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挥中央资金牵引作用全力提升抗旱减灾能力
2023-10-06李浩
李 浩
(四川省水安全与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2022年,四川省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抗旱)项目共1 954个,其中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项目1 760 个,主要实施山坪塘、蓄水池、抗旱井新建及整治,引提水渠道及管网延伸工程;提运水工具及发电机等抗旱设备购置项目111个,主要实施提运水工具及发电机设备购置;抗旱用油用电补助项目82 个,主要用于抗旱机具用油用电补助;旱情测报项目1 个。全省抗旱项目建设总投入9.91 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救灾资金9.68亿元、地方投入0.23亿元。
因地制宜谋项目储备
针对2022年夏伏旱四川省暴露出的山区、丘陵区水源工程供水不足、农村地区供水管网覆盖率低、跨区域引调水能力薄弱等问题,四川省水利厅组织专业力量对各地致旱因素、抗旱短板进行科学评估,对抗旱工程的规划建设进行研究分析。2022 年8 月25 日,四川省水利厅联合财政厅向水利部、财政部报送了《关于申请2022 年中央水利救灾资金补助的请示》,全力争取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行动,开展旱情趋势及抗旱能力摸排调研,积极包装生产抗旱项目。如宜宾市针对汛情早、旱情重的实际和旱灾应对中的短板,编制《宜宾市“防大旱抗久旱”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分类、分型、分期”实施原则,迅速筛选确定抗旱实施项目。督促指导各县(市、区)针对项目提前做好项目施工用地、青苗补偿等协调工作,为项目实施打好“提前量”。
多措并举强资金管理
(1)迅速下达资金。2022年8月26日,财政部下达四川省水利救灾资金9.68 亿元,支持四川省抗旱救灾工作。为切实发挥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效益,四川省水利厅配合财政厅按照《四川省省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决策程序规定(试行)》有关要求,采用应急程序,在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分解下达至县级。
(2)优化资金分配。2022 年9 月,四川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联合印发《关于下达2022 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的通知》,综合考虑耕地缺熵、受旱面积、因旱影响正常供水人口和大牲畜、地方调水和其他抗旱投入情况对资金进行分配,各地因地制宜从项目建设导向、相对集中、成片发挥效益3方面制定了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方案。全省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抗旱)主要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投资额8.98 亿元,占总投资的92.8%,其中重点项目投资额4.94亿元,占总投资的51.0%。资金分配重点偏向盆地东部、北部及南部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网工程有待完善的南充、绵阳、达州、广元、乐山、宜宾6市,投资合计4.62亿元,占总投资的47.7%。
(3)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省、市、县水利部门加强与各级财政、农业部门的横向沟通联系,及时通过系统平台填报资金进度台账,共同推动抗旱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如宜宾市、乐山市建立了抗旱项目资金拨付周会商制度,市、县两级水利部门与财政部门落实专人对项目资金拨付资料进行全过程审核、监管、跟踪,严格核实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合规拨付、专款专用。
(4)严格督导问责。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央水利救灾资金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资金使用范围、拨付流程、绩效管理做出了明确要求,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对资金使用流程进行把关,对违规使用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如乐山市水务局将抗旱项目按类别交由各业务科室实施监督,将资金使用管理责任细化落实到科室和相关人员。南充市水利局召开了13次专题会议,对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并对8个抗旱项目涉及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中警示约谈。
千方百计促质量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考虑节假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明确各类抗旱项目完成时限,督促各地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省、市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抗旱项目推进情况与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考核、年度评优挂钩,倒逼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如南充市建立抗旱项目建设进度台账,落实专班对全市53个抗旱项目进行挂牌督办,采取“一天一进度”“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分析”的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简化建设程序。指导各地加强对项目建设程序和政策文件的学习和把控,科学合理选择项目建设程序,尽可能简化审批流程。如宜宾市高县以村为最小实施单元,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确定施工单位,不再进行财评及招投标;屏山县参照民办公助的相关要求,采取定额直补模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乐山市夹江县、犍为县将维修类项目下放至乡(镇)或村实施,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参照《乐山市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采取应急抢险、直接委托、政府采购、直接补助等措施,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
(3)做好过程管控。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期间的质量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如达州市渠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走建设程序。组织技术力量加强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管理,实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现场办公,对项目方案、造价等现场拍板,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变更,确保项目按时完工。
借势赋能提升资金效益
经初步测算,本批次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抗旱)可改善21.13万hm2农田旱期灌溉条件,保障113万人旱期用水需求。
(1)提高区域蓄水保水能力。四川省各地大力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新建扩建抽水泵站等,充分发挥其提水、连通功能,盘活了旱区工程水资源和河道水资源,区域蓄水保水能力显著提高。如乐山市夹江县通过实施56处蓄引调提工程,增加引提水能力5.6 万m3。达州万源市整治、新建76口蓄水池,添置49台抽水设备,开展2处渠道修复工程,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1万m3。
(2)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各地因地制宜新建扩建蓄水池,实施山坪塘及灌区渠系整治等项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大增加,为农村地区种养殖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如达州市大竹县开展山坪塘、蓄水池整治,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渠道修复等工作,预计可以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07万hm2,新增蓄引提水能力3.74万m3、粮食生产能力74万kg、经济作物产值约111万元。
(3)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抗旱工程以民生保障为主要目标,各地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管网延伸等工程,使得部分山丘区农村居民饮水水质达到城镇集中供水水质标准,提升了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水平。如乐山市沐川县通过应急水源工程、抽水泵站建设,购置抗旱送水车等措施,总计解决了1.4万因旱饮水受影响人口。
未雨绸缪谋长远规划
(1)搭建旱情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建立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调控机制,构建高级别和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和旱情综合信息监测站,通过遥感、传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气象、水利、水文、农业等方面的旱情信息汇集和融合,适时检测水情、墒情、旱情等综合信息,实现旱情监测评估预警“一张图”,提升旱情信息采集处理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积极开展重点江河湖库旱限水位设定及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编制及成果运用,强化地方抗旱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抗旱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抗旱手段由工程措施和行政手段为主向工程、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综合运用转变。进一步厘清基层抗旱职能,加强各级各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各级抗旱减灾协同机制,形成防抗救合力。
(3)强化供水工程网络。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方针,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防旱。持续加强抗旱工程体系建设,完善骨干水网布局,构建空间均衡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解决重点区域干旱缺水问题,狠抓中小微及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合理建立以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为核心的抗旱工程保障体系,补充完善包括小型水库、引提调水工程和抗旱应急备用井等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体系。
(4)探索社会化抗旱体系。加强防旱宣传引导,疏通社会公众接受抗旱减灾信息的官方渠道,提高节水防旱意识,加强公共媒体的正向宣传;不断提升抗旱减灾社会合力,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个人共同承担,保险公司托底的社会化防旱抗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