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3-10-06王云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云云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如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并借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成了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甚至关系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采用一定措施提升学生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则应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一、从有形到无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想

数学抽象思想一直存在于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抽象思想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的很多问题和难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主,先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再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三视图问题时,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手折叠能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很难理解空间概念,这时便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桌上放置一个粉笔盒,在黑板上绘制多个图形,让学生从中挑选出粉笔盒的三视图,再引导学生回归到实际之中,让学生站在粉笔盒的正面和侧面看粉笔盒,根据所看到的形状画出粉笔盒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并让学生俯视粉笔盒,画出粉笔盒的俯视图,最后让学生检测自己先前的答案与自己所绘制的图形是否一致.从无形的想象到有形的学习,由虚到实,再由实到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一大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尝试着从有形的物体中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学习.如,空间学习主要是关于一些简单的三视图的问题,涉及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等,而由这些事物提取出来的抽象概念就是“空间”.“什么是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它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思考这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相对而言都是比较抽象的.为此,在学生刚接触这类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些小方块,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让各小组成员利用这些小方块拼搭立体图形,再自己观察并画图,将无形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数学模型,先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物体概念,再让学生丢弃已有的实物,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数据化的数学知识点,从而形成关于“空间”的抽象概念.只有掌握了这样的抽象知识,学生才能在做题时更好地调动现实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在此过程中,为了预防学生过度依赖小方块工具,导致抽象思维的发展受到影响,教师要适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逐步培养学生的无实物想象能力,并以此推动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与抽象思维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抽象思维的运用会越来越常见,这与数学学习的难度是息息相关的,若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没能获得一定的培养,那么未来更深一层的数学教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这一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或缺.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让学生掌握数学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数学推理包含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两方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经验进行推理,进而得出答案.推理是通过事物的一方面联想该事物的其他方面,尽可能得到线索,再利用这些线索得到答案的过程.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特点,联想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共通之处,最后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以小学四年级常见的推理题目为例:1根火腿肠的重量等于2袋薯片的重量,4个鸡蛋的重量和2根火腿肠一样,求1袋薯片等于几个鸡蛋的重量.这类问题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在让学生着手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列出关系式“1根火腿肠的重量=2袋薯片的重量,4个鸡蛋的重量=2根火腿肠的重量”,再让学生根据这一线索推导得出“2袋薯片的重量=2个鸡蛋的重量”,进而求得“1袋薯片的重量=1个鸡蛋的重量”.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推断题目,以下列题目为例:小兔、小羊、小马、小猴、小牛参加八百米赛跑,比赛结束后,小猴说:“我比小羊跑得快.”小马说:“小牛冲在我前面过了终点线.”小兔说:“我跑得比小猴快,但没有小马跑得快.”请帮助动物们进行正确的名次排序.类似这样的题目有很多,在帮助学生应对这一类题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给出的线索,让学生根据每个动物说的话,对这些动物进行排序,如通过题目推断可以得出小猴在小羊的前面,小牛在小马的前面,而小兔跑得比小猴快,但比小马慢,最终的排序结果便是小牛、小马、小兔、小猴、小羊.这种问题比较常见,学生需要对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才能解答.在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完成相关的推理题,如对于这道通过推敲动物对话完成结论判断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单独根据每个动物的话提取相关信息,如根据小猴的话判断小猴的速度大于小羊的速度,根据小马的话判断出小牛的速度大于小马的速度,根据小兔的话判断小兔的速度大于小猴的速度且小于小马的速度,在提取各个动物的信息后,再让学生进行整合,让其先将小猴的信息和小兔的信息整合得出“小马速度>小兔速度>小猴速度>小羊速度”,再将小马的信息与这一信息进行整合,得出“小牛速度>小马速度>小兔速度>小猴速度>小羊速度”的结论.运用这一循序渐进的推理解题思路,学生便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使自身的数学判断能力逐渐提高.

推理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课堂和作业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应用,并利用更多的数学推理实例,让学生不断练习推理,使其更为深刻地理解题目,提高推理能力.

三、巧妙列方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除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外,模型思想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方程内容的学习便运用了模型思想,生活中常用建模思想解决一些常见的难题.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方程,使其学会使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方程,教师在选择题目时,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方程,也让他们逐步认识生活中能够运用方程的各种场景,逐渐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含义,加深其对方程的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在学生初步形成建模思想后,教师还应该通过不断的练习与讲解,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方程思想,加深学生的方程意识,让学生的建模思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完善.

例如,王老板买来36米布,正好做10件成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成人衣服需用2.4米布,求一件儿童衣服需要用多少米布.这道题目只涉及一个关系式,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程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使用方程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思想.为了解答这道题目,学生首先需要看清题目提供的线索,如制作10件成人衣服所需的布料米数加上8件儿童衣服所需的布料米数等于王老板拥有的布料米数———36米,以及制作一件成人衣服所需布料2.4米,通过这两大线索,假设每件儿童衣服需用布料x米,列出相对应的等式———“10×2.4+8x=36”,而后求出x的值为1.5,便成功解出这道题的答案.这类题目较为简单,没有掺杂过多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可以直接通过题目的信息列出方程解答,直观求出题目答案.由此可知,方程具有锻炼学生建模思维的能力,解答方程题目要求学生提炼清楚题目已知信息,并利用已知信息和生活经验,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求出答案,该类题目有利于学生建模思维的形成.又如以下题目:A,B两数之和为18,A的2倍与B的3倍之和为49,求A,B两数各为多少.这道题目有两个未知量,分别是A,B的具体数值,相对于上道题目难度有所提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建模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醒,引导学生利用多个方程式解答.在得到这一提示后,学生便能够根据“A,B两数之和为18”这一信息,建立方程模型,先设A为x,得出“x+B=18”,移项后得出结论“B=18-x”,继而根据“A的2倍与B的3倍之和为49”这一信息,列出方程“2x+3×(18-x)=49”,最后计算出A与B的具体数值.这类题目解答难度较高,学生需要先提取A与B数值的对等关系式,再利用另一对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将二者以方程等式的形式表达出来.

建模思想的培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建模对于当前的小学生而言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掌握了这一思想,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让学生多多操练与方程相关的题目,使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升建模思想,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四、设立联想游戏活动,培养数学联想能力

联想能力是数学培养方案中的重点,联想能帮助学生更为迅速地抓住解题核心,更准确地解答题目.在数学领域,联想能力意味着学生能够由一个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联想记忆与之有关联的其他知识点,实现高效记忆.拥有联想能力,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学习数学新知的适应能力,还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思维模式应对较为陌生的数学难题.鉴于联想能力的诸多可取之处,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联想能力,如设立与联想有关的游戏活动,在吸引学生参与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推动自身联想思维的形成.

比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导学生基础的运算定律知识后,开展“加法计算小能手”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如下:每一列为一个小组,教师即兴给出若干个可以使用运算律计算的计算题,学生需要举手抢答,并使用正确的运算定律解答问题,回答正确加2分,回答错误扣1分,率先获得20分的小组胜利.如对于教师给出的算式“15+33+35”,学生需要使用交换律,给出“15+35+33=83”的结论,才能得分.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奖励率先得到20分的那个小组,让其他学生产生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再开启第二轮游戏,罗列出若干个较不规则的算式,如“1+10+37+40”等.学生在计算时,容易联系加法交换律,将该算术转换成“1+10+37+40=1+(10+40)+37=1+50+37=88”.學生在发散联想能力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使自己的思维不局限于特定的条件中,从已定的条件中另辟蹊径,得出更简便的解答方式.

由此可见,联想能力的锻炼能够帮助学生看到题目解答的更多可能性,并在众多的可能性中找到最简单的一种,使其能够更加容易和简便地进行相关运算,以更快的速度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思维力.因此,教师务必要多多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联想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找出更多的思路,提升解题效率.

五、数学与符号结合,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中存在大量的符号,如表示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大于的“>”符号,表示圆周率的“π”符号等,这些符号是为了让数学的表示显得更加形象和简便,同时有利于学生记忆.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记忆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加流畅地回答数学问题.基于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平常运用数学知识时使用数学符号辅助解答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符号来辅助自己作答,进而使其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符号辅助学生理解,引入“α,β”等希腊字母符号,“+,-”等运算符号,“=,>”等关系符号,帮助学生厘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如在进行以下题目讲解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2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你能用式子表示行驶了一段路程后剩下的千米数吗?

已经行驶了50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280-50;

已经行驶了74.5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280-( );

已经行驶了b千米,剩下的千米数是( )-( ).

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符号,方便学生进行标注,如“总路程为280千米,走完的为b千米,答案便为280-b”.如此一来,学生在解答时便能够思路清晰,逐步突破.此时无论汽车走了多远,学生都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数学符号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形成解答数学问题的思路.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使用符号进行数学解答的便利之处.

一定的数学符号意识有利于辅助学生更便利和直观地解决数学问题.在运用数学符号或者自己规定的辅助符号时,学生既能够节约解答时间,又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思考数学问题.

总 结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此深入提升数学教学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投入力度,多角度、多层次地践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并利用多种途径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其今后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更高的数学素养,并在学习过程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松华.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质量———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8(7):47.

[2]李春梅.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2(4):73-74.

[3]季冬梅.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35):203-204.

[4]李红艳.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学周刊,2021(18):113-114.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