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间复合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2023-10-06李雪
李雪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 210019)
1 前言
随着住宅市场的日趋成熟,对住宅空间设计的精细化、多样化、可持续化的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一些面积不大的中小型住宅,空间相对紧凑,单纯依靠取消或压缩住宅的空间面积来满足多功能性是远远不够的,会造成畸零空间增多、动线复杂曲折等问题。只有将住宅空间赋予一定的复合性、可变性、开放性,让设计者在设计住宅的过程中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更加灵活地改变空间布局,才能够满足多层次、人性化的居住需求。而复合空间作为一种具有高利用率、高便捷性的功能共享空间,能够在不缩减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将住宅空间最大化利用,以此提高空间效率,增强空间开阔度与美观性。因此住宅空间的复合设计不仅是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小型住宅精细化设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2 相关概述
2.1 空间复合
王及宏从宏观的“居住区大环境中的复合空间”出发,这样定义复合空间:“所谓复合空间是指同时能满足几种功能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件事物具有的普适性大小, 是衡量其所具有的合理性大小和生命力长久的标尺,复合空间也应接受这样的检验。”其意义更偏向于人性化建设,体现环境对于人文需求的关怀[1]。
本文探讨的空间复合是中小户型住宅的室内空间,指的是类似性质的功能房间互相借用,甚至融合成为一个新性质的空间, 借此免除重复的功能面积以及合理地压缩交通面积[2]。简而言之,空间复合是指一个大空间中包含一个或几个不同功能的小空间,这类集多元化、多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空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提升住宅品质,并以此促进实现“长效住宅”[3]。
2.2 空间效率
在《城市的效率—效率原则的规划学思考》中,以规划高效率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提出了“城市效率”的概念。同样,为了衡量建筑物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也可以引进“建筑效率”的概念,可以使用“建筑效率”衡量建筑设计产品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否投入最小的资金、资源、能源而产出最大的建筑空间、最长的建筑寿命以及最高效的建筑使用效用[4]。
基于对“建筑效率”概念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对中小套型住宅的空间效率内涵进行总结:即想要实现中小套型的空间效率,需要保证空间属性的高效设计、人与空间的高效互动、建筑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5]。
3 空间复合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有关中小户型住宅的室内空间复合设计,需要建立在不削弱住宅空间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各类空间最大化利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例如运用功能叠加、空间整合、可变式空间与开放式空间的使用,对住宅空间进行优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住宅空间资源,使之成为舒适且高效的多功能空间住宅[3]。
3.1 空间的借用与整合
3.1.1 空间的借用
所谓“空间的借用”指的是利用空间使用上的时间差以及空间功能的模糊性,将模糊空间和过渡空间进行潜意识的划分,将原本独立存在的空间功能交融,相互“借用”,用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舒适度[1][3]。这样就不需要为了满足功能而压缩面积,使得中小型住宅的定位更趋向高效舒适。例如:储藏空间与交通空间可以相互“借用”,由于交通与储物、存取并不同时进行,利用这个时间差,储物柜可以沿走道设置[6],这类的空间“借用”与“叠加”建立在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上,属于时间或空间上的功能叠加,更偏重于适用人群的心理感受,不仅不会增加中小型住宅的空间负担,反而会最大程度地提高使用效率,使空间承担更多元化的家庭功能,保证空间的功能完整性。
3.1.2 空间的整合
对于中小户型的住宅空间,空间整合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住宅的交通空间、居住空间、厨卫空间进行相应的“精密整合”,可以保证空间的流线顺畅、功能协调[6]。交通空间作为占比不低的功能区,除了需要保证交通流线的畅通便捷之外,还需要将其余功能区相互贯通联结,使其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同时,家具储藏一体化的空间设计是空间整合最典型的表现。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通过对材质与色彩的筛选搭配,进行“隐藏式”收纳,这样既可以扩大储物空间,又能增强建筑装饰效果,让住宅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3]。
此类空间设计偏重于平面功能的复合设计,简化交通空间,节省套内面积,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具位置的调整,减少畸零空间,整合空间。例如餐桌的摆放需要避免两条边以上的空间都用作交通流线,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又可以合理组织动线,以免造成空间浪费及效率低下[7]。空间的借用与整合使得空间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主要体现在畸零空间的减少,使用系数提高,同时考虑到使用者实际居住行为的规律与特点,对应其相对的空间需求,不定义空间的固定属性,参考不同使用者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产生的不同行为进行空间叠加,使得在相同使用面积的基础上,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3.2 多样复合的储藏空间
为了提高空间效率,空间复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层面,竖向设计上也要有所体现,竖向空间的复合主要体现在储藏收纳空间上。储藏行为是围绕着居住行为的多样性进行展开的,不同空间的各类居住行为及物品决定着不同的储藏方式。同时,空间功能的差异、物品类型的区分、使用频率的高低、储藏尺度的大小等,都应在储藏空间设计的考虑中。因此,储藏空间复合设计将行为活动、物品存取及空间体验的多重功能进行高效叠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差异与有效的户型面积之间的矛盾[9]。
复合储藏空间大多选择利用一些边角空间、结构空间、隐藏空间,这些“潜在空间”对于节省套间面积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其中最常见的家具储藏一体化设计,是空间整合最典型的表现,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并对材质与色彩进行精细地筛选搭配。这类“隐藏式”收纳,巧妙地利用了各类空间的咬合关系进行嵌入式设计,极大地整合了空间格局,扩大储物空间的同时,又能增强装饰效果,营造完整空间界面,使得空间整体氛围增强,是现代中小型住宅设计的主流方向也是设计成功的表现之一[3]。
此外,储藏空间的高效组织是实现竖向空间复合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通过物品的使用频率安排存放位置,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放置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吊柜则用来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而高柜等可以用来存放季节性较强且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同时结合人体工程学,从人的视线范围、不同物品的操作姿势与存储空间(门扇、柜体)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储藏空间的内部分隔。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存取的安全性,特别是柜体的深度、隔板的高度、抽屉的高低等,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使用者伸臂直达的空间范围,方便存取,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7]。
3.3 合理优化的交通动线
3.3.1 交通动线的优化
高效率的交通动线应该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减少同一空间内的反复行走,其设计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点:“最短”(最短的距离完成相关行动)与“最方便”(最少的动作完成相关行动)。将中小型住宅空间中的交通流线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居住、家务、来访三条动线,这三类活动性质决定了三条动线不会产生太多的交叉与重叠,因此通过这三条动线进行空间区域的划分能够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率。此外,可以通过回形闭环动线来减少使用者的行动折返,在闭环动线上设置相应的操作空间,可以形成动线的高效率及高便捷性[7]。
3.3.2 空间回路的应用
所谓“空间回路”的说法来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空间中循环地游走观看,以此获得“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本文特指中小型住宅中的“空间回路”,通过在墙体适当位置开设门窗洞口来实现“回游设计”,并与其他功能空间复合使用,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与层次感[6][10]。
相比日韩而言,我国由于砖混形式的建筑结构特点,在住宅设计中“空间回路”的应用不多。但随着近年来居住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希望能在适宜的空间中追求功能性与舒适度,通过更人性化的空间来提高生活品质。通过在住宅中进行合理的“空间回路”处理,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克服通风采光、视线交流等方面的不足。
根据我国中小型住宅自身特点,空间回路设计在我国现代住宅中也有相应的应用,包括利用阳台的连接使得空间相互贯通回游;在非承重墙的适当位置增设洞口串通原本闭塞的动线或空间;将同属用水集中区域的厨卫空间相邻布置,将清洁、烹饪、收纳功能统一串联起来,以此缩短家务流线,形成便捷的家务动线等[10]。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推拉门、折叠门增大空间的可变性,利用阳台门窗形成通风采光的户内循环等,这些都是通过“空间回路”来实现户内交通系统的循环,进而实现空间的复合利用,增大住宅空间的利用率。“空间回路”使得人们可以在空间中循环地行走观看,体验空间层次的变化,合理地设置“空间回路”可以增强空间的可视性、缩短动线距离、丰富中小户型的空间层次、减少空间损耗,极大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4 结论
中国住宅建设当前已经呈现出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发展的趋势,住宅作为承载家居生活的空间,住宅空间的发展见证着人类精神需求发展的过程,多样化、人性化、便捷性的空间设计已经成为住宅设计的主流。随着空间功能的开放化、社会化、模糊化、简洁化的发展,空间“空间复合”理念的出现并广泛运用,人们希望事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尽可能方便的方法完成。而“空间复合”在几乎无需增加建造成本的基础上就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空间品质,在有限空间内可以达到套内空间最大化地使用,不仅可以让使用者与设计者的意图得到实现,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施工,切实保证了中小型住宅空间的高效利用,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
本文从提高住宅空间利用率出发,并从空间的整合与借用、多样复合的储藏空间、合理优化的交通动线三方面,对空间复合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提倡合理有效地运用复合空间,充分挖掘空间潜力,提高空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