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数西算”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10-06岳莹瑛
岳莹瑛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在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中的大量的数据,正在不断地检验着一个民族的信息系统的承载力和组织能力[1]。“东数西算”是一项基于运算能力、数据中心、高速网络为支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支撑的综合性算力网络系统。“东数西算”,就是把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向西转移,借助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构建一种全新的算力系统,实现东西部的协同。
“数”是指的数据资料,“算”是指运算能力,也就是数据集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和多个数据中心建设的逐渐深入,全国高性能算力网将是支持东部地区向西移动的关键基础。其结构包含高速的云网连接、高性能边缘接入网、云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互联,从而真正地做到云网合一。其中,建立基于需求的分区数据中心网络,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各数据站之间的带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节,降低了数据的绕路延迟。为确保网络实时性,实现全面云接入,提高跨区域计算能力和运能管理的能力,是实现网络实时性的重要保证。我国东部数据量大、数据密集、算力资源有限,而西部区域地域辽阔,可再生资源要比东部更多,可以充分发挥西部的运算资源,有效完成对东部地区庞大的运算量的数据,支持以减少整个社会能源消耗为目的的运算方法,更加稳定地满足算力增长的需要,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状况
现在,国内大数据产业正蓬勃发展,大数据这个新兴的产业,实际上就是网络与计算机的融合,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网络化,数据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字化,这两种技术的融合,让大数据拥有了勃勃生机的前景。所谓大数据,就是各种行业的海量数据,通过专门的运算而形成的。准确地说,是PC、移动网络、物联网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海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大数据技术为人们使用数据带来了新的时代[2]。大数据产业起步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由于大量的资料种类繁多,而且各个产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较差,使用效率较差,难以对有意义的资料进行精确、高效的发掘。第二,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支持力度不够。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框架、大数据可视化等方面,与国际上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影响。第三,目前我国大数据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当前,大数据尚处在成长阶段,虽然日常使用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它的运用还不够深入。还存在认识不够、适用面不够等问题。第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高。有关信息安全,如资料开放标准、网络隐私权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尚未形成某种统一的信息安全与资料公开的规范。第五,教师资源匮乏。随着大数据行业的兴起,急需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尽快形成一批强大的高素质教师。
二、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不能充分了解大数据技术的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
由于大数据技术是新兴学科,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行业不久,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晰,职业获得感不明显,对该领域的研究不够,对行业发展的重视不够,对行业的发展也没有充分地参考和评价,无法反映时代变化,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要求。
(二)产教融合的教学体制改革不彻底
当前,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学科体系,还停留在表层,其教学模式是固定的、继承的,而非创新性的。不能真正将相关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全过程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收获感不足,对岗位的认识片面。
(三)校园实习与社会生产不相适应
目前,教学方式大多依赖于传统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校内仿真系统,只能实现基本的教学需求,而学生又不能真正接触到真实的企业活动,实战操作能力欠缺。由于本学科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暂,缺乏与产业需要相适应的资源,缺乏面向社会的高素质教育资源,对提高教育质量有不利影响。
(四)专业的教学与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高职高专的项目教育大多采用任务型、项目驱动型的教学,但是在具体的实习环节和内容上,由于没有对产业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就常规的基础实验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要求的相关性较低,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
三、高职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一)服务“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发展
根据“东数西算”经济发展需要,针对该政策辐射大数据企业所需要的初级、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为“东数西算”背景下大数据产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大数据产业是一个新的产业,要针对大数据技术的更新、就业岗位的变化、学生和教师的素质的变化以及学校基础设施的改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保证培养计划的稳定,不然的话,经常的变动会让学生和老师们难以适应频繁变动的情况。
(二)基于工作需要开发课程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数据分析和数据发掘。它的工作内容是利用工具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呈现,利用演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二是资料处理。它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资料分析、建立模型等。三是资料结构。其工作内容包括:对算法及相关的数据处理进行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的前两种工作更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可以针对这两种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三)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数据方面,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要注重应用性,要根据“东数西算”对人才的岗位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培养一部分具有较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助力“东数西算”建设。
(四)人培方案更注重培养细节
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不能包罗万象,必须遵循“小而精”方针。高等职业学校有较好的电脑设备,可以多开几门大数据维护运行相关的课程;有一定的编程技能的老师可以增加软件开发课程的学时。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条件,各职业学院的大数据技术专业培训计划也不尽相同。
(五)以大数据相关职业技能比赛为突破口培养人才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项目涵盖了大数据产业的典型工作流程,通过比赛的形式,充分反映了各学科的核心能力和知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并在比赛过程中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以弥补人才的培养和产业发展不匹配的缺陷。
四、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思路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发展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东数西算”实施下的人才需求,而满足区域规划的大数据公司的人才需求是制定高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综合能力,其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校企合作的状况和办学状况等,以确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最适宜在哪些方面发展。三是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可以安排在诸如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可视化技术人员等职位上,工作岗位类型应当具有指向性,以免造成教学系统的错综复杂、不够专业、不够深入。
通过企业调查和专家座谈会,按照制定的教学方针,可以得出大数据专业的发展方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电脑技术,熟练使用大数据技术,熟练使用专业通用软件,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查询、分析、挖掘、可视化展示、预测和优化运营以及大数据系统的初级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对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分析
分析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工作需求,建立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课程系统。从行为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行为领域分析、核心能力归纳、学习领域转换。核心技能的总结,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来界定其主要的技能,并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解析,并形成支持的核心课程,最后从行为域到知识域,从而建立起专门的教学系统。通过分析和整理大数据技术专业所需的工作任务,可以确定其工作任务,通过建立专业领域课程、拓展领域课程和自主实习课程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系统。本学科的基本学科应具有普遍性、专门性学科的学科特色、扩展性学科的学科特色,并将国家级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评定和专业的课程相结合,以职业证书代替课程的考试成绩。
五、基于“东数西算”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东数西算”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育具有鲜明特点的大数据专业技术人员
“东数西算”战略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的人才需求产生重要作用。只有把握好所在地区的人才需要,才能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科学确定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关系到区域的发展。高等院校必须积极融入“东数西算”的发展规划中,以实现本专业的特色和学科的发展。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上,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划分为可实施的毕业要求和能力指标,明确毕业要求、能力指标与课程设置的联系,明确行业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要求,形成人才培养可持续循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合各校特点的精细化、有针对性、实用化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长期培育规划。
(二)科学划分专业知识结构,建立高效的学科结构
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知识系统规模巨大,知识起点高,知识难度大。有效、系统地建立知识结构,可以确保学科教学内容不重复、不出现断层,并能减少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门槛;这样可以让老师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基于大数据的整个生命过程,对大数据技术专业知识库进行有效划分,构建了一套高效、完整的基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实训课程。通过对高校与企业的深入协作,通过引入或者联合开发实习基地,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力资金短缺的问题,并确保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和高品质,符合大数据技术的教学环境。
(三)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机制,培育课程,培养教师团队
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具有代表性的跨越式综合性专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很高的需求。要发挥学校师资队伍和资源共享,发挥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选择老师参与企业大数据方面的专业训练,组织老师到公司做课题实习,请公司专家到学校授课,强化“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高校和企业是人才培育的双元主体,要密切联系和交流。与“东数西算”战略发展目标下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转轨的要求相结合,深入开展产、学、研,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以产业应用为依托,引导大数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以校与企业的联合发展,将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纳入到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中,并对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职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利用专业实践中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思想和技能,以克服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的难题,培育复合型、技能型的技术型人才,以满足大数据行业的需要。
六、结语
大数据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高等职业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专业技能的教师数量较少,对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人才缺乏足够的培训。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入的协作,以培育“双师”的教师队伍。学科体系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发展,“东数西算”战略发展要求下,如何合理安排好课程体系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而科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针对大数据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目前缺乏以企业级为主的教学资源,进行综合优化教学对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和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