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共生”理念介入室内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023-10-07韦卓秀
□韦卓秀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城镇化发展在2020 年脱贫攻坚后取得了质的提速,不少曾经建设在乡村或郊区的建筑群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转瞬成了城市中心带的标志性参照物。这些旧建筑群虽然有部分因承重结构损坏而呈现出危房的趋势,但是大多数旧建筑在结构上依然保持完整,不但具备原本的使用功能,还承载了城乡变革历程中的旧有记忆。大面积的拆除旧建筑,不仅对社会的基础设置及配套资源造成浪费,而且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旧建筑群是当下乡村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通过适当的改造处理好“新”“旧”关系,使旧建筑群在新的公共空间中获得新生,科学维系好新旧空间的历史文化的有机传承,一直都是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新旧共生理念介入室内设计为研究方向,探讨当下现有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在理论上给室内空间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补充,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好城市原有的空间格局矛盾。
一、“新旧共生”理念介入室内设计的研究近况
(一)“新旧共生”理念概述
“旧”在建筑空间中可以从多角度来解释。传统建筑经历了时间和岁月的洗礼,从物质角度而言,它是建筑保存下来的旧有事物和建筑元素;从人文角度而言是指建筑本身所积累的漫长而强烈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氛围。时过境迁,旧建筑空间的功能不能满足时代的功能需求,因此,需要通过设计来顺应经济需求。
“新”表示初始状态,是指在传统的空间再生设计中对旧建筑的不适当功能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调整,使其满足当今日常生活的新需求。设计改造完成后,相对于旧空间而言,它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和新的美学定义。
“共生”一词源于希腊语。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它首先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解释:两种不同的生物或其中一种不能单独生存,因此它们需要彼此相爱,彼此受益,并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一旦两者分离,任何一方都无法生存。20世纪70 年代,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就城市活力的问题编撰了《美国大城市的生死》一书。该著作是学术上首次针对城市建筑空间改造,以及纽约的旧厂房更新等系列“新旧共生”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天人合一”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观念,也具有“共生”角度的理论。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新旧共生”理念提出了各自的理解以及认知。而吉林建筑大学针对城市的适应性以及重复利用问题,提出“新旧共生”理念,它指的是在旧建筑上注入新的元素,使建筑成为一体,在感官上不仅不会觉得突兀,反而在视觉效果上还会感受到一定的趣味,在“旧”的质感上,产生“新”的创意,在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中,提升大众审美。
(二)“新旧共生”理念介入研究近况
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而旧建筑则是城市历史文化最好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关于旧建筑的介入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2021 年11 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的数据可知,目前全球人口已达72 亿,随着人口激增,大众的生活空间也必然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更紧密的关联与冲突,国内外政府及相关学者也开始关注“新旧共生”的社会问题:如英国建筑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在1902 年提出的田园城市发展;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在1932 年提出的广亩城市发展;美籍芬兰裔建筑师埃罗·沙里宁在1942 年提出的“有机疏散”等理论,都为城市更新及“新旧共生”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1990 年最早提出了有机发展的概念,以这种概念为基础,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他提出保护和开发并重才能避免历史文化街区消失,更新城市历史环境及物质环境。而吴晨博士提出的“城市复兴”理念,是在城市的空间组织结构规划层面进行的城市规划。
(三)“新旧共生”理念介入室内设计的研究
1.“新旧”空间的共生
从室内空间改造来看,“新”空间的存在形态与“旧”空间形态是相辅相成的,旧化形态对新化形态的塑造会产生制约和阻碍,而新化形态在室内空间中会对旧化形态起到即时传递的作用。“旧物”向“新物”转化的过程从某一方面来讲是“新”对“旧”转化,是一个积极吸收的过程,新物应尊重和保护旧物,旧物的转化也应适应新物的需求。
2.“新旧”文化的共生
目前不少设计工作者认为,在历史沉淀和时间演变过程中,不少旧建筑已然逐渐形成了具备地域室内空间传统的建筑样式,并给室内空间风格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旧”文化的共生与室内设计的融合可以使室内设计传统性与现代性得到发展。优秀的地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就像传统的室内空间一样,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地域文化形式。地域文化的现代性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创新上,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传统室内空间文化与现代美学相结合,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室内设计风格。
3.“新旧”理念的共生
传统建筑作为民族情感和记忆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但只是一味地拆除重建,会导致历史文化断层和情感消失。面对可再利用的传统建筑,它保护的关键是在设计理念和思想方面。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传统村落的建筑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通过公共空间的秩序恢复和历史肌理的延续,能够消除原场地改建后新与旧的隔阂,重塑乡土文化记忆。
二、“新旧共生”理念介入室内设计的方法及应用
(一)“新旧共生”的室内设计表达
1.空间表达
室内空间的地域性指的是该建筑所处的地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形态等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居住风格和形式特征,也是居住功能和精神意义的集合。要利用具有地方形态特征的实用性要素,结合“物—场—人”系统的共生理念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
建筑外观部分要本着不破坏地方传统建筑原有风格的原则,对建筑外观进行保存。该室内空间就是通过对墙壁的选材肌理以及灯光色彩的渲染,对内部空间进行整合和划分,在把控好尺度与比例的大基调下,通过新旧结合,为大众创造出一个“新”的空间。这种新旧空间切换,不仅能增加游客们的互动,还可以让游客与当地的居民互动,让游客真切体会到当地的人文情怀及文化魅力。
2.空间语言表达
室内空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的体验,无论用于住宿的酒店,还是进行游览的博物馆,其在室内设计的立意上都是力求该空间内的游客可以参与并体验其中。
对一些旧建筑的历史片段进行保留,可以最直接地保留其历史记忆,让旧建筑有价值的部分得以延续,哪怕是一砖一瓦或一个装饰图案。因此,在这种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基于“新旧共生”理念,将乡村情境通过新的设计形式表达出来,融入室内空间装置装饰、建筑表皮、家具造型等,将旧建筑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运用于再生设计,为游客创造出一种遁世的体验,在缓解城市居民旅途疲劳的同时,将乡村情境运用在室内语言的功能中,最终通过装饰材料与色彩、装置、室内灯光等细节语言进行装饰表达。
3.设计模式表达
现代建筑在设计形式上以极简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为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功能与设计形式的统一。目前我国的室内设计风格以现代简约及轻奢风格为主,在不同模式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也可以借助“新旧共生”理念,从传统建筑文化入手,将旧建筑中的固有元素进行提取应用,既保证实用性,同时注重美观性。
室内风格在整体上维系了应有的控制性原则,确保建筑位置、体量、形态没有过多变化,尊重场地、村落肌理、村落整体和区域风貌的乡土特征。将乡土文化、儒家文化、传统社会秩序、古代风水理念等运用在对传统民居的修复和改造上,通过改造再次加重村民和室内空间住客对传统价值的认知。
(二)“新旧共生”室内设计的改造方法
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入手,将城镇化旧建筑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介入作为研究出发点,对当下一些旧建筑的室内设计提出改造设想。
1.历史人文和场所精神的保留更新
村民本身是室内空间文化灵魂的来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健康和发展的住宅设施应该加强“人民”和自然生态的联系,利用农村生活方式,给不同客户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对旧建筑进行室内改造设计时,要发掘该区域的独特之处,运用当地材料,展现独特的文化,避免民俗大众化。更重要的是要将特色产业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一个宜居、宜游且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室内空间。
2.平面空间重组和功能布置的改造
内部的空间要注重多样性,除了保证基本功能的完善,还可以增加空间多样性。如果是两层室内空间,可以在一层与二层的功能区域设置进行区分。首先在一层设置上,整体功能业态包括大厅、厨房、卫生间、长餐桌、休闲区以及酒吧客房等,一楼基本是娱乐区,空间环境较活跃,适合朋友聚会。二层相较于一层来说更安静,适合一些追求放松、思考的群体。空间内除了设置一些客房、卫生间等基础区域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室,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3.物品陈设和材料肌理
在室内庭院设计,或是旧建筑与新材料共生的设计中,设计工作者可以利用水、山石、植物等景观要素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组织和装饰阳台景观。例如,合理规划阳台的绿色植物,保留一定的场地,与外部自然环境协调,让游客在房间打开窗户,眼前有景,就如同身在其中一样享受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在室内改造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运用木材、瓦、石头、草席等当地原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二次利用,将废弃的木材运用到室内外,注重保留材料的原始形态,丰富室内的自然肌理。
4.光影刻画和多样色彩
在室内环境中,光影的融入非常重要,要注重引用自然光、打造人工光,照明能让整个空间的一切事物变得可视化,满足人们的阅读、交流。在自然光设计方面,通过开门窗口满足需求,这些门窗口分散在室内空间内,太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让人们身处任何角落都不会觉得过于阴暗。在人工光方面,设置照明灯,氛围吊灯及吊挂式筒灯、射灯等,不同的功能区域灯光是不同的,如在休闲区,灯光设置的较亮,能够满足人们社交;而在休息区域,灯光就相对较暗一些,能够创造休息氛围。考虑到空间的色彩,室内还要摆放多种绿植、花卉,在增添室内自然气息的同时,使室内焕发新生。
多年来,传统建筑经历了岁月蹉跎,承载着一系列历史记忆。它们在过去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们也逐渐淡出过去的辉煌,逐渐闲置甚至被遗弃。但建筑记忆应该受到尊重。近年来,全世界都意识到了传统建筑的价值并开始关注和保护它们。如何延续传统建筑的历史记忆和价值,避免推翻重建是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和研究的。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相关案例,根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以“新旧共生”理念为基础,通过对“新旧共生”理念内涵和渊源的解读,分析了传统建筑再生的必要性及其在再生过程中的表现,以期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