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推动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融合

2023-10-07□宋

艺术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舞台创作

□宋 敏

文章立足于对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二者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从四个层面深入探索,尝试将导演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提供可行性策略并尝试为整体的艺术创作工作提供借鉴。

从一般情况来看,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范围十分广泛,并不拘泥在某一种固定模式之中,除了传统的戏曲舞蹈等,戏剧等表演模式也应该被囊括在内。精彩的舞台艺术呈现,离不开导演的策划编排,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同时也离不开舞台的美术精心设计等多方面因素,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为观众展示舞台表演作品,增强观众对舞台艺术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导演将发挥整合多种艺术形式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作用向观众进行呈现,将自身对文本与剧本的深刻理解展现出来,结合舞台艺术的良好配合向观众展现一个美轮美奂的相对真实的舞台世界,使观众沉浸在一种充满现实意味的氛围中。

一、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内涵解构

(一)导演艺术

这种艺术从本质上看是将导演自身所产生的思考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之后,辅以多种表现形式,借助灵活的艺术手段,实现艺术作品从二维到三维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转变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具体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导演不仅要组织各部门将自身对文本或剧本的思考进行合理呈现,同时也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现场呈现出来的多种艺术构成要素进行符合舞台艺术需要的有机统一,立足于一种美的特质,将作品题材与艺术风格通过精美的加工呈现出来,使观众深刻感悟到艺术作品中透射出来的生命力及深层的内涵意义。

(二)舞台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是将不同艺术门类以合理的方式统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视听技术的利用,以现场的舞台空间造型等手段为依托,将所表演的作品完美呈现,深刻地向观众揭示作品中人物以及故事所依靠的背景以及深层的意义,将艺术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技艺而能够呈现出来的感染力与风格展现出来,让观众获得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推动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增强导演艺术编排能力,优化艺术呈现效果

舞台艺术表演受到时空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空间维度打破舞台场地空间的固定性。从时间维度来看,舞台体术的现场表演受到时间的约束。在舞台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导演的策划、调度、编排与指挥人员始终贯穿其中,需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完成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整合,舞台艺术需要将具有视觉震撼效果与沉浸式感官体验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彰显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导演就需要有足够高的个人能力。举例来说,赖声川在指导话剧《暗恋桃花源》时并没有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传统的舞台剧表演形式上,而是打破常规,通过将话剧与戏曲等元素加以有机融合,在整个舞台中营造出一种古与今的对立,通过这种冲突感向观众展现艺术的魅力。这其中体现的不仅是演员与舞台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更主要的是导演在其中发挥的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两个层面的思考来探讨如何强化导演的艺术发挥。

从一方面来看,导演有必要准确掌控舞台艺术的视听要素,立足于现场观众的角度进行视觉、听觉范围的界定,通过对有限时空的合理利用,在最大限度内将舞台的视听效果向观众呈现,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发挥舞台整体的统筹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导演自身的艺术编排能力还有必要持续强化。舞台表演是一种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的艺术,涉及舞蹈、戏剧等多样化艺术形式,致力于激活观众的想象力,激发观众的探究欲望,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增强观众的艺术欣赏体验。为达到这一目的,导演就必须具备较之以往更强的艺术编排能力,将本身具备的丰富经验与审美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妙用,达到一种整体协调,部分冲突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多元艺术表现方法,塑造艺术创新格局

目前,我国的舞台艺术正在逐渐由复苏走向繁荣,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已经诞生了一系列具有多元特性、同时兼具多种价值的作品。举例来说,2011 年演出的《临池舞墨》以及2013 年首演的大型儿童音乐剧《洛克王国大冒险》就是其中的典范。同时,这两部作品本身也是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有机结合的产物,在成为广大导演学习的范例的同时也为他们树立标准,向导演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水准的艺术要求。

从一方面来看,导演在进行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时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创作是以作家的一度创作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必须以一度创作的成果为依托,不能脱离主线,但这并不是说,导演就只能将一度创作的成果进行机械化呈现。导演为了满足观众对舞台视听刺激的需要,有必要结合多种艺术技巧与手法,立足更专业的艺术手段与方法,将原本的一度创作成果转变为可为观众所理解的艺术行为与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这些内容完美呈现,为观众营造一个美轮美奂的舞台世界,为观众带来审美的体验。这样就能实现舞台艺术与导演艺术的有机结合,为我国舞台艺术的繁荣提供不竭动力。

从另一方面来看,导演要想实现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是要能够明确地洞悉作品所应当向外辐射而出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同时,导演还需要立足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前为作品预设好各部分的内容、风格与效果;其次是需要依托预设好的内容对具体的舞台呈现进行构思与设计,同时为作品打上自己风格的烙印。

(三)兼顾演员观众情绪表达,发挥教化娱乐功能

作为身居舞台背后的创作者,导演自身所具备的艺术运用水平对舞台的呈现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就是导演头脑中形象的外显。例如,20 世纪中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曾在不少话剧作品中为观众塑造了经典形象,但他的艺术成就也难以离开导演的指导。导演与演员就像一对互相接送梯子的合作伙伴,二者在互助中才能最终将舞台效果呈现到极致。同时,导演的艺术水平也需要在观演的不断磨合中进步,前者强调的是舞台效果的呈现需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前提,其根本在于观众的良好观感,后者则着眼于舞台工作人员对作品的深层加工。尽管导演所指导的舞台作品不需要像电视作品一样设计运镜与镜头等,但也正因为其带有实时表演的特性,对导演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基于此,导演需要能够从作品的全局效果出发,洞悉并处理好每一个作品中的细节,在与演员的良好沟通中深层次地剖析作品的内涵,通过良好的作品呈现将全场拉入同一个心理场域中,为观众营造更具感染力的氛围,最大程度提升舞台的艺术性。

(四)灵活运用舞台叙事手段,突出艺术言语个性

舞台艺术具体表演形式本身就带有综合性与时代性的特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舞台艺术所讲究的是在于对艺术规律的绝对尊重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完美呈现,从而在观众的精神世界发挥净化与提升的作用。因此,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有机融合必须依托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从作品内蕴的深刻意义出发,立足导演的专业素养,开拓的视野以及较高的精神境界,使思维模式走向纵深,并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实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提升。一幕优秀的舞台艺术表演作品,能够在向观众散发辐射、提高观众审美境界的同时,对导演自身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加以强化。

首先,可采用立意外化的表现样式。例如,张曼君就是一位将简约质朴但却又充满热烈真挚情绪的作品呈现出来,为舞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的现代戏导演。张曼君导演在多年的导演生涯中已经将“立意外化”的创作特色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创作,她对于剧本的解读以及意境的构想、对于戏曲的掌握以及舞台的呈现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她的创作风格就在于不断地创新,以一种超脱世俗潮流的方式为作品赋予更强的感染力,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学及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艺术手段的有机运用,将一系列有丰富内涵及艺术美感的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将有浓郁风土人情色彩的人物特点的形象的舞台作品呈现给观众。在对演员角色进行塑造方面,她反对墨守成规,既不主张模仿他人,同时也不断寻求超越自己,摒弃自己曾经创作过的人物形象,尽最大努力向观众呈现与之前不同的创作风格,为自己的舞台表演赋予新意。举例来说,她在改编现代戏《狗儿爷涅槃》的过程中,曾通过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为惊艳的“吼秦腔”开场完成铺垫,使用人物群像剪影的形式,一亮相便将狗儿爷自身年迈体衰、老态龙钟的形象呈现给观众。而在演出的样式方面,她也始终主张高水准的追求,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内心震动与长久的深思。

其次,应灵活运用舞台叙事手段。例如,话剧导演林兆华便是其中的高手,他的导演风格以“题材五花八门,艺术形式变幻莫测”著称,他对于自己所创造的舞台更追求一种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最终向观众呈现出独属于他的效果。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必须要以创作思维为依托,通过对舞台叙事的合理操控,打破旧有的艺术常规,通过种种反转展现出一种张扬的艺术个性。

最后,应加强对艺术言语的灵活运用。黑格尔曾言:“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导演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以作者一度创作为基础,立足艺术需要而进行的二度创作,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对作家在一度创作时所使用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情境进行规律性的深入研究,来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当然,这也对导演本身提出了要求。举例来说,导演可以通过对演员言语行动进行依托剧本内容的深入结合与合理指导,在将演员人物的客观行动表现出来的同时,令演员深入体会人物的背景与心路历程,通过外在客观的表演将人物所具有的内隐的主观性格因素加以呈现。除此之外,导演还应该配合演员的言语,结合已有的多种舞台设施将人物复杂、深刻的多面形象加以呈现。同时,导演还应始终保持自身所具有的敏锐嗅觉,积极探索探索人物形象背后所隐含的要素,通过深入剖析,为演员设计合理的行动,与演员的台词相辅相成,将作者在一度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及时填补,尽最大努力将舞台艺术的张力拉到最高,向观众展现一个完整且美妙的舞台世界。

在当下这个缤纷复杂、相互连接的世界中,没有哪门艺术能够撇开其他而单独存在。本文所呈现的将导演艺术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对于进一步增强艺术学效果,增强其感染力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两种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找寻其共性的特点,结合多元化的策略与手段,立足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技艺,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表演效果走向新的高峰,更能使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深刻的共情,从而感悟到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并积极探寻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舞台创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一墙之隔》创作谈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