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关联

2023-10-07姬明宇

艺术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假定性表演艺术真实性

□姬明宇

正确处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对演员的表演来说非常重要。本文讨论了表演艺术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的区别及关系,解释了正确理解表演艺术真实性及生活真实性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演员如何塑造角色,希望能够对我国演员表演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表演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艺术将艺术家和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既可以逼真地展现生活,又可以突破现实的假象,通过各种写意的表演方式对生活进行诠释。但无论表现形式和表演体裁如何,它们都诠释了“真实与非真实”的主题。表演艺术的基本创作前提是“虚构”,但其主题和信息却坚持真实。行为艺术的呈现总是美轮美奂,因为它在无形中联结了生活和自然的许多部分,在虚构的故事中迸发出真实的火花。面对虚构世界中的真实联系以及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即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之间的关系。

一、界定表演艺术真实性和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内涵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

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包括几个层面:自然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性、人的真实性、人格的真实性、个性的真实性、情感的真实性、逻辑的真实性、时间的真实性、风格的真实性、时间和空间的真实性、技术的真实性。正是由于这种丰富的构成层次,表演艺术在表现风格和表演方法上才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生活自然真实性

为了界定自然生活的真实性,我们可以参考文学理论的概念。在文学作品中,“严格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出现的人与事。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加工和净化的生活,没有经过人脑主体意识的筛选。它是天生的、原生的、粗糙的和真实的,从广义上讲,“人生的真相”包括人生的真相、社会文化的真相和狭义的科学技术的真相。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的创作前提与要求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假定性和真实性属于艺术作品的特点,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却是依附在假定性当中的,假定性及真实性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违背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首先,假定性是进行表演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具体可以表现在表演体系规定情境的设置上。规定情境的存在给导演和演员等多个创作单位界定了一个相对较清晰的创作空间,不仅在时空环境等外部规定情境上有所要求,还在角色的性格及个性上有所设定。因此,只要是表演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真实发生的,只要它发生了,就是假定的。

其次,该假想性的存在能最好地保证演出艺术的真实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在他的剧作中指出,编导应通过“假设场景中的热情和情感的真实”获得剧作的真实性。他的演艺生涯一直都在强调演员在特殊情景下表达出角色实在、真切的人格情感和精神思想的能力。一方面,他强调假定性在舞台美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也指出,真诚是艺人在艺术团中工作的重要基础。

不同的表演作品使用不同的创作技巧及表达方式,因此,假定性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例如,中国戏曲是假定性极高的,因为它使用的是松散的表演方式,没有实物。然而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歌剧才能更好地展现角色之间的真实情感交融,从而更好地表现表演艺术的真实性。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的创作条件

演员作为美术的直接缔造者,要想达到作品表现的真切性,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第一,从自己做起,提取自己的独特经验,创造出人物个性的独特表达。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演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自己和角色之间找到共同语言,而找到共同语言的前提是要清楚、完整地理解这个角色。这与行为人对特定情况的分析和理解是密不可分的。演员不仅要进一步探索角色本身的个性及个人素质,还要找到自己塑造和表达角色的独特方式。演员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即使自身个性特征与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也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表演效果。

第二,同时掌握共性和个性的真理。演员要实现个性的真实就必须强调自我艺术感觉的真实和准确,更完整地进行人物塑造。换句话说,在感知特定情境的前提下,演员必须回顾和整理自身的生活经验。

一方面,演员必须对现实生活有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理解,并对剧本中呈现的人物元素进行分解。面对创作素材匮乏的情况,演员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填补自己的经验空白。为了在舞台上营造角色的生活和环境氛围,中国著名导演焦菊隐在排练经典剧目《龙须沟》时,要求演员加入代表该地区的小贩的叫卖声。为了让舞台效果能最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寻找真正的小贩,模仿他们的叫卖声。不仅如此,焦菊隐还提出,对喊话的模仿不应局限于技术上的相似,还应该通过深入挖掘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情感来进行交流,以实现对开和衬托的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动。

另一方面,演员必须集中自己的情感,找到合适的材料来推动自身表演细腻化。源自斯坦尼表演系统的“美国方法派”,有效地教授了虚拟情况下的真实表现。方法论者注重“情绪记忆”和“即兴表演”这两个要素,帮助演员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不同的表演可能性,使演员在具体的表演情境中,有机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并加以投射,从而找到合适而准确的创作方式。例如,当一个演员需要对剧中的某种情况做出身体反应时,他必须回溯前世的类似经历,找到那一刻身体的感觉,甚至是简单的肌肉跳动。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演出人员可以多次改进,并在演出流程中有效应用,从而达到丰富写作素材,增强表达创意力量的目的。

三、表演艺术真实性和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区别与关系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作品与自然界日常互动期间的联系:艺术作品离不开确定性,所以艺术作品的真切性不能等价于自然界日常的真切性。它们彼此间有差异性,又有必然的联系。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之间的差异性区别

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是全息的真实性,而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是局部的和有选择性的。这意味着,表演艺术不是直接模拟日常,而是展现日常。表演艺术不是为了建立存在的假象,而是通过假设建立一个崇尚真正作品的社会生活世界。

2018 年的两部热播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描写的是乾隆年代的后宫故事,在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基本背景、重要角色设置、重点事情等方面有重合之处,但最终表现和剧情趋向却大相径庭。但正是因为两部剧的相似,才引起了广大观众如此持续性的讨论。对比两部电视剧,“生命的真实性”重点表现在两部小说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重要人物形象和大事上:时间是乾隆年间;部分重要角色是乾隆、富察皇后、令妃、继后;重大事情是富察丧子,继后削发等,这些都是“生命的真实性”,即有史学记录又有实际留存。两部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位乾隆角色的不同性情和两位“令妃”的不同性情上。《延禧攻略》中的令妃是睿智、善良、公正的,而《如懿传》中的令妃则变得邪恶、恶毒、狡猾。人物的个性和性格无法在历史上得到验证,但这也给了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让演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创作戏剧,重点是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在表演艺术中争取做到真实。又如,早期非常走红的《心术》《蜗居》甚至《乡村爱情》都是取材于日常中实际会遇到的社区问题、存在的社会问题、家人生活问题。然而,这并不是完全复制人生的鸡毛,而是对存在事实的美学加工。根据艺术的需要对表演艺术作品进行戏剧化的安排,能使每个观众从这个行为艺术作品中发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影子。因此,对观众来说,艺术作品更贴近生活。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真情不等同于日常生活的真情,但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界生命的净化和艺术升华,能够带领人们继续探寻和享受生命。戏台上及电影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古典人物形象,一些演员的超越真实演技都能够吸引观众。

对公域真实性的认知是表演艺术真实性的一个创造性前提。所谓的共性的真实是现实生活的基础和标准。换句话说,自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照亮了艺术作品,是艺术作品的创新蓝图。近年来,许多美术文学都是通过改写现实主义而产生的,在写作中凸出了形象的特点,着重体现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由真人真事改写的《滚蛋吧,肿瘤君》以动漫、影视和话剧三重形态展现给公众,很多事物都是经过润色的,并不是全部照搬主人公的真实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正能量和积极的生活信息。

日常生活本身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是多方位的、多样化的,它可使行为艺术呈现出更实际的形象。例如,《唐山大地震》和《海啸奇观》这两部大灾片是根据真正的天然灾情——1976 年唐山大地震和2004 年印度洋海啸摄制的。极为现实的故事背景不仅给观众们带来现实的代入感,也为导演提出了在剧作发展阶段所表明的最极端的规定情境,鼓励演员用逼真的表演向观众展示危机状况和人们在极端灾难中的生存选择。这种极端残酷的选择,不仅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也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挣扎、脆弱和坚韧,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还有一些其他艺术作品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而进行创作的,如著名的美剧《摩登爱情》。该剧是根据《纽约时报》上的一个同名周刊专栏改编的。自2019 年首次亮相以来,它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在2021 年续订了第二季。该剧获得如此多的赞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例,剧中讨论的关系和矛盾也与当前生活密切相关。这一季由女演员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主演,讲述了一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所经历的生活变化。这期节目播出后,“心理疾病”的议题被热烈探讨,揭露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中,对隐性精神病症的漠视和不了解。与此同时,该剧敦促社会不仅要意识到这种疾病,还要给予周围的病人更多宽容和耐心。它引导人们珍爱周围的人与事,分享日常生活中看似单纯却需要珍贵的爱和温馨。在这部美剧中,现代人的爱情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得到了展现,既体现在情节的背景上,也体现在人物的态度上。演员们温暖的演技和诠释让观众对该系列剧中讲述的故事感到由衷的认同。

艺术的创造离不开大自然生命的启迪。即使网络小说不是改写自真人,演员在表达和编写时也要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融于人物,将自己的看法展现给广大观众,让广大观众真正相信自己眼前感觉到的艺术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作品的真实是自然生存前提条件下的浓缩和上升的真实,这种真实在欣赏家的心灵审美情感中得到肯定,通过各种表达方式体现出来。因此,与大自然界生存的真情比较,艺术作品的真情往往更明显、更强烈、更集中、更感人。

表演艺术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是密不可分的。表演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遵循人生的基础法则,但并不完全是复制和模仿。演员的真实性的创造也是由艺术的现实创造的。我们只有辩证地、全面地了解二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才能发展艺术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假定性表演艺术真实性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浅论戏剧艺术的假定性特征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广告的真实性
从话剧《伏生》中解读王晓鹰导演的话剧创作理念与特色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谈戏曲艺术的假定性手段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