装置艺术是更加多元性的艺术呈现方式,其将声能、光能、动能、触感、嗅觉、表演性、参与感、新科技、新媒介等多元内容融合进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思想性、社会性、参与互动性。

二、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艺术,是量感的艺术,即雕塑家根据创意构思、想要表现的主题,选择相对应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法或减法的形体塑造,呈现出体量感、艺术性的立体空间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结合自身的情感、修养、学识用个性化艺术性创作手法对作品进行塑造。塑造主题以反映历史、社会生活、内心情感等为主,是着重塑造表现对象形体的空间艺术。

雕塑是造型艺术,需要对原有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雕塑作品使用的材料以石头、木、金属、陶、泥、石膏、玻璃等为主,它们都是可视化、可触化、可塑化的,有着不同肌理、色泽、质感的材料。

雕塑在表现手法上分为圆雕和浮雕。圆雕作品是未经过压缩处理,对物象进行刻画塑造,可进行360 度全方位观看的雕塑作品。浮雕作品进行了压缩处理,适合正面观赏,它的轮廓线近似绘画,作品多以场景性的刻画塑造为主。雕塑创作表现对象多以人物、动物、想象生物、抽象形体等为主,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呈现方式,具有形体空间变化的造型艺术。其制作步骤大致分为,首先确定表现的主题(主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确定作品构图(这个阶段不是一簇而就的,是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之后进入雕塑语言艺术塑造阶段(这个阶段是最漫长的,需要不断推敲,呈现出自己最满意的雕塑作品),随后是材质转换、翻置、上色,最后是安装,拍照。

雕塑创作中使用的工具有雕塑刀、木棒、榔头、电链锯、角磨机、电焊机等,因为制作加工的材料不同,塑造对象的形体不同,所以要使用与之对应的加工工具,并且要做到用对工具,巧用工具,活用工具。工具的使用推动了作品制作的进度,工具的加工制作痕迹保留在作品上,也是雕塑表现手法的一种方式。有了工具的加入,雕塑作品会更加精美完整。

三、装置艺术和雕塑的区别

雕塑的想法构思以直接呈现的具象、写意、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装置艺术的想法构思以社会事件、个人思想观念、现成品的应用、科技技术、新媒介等融合介入方式为主要表现形式。从想法构思开始,创作者就要打破彼此之间固守的刻板印象,在雕塑造型的设计构思基础上,加入装置艺术表现形式特点,将想法进行扩充、深化,增加原有的以造型为主要想法的材质感、互动性、思想性、科技感和视觉感。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其作品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材料,而在材料的选择应用上,创作者可以选择以塑造出形体的材料为主。手工制作的加入能凸显出作者的造型能力,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加作品的可读性。装置艺术大多用现成品作为主要材料进行艺术创作,通过作品来表述、传递艺术家个人情感,以及观念上的思想性。装置艺术中现成品的应用是非常多的,但是我们在选择现成品时,如果将其作为主要表现对象,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分解、拆分、组合、改造、重建、重构,进行再加工创作,消解其原本意义,赋予其更多的思想性。这样作品在原有造型上就有着多样性的艺术呈现,作品中现成品与新材料的结合能使创作者在思想碰撞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思考。

雕塑在呈现方式上,是以单体(一件,一组,或多组)的空间艺术呈现方式,以塑造表现物体形象为主。雕塑是可以360 度全方位观看的立体性的造型艺术,需要用工具对材料进行塑造,使其成为形体空间艺术。其在呈现方式上没有装置艺术那么多元,可以直接看出想要表现的内容及思想,有着自身独特的造型艺术魅力。装置艺术不受材料、场地、环境、表现形式的限制,常通过各种形式、样式、新媒体呈现出来。

四、装置艺术与雕塑教学实践探索

装置艺术与雕塑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创作出具有雕塑造型能力的装置艺术作品,应用装置艺术的表现语言,凸显雕塑专业造型能力,进而突出雕塑造型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教师需要结合以造型创作为主的艺术呈现方式,使学生在理解装置艺术创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雕塑艺术创作。

在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雕塑造型出发,融合动能、光能、科技感、互动性等内容。加入的内容要符合作品的主题表现,不能强行加入。加入的动能、声能、新媒介的内容,有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的学习掌握的,有的是需要寻找专业的科技团队、加工制作团队配合完成,目的是更好、更完整地呈现出作品。在作品呈现方式上具有创意性造型、科技感结合的作品。

在装置艺术与雕塑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想创作出具有装置意义下体现雕塑造型能力的艺术作品,就要在想法构思上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在作品呈现方式上设计出与作品相吻合的,具有互动性、科技感、跨界感的想法。创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在原有作品造型表面上进行匹配材料的融合呈现;(2)用材料直接做造型,再加入具有科技感、互动性的内容;(3)用材料直接塑造作品,在整组作品呈现构思上进行新材料、新形式的融合。学生要明白作品中材料性能的改变、功能的改变,能在原物之上创作出、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思想性、视觉性的新作品。在新型材料的选择应用上,一定要先了解它的可塑性是什么,如何根据材料进行造型塑造,如何应用材料将我们的想法制作成立体的艺术作品,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要做到材料与作品的造型、思想相结合。

在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创作的雕塑作品的尺寸需要大一些,因为装置艺术作品的尺寸都是很庞大的。作品尺寸的增加,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从开始构思就对作品尺寸进行思考:我要如何构思创作出一件大尺寸的作品,根据作品的尺寸及整体构思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场地进行展示。对于创作草图的绘制可以从装置的三要素——场地、情感、材料着手,根据场地来确定草稿和材料;也可以从自身的情感喜好入手,找到想要表现的方向,进行画稿创作,要敢想、敢画;还可以从喜欢的材料入手,根据材料的物理属性、情感属性着手进行画稿创作,敢于发现尝试新材料。

教师在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先绘制出体现自身雕塑造型能力并且结合装置表现方式的创作草图。在创作草图绘制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信任性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引发学生作品创作的更多延展性,不断完善学生的想法构思。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人格、性格和思维方式。他们的生命体验各不相同,所关注的社会、自身点不同,想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教师要静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其放下戒备,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想法。师生的互相信任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能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加具有思想性、创意性、新颖性、完整性的作品。

创作草图确定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开始正式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远处观望,发现学生有问题时及时上前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创作步骤的下一个环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因作品制作中的某个环节没有制作到位或想不出解决的方法,没有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而失去创作信心,增加创作压力。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关指导,使其解决制作问题,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作为创作者的学生,或许预计不到自己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控制学生作品中的不符合变量,以及在作品创作中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创作信心受到打击。来自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使学生增强创作信心,减轻创作压力,从而高质量、高品质地完成作品创作。

有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考虑到布展,边创作边布置,同时考虑到作品与参观者的互动性,以及作品的最佳摆放位置。有的学生则是在作品单体制作完进行组装之后开始布展。作品的布展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往往认为一件作品从开始动手制作到完成,这件作品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作品的单体完成并非真正的完成。作品在做完之后,需要进行精心布置,而精心布置的作品能散发出更强大的能量,营造出表现作品的意境氛围,更加凸显作品的可视性、思想性。在布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精心设计,营造出作品的氛围、气场、场域,突出作品的展示效果,以及作品的思想性、创新性、艺术性。展览布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环节都是需要经过周密、精心设计策划的,在作品展示上要有更具新颖性、互动性、视觉性的呈现方式。

总之,装置艺术与雕塑课程的重点在于充分体现作品中的雕塑造型表现力,以雕塑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融合装置艺术的表现特点。学生可应用已经学会掌握的雕塑造型方法,进行形体空间塑造表现,结合装置艺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属性,应用新颖化材料,加入新媒介,进而扩充雕塑的边界,在作品具有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互动感、思想性、科技感,打破原有的雕塑边界,创作出多元性和具有雕塑造型感的装置艺术作品,认识、了解到装置艺术创作样式是更加多样性、多元化、跨界性的综合性艺术呈现。

猜你喜欢

思想性雕塑装置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起承转合+思想性
融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为一体 “文编”+“美编”思维碰撞创出优秀漫画作品
轰趴装置指南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